• 当前位置:首页 动画片 记忆中的玛妮

    记忆中的玛妮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画片日本2014

    主演:高月彩良  有村架纯  松岛菜菜子  寺岛进  根岸季衣  森山良子  吉行和子  黑木瞳  杉咲花  森崎博之  安田显  户次重幸  大泉洋  音尾琢真   

    导演:米林宏昌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高清版

      神偷奶爸4

    • 更新HD

      芭比之神秘之门

    • BLOODYESCAPE-地狱的逃生作战-

    • 更新HD

      好人、巴特与洛基

    • 更新HD

      安琪拉的圣诞心愿

    • 更新HD

      来了一只发火的龙

    • 更新HD

      动物行为

     剧照

    记忆中的玛妮 剧照 NO.1记忆中的玛妮 剧照 NO.2记忆中的玛妮 剧照 NO.3记忆中的玛妮 剧照 NO.4记忆中的玛妮 剧照 NO.5记忆中的玛妮 剧照 NO.6记忆中的玛妮 剧照 NO.16记忆中的玛妮 剧照 NO.17记忆中的玛妮 剧照 NO.18记忆中的玛妮 剧照 NO.19记忆中的玛妮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初中女孩佐佐木杏奈(高月彩良 配音)深藏无限的愁绪心事,她与疼爱自己的养母赖子(松岛菜菜子 配音)也无法坦然相对。由于上学期间突发过呼吸的情况,于是杏奈利用暑假来到了风光秀美的北海道札幌市,在亲戚大岩清正(寺岛进 配音)和阿节阿姨(根岸季衣 配音)家疗养。在叔叔家不远处的溪地,矗立着一座老旧但风韵独存的西式建筑,奇妙的感觉令杏奈注意到了它的存在。某个夜晚,心情低落的杏奈划着小船超该建筑划去,结果发现本该许多年没人居住的房子居然灯火通明,并且她在那里邂逅了与之年龄相仿的金发碧眼女孩玛妮(有村架纯 饰)。相似的心境让两个女孩成为好朋友,她们依恋着彼此,却不知各自的心底隐藏着怎样令人难以置信的因缘……   本片根据英国小说家琼安·G·罗宾森的同名儿童文学改编。

     长篇影评

     1 ) 在孤独中成长

    终于等来了今年的Ghibri--《记忆中的玛妮》,改编自英国作家Joan Robinson的儿童文学作品「When Marnie Was There」,也是Ghibri史上第一部以两位女主角展开故事情节的作品。电影上映之前我迫不及待的阅读了原作。

    无论是在原作中还是在电影里,Anna都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女孩,由于被领养的身世,她孤独有些倔强,不善于与他人交往,尤其对大人严重不信任。虽然内心世界里,她幻想出的与Marnie的相逢、相知是那样的温馨自然,但表面上Anna还是那个孤独的“圈外人”。

    经历了父母车祸身亡的Anna,和祖母度过了一段短暂美好的时光后,祖母也病逝了。亲人相继的离世,按照Anna幼小心灵的理解是大人们纷纷抛弃了她,她不能原谅抛弃自己的大人,同时也厌恶被抛弃的自己,自此Anna关上了心门,直到遇到了Marnie。

    虽然是儿童文学,却能通过点滴身世的连接将纤细脆弱的心理准确无误的传达给读者,跟随着Anna不由得孤独起来,这方面电影表现的丝毫不逊色。当Anna冲着Marnie发自内心的重复着“我原谅你了!”时,感觉自己也被释放了,Anna终于找到了自己,在成长的路上迈出了艰难的一步。

    关于Anna幻想出来的和Marnie亲密相处的情节,被很多媒体大肆渲染成百合情节,对此我不置可否。不过很多细腻的情感交流恐怕只有在同性之间才能产生化学效应,这样的感情同样唯美。

    最后我想说,这是一个关于孤独的故事,却并不悲伤。

     2 ) 廉颇老矣?

    Ghibli的作品画面、音乐、人物造型甚至配音都一如既往地让人倾心。这部玛丽在这些方面也保持了Ghibli的一贯水准,但故事精髓却拉低了分数,算不得一部上乘作品。

    故事前三分之一非常地难挨,边看边想如果不冲着ghibli的名头我早弃了。一部细腻忧伤的作品并不意味着沉闷无聊,而且反复烘托的女主性格实在太矫揉造作,令人生厌。

    在女主用铅笔戳穿了笔记本时我就有了不好的预感,等她妈妈第一次说普通这个词我就更加确定Ghibli这次劲使大了。其实在哈尔的城堡里Ghibli这种矫揉伤情的叙事就已经很明显,到了这部玛丽感觉像集中爆发了。(我还没翻原著,很想看看原著用的什么词。但就汉语语境来说他妈妈这样说非常地造作和不明所以。)

    之后多次女主本人也提到普通一词,真的很费思量。她的生活其实非常普通:同学很友善,主动送书包去她家;老师也一碗水端平,对这个别扭的小孩同样关爱;爸妈虽然是养父母但非常疼爱她;连她自己也很普通,虽然极力压抑自己显得很狷介,但老师一向她伸手她就羞怯兴奋地脸红了,说明她内心还是很渴望关爱也喜欢他人的关爱。本就普通的她却希望自己普通,就变成了追求“遗世独立”“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介。

    再之后女主又有了"我又丑又笨"的评价,这就更奇怪了。首先每个人对自己相貌都有自知,Ghibli向来追求俊男靓女,这“丑”字就来得蹊跷。再者细节体现女主不笨且有才艺,情商低并不是笨,这点女主也应有自觉。关键的关键,没任何人说她丑、笨诋毁她,她何来这样的自怨自艾?这样的想法不但莫名其妙而且如何让人对她喜欢得起来。

    再有女主最过分甚至是没心没肺的几处:
    一、小姑娘自己在家里是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养母送她去乡下休息也是医生提议,在她嘴里明显就变味了。一副把恩人当仇人的姿态。
    二、养母的朋友好心义务照看她并出借衣服让她认识新朋友,她一出门就怪对方多管闲事(此处我又想翻原文怎么写的了,因为这几个字眼在汉语中分量很重,已经属于骂人的范畴),简直有点恩将仇报的味道。
    三、女伴看了她的祈愿纸。这种事情太常见了,一般人虽然心里不乐意,也就盖过不提,最多抱怨几句怎么偷看然后一把抢过来,因为实在不是什么大事。女主的做法却非常具有侵略性,而且是在对方诚心诚意夸赞她漂亮之后。对方后来主动寻求和好她又打开别人的手负气而走,到此处,女主的性情只能用“乖张”二字形容。

    总之,如果Ghibli是要塑造一个令人反感的女主,那它成功做到了,真的是一个让人实在爱不起来的小女生。

    熬过了沉闷又让人激愤地三分之一,接着开始她跟祖母的奇遇。这里的感情处理也欠妥当。小姑娘周围都是亲切友好的长辈、女伴,她偏偏一副生人勿进的模样;一看到阔绰的别墅、精致的贵族小姐就立马倾心不已了。显然她不光对自己、对他人也极为苛刻,等闲不配做她的朋友、亲人。到此女主的性格性格刻画更趋阴暗。

    日本评论人提到《冰雪奇缘》,那我也以二者比较:冰雪里面的公主虽然犯了错误但还是让人觉得鲜活可爱,这里面的女孩则是实实在在令人厌恶,人物刻画高下立现。

    不过也亏得女主和祖母的奇遇,故事终于从沉闷、矫情转向了悬念丛生。不过很多地方还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很明显祖母和大宅是幽灵和鬼屋,如此瘆人,女主也有自觉但竟然毫不在意,很不合常理。
    后来跟大宅里的眼镜小姑娘认识后女主又直言一切只是自己的幻想,明明有日记为证,怎么又是幻想?
    到最后玛丽和情人走出仓库女主怨恨她抛弃自己,导致高烧不退,既然自认是幻想干嘛要跟幻想中的人置气?
    最后谜底揭开,我终于理解女主为什么说自己笨了。生活在一起的祖母她连名字都不知道?玛丽是名不是姓,嫁人了也不会变,真亏她还如此思念祖母。自己的身世自己最清楚,看电影的早就猜到了,女主自己却一直懵懂无知,实在不符合影片要塑造的纤细敏感的个性。

    至于她疏远养父母的理由也非常做作。
    首先补助这个事情在欧美非常普遍,所有小孩成年以前政府每月都有补助;而且欧美人每年要报税,这就意味着凡有符合要求的补助退税项能申请则申请,不申请才是大傻子。原作者是英国人,拿这个说事有点说不过去,不知是不是ghibli动刀改了;若这放到中国更不是个事,中国人出了名的有便宜就占。日本国这个需要公布个人财产实行报税并有良好福利的资本主义国家实情怎样还望清楚情况的高手赐教。
    其次,女主去新家庭的时候年纪很小,从回忆能看出来。按理说这么小的孩子改口叫父母不算是特别难的事,但是女主看上去都小学高年级或者初中生了,仍一口一个阿姨,反而指责养父母领补助,真的是冷面冷心、让人亲近不起来。

    最后女主的自我成长也非常奇怪,从她向玛丽喊"我原谅“开始就看开了,能原谅玛丽的抛弃,也能原谅受父母和外貌不漂亮的女伴了,因此也成长了。真是可笑!人家有什么需要她这个思想狭隘、偏激、处处与人不痛快的小孩原谅的?

    Ghibli改编的是儿童文学,画面也是一贯的清新、美好,我相信它的创作初衷也是要刻画一个敏感孤独惹人怜爱的小姑娘敞开心扉大胆成长的故事。但是这样一个女主,你能说她惹人怜爱吗?她的成长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吗?虽然票房不代表一切,但日本本土的评价和反应倒真的很中肯。希望这部缺憾多多的作品不是伟大的Ghibli的告别之作。

     3 ) 和外婆的一场跨时空爱恋

    《记忆中的玛妮》,也被翻译成《回忆中的玛妮》。吉卜力又一治愈系佳作,入围了今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12岁的杏奈居住在城市里,她经常独处,躲在别人看不到的阴影下,她把自己称为“圈外人”。在同学和老师看来,她是一个内向,甚至有些社交障碍的人。在家长眼中,她是一个冷漠又爱生病的小孩。在邻里中,她是一个缺少家教无端发脾气的怪人。没人知道杏奈十分渴望融入“圈内”,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过“普通”的生活。但是她做不到,对自己身世的疑惑,被领养的身份,以及养父母由于抚养她可以得到政府补贴都带给她极大的不安,而这种不安像一只猛兽吞噬着她,让她变得沉默寡言,阴晴不定,圈内对于她来讲愈加的遥不可及。
     



    与玛妮的相遇,是杏奈重新认识自己,救赎自己的过程。年幼的杏奈坐在角落里,看着亲人互相推诿。她十分惧怕的紧紧的抱住洋娃娃,像是一个快要被淹死的人抓住岸边的一根稻草。那么多亲戚,在父母和外婆相继亡故后,居然没有人愿意收留她,所以杏奈很自然觉得一定是因为自己又丑又蠢导致她特别让人讨厌。一切这之前的回忆变成了她不会愈合的伤疤,她把这些记忆埋到了最深的地方,不愿再触碰。
     



    玛妮的出现给杏奈的生活点亮了一盏微弱的灯,她与杏奈聊天,野餐,很快她们就变成了无话不谈的密友。其实杏奈知道玛妮只活在她的想象里,玛妮只不过是她当年唯一可以依靠的那只洋娃娃。但是她仍然要继续下去,因为她太寂寞了。由于杏奈的生活里只有玛妮,当她看到玛妮和另外一个人笑逐颜开并翩翩起舞的时候,她嫉妒也很失落。杏奈极度敏感的内心告诉她玛妮有可能像其他人一样离她而去,而自己会再次陷入黑暗中。但当玛妮轻轻哼唱着并带着杏奈跳起舞时,杏奈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安宁。“她不会离开我,玛妮永远和杏奈在一起”。
     



    随着交谈的深入,杏奈向玛妮倾吐了她深埋在心中的记忆:父母很早就离世,而且杏奈觉得这没准是和自己有关系;抚养自己的外婆也在她很小的时候撒手人寰;亲戚没有任何一家对她敞开大门,所以她被分配到了一户人家抚养,但是前一阵她发现养父母在领取政府的补助。这让她觉得世界上没有一个真正爱她的人,即便是抚养她也是因为可以得到钱。杏奈觉得一定是自己有点什么问题,才会被全世界都抛弃。这时玛妮也讲起了自己的故事:父母常年不在家,她经常遭受仆人的欺辱,在她很年幼的时候仆人带她去谷仓把她吓的半死,外表光鲜亮丽的她其实生活的并不快乐。她们为彼此打开了大门,两颗冰冷的心依偎在了一起,直到和彦的出现。又是那个跳舞的人,杏奈曾经担心过玛妮最终会和他走,现在这个噩梦终于变成了现实。
     



    杏奈愤怒的站在窗下质问玛妮“为什么离开我!为什么背叛我!”玛妮无法给出原因,能说的只有她现在不得不离开,并恳求杏奈的原谅。看着玛妮饱含泪水的双眼,杏奈决定原谅她,这个世界上她最喜欢的人,一定是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杏奈对玛妮做了最后的道别“当然,我原谅你。我喜欢你,玛妮。我绝对不会忘记你的”。这时乌云散去,杏奈原谅了玛妮,同时也原谅了所有离她而去的人。她终于意识到两个喜欢的人不一定会永远在一起,无论他们多想陪伴在她身边,由于种种缘故他们被迫退出了她的生命。这不是她爱的人的问题,更不是由于她自身的原因,命运安排了他们的相遇然后在某一个时间又将他们分离。虽然杏奈还没有意识到玛妮就是外婆,但是她已经释然了。她原谅了玛妮,也原谅了自己。
     




     


     

    整部电影最感人的一幕其实到最后几秒钟才出现,当杏奈用目光告别老宅时,玛妮再次出现在了蓝色的窗前。与之前脸上时刻被淡淡的忧伤所笼罩不同,在阳光下玛妮笑意盈盈的向杏奈挥着手,那笑容跟洒在玛妮身上的阳光一样明媚。
     



    史蒂芬柯维曾经说过原谅的第二层是原谅父母,而最高境界是原谅已故的父母。我们大多数人都被父母的行为影响着,随着个体不断成熟,我们觉得自己身上很多不足甚至不如意的人生都是由于父母错误的行为错误的决定造成的。我们会责怪父母,但是对于那些父母已不在世上的人,他们的脑中会一直盘旋着“你们凭什么.... 你们怎么会....如果,那我现在就不是这样...”。他们在黑暗中不停的兜圈,陷入痛苦无法自拔,就像杏奈一开始在回忆起幼年时,她能想到的全部是灰色的令人痛楚的画面,而外婆的床边小故事,外婆的安眠曲,外婆慈祥的笑容完全被这些灰尘所掩埋。一如两个在一起一年两年甚至十年,分手后大部分人想的都是分开时的感受,几年的美好回忆只会让分离显得更凄凉,人们不愿意去触碰与这个人的任何回忆,把它打上永世不得翻身的标签藏在最深处,有时不小心稍稍一触碰便伤心愤怒。
     



    其实仔细想想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至始至终陪我们走完人生,父母会提前退场,即便伴侣都对彼此忠诚不二,也绝少有人有足够的运气和爱人相伴到最后一天,孩子会陪伴我们十几年,挚友会由于种种原因淡出我们的生活。人生不是竞技场,过程来的比结果重要的多。既然每个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人都只会陪伴我们走过一段旅程,对于渐行渐远和已经离我们而去的人,我们能做的,和杏奈一样,在心里好好的跟她们道别,原谅她们,并带着最美好的记忆继续前行。

    “谢谢你,外婆,让我想起了我曾经被关爱,有过如此幸福的时光。我现在又找到了感受爱和去爱的力量,我很幸福,你是我最喜欢的人,我会永远记住你,玛妮。”
    “我的宝贝孙女,是你没有放弃自己,是你找到了我。外婆之前克服过很多恐惧,相信我的杏奈一定也可以做得到,因为杏奈可是外婆唯一的孙女。你要记得外婆永远和杏奈在一起。”
     



    So I just sit in my room after hours with the moon
    And think of who knows my name
    Would you cry if I died
    Would you remember my face

    Yes, I will always remember~

     4 ) 希望每天可以都过得很普通

    话说呢,这个动画片,豆瓣的评分中规中矩,7.6分,当然单就分数来说,算是不错了。毕竟《栀子花开》《小时代》《匆匆那年》那一众四分左右的影片占了一大部分。不过,虽说整体尚佳,若是就看吉卜力的一票作品,《回忆中的玛妮》确实算比较低的分数,毕竟《龙猫》《千与千寻》的分数在那里摆着。

    确实你看不到宏大的世界格局、纷繁复杂的叙事结构和奇崛超脱的漂浮意象,或者流丽童话般的人物和天堂幻境般的景色。吉卜力工作室所标志性的那种天马行空的成分是不多的。


    整个故事线路也十分平淡,甚至有些老套。

    中二少女得了哮喘,被养母送去乡下修养。后来整个人不禁病好了,性格也变得开朗随和的一个故事。

    要这么一介绍,估计你们就没人去看了。

    或者说,导演要这么拍摄剪辑,别说7.6分了,连4.6分都悬啊。估计也就比《小时代》强那么一丢丢了。

    下面说得细些。

    杏奈是被人领养的孩子,年方十二岁,身体不好,有哮喘,平时也有些不爱交际,放暑假了,被养母送到乡下海边养病,大概是因为,哮喘结核之类的病,适合静养,海边的空气也比较好。养母在乡间的亲戚,大岩叔叔和大岩阿姨,负责她的吃住。大岩夫妇非常热情好客,厨艺精湛(反正我看好像每天晚饭都有海鲜吃)。杏奈出去给养母寄信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湿地对岸的别墅。她蹚水过去,结果夜里涨潮了,回不去岸边,恰巧一个钓鱼的老人划船靠岸,于是就把她捎了回去自后常常做梦,梦见大宅一个金发垂肩的姑娘。杏奈天天出去写生。经大岩阿姨的介绍,于是乎结识了邻居家豪爽的女孩(汉)子信子。

    七夕庙会,孩子们盛装夜游,爬上石头台阶,去庙里,放稳蜡烛,把愿望写到五颜六色的纸片上,最后挂上树梢。

    在日本七夕节(Tanabata)主要不是用来祈祷得到爱情,只是祈求姑娘们能拥有一身好手艺。每年这个时候,大人和孩子都会聚在一起,在五颜六色的长条诗笺上写下愿望和诗歌,连同用纸做的装饰品一起挂在自家院内的小竹子上,此外还要在院子里摆上玉米、梨等供品,以此请求织女星保佑自家女孩的书法、裁衣等手艺能有所进步。 庆典结束时,这些供品将被放到河里顺水漂走,以此象征着自己的心愿能够到达天河。(以上引自百度百科……)


    “希望每天可以都过得很普通。”杏奈的愿望如是。

    和她一起来的胖妹信子很是费解。这是哪门子愿望?我们的愿望都是那些梦幻美满的事情,比如我的意中人踏着七彩祥云来娶我呀,新年吃啥都不胖,不,不仅不胖还要瘦呢,所有考试都一百分之类。

    杏奈是一个有些自闭和自卑的女孩,而且处在中二的年纪,再加上童年的心理创伤:父母和外婆都在她很小的时候离世;为外貌与他人的不同,常被人(其实并无恶意地)惊奇地询问。其实;从五岁起,被养父母拉扯大,童年爱的缺失,让她在成长的过程中分外的敏感,她觉得自己是被抛弃的,尽管事实并非如此,父母和外婆都是因为人生无常而离开了她,可小孩子哪会想那么多呢?因为太过敏感和自卑,所以有些害怕与人相处,所以她只是希望每天生活得普通。

    自觉现状普通的人都希望过得不普通,于是许一些五彩斑斓的愿望。她是自觉卑微的,所以只是想过得普通些。

    如果就是那么过下去,这个夏天与之前的许多个夏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杏奈遇到了玛妮。或者说,杏奈幻想自己遇到了一个女朋友。玛妮说:你是我重要的一个秘密。我想,杏奈应该遇见了第一个无条件信任她的人吧。

    她们一起划船、野餐、参加派对,跳舞。玛妮也教会她如何信任别人。其实杏奈自己也知道,玛妮是幻想出来的朋友。像许多小女孩往日记本里给并不存在的笔友写一堆悄悄话似的。但是杏奈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总是在梦里,在现实的迷雾中不断地见到玛妮,不知道为什么她们的友谊建立得那么自然,那一幢对面的老宅为什么显得那么熟悉……

    直到全片接近尾声,从玛妮小时候的好朋友久子小姐的才得知,玛妮就是杏奈的外婆。而杏奈是在外婆童年的环境里,回忆起了外婆给她讲过的故事。一切历历在目,呈现观众前的,就是杏奈和玛妮奇妙的,跨越时间的友谊……
            
    再说回外婆,外婆的童年也是很悲凉的。生在一个大宅子里,落寞,于是长大了,嫁人,本该幸福,却又遭受不幸,丈夫死掉了,自己生病,种种变故又造成了与女儿的疏远;女儿嫁了人,不幸再次降临,女儿和女婿车祸去世,只留下杏奈一个人,外婆尽力想照料她,不久也得病去世(自然这是编的,然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罢了。)

    似乎一切故事都需要一个总结,或是结尾。其实大部分,不是那种王子和公主永远生活在一起。

    永远,从一个凡人眼里看去,并不是永恒。

    或许是因为结束才代表着永恒。

    当一切落下帷幕,舞台上发生过的事情,爱人互相致意,亲人互相拥抱,仇人你追我赶,都已是定数,永远不会改变了。


    他和久子阿姨,和大岩叔叔和大岩阿姨和彩香姑娘的友谊,和钓鱼大叔的友谊,最重要的,和玛妮的友谊,都是这次找寻自我的收获。

    我确实有些了解,怎么拯救一个孤独自卑的人。我相信没有一个人除了自闭症,像片子里说的“只要尽兴地玩耍,吃得饱饱的,什么问题都不用担心。”"

    咦,不过这怎么有一种麦兜的感觉?然而麦兜那么蠢,怎么会不开心。

    当然还不够,要有一个合适的环境和契机,还要有一个足够耐心的人,她(他)能聆听、信任和保管你的所有秘密。

    比如在夏天,札幌乡下丛绿深处,一片能够看得到海浪、帆船和水草的地方,穿过湿地旧宅的草地,在昏黄的窗户下,铺好桌布,备下刀叉和饼干,斟满葡萄汁,烛火微明,闭上眼睛,我们互相问对方三个问题,问题的答案是只有我们的知道的秘密,永远只有。

    “我想要知道很多很多关于你的事情,但是我想要一点一点地知道。”玛妮对杏奈说。

    但杏奈并不知道,那些她所回忆起的秘密:月光下的划船、别墅里的派对,谷仓的雨夜,浅滩处堆起的沙子城堡,葱茏的绿色小径,歪歪扭扭的木质栅栏,沿山坡一路倾斜向下、直至海边的木台阶。海风吹过浅滩上的草叶,惊起一滩鸥鹭,结构小巧的邮局,提着橙色灯笼的祭祀少女,她一次拥抱的男孩……
    ——这些都是她的外婆曾在床前讲给她的故事。而她来到这里,仿佛又重新与外婆的童年生活在了一起。

    外婆如果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应该会很开心吧,那些自己最欢乐的时光,最亲密的朋友,最珍藏的秘密,不仅充实了她自己黯淡的童年,还在那个不平凡的夏天,给自己的外孙女打开了一扇门。

    门外的阳光甜如蜂蜜,蓝色的海如她的蔚蓝双眼,她将一直快乐下去,毫无顾虑。

    所以有些桥段,第一次看觉得平淡无奇,了解剧情之后,再次回想那些场景,便觉得说不出来的感动。

    你会知道,外婆的童年多么的不容易,所以她看着自己外孙女,希望给她以最无微不至的关怀,她是满怀遗憾。

    你会知道,杏奈幻想出来的朋友,都与外婆一个个夜晚的回忆交织在一起。

    你会知道,在故事最后的最后,杏奈拿起外婆的那一张老照片,背后写着“我最爱的家”,原来外婆一直在她身边。

    你会知道,她为什么终于泣不成声,紧紧抱住自己的养母。新的生活,总是会到来的。


    最终故事的结局,指向了那一个在七夕夜里许下的愿望。

    “希望每天可以都过得很普通。”

    我不知道,当杏奈挥手告别整个夏天的时候,她心里会不会想:

     “亲爱的外婆,这个愿望,我算是替自己,也是替你,完成了吧。”

     5 ) 重逢,在回忆之中

    那天是周末,从早起就下着大雨,天黑得透彻。在还没有人起床的寝室里找了这部评分不怎么高的动画电影,不想去食堂吃饭,空着肚子看完了。

    看完了,哭了,就在图书馆网页上找来了在线原著看完了。然后又画了剧里的画。然后又试着写了长长的影评。就这样过了一天。

    再喜欢不过的一部电影了。

    很多人猜测玛妮只是杏奈童年的娃娃的化身,一切都是杏奈的想象。电影的前半部分我也是这样想的。我看见杏奈在夜里划着小船,在荒野里跳舞,我想像着玛妮其实不存在的情景——如果此时此刻只有杏奈一个人,那就太可怜了,也太可悲了。

    后来,电影越来越明显的暗示玛妮只是想象中的人物,而我也因此紧张起来,等待想象被揭穿的一刻。杏奈一个人睡在了海滩被人捡了回来。和玛妮去野餐,一不留神,玛妮不见了。那一刻,我的心都提了起来。如果玛妮从此消失,孤僻的杏奈从此不能再相信自己的想象,那多么令人悲伤啊。

    后来,在小女孩的家里,杏奈亲口承认了,玛妮只是她的想象。故事本应在此刻陷入低谷,可是,转机出现了,玛妮居然是真的人。

    杏奈是孤儿,有一双蓝眼睛。玛妮是杏奈的外婆或其他亲戚这并不难猜。可是电影并不是叫我们猜谜,谁猜对了谁赢。就是因为预先知道了她们是祖孙,在杏奈朝着玛妮大喊原谅那一刻,才会有那么大的冲击力。谜底被慢慢揭开那一刻我哭了,我是为杏奈最终得知了真相而哭泣。她们是祖孙,太好了,杏奈知道了有人爱过她。

    但凡吉卜力的电影,总有点幽深的、怀念的元素在里面。千与千寻里,白龙和千寻在童年河边的相遇是这样,借东西的小人里,母亲和祖父与小人和偶遇的经历是这样,风之谷里的预言,天空之城里希达的家系和巴鲁父亲的历险自然也是这样。有了这一点时间的积累,故事就变得深沉了,神秘了,人物的眼神都变得深远了。这也是吉卜力最吸引我的地方。然而这个元素并不容易处理好。比如我就不很喜欢千寻和白龙的相遇,毕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十岁孩子,小时候在河边丢了鞋被救这种事似乎配不上此时辽远宏大的氛围。借东西的小人同样是米林宏昌的作品,但这点上并没有处理好,气氛没有出来,祖辈的偶遇单纯成为了故事发展的道具。风之谷和天空之城中这个元素固然处理的好,可是它们架空了整个世界,他们的历史是国度的历史。日常生活中的奇幻故事,要处理这个怀念的元素,又不显得平庸突兀,怎么设定才好呢?

    我觉得回忆中的玛妮处理的就很好。我不知怎么评价,可它就是给我一种圆满而回味无穷之感。没有“原来不过是这样”,或是“这也太荒诞了吧”的感叹。有人批评这部作品没有其他吉卜力的大格局。的确,它只是一个少女成长的故事,时间跨度不过祖孙三代。可是,正是它精准的定位,让这部片子没有其他电影的常见的力不从心,囫囵吞枣之感,而是恰恰当当,安安稳稳的守在了自己的节奏里,不大不小,不多不少。

    奇幻电影很难合乎逻辑。看到最后,要么是头重脚轻,觉得前面吊起人千般胃口,最后却落空在了粗糙的设定上;要么是云山雾绕,前面糊里糊涂,后面也不交代清楚。可是,回忆中的玛妮却做到了。很简单合乎逻辑的故事。身为外国人却生长在日本的玛妮得不到父母的陪伴,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湿地大宅中度过了童年。由于被佣人恐吓,玛妮害怕谷仓,可她为了克服自己的恐惧,在一个雨天独自来到了谷仓度过了一晚。青梅竹马的爱人将淋湿的玛妮接了回来,他们成婚了,有了孩子,可爱人却病逝了。此时的玛妮父母已在战争中双亡,只身异国的她受不了打击,住进了疗养院,不得不将女儿送到寄宿学校。没能得到母亲陪伴与关怀的女儿始终不肯原谅母亲,与年轻人私奔,生下了孩子,不久在一场车祸中去世了。玛妮决心将全部的爱给予留下来的孙女,可沉重的悲哀让她在一年后病逝,三岁的孙女无人肯抚养,被送到了孤儿院,被人领养了。这个孩子,也就是杏奈,在迷茫的少年时代偶然来到了祖母曾住的地方疗养。大宅勾起了女孩埋藏在记忆深处的回忆,她不自觉地想起了祖母给她讲过的少女时代的故事,想象着少女时的祖母成为了自己的朋友,与孤单的她一同玩耍。然而,她始终没有意识到这个潜意识中的少女就是曾抚养过她的祖母。然而,日记的发现和老人的口述让她知道了玛妮的故事,而养母的坦白也让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杏奈意识到了祖母,养父母,以及周围善良人们的爱,从此走出了迷茫,获得了成长。

    这个故事惊人地符合逻辑。回忆里的杏奈抱着像是玛妮的洋娃娃。玛妮是贵族小姐,很可能有自己肖像的定制娃娃留了下来,这大概也是杏奈获知少女祖母长相的由来。杏奈的想象之所以和玛妮日记契合,是因为玛妮曾经给儿时的杏奈讲述过她亲身的故事,花童、舞会、凶巴巴的仆人给杏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杏奈最初所见的灯光,是因为老宅重新装修,而正因如此,杏奈得到了玛妮的日记,也交到了新的朋友。而最后,杏奈知道了玛妮是自己的祖母,是因为养母不再焦虑担忧,唯恐伤害了杏奈,而是选择与杏奈坦诚平等的交谈,给了杏奈她儿时的照片·······

    这个故事的主题是成长。再细一点,是原谅。是与回忆和解,是和爱的记忆重逢。对我来说,本片最大的泪点是杏奈和玛妮最后一次见面。她们一个被困在阁楼上(也是回忆中),一个站在退潮的海上,杏奈大声向玛妮喊出:“当然!我原谅你!”那时,我想大多数观众和我一样,都知道她们是祖孙,也知道杏奈的这句原谅,是和抛弃她的父母祖母的和解。杏奈不肯原谅自己的父母,“虽然知道她们不是故意死掉的,可还是不能原谅她们就这样抛弃我。”这浅层的对父母的怨恨也包含着对不公命运的怨恨,但追根溯源,其实是对自己的怨恨。杏奈的记忆里没有家人对自己的爱,可她如此深刻地记得亲戚互相推脱,不肯抚养她的场景,因此在她的潜意识中,她是不值得爱的,是被人讨厌的,是“又丑又笨”,连自己都厌弃自己的。在她进入成长期,偶然得知本以为是因为爱她这个人才抚养她的养父母,居然一直瞒着她接受政府的补贴。联系童年的经历,杏奈再次陷入了认为自己被人讨厌,从而厌弃自己的痛苦中。这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痛苦,有很多人不能理解,批评杏奈矫情、讨厌、阴沉。但是,但凡有过痛苦的成长的人,大概都能体会到成长期对熟悉世界的重新审视、对家人的怀疑、对金钱问题的过分敏感、对他人的排斥和恐惧、与自己的斗争······

    何况杏奈有着深深的童年创伤。她不原谅父母,因为她不相信自己被爱过,是值得爱的。

    所以,我写的影评的名字叫在回忆中重逢。试想,你是一个被迫要永远离开孩子的母亲。你牵着还是婴儿的孩子的小手,多少话语在心中,多少爱想要传达。你想对他说,宝宝我爱你,妈妈永远爱你,想永远保护你。可是,你也知道,等孩子长大,他会忘记你,你不能保护他,不能陪伴他的喜怒哀乐,也许他回忆起母亲,会觉得母亲抛弃了他,母亲从来没有爱过他。这没办法,因为他不记得了······

    杏奈和玛妮是幸运的。杏奈通过回忆,和爱她的祖母重逢了。杏奈之所以记得祖母少女时代的故事,之所以能从少年玛妮的身上获得了力量,是因为祖母饱含深情地给她讲着故事,分享着自己的人生。祖母去世了,可这段回忆却以奇妙的方式与杏奈重逢,帮助她度过了人生中的一个难关,一个需要爱才能度过的难关。杏奈原谅了玛妮,因为她知道,玛妮是爱她的,玛妮有着自己的悲伤,玛妮也不愿意离开她,只是她不得不离开,就像她的父亲和母亲。她长大了,必须学会坚强。······

    “当然!我原谅你!”

    杏奈和自己和解了。

    少女时代的玛妮给了杏奈什么呢?她给了杏奈关注,给了她理解和支持,给了她真正的友谊和困难时的陪伴。玛妮家庭富裕,父母健在,容貌娇美,然而杏奈也知道了,这样的人也有自己的苦恼,因此她不再自卑,也懂得了不再哀怨身世的不幸,而是感恩自己的境遇。当她想要帮助玛妮,从被保护者变成保护者时,她体会到了爱人的乐趣,体会到了责任,她长大了。除此之外,玛妮虽然是柔弱的,是寂寞而不幸的,却是快乐的,却是坚强的,是爱着这个世界的。我们知道,玛妮一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不幸,可她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始终微笑着,还满怀着爱意给小孙女讲着少女时的故事。杏奈看到了这一切,因此她也尝试着去接纳,去爱别人。

    成长有时候非常简单。看过一本书叫《幸福来临时》,里面的女孩生活在孤儿院,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以去公园游玩,看到了美丽的雕像,从此知道在琐碎而不顺的生活之外,还有这样纯粹的美丽值得追求。突然,世界敞开了,女孩得到了成长。杏奈也一样。《回忆里的玛妮》没有国家的兴衰和星球的命运,没有什么宏大的命题。它只是一个女孩,在自己的回忆里,在美丽的乡村,在周围人的善意中得到了成长的故事。这是一个小故事,拍出来有着精致可爱,却酣畅淋漓的美。

    影片的最后,杏奈坐在返乡的火车上,看见了宅子里的玛妮从窗口弹出身子,向杏奈招手。我希望杏奈能从此快乐的生活,等她有了孩子,她能陪伴她,给她许许多多的爱与关怀。杏奈奔着新的生活去了,可玛妮却永远留在了回忆里,就像奔向新生活的希达和巴鲁把天空之城留在了身后,这也是吉卜力常常带给我的遗憾。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了这个金发蓝眼的女孩面前悲伤的一生。然而,晚年的玛妮最终仍对着杏奈露出了那样温和的笑容。在生活的打击下仍能露出那样微笑的人是值得敬佩的,我希望杏奈也始终能那样微笑,希望我也能。

     6 ) 我们都曾有过的那些年少心绪

    怎么说呢,大概粗略的看了下几篇影评,普遍反映似乎是换了导演,终是在利益和风格上有着微妙的不同等等

    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讨厌这样的改变。
    以往的吉卜力,无论是凄惨的身世还是恶劣的环境,清一色主角都是正能量满满的,就算是绝望,也只是一时的。宫崎爷爷大概就是想借由所谓孩童梦幻般的天真,来给与我们面对现实世界的勇气。至于环境保护之类,此处按下不表。
    而这部动画大概是吉卜力历史上第一次使用如此阴郁的主角设定吧。一个养女,因为自己的哮喘,偷偷发现的政府补助金等等,自顾自的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存在,否定父母,否定他人,甚至否定自己。我不得不承认,这种心理设定虽然让人总有点嗤之以鼻,未免小题大做,但却实实在在的存在在很多孩子的童年当中,包括我自己。
    小孩子的心思是很细很小的,一点点蛛丝马迹就能引起莫大的不安。而失去了安全感的小孩,很多也会在下意识里,进行掩饰。恶性循环,自然会越陷越深,最后形成一种自我厌恶的性格。我倒是觉得这次的性格塑造明显变得接地气了,从反观自然,到反观社会,吉卜力是在进化还是在退化,现在仍不好妄下定论。
    看到中段的时候,我曾猜测这只是纯粹叫做“童年玩伴”的心理现象,这种情况很多都发生在缺少陪伴或者自卑,丧失安全感的孩子身上。他们会幻想出另一个玩伴,一般都会是同年龄且一切和自己截然相反的对象,从而来弥补心理上的缺失。金发碧眼又拥有着值得骄傲的家庭的玛尼,很符合对此类症状的描述。
    只可惜,我猜得到开始,却猜不到结尾【笑。事实上,玛尼更像是“童年玩伴”和被爱的记忆所结合而出现的幻象。主角虽然自我厌恶,否定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但其实潜意识中仍然渴求着被爱,被理解。而在被遗忘的孩童时期的记忆里面,对于大宅的印象和曾经被玛尼深爱的感觉,最终促成了“玛尼”的出现。【每次都会下意识打成尼玛。。好痛苦。。。

    最终,通过各种摸索,求证和旁人的叙述,终于还原了当年的故事,也从此打开了主角的心结,让她再一次能够坦诚的接受他人的爱意,并真实的感受到被爱。
    这种事情,说来容易,在现实当中,操作起来却非常困难,并且很容易适得其反。因为很多小孩在封闭自我的同时,会刻意回避或者曲解他人的爱意,甚至拒绝去理解他人对自己关心的背后的含义。而这个时候,正面引导则会变得困难重重,甚至加深误会。但如果就此放任不管,很有可能会造成成人后性格的缺失,并丧失在某些方面去爱别人的能力,因为无法感到被爱。

    当然,以上都是我这个非专业人士的一点点小小的见解,如果有什么不同的意见,自当可以提出来~
    总而言之,我很喜欢这部作品,也在结尾处哭成傻逼。。。
    吉卜力的这次尝试我觉得不能称之为失败,在新老交替的时候,改变是喜闻乐见的,如果能够完美的继承宫崎骏爷爷的风格,我觉得才有点小可怕呢。。。
    最后说一句,这次也打着“吉卜力最后之作”的旗子,我怎么总觉得这词我听过好几次了呢。。。求不闹,求再接再厉。。。。

     7 ) 会有精灵替我爱你

    爱你的人或许有一天会离开,但他/她的爱一直会在。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受是和吉卜力工厂的其他电影不一样。这种不一样的感受,我想大多来自于本片比较特别的女主佐木杏奈。杏奈可以说是不怎么讨人喜欢的,她有点才气,有点傲气,有点孤单和自卑。不像吉卜力动画中的其他女孩子,杏奈没有那么的“美好”。这就使杏奈更加真实了。

    这部电影层层递进,先给出一个个问题,然后慢慢解开了。到最后,观影者和杏奈心都解了开来。一开始看这个电影,我有些反感杏奈的性格,不知道她为什么融入不进集体。而后才知道,她在这样一个寄养家庭的自卑和孤单。然后玛妮的身份显得扑朔迷离,杏奈说玛妮是她想象中的朋友,那么大宅里的日记本又怎么解释;杏奈回忆自己的小时候,屋子分明感觉和大宅有关系,但是杏奈抱着的娃娃也是金头发,蓝裙子,难道玛妮和这个娃娃有关?看的过程中,也是捏一把汗,好怕导演一下把它拍成了恐怖片。幸好,这部电影丝毫没有恐怖的感觉。也有人说这像百合片,这我就不敢苟同了......不管怎样,最后依然是吉卜力给人带来的感动。

    这部电影让我感动的一点,在于世界之精灵。不是小精灵,而是精气的精,灵魂的灵。杏奈的孤独和自卑,可以说,最后是被外婆的灵魂治愈的。(虽然也可以说,这是杏奈潜藏的记忆,被大宅所触发了,想到了外婆讲的故事)电影中,没有六道轮回,没有灵魂转世,没有天使。不过它给了空间,让观众自由的解释这部电影。我的解释是,这是外婆的流传的爱。

    杏奈小的时候,睡不着觉,外婆便讲故事给杏奈听。这些故事杏奈长大后,或许想不起来,但一直在她的脑海。当回到故里,见到湿地大宅的时候,一切的记忆和想象便顺理成章了。外婆讲的故事浮现在杏奈的脑海,她是怎样成长的,她是怎样遇见外公的,她是怎样克服了对谷堆的恐惧的等等......故事的最后,杏奈开始慢慢地被“治愈”,她终于慢慢接受自己被领养的现实,慢慢地接受了自己不一样的事实(遗传祖母的蓝眼睛)。不再怀恨亲人早早地离自己而去,因为她能感受到了祖母的爱。祖母虽然丧失了女儿,自己心痛万分,但依然尽最大努力爱着杏奈。后母也向杏奈承认了领取抚养金的事情,两人终于打开心结。杏奈最后叫的一声妈妈,虽然她还是有点不好意思,但是可以看出杏奈和后母两个人的感动。

    看完这部电影,我总结一句话:爱你的人或许有一天会离开,但他/她的爱一直会在。

    (我想到了自己的奶奶,她在我6岁的时候离开了我。对于她的印象全都来自于照片,因为见她最后一面,她已经冷冰冰地躺在了堂中的木板上。照片中,她笑盈盈的,我也笑盈盈的。我总是相信,她在宇宙的另一边,默默地爱着我)

     短评

    制作还是很精良 故事说的有点差

    6分钟前
    • い银蛊
    • 还行

    每个孤单寂寞的人内心都有看似解不开的节,说开、解开也便烟消云散了……米林的作品总是很少女心,如涓涓细流般淌着淡淡的哀伤……很有意思的叙事,很细腻感人的作品,耐心看到最后你会不虚此行……片尾曲真好听啊……

    10分钟前
    • 20个小明≯
    • 推荐

    教科书般规整的女孩电影,给走不出自己圈子的未长大的困惑迷茫孤独的女孩子看最佳。米林的感觉整体都好喜欢,很优雅。片子缺少大众共鸣,毕竟女孩多善遗忘和撒谎,很快就会忘记孤独是什么了。新年快乐。

    14分钟前
    • 团小纸
    • 还行

    主角大概算是吉卜力负面人格之最了,礼貌冷漠又自我厌弃。在我看来,人生中缺失的部分是一种“诅咒”,太过渴望某种东西又无法得到,于是开始自我伤害和伤害他人,从而陷入一种“被诅咒的人生”。有过这种缺失感的人或许更能体会这部作品传达的情感。

    17分钟前
    • 李彬BinLee
    • 力荐

    一开始都以为是《花与爱丽丝》似的女生拉拉片吧,没想到结局竟是……没有这个结局或许只能给到3星,但是吉卜力永远不会满足于平庸,在一切都有了解释的时候,最击中内心。片尾曲“Fine On The Outside”很好听!

    22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故事是个好故事,好到我认为交给Ghibli全年龄改编反而丧失了叙事的犀利性——而这直接导致影片前半段被当作有着严重社恐症的蕾丝边的大胆恋情故事【。如果交由今敏,恐怕更为适合。不过好在当悬疑和真相揭晓,结局传达的力量令人十分动容。米林宏昌比借物小人时有所长进,但这一次是原作和改编的胜利

    26分钟前
    • D I D A
    • 力荐

    作為吉普力工作室的送客戲,《回憶中的瑪妮》或許不是個能令人聯想到該公司有多麼狀業宏偉的闊氣大作。這是一齣淡淡的戲:少子淡淡的叛逆,養子淡淡的孤懷,獨子淡淡的鬱悶,皆在兩位少女的邂逅中傾洩流出,彼此淨化。不過,拾起尾棒重擔的米林宏昌監督,著實在本作中充分展示了有別於宮崎的觀點

    28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发现所爱之人居然是外婆时,本应五味杂陈的感受仅化作幸福的眼泪,并不是简单的将好感归结于亲情,而是结合杏奈先前对亲人死得早的埋怨,表达出的“能重新认识你,真好”的幸福感,这种双重意义的爱慕比单纯的百合来得更甜更美。

    32分钟前
    • 爱的镇魂歌
    • 推荐

    这样的故事确实注定了日本本土票房和受欢迎度难以企及米林宏昌的处女作《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我都觉得现在不太适合推荐给上小学的小朋友们),但依然看得挺舒心,感觉挺喜欢。而且观影过程中还联想到好多吉卜力作品:杏奈像翔一样体弱多病、坐车去乡下路上像千寻搬家、买花的小魔女像琪琪、……

    34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意外的看哭了,大概因为我对亲情故事泪点很低,途中一度发散把剧情猜测得很复杂,拨云见日的时候心变得软塌塌。伏线埋得很好,旁人眼里云淡风轻,当事者独自跨越万千桎梏。一个人的战争,谁都不知道她心里存在过一大片泥沼。

    39分钟前
    • 137710
    • 力荐

    看过了,不好看。和五郎不相上下。斜前方的大叔睡着了还一直打鼾。。。

    43分钟前
    • 秦桑
    • 还行

    其实我想说,小女孩真是病得不轻啊~~ (╯﹏╰)b 吉卜力最后一部动画居然是百合百合百合百合百合百合百合百合百合百合百合百合百合百合百合...

    4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回忆中的money……尼玛啊

    51分钟前
    • 听霜书生
    • 力荐

    好一段祖母与孙女情

    56分钟前
    • Vini_Kazma
    • 还行

    我喜欢这位导演的前作《借物小人》,而同样是改编自欧美儿童文学、移植到日本背景的本作,叙事节奏出了很大的问题,人物的成长轨迹没有交代清楚,“成长”的主题,不比Frozen,比《侧耳倾听》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真相很惊人,倒是有欧美文学的风范。大概是吉卜力的拙作之一了。

    59分钟前
    • Andre
    • 还行

    一个有点忧伤但又很美好。。。。复杂的故事(原本觉得百合真好最后觉得百合不了)+ +

    1小时前
    • 御姐控_光崽
    • 推荐

    听说是吉卜力最后一部动画电影,女主的性格不算讨喜。她不能与别人好好相处又觉得难过,可是别人友好的和她说话 她又一副谁都欠了她的样子。各种纠结~ 而且这部动画的百合部分也没能戳中百合控的我的萌点……不过外婆说什么“我遇到过的所有女孩里,我最喜欢你了。”我还是有点在意!(偷笑)

    1小时前
    • Ying_0111
    • 还行

    看预告就知道吉卜力的百合绝对不输迪士尼的百合!(而且都有一个安娜~)看完正片才知道不是百合,是一部最不像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吉卜力作!以及让人非常惊喜在善于进步创新的米林宏昌!~一阵乱想去看原著小说!

    1小时前
    • 久光耀一郎
    • 推荐

    我左边的人看得哭哭啼啼 右边的人困得前仰后合 某种程度上已经说明了这部电影

    1小时前
    • カピバラ
    • 还行

    不懂日語, 一個人觀影. 原本想吐槽"這是百合片吧," 在知道如此溫柔的真相之後, 一行眼淚掉下來. 在北海道看著發生在北海道的奇妙物語, 大概對這片土地的情誼也更深了.

    1小时前
    • YuRAY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