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台湾剧 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评分:
    0.0很差

    分类:台湾剧台湾2021

    主演:林辰唏,程予希,李易,刘心妤,邱志宇 

    导演:邓依涵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猜你喜欢

     剧照

    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剧照 NO.1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剧照 NO.2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剧照 NO.3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剧照 NO.4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剧照 NO.5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剧照 NO.6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剧照 NO.16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剧照 NO.17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剧照 NO.18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剧照 NO.19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剧情讲述已育有一子的人妻怡敏(林辰唏 饰)在高中时候与学妹亭亭(程予希 饰)展开了一段青涩却暧昧的同性密友期,此时的她尚未意识到亭亭对她的迷恋已超出姐妹之间。直到多年后两人再次重逢,那段青春的未竟之爱让两人原本平静的生活,激起了未知的波澜。

     长篇影评

     1 ) 这不是电影,是窥探往事,可能“尴尬”故事都有年少身影

    看完前三集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尴尬。但这尴尬究竟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和现在的女朋友坦诚交流,说好像能看到过去自己很多的影子。可能是因为太“写实”,那些年少的暧昧也好,不开窍也好,岁月长河拉扯好多年之后,像故事一样的现状也好,都让我“尴尬”又沉思。

    评分这么高,是因为细腻,还是因为大家多多少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年少时候有点什么暧昧故事确实挺美好的,可惜的是,我们可能都并没好好扮演其中某一个角色。

    年轻的时候,不够开窍,好像是学姐的角色,被爱,也被动;长大以后,又好像过着学妹的生活,看似潇洒,不愿意结婚,在临近中年的时候,机缘巧合在谈着和女朋友未知结果的恋爱。

    (此处需要点烟)


    电影故事其实真的很平淡,也很普通,学生时代的小小暧昧和学妹“早已知晓”的“单箭头”,学姐的不自知或逃避,包括我认同很多评论说的,两个人只是互相在一起的时候是“相爱”的,是同性之爱,不代表两个人就是同性恋。

    第三集末尾的吻戏和床戏,也是让我“点烟”的程度,太像。说这是电视剧,大概,是很多人年少时候的影子吧。窥探往事,所以叹息。

    学妹说,“你想试一试吗?”

    我好像说的是,“那你试一试吧”

    预告片里看到一句:“如果我第一个喜欢上的不是你,我可能会比现在自信”。

    当年天真的我逼着她把真相说出,听到的是:

    “所有人都有资格说我,只有你没有资格,你非要知道为什么吗?我喜欢的是你”。

    “我不是喜欢所有女生,我只是喜欢你”。

    懵了。

    十几岁的时候,相比现在的大环境再退回很多年,在我还没接触cp也好,百合也好的概念的时候,听到这样的话,大为震撼。陷入奇怪的自责带来的后遗症后,我仿佛也打开了人生中奇妙的一扇门,在探索和自我认知中,感受着神奇又暧昧的氛围。

    我感谢推开的那扇门吗?我不知道。如果没有她,我又是怎么样的恋爱观和取向,我也未可知。

    但能寥寥回忆起来的记忆是美好的,也算好事。

    当时并没有在一起。一定要说,就只是,有暧昧的点滴。直到现在,我们很坦诚大方再去回忆过去的事,我也告诉过她,可能我的启蒙老师就是她,我们约定过,不管怎么样,大家都会在心里留一个特殊的位置,但无关情爱。

    告诉我喜欢我的是她,和别的女生先谈恋爱的是她,最后,她也像故事里一样,结婚,生子,我没有问过她过的好不好,“好不好”这个定义太难下。

    至于我,长大以后在迷茫和怀疑中,在不停确定着什么,谈过男朋友,谈着女朋友,以后什么归宿,我也不知道。


    连读书时期的情节都有影子,可能我年少时候开窍真的晚,关系真的很密切,现在回想起来,我是完全没有意识到,感情从什么时候“不对”的。

    读书的时候,也像电影里一样,一起上下课,一起写作业,还互相留宿过。

    打打闹闹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暧昧的举动,也有玩闹亲过嘴唇。只是我当时,真的不懂。但我不知道,她已经懂了。直到高中毕业,她跟我以“断联”的姿态回避我的时候,我也只是去质问为什么,完全没意识到。

    谁没有过一个单车载人时光呢?那个时候放晚自习,我们也是这样回家的。

    即便家不是一起,我们也经常你先陪我回家,我先陪你回家。


    和电影一样,但没有十五年那么久。再见面的暧昧阶段是什么样子呢,不太记得清了,但又记得清很多细节。回忆起来的时候,很像电视剧的脚本,落在文字上的话会显得很“虚假”。

    她会在被我“质问”为什么要跟女生在一起的时候,跟我说因为发现喜欢上我了,但不敢说也不愿意说,她说她觉得我不是也不会是,也不想拉我走“不正确的路”,所以往后的日子,我们并没有什么“确定的关系”。

    她会在情人节的时候,突然坐火车来到我的城市,走的时候丢下一张卡片,说情人节快乐。

    第一次接吻的情景我会永远记得,她来我住的地方,晚上我坐在窗边涂脸,她好像在旁边站了很久了,前面也不记得说了什么,突然就走过来,俯下身子,抬起我下巴,那是我在知道“被喜欢”以后,第一次和她接吻,第一次和女生接吻。那一瞬间的紧张和心跳,我想我至今都会记得。

    (此处需要点烟)后来当我其实也能和男朋友自如接吻的时候,恍惚的时候,也会想到女生的吻和嘴唇,是不一样的。

    第一次在床上吻我的情景我也永远记得,为什么看第三集的吻戏我会很尴尬。大抵是那样的对话和过程,都很“写实”。

    她跟我躺在床上的时候,是窗边吻的当晚。空气中确实都充满着,暧昧的气息。她说睡不着,因为躺在我身边。现在想想,我也不知道我当时是什么心态,明知道大家没有什么“关系”,是好奇,还是确认那种,我看不够懂,却好像很强烈的心意?我不知道。

    她先是很紧紧抱着我,就像学妹背后抱学姐一样。然后深深叹了一口气。来来回回好几次。

    忘记了是怎么开始那段“点到为止”的暧昧,隐约中记得自己说着那就试一试,还是没关系?

    没关系,“你说没关系的时候,不是没关系的”。

    吻就那么落在脸颊、耳边和嘴唇。

    我永远记得那一刻的紧张和窒息。

    她会跟我在众多朋友聚会的场合,偷偷打闹,靠近,玩彼此的手,在醉酒的时候抱着我,在我陪她去洗手间的时候,关在狭小的隔间偷偷接吻。

    陆陆续续的几年间,我们见过面,也一起躺在一张床睡过,她也会环着我睡,这样的接吻,有过寥寥无几的几次,但是每一次都没有继续下去。

    用她的理念,她不能对我这样。我也没有对她那样。

    很多年后,我想,开始了又没有开始过的“接触”,在那个时候,大概已经让我心乱。

    我不知道那些断断续续的年间,我们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我很难去定义,如果放在电影里,那就是成年之后的“暧昧”空间。

    或者说,都挺渣的。

    庄严背后潜藏着淫/荡,静谧的背后隐藏着疯狂,道德的背后栖息着的悖德,这才是人生至高的逸乐。渡边淳一《失乐园》

    在往后的很多年,我也问过,如果当时她能更直白更直接一点,我能更清楚更勇敢一点,也许我们会有一段不错的“正式”的青春回忆。

    现在想想,很多事情都往好的方向发展,有段时间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是我坚持不要用她的方式断联,我说不想失去,我说你相信我我们会有很好的很自然的相处方式。

    她现在有了家庭和孩子,我们依然是偶尔可以联系,也不会再有暧昧的,朋友?在很多年以后,甚至可以风轻云淡谈起年少时候的往事。

    最近也是最后一次的暧昧,也有一些年了,再次睡在一张床上,我大概是脑袋发热,我说,你可以再吻我一次吗?

    她和以前一样,翻过身来,接吻,一次。

    再然后我又说了一句话,好像没有感觉了。说完我们就都没说话了。

    我想从那以后,我们也都可以彻底和暧昧告别。

    想说,感谢过去的时光,让我有好的回忆,如果一定要用现在的我去看过去的我,我想,我一定心动过,或者说,我在被爱的过程中,也有爱。


    故事挺好,还不知道第四集以后的发展,愿我们都有回忆,也希望现在和未来,都好。

    也想和现在的女朋友说,我非常爱你,愿我们能有,好的未来。

    如果没有未来,也希望我,是你青春里值得回忆的美好回忆。


    为什么一定要结婚,才有家呢?

    我们心中的家,什么时候才能自由明朗。

     2 ) 学姐的两难

    看到许许多多的评论是站在学妹的角度去理解剧情,觉得是学姐不够爱,辜负了学妹的一往情深。亦或是觉得学妹爱的卑微而可怜。本篇想站在学姐的角度做一个阐释。

    1、学姐到底爱不爱学妹?学生时期,一直都是学妹非常主动,大胆。不管是想办法加入篮球社接近学姐,还是强吻、索吻,要拥抱,都是学妹在主导。学姐无疑是喜欢加心动的,否则不会去温柔地配合她,又时不时在意学妹的感受。但是到底算不算爱呢,那个时候只是青春期少女懵懂的感情。作为一个优秀的三好生,学姐被灌输的是主流的价值取向。一个被灌输主流价值取向的人,意识层面是很难接受非主流非大众思想的,性取向也不例外。所以学姐尽管喜欢学妹,但是她的脑子里有一套女孩子的成长准则:读大学、找工作、结婚生子。跟一个女生携手人生,单是想一想都觉得不可思议。对于许多人来说,性向是流动的,没有单一的说一定喜欢女生或男生,有时候只是喜欢那个特定的人而已。学姐喜欢学妹,但是并不讨厌男生,因此大学顺理成章交了男朋友,还告诉学妹要跟男生谈恋爱,要结婚生子。因为那是她根深蒂固的逻辑。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勇敢的正视自己的情感和内心,大多数人其实做不到。更别说在那样的年纪了。

    但是,多年后经历了疲惫的婚姻后,两人再度重逢,学姐体会到了学妹的温柔,她们可以毫无障碍地沟通,学妹会充满爱心地对待自己自闭症的孩子,她感受到了久久缺失的关心和疼爱以及和学妹肌肤相亲的美好与温存。那个时候不懂的,没勇气的,无法正视的,逃避的,现在全清晰了。所以她才勇敢地告诉丈夫:我爱上别人了。如果这都不算爱,那怎样才算呢?

    2、学姐的犹豫。最后一集在天桥上,学妹说自己有多爱学姐,为了学姐可以马上跟男朋友分手,确实挺感人的。许多观众对学姐的反应不满,因为学姐没有像其他偶像剧的主人公一样表决心,而是似乎犹豫了。是的,当学姐跟丈夫摊牌的时候她一定下了很大决心,可是此刻却犹豫了。为什么?相比之下,学妹分手相对容易,可是作为一个已婚有孩子的女人,离婚却不是儿戏。丈夫尽管不竟然能满足她的情感需求,比较懒惰,但是也是有家庭责任感的,赚钱养家,买房买车,脾气也算温和。在她告诉自己喜欢别人之后,丈夫决定调回台北,对孩子也更疼爱有耐心,表明他很在乎家庭想要挽回,这些是学姐产生犹豫的第一个原因,丈夫的表现让她心软。接着夫妻发生争执,丈夫说出:她能给你什么?她能赚钱吗?有房有车吗?无疑是当头一棒。爱情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没有经济基础的感情不是说不可以,只是很难,特别是还有一个自闭症小孩。学姐的压力是很大很大的。爱情很伟大,爱人很重要,但对一个母亲来说孩子也很重要。如果失去了稳固的经济保障,正常的社会支持,孩子咋办呢?这一点在学姐深夜找学妹在破旧出租房里发现学妹跟男友同居强化了。从学妹母亲叙述中,学妹工作不稳定,男友不停换,这无疑让已为人母的学姐犹疑。特别是学妹并非痴恋自己,而是马不停蹄恋爱中。即便学妹的表白十分感人,但是生活是实实在在的。爱情不是镜花水月海市蜃楼。如果学姐带着孩子离婚跟学妹在一起,最后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跟学妹分道扬镳,那种痛能不能承受?尤其是对孩子的打击?

    3、所有看似伟大的爱,有时候只不过是自我欲望的投射。学妹的爱很感人,可是某种程度上,学妹有一些过于自我的我行我素。她是那种我想爱就一定要爱要表达。她是外向型,学姐内敛型。很多东西学姐没有说出口不代表不在意,也许反倒是许许多多的深思熟虑。面对已经结婚生子的学姐,学妹还是毫不考虑地表达自己的爱,如果是糟糕的婚姻,把学姐于水深火热解救也罢了,学姐的婚姻尽管不完美,但是还算行。提出跟学姐带着孩子私奔,这本身就是一种很不成熟的想法:你们怎么养孩子?父母不管了吗?私奔很浪漫,但是要有条件有基础。你们咋样都行,但是你们不能坑孩子呀。

    当然,如果有足够勇气,两个人勇敢在一起又何妨?其实事已至此,某种程度上学姐已经别无选择。如果再回到丈夫身边,裂痕已无法如初,只会让已经不尽如人意的婚姻雪上加霜。也许两个女生在一起,一起努力赚钱好好生活一切都变得特别好呢?

    学姐在天桥上喊:你都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的确,比起学妹再见学姐时情难自已,勇敢追爱,学姐面对的情况要远为复杂得多。特别是…自己下定决心,却发现学妹还在跟人同居,能不奔溃吗?

    其实有时候,爱需要勇气,而生活需要深思熟虑。学姐的内心经历了什么,只有学姐才懂。作为一个观众,如果还有第二季,当然希望相爱的人能勇敢的在一起,并且用爱的能量克服所有困难,一起携手美好人生。这不是没有可能,只是比单纯的“我要我们在一起”,需要更大的勇气和魄力。

     3 ) 2021年末的惊喜制作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非常精致的爱情电影,昨天下午偶然间发现一部口碑非常高的电影《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正好下午有点时间就看一看打发时间,没想到,这部电影拍的那么好,唯美、新鲜、细腻、深刻,上一次看到让我用深刻形容类似作品的还是《我们与恶的距离》。

    谈一下我对这部电影的感受,貌似电视连续剧的作品,其实,我觉得是用电影的笔法,准确的说,应该是拍成的电影短片,当然如果剪辑成一部电影也毫无维和。这是这部作品的形式上呈现出来的特点,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分成六集,难道影视作品也开始饥饿营销了吗?还是一开始就是这样设计的,我不懂,到底为什么六集要分开来拍,说句实话,每一次的短暂停顿,给观众带来的情绪共鸣是会弱化的,不过,我想幕后一定有充分的理由这么拍。

    除了这个形式以外,我对于这部电影中的演员,尤其是扮演“亭亭”的程予希非常欣赏,她的演绎把这个学妹的可爱、委屈、隐忍、奋不顾身、为得到自己所爱的等待和小心思刻画的淋漓尽致,演的好棒,查了一下,演员近年也要30多了,在演高中生的戏码,感觉也非常自然,浑然天成,没有装嫩的不合时宜。这让我想起了《面子》里的vivian,这类角色拿捏很难,但是两位女演员成功的表现出来,而且,让人叫绝。

    这部电影,或者说是电视剧,让我对于这个爱情故事多了深层次的思考,其实,也是一部非常有深度的婚姻电影,不仅仅是探讨爱情,还把育儿、平淡期的夫妇相处之道、女性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摆在了观众面前,只不过导演巧妙的用爱情的包装把这个深层内容埋的比较深。

    这部爱情电影,让我这个已过不惑之年的人,开始相信这世间确实有爱情的存在,在那遥远的学生时代。

     4 ) 情如醉人花香,记得住,留不下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剧透范围在前三集)

    别小看台剧《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以下简称《花香》),哪怕你对它已经有了高口碑与大热度的认知。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部剧,虽然目前才播出四集,即全长的三分之二,但是豆瓣评分却高达9.1。这意味着,它已经是华语LGBTQ剧集行列里头最高分的一部。

    空降榜单冠军位,这样的剧会不好看吗?自然也是好看的。

    它讲的是怡敏(林辰唏饰)念高三的时候,在排球队遇到了高一学妹亭亭(程予希饰),对方一见倾心,试图接近,但二人再要好,也只是好到了闺蜜的位置。十几年后,她们再度相逢,怡敏已当了人妻人母,但旧情,或者说不了情,在往当年未曾有过的方向复燃。

    《花香》就在平行蒙太奇的模式下,分别往初识、重逢这两条线上持续推进。而两条线上,又有所交织。

    比如当年,她们亲昵地并排躺着,聊起对日后家庭的想象。怡敏说要有电影场景里窗边很高级的高脚椅,亭亭就说,那以后「我们家」的窗边就放高脚椅。重逢之后她去怡敏家做客,就问了一句,为什么家里没有高脚椅。

    对白就是这样清淡日常,但是内心戏、画外音听得很是锥心。长大后,尤其是走进婚姻生活,不再扮演一个「个体」之后,有多少青春时的畅想,都在加速枯萎,甚至再也不曾想起呢?怡敏这就是一个实例。

    但偏偏亭亭还记着。这一记,就不只是戳到当事人的遗憾,还会勾起自我怀疑与质问。关键是,还有人愿意「留」在当年,替自己默记那些本该是自己的梦想。那么,就不只是精神上有了重返当年的兴致与急切,更有了对比之下蹉跎中的狼狈,甚至对某段往事与这位故人的歉意了。而这歉意,也是对自己的。

    如今,当一切似乎不能弥补的时候,又似乎来了个机缘,该怎样抉择,又该怎样接纳,这点犹疑、暧昧以及小鹿乱撞,就总在故事的框架里四散,收束不住,连戏外人生也撞了过去。

    如此这般对照着现实来呼应,进而叫人心生唏嘘的段落,《花香》这三集短短的四五十分钟内,就有不少。

    可以说,这个十分私人的故事,情节与情感却是十分外化的。毕竟两位女主角时隔十几年的两段生活,有太多观众可以随之共情的篇章,因为那高度概括化的生活里,有着极为细腻的琐碎呈现。

    高中时期,怡敏在场上打球,镜头就一直追着她的身影,从群体里,渐渐地单独拎出她,然后把动作放慢,把光芒添上,完全是在模拟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聚焦与追随,等到视野里只有她一个人了,才把观众席里看得发痴的亭亭给切换几遍镜头。

    球场在很多青春故事里,都是荷尔蒙横行无忌,初次心动勃然而发的场所。特别是女生对男生,抑或是同性对同性,仰望跟铭记的姿势都不少见。选择在这里引动这段关系,是一种迅速找到类型化表达的切入口。

    而从情动,到行动,亭亭的主动出击,怡敏的被动领受,也有各种青春恋爱故事的模样。《花香》在这种经典模式下,很敏锐地拍出了很多怦然心动的感觉。

    女生之间天然的亲密性,让互有好感的两个人可以迅速构建出闺蜜关系,但这时候,亲密性开始成为具有迷惑性质的阻碍。怡敏只觉得当下的关系舒服自在,却无法真切体察乃至理解亭亭对自己的真正心思。

    怎么去捅破这张纸,往往是主角煎熬,但观众兴起的剧情所在。《花香》安排了一段从肉体层面到精神层面的试探,先是青春期女孩子对彼此身体好奇的比较与更好奇的触摸,从不经意却又顺水推舟的一个轻吻,到相互把手放到对方胸上,羞涩,却又有莫名的满足与撩动。

    非常青嫩,也非常女性,于是故事可以顺势滤掉情欲暴涨后的激越,以及潜在的尴尬,转而借由女生之间的亲昵,直接过渡到双方对日后的探讨。只是开头提及的高脚椅,并没有引来共振的憧憬,在亭亭畅想「我们家」的时候,怡敏只是传统地觉得结婚生子才是想要的生活。

    小情小爱,尤其是两个不在同一节拍上的人想要越界的故事,总是伴随着心花怒放,以及黯然神伤。那不同主角有所差异的地方,则在于感情能否水到渠成。

    很显然,尽管她们的高中生涯还没有讲完,就注定会有一个很不顺遂的结局,不然也不会有长达十几年的生分。而剧集就依据这段时间距离,来一一呼应过往细节,一面凭吊,一面抽出新枝。

    台湾毕竟实现了同性婚姻合法化,同性恋情亦早已转变成日常一种,于是《花香》有了一种复盘的况味,它褪去了苦大仇深,可以更从容地在个体与个体间寻找情感的火花,这也让人在去禁忌化后,还能享用那种跌入禁忌的期待与羞赧。

    而且,既然不用负担什么使命,这故事就更不只是关乎一对拉拉。当然,严格点说,两位女主都有不少跟男人相恋的经历,《花香》更应该是两位双性恋的故事,这大概更能引起观众推及自身的怀想。翻看社交网络,就有很多人都在分享自己青春过往,或是爱而不得的经历,这也都成为剧集的有机延展。

    因此,透过这不止是爱情的故事,我们可以观照到当下社会的许多暗流,尤其是家庭生活中的。怡敏跟丈夫也不同步,他以大孩子的心态在度日,偷偷打游戏,对关顾自闭症小孩等家庭任务不做多少尽责的承担,然而出了差池,就会在公众场合对妻子进行训斥。

    这样的夫妻、父子关系,其实并不少见,婚姻关系让人疲惫、厌倦的源点,特殊儿童得不到正确对待的危险,就在于此。怡敏在这种束缚下,有机会跟亭亭再进一步,就具备了戏中所谓的合法性。

    主创把种种反应,在对比中处理得自然而娴熟,证据就在于哪怕是未曾确切经历的一些境遇,都能叠加到观众耳濡目染后的社会经验上。所以,《花香》可以火出相对狭窄的拉拉圈,或者台剧圈,收获更多关注。

    其实早在月初,《花香》电影版就在东京电影节上首映,赢取了不少好评。如今的剧集版,实质上是把原有的103分钟,拆分成6集体量的超短剧,来进行周播。

    虽然内容并无二致,然而这种切分,让它暗地里一气呵成,表面上又独立成章。它其实掐准了情感萌生与发展的每一阶段,让我们能够一周接一周地,看到不同时间段落里的变的过程,而一个小故事拉长了,也让追剧观众更贴近剧中相对漫长的时间线。

    这种形式,台剧有不少尝试。前段时间程伟豪与鱼丁糸联动的《池塘怪谈》,就是一例,它必然倒逼主创在每集的固定模式上增加一些花样,好让每周才能浅尝的内容不致于辄止。《花香》则是以每集结尾的一点遗憾或甜头,凝聚观众不断追看下去的动力。

    但也必然考验一些观众,尤其是非目标受众的耐性。最终能够坚守下来的,或多或少还是得有些对性少数题材的包容与兴致才行。

    这里就有一个现象,既然它不像电影那样「便捷」,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更即时的反馈,那么,拉长周期,哪怕面临剧集往往高开低走的一定风险,却也未必不能通过目标观众的筛选和锁定,来减少分数回落的幅度。

    而且,考量LGBTQ题材,尤其是华语区的LGBTQ题材时,《花香》堪称性少数中的少数。小众的狂欢属性与补偿心理,就体现在打高分的热浪上,毕竟难得出现一部即使挑得出毛病,却也愿意适意醉倒的剧集。

    换句话说,《花香》当然不是不好,但是距离那种一马当先的精品,平心而论,也还是有一定差距。

    假如结局没有让观众吃到期待已久的糖,又或者故事走势落入一些陈腐的或过于先锋的观念,那么,对口碑一定会有所反噬。

    再说了,这部剧集还有第二季的计划,那么,无论第一季结局如何,都必然要被推翻。某种失信的可能,就增添了观众寄情两位主角的心理赌博风险。而我们不难想象,商业上的这种贪婪,往往很难带来持平甚至超越前作的续集,更糟糕的结局,则是一次迎合期待的粉丝向创作。

    那么,《花香》会否又成为一个故事的完整性以及表达的敏锐性被商业动作所伤害的个案呢?我希望不是。

     5 ) 遇见花香观后感

    先从人物分析开始吧。 学姐(江怡敏): 她是一个从小被保护得很好的孩子,就像亭亭说的是掌上明珠,而且从两个人的零碎对话中可以看出,在学姐家中,父亲是有话语权的那一个。她和母亲是附庸,一个靠丈夫赚钱来花,另一个对父亲的管教言听计从。这种长年累月的服从性家庭教育下,形成了学姐在任何边缘行为下都会习惯性地退让、忍耐、服从的软弱性格。 在她的世界里,是没有反抗和对峙这一说的,也没有所谓的自主的权利,因为这些都是在父权笼罩的家庭中不被允许的存在。所以当她和亭亭的关系发生了质变,或是说早已质变只是在她尚能欲盖弥彰的范围内时,她要强迫自己在这段关系里后退,退回到最初她的价值观中的「朋友」的范围。即便这种退出让她痛苦,但是她也会自欺欺人地安慰自己这是其他人眼中「正确」的选择。怀着这样的想法,她结束了自己的高中时代,又听从家里的安排结婚生子,看似过上了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 如果亭亭没有再次出现,可以预见到怡敏的一生都只是从一个笼子走到了另一个笼子中,麻木且认命。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这句话完全就是她的真实写照。她每天除了要像男性一样上班,还要照顾有精神障碍的儿子,回家理所应当地承担起家庭主妇的角色。她的丈夫像是另一个巨婴,一个生活上的白痴,他对于妻子在生活中的面面俱到坐享其成,以至于怡敏只是参加一个婚礼,他帮忙带一天儿子,隔天孩子就因吃坏了肚子而腹泻。同时,他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即便再晚,吃完的餐具也应该是由妻子回来收拾的。 面对这样的丈夫,怡敏有想过要反抗吗?显然没有,她认命了,「命苦呗还能怎么样呢?将就着过吧。」大概是这种想法。所以当她从沙发下抽出丈夫打了一天的电玩手柄,拖着疲惫的脚步去收拾餐具,听到丈夫对婆婆「夸赞」自己「把一切都弄得好好的」的时候,她感觉不到高兴,只是觉得悲哀但无力。 在这段婚姻关系中,她进一步彻底地失去了自我,连手机桌面都是儿子,一周五天在外出差的丈夫,完全指望不上。面对精神障碍的儿子,她显然要付出比其他母亲更多的精力,因此她的生活里,没有「我想要」,只有「儿子需要」,说得难听一些,这是一个守活寡的母亲。 而亭亭的再度出现,仿佛向她十五年死水一般的生活中投了一颗石子。她自以为压下去、只是一时冲动的少年情愫再次唤醒,或者说她沉睡的自我意识终于开始觉醒。这逼得她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以及早已面目全非的自己。 十五年后的重逢,惊喜、愧疚、感激以及过去未能表达的爱使怡敏感受到了短暂的快乐。而亭亭对于她生活上的帮助,也让她感受到了家庭中另一半「同伴」的作用,因此她开始重新试着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情感。 过去,她对于自己与亭亭之间的感情是极力否认的态度。可当她在婚礼时看到一对女生同样幸福地举办婚礼分享喜悦时,她产生了一种对于「生活在别处」的好奇与兴奋。所以当亭亭试探性地对自己做出情侣间的亲密接触时,尽管她感到紧张,但同时也怀着猎奇的心理,就像她高中时代在亭亭的怂恿下第一次相互触摸对方的身体。最后的拥吻是她情感到达的顶点,这一刻她是完全属于她自己的、一个完整的人。从她主动抚上亭亭的脖子,对她的吻予取予求时,这十五年来的委屈,悲愤,懊恼,对过去自己软弱逃避的愧疚,以及从未消失过的爱,瞬间把她和亭亭淹没,在这一刻,她用行动代替了语言,正视了自己的内心,同时也对亭亭那么多年的爱第一次正面做出了回应。 江怡敏终于成了江怡敏,而不是王太太,或是小哲妈妈。 分割线———————————— 学妹的来了 写在最前面: 「我希望,我们都能够更加诚实地面对自己,我们都能够变得更勇敢。」 学妹(钟亭亭): 她可能是有那么一点神秘色彩的女生,我是说她的家庭方面。虽然看了很多遍,但我仍旧对于她生长于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感到困惑。一些个人猜测,或许是单亲或是接近单亲家庭的状态。单从呈现出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没有人物前史的角色。因此以下仅对呈现部分做分析。 不难看出,亭亭是一个坦率,正直,同时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女生。这一点并不只是表现在她对于性别意识的模糊,她对于一切的情感都是十分单纯、不惨杂质的,可以说在这一方面,她是一个理想化的呈现,与周围所有的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她是唯一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 而从情感角度来说,亭亭之于怡敏,反倒更像是学姐。当她第一次在排球场上看到青春飞扬的怡敏时,怀着好奇与仰慕的感情请求加入排球队,并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学姐的倾慕。之后不管是训练后第一个与学姐道别,还是主动提出要载学姐回家,都展现了她表达情感的方式简单而热烈。 在她的世界里,依赖和喜欢是可以毫不掩饰表达出来的,她所要情感输出的对象是一个「人」,其次才是性别。当怡敏还囿于「非礼勿视」的家庭教育中时,亭亭会觉得「这又没关系」,因为她觉得她们之间的感情已经足够让她提出对彼此身体的探寻,「坦诚相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能够增进彼此间情感的一种方式。 高中时代亭亭表达好感的方式是莽撞的、不管不顾的,她希望喜欢有回应,至少不被拒绝,希望她们两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和别人与众不同的存在,她是一个传统世俗的反叛者。在一次又一次地试探,亲吻,有别于好友间的拥抱后,怡敏的不拒绝与迁就让她产生了找到同类的错觉。因此当怡敏严词提出她与自己的关系已经太近了必须终止时,亭亭感到困惑,震惊、失望和悲伤。这是她第一次意识到,两个人之间明明是水到渠成的感情也必须是要符合社会赋予的一般性别意义下的,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喜欢和爱都要收敛。同时她也对怡敏有了新的认知,眼前的这个学姐并不是像在球场上表现出来的那样敢打敢拼,和自己有着同样敢于挑战世俗勇气的人。 在明白了这一点后,亭亭感到心灰意冷,她不仅是对选择逃避的怡敏失望,同时也对这个定义所谓「正常」的社会感到失望,这种感觉甚至让她对自己产生了自我怀疑,我相信在她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自我怀疑都在反复地对她进行精神折磨。 就个人来说,我偏向于认为亭亭是个有一点缺爱的人物,她对于怡敏表现出的依赖带有一种对于安全感的需求,譬如她对于拥抱,对于身体贴近时心动后的表现出的放松与满足感,都让我有一种她在怡敏身上获得了一种归属感,而这种需要在遇到怡敏前是无处安放的。对亭亭而言,怡敏是她「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存在。 十五年后与学姐再次相遇的亭亭,已经学会了收敛自己的情绪,扮演一个看似普通的「正常」大人。她明明就坐在对面,也看到怡敏的欲言又止,但是这次她选择慢慢来。不管是在婚姻排队合照的等待过程中,还是在出租车上想要知道她生活近况的探寻,亭亭的试探都是能随时收得回来的,有别于她高中时带着强烈裹挟性的热烈。当她发现怡敏的生活似乎并没有那么如意,譬如年少时憧憬着要摆放在窗边的高脚椅,最后却淹没在鸡零狗碎的生活中时,亭亭开始默默地表达自己的关心:及时递上纸笔让她处理公司急务,照看小哲让她安心处理自己的事情等等。这些行为看起来都是礼貌克制符合「一般朋友」的标准,也让怡敏在长久「伴侣缺失」的婚姻关系中感到温暖以及能够喘息。 当然,亭亭也知道,不管是过去对于和自己曾经那么亲密无间的关系,还是如今在生活中的「普通朋友」身份,怡敏都依然选择否认。所以当怡敏在丈夫面前装作与她是初识时,她笑了一下,这个笑里包含谅解,自嘲、意料之中但不会有指责。因为这时候的亭亭不再是高中那个面对与众不同时会困惑,愤怒,乃至质疑自己的小女生,十五年的光阴,已经足够让一个人树立自我认同,构建自己的内心世界来不动声色地对抗世俗。 在过去,亭亭只是一个非常简单干净到像一张白纸一样的女生。她不理解为什么相互喜欢不能在一起,为什么要让自己妥协于社会一般标准来以此展示自己是「正常人」,她不理解怡敏的决绝感到。而十五年后,她能够理解所有,她明白这只是个人的选择,她选择了坚持自我对抗世俗标准,而怡敏选择妥协,这都没有错,不能仅仅因为没有被选择而心生怨怼。 在这一基础上,亭亭恰到好处的循序渐进来到了第一个关卡。这决定了她和怡敏之间是到此为止还是有质的飞跃,必须直面,没有迂回可言,而这一点,怡敏也清楚知道。亭亭在必须要迈出这一步的时候,生怕出了差错。而拥抱是她们间最熟悉的接触方式,所以她在背后抱时停了一会儿来确认自己是否还能感到当初的那种归属感。在这之后的每一步,她都时刻注意着怡敏的情绪,一直到吻上侧颈和脸颊,而后得到了怡敏的回应。在那一刻亭亭才是能够真正确定眼下的这个人,其实和自己一样爱意未减,至于她的顾虑和犹豫,都可以交给时间慢慢疏解。 成熟后的亭亭在和怡敏的婚外情中以无限的包容与耐心让怡敏能够有余力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因为她自己也经历过自我认同的重建,知道这对于一个几十年来都身处围城从未想过要反抗的普通「女性」会更迷茫、难以取舍。或许最后会失败,她会再一次在选择中被放弃,但她已经不再强求自己是第一选择对象。在这之前,她们能够相互爱一天就是一天。 从高中时期小心翼翼试探的爱慕,在十五年后转变为坚如磐石沉默包容的爱。我知道自己会在不同时期反复爱上你,而你也终于予以回应,就很好了。

     6 ) 又见花香

    虽然才出两集,但是完整看下来,真的不会让人失望。至少说故事是可以让人感同身受的。

    学生时代,暗恋过的人都应该做过类似的事情,因为喜欢某个人而认真练习一件事情,因为想看她/他一眼而找理由晚点回家或者故意在他/她要经过的那条路上等,因为和他/她说了一句话而开心一天,因为在意他/她的每个细节,所以能发现他/她自己都不知道的习惯。那种心情,可能会有点孤单但是更多时候是幸福的,每天都充满期待。长大后,就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让你再这么投入的爱一个人了。

    所以能够理解学妹再才看到学姐的主动,毕竟是那么小心翼翼付出过的感情。她一直存着她的号码,可能无数次想鼓起勇气发条短信问候,又自我否定的把打好的字删除,怕发过去得不到回应或者已经是空号,还不如就安慰自己,不用去找她,说不定会有重逢的一天。结果人生就是很奇妙,梦想中的重逢真的出现了,所以哪怕不是喜饼掉在车上,相信学妹也会鼓起勇气打通电话找理由约见面。因为她想念的可能不仅仅是学姐,也是过去那个每天充满期待的自己。

     7 ) 她们的故事,不过是一场梦的重量

    作者: pASslosS

    是的,这部每集仅「15分钟」,片名有点小清新的6集短剧,下周就要迎来大结局了。实际上全片加起来也只有一部电影的体量,被拆成这个样子,相当于让观众花上一个月的耐心看完一部电影,而且要为最后的15分钟再等上一周,着实煎熬。

    无论如何,这种播出方式都是对观众不友好的,但《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一上线就拿下豆瓣高分,此后一连霸榜数日,这种现象合理么?

    还算合理,因为每年毫不遮掩地讲述女同故事的华语影视剧简直凤毛麟角,而「结合真实当下」就更是一种奢求。

    本剧导演邓依涵本身是有心理学背景的,她曾创作过《亲爱的卵男日记》的剧本,导演过短片《玫瑰色的裙》,前者探讨了同志的生育困境,后者是关于青少年的性别认同。由此可见,《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同样属于她所擅长的题材类型。 若要形容《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首先需要坦诚的是,我并不觉得这部剧在横与纵的拓展上有多么给人惊喜,如果说它有重量,大概也就是一场梦的重量。

    但「梦」又是不可被低估的享受,事实上,有很多观众需要并愿意等待一部剧或是一部电影提供这样的梦,也正如大家所看到的,这部剧的内容已经被观众疯狂扩写了,以至于每个情节都能成为结合个人经验进行讨论的故事底板,如此,它的价值终究是大于那场梦了。

    影视剧中,同性情侣间的虐恋一度是无法动摇的故事底色,台剧《孤恋花》和《逆女》都是经典案例。这些故事往往比异性恋的虐恋故事来得更写实、更凄惨,如今每当人们谈到同性恋情侣的故事,也总容易把「勇气」这个词搬上台面。

    的确,在同性恋的世界里,「勇气」需要被用来对抗更多的恐惧。

    在这部剧中,从青少年到成年,学姐怡敏和学妹亭亭始终被内心真实的声音炙烤着,如果没有真正的成长和释然,这种痛苦还会持续更久,那么她们的灵魂中始终有那么一块不曾直面世界,某一个自己也没有「活过」。

    我想,剧中她们青春期时的恋情和对自我认同的探索是《水仙花开》式的。

    成年后再相遇,一人已有枷锁般的家庭,一人仍在自由地漂泊着,她们之间的阻碍是《卡罗尔》式的。

    《卡罗尔》

    但最后影片整体给人的感觉比较纯净,更像是简单质朴的《爱的甘露》,这部les片是1985年的,有着对性少数群体非常排斥的时代背景。

    但无论有着怎样的阻碍,该影片最大的价值是对女同性恋爱情故事的处理方式,《爱的甘露》完全是「唤醒式」的,旨在唤醒她们在被压抑的日常里对情感的知觉。

    而且《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颇具女性气质的一处是,它不争夺情感,而是专注于向内的,对个人情感的审视。

    或许这才是能够引发共鸣的地方,剧情没有以结果为导向,而是让角色在个人情感世界里寻找自洽,归根结底还是类似的问题——「我的爱是怎样的爱、我的爱是否足够隐藏/暴露、我的爱可不可以(单向/双向)地持续下去」。

    两个女主都有类似的困扰,只不过处理方式不同,这就诞生了冲突,但就算观众会入戏,跟随剧情评比出谁在情感中更胆怯,谁在情感中更吃亏,这些判定也无法带来真正的分歧,因为这只是一种「合情合理的因人而异」,毕竟亲密关系里创造遗憾的方式还是非常多样的。

    其实剧中有很多值得细抠的细节,因为导演和编剧给的点都很精准,各位列文虎克们大概已经把这些细节吃透了。其中可以肯定的是,林辰唏饰演的怡敏是个双性恋,而程予希饰演的亭亭虽未明示,但她应该更偏向女同性恋一点(仅根据剧情推测)。

    对此,影片处理得真实又得当,她们除了性取向上的差异,以及互有好感的事实,隔在彼此之间的障碍物并没有因为同性婚姻的合法而瞬间瓦解。

    台湾2019年通过同性婚姻法,此后人们的观念至少已经升级到对「同性之间的爱情是爱情,同性之间的婚姻是婚姻」的认同。

    但除此之外,有待升级的观念还有更多,比如关于家庭构成的传统概念,夫妻分工的既定模式,一切都涉及到两个生命体长达一生的理智规划,如果说性取向是关于爱情,那上面的这些基本都与爱情无关。

    对于已经进入家庭的双性恋来说,如果不是非要进行抉择,选择「既定的生活」并不像女同性恋想象的那样痛苦。就像第5集那句亭亭的质问「你明明可以很特别,为什么要和大家一样」。 事实上,双性恋女性爱上一个男人、进入家庭、育儿并成为母亲的选择并不是一种背叛,就像不想生育的独立女性同样没理由指责想要生育的女性,这都是很正当的个人选择。

    但亭亭需要面对的问题的确很狰狞,那就是,双性恋确实可以做到「和大家都一样,只和你不一样」,而且她没有违心。「她不必去特别」,这既是自由的一种,也是特权的一种。 但另一面,怡敏身上还叠加了「母亲」的社会身份,这让故事的现实层面变得更加复杂,而且不难发现,怡敏也是受困的,她更容易拥有被社会所默认的「女性理应拥有的东西」,一个老公、一个孩子,还有一个传统的异性恋家庭。

    这些东西一旦拥有,那么对于家庭中的女性而言,其绑定程度要远远大于男性,毕竟同性婚姻的合法无法改良异性恋婚姻的经营模式。

    所以倒不如承认怡敏从来都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性,她不那么追求自我探索,于她而言,如果想做忠于内心的「好爱人」,代价是做社会眼光中的「坏女人、坏妻子、坏母亲」,这是普遍的女性困境,是不分性取向的。

    因为怡敏这个角色优柔寡断,以至于观众一直怀疑她根本不喜欢学妹亭亭,除了在老公面前装不认识亭亭,下图中这种微妙的细节也被导演捕捉到了,哪怕无人逼迫,她还是会更靠近自己的丈夫和家庭。

    但是她并没有达到令人厌恶的程度,因为林辰唏把怡敏这个角色塑造成了「惊弓之鸟」,任何有悖于安稳现状的变动都是令她怯懦的,不只是耗人的工作、老公和孩子,可能还有突如其来的真挚情感,无论事好事坏,都是对当下的威胁。

    同性之爱的重新萌发对亭亭来说是试探和失望的回声,但对于怡敏,则是要重新经历亭亭已然经受的一切考验,如此,她的胆怯和疲惫也是可以理解的。不然你看,她对丈夫出柜后得到的反应,和当年她对亭亭说的话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不过回过头来再看「勇敢」的亭亭,她一直在承担选择的代价,这样的故事如果放在内地就更惨了,因为在「不能选择」的同时也要承担代价,最后变成了「别无选择的代价」。

    怡敏当下的恐惧比对出了亭亭的勇敢和包容,这点很难否认。

    所以看待这样的关系,不是爱与不爱的区别,也不是爱与更爱的区别,我宁愿把她们看作两条错位的平行线,两个人处在不同的阶段,面对不同的困境,如果不能对彼此足够包容到一种同频的程度,任何为爱冒险都将是幻想,毕竟冒险的代价很大。

    在同性婚姻没有合法的社会里,这个挑战就更大了。其实在第一集就被狠狠虐到了,两个女生的婚礼,太稀少了,当时怡敏的表现也暴露了她从来没有正视过个人感受的事实,而那没有被唤醒的部分就像终生携带的死胎,感受着诡异的阵痛。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郑宜农为该剧创作的同名主题曲,其歌词直白到可以直接作为全剧主旨,同时也是最简短和诗意的点评。 「那终将是我认识世界的那一天。」 「那是生的渴望,必须要靠近你。」 「那阵无畏的风将经过我们,嘲弄着那一公分的距离。」

    抽出这三句歌词,倒着排列,基本就是本剧大体剧情了。

    郑宜农演唱《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郑宜农本身就就是公开出柜的艺人,由她来创作主题曲再合适不过,这里面可能多多少少有她自己的感同身受在。

    不过还是要说,观众非常需要更多关于女性情感和女性处境的影视作品存在,我认为关于女性的故事远远没有被挖尽。

    因为更多作品还是围绕着那几个最醒目、最为人熟知的焦虑命题做铁饭碗,作品之间互为复读机,把不同的女性经验进行瓜分并各立门派,持「虽期盼发声却不真正交流」的姿态。

    但在看完这部作品之后,你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女性情感世界是复杂而丰富的。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资金投给这样的作品,一部电影时长拆成六集播放这种事最好不要再出现啦,真的残忍。

     短评

    同夫好像没有同妻那么可怜

    5分钟前
    • 风的原色
    • 力荐

    太真实了太东亚了,一声叹息。我相信没有一个女双不会从中得到共鸣,深刻理解剧中每一个人的欲望、痛苦和不堪,理解亭亭那句“如果我第一个喜欢的人不是你,我可能会更有信心”,理解亭亭执念的所有记忆、承诺和期待,也理解学姐和所有人相处时所展现出的讨人厌的、苦大仇深的、犹犹豫豫不知所措的那部分。道德卫士和恨双拉拉和没有过荒唐青春期的人不适合看这部剧。程予希的眼神要把我的心捏碎,林辰唏虽然演技吃力但是非常适合这个角色。

    7分钟前
    • 岕川
    • 推荐

    床戏那段拍得好有呼吸感,克制试探暧昧渴望全都感受到了!

    11分钟前
    • 旺周八
    • 推荐

    被能够把暧昧氛围拍出来的纯爱剧拿捏得死死的😢

    12分钟前
    • Sio.
    • 力荐

    看了两集呜呜呜完全对我的胃口:年上年下,一见钟情,久别重逢…学姐好酷我好爱😍以及我真的太喜欢听台湾女生说话了!黏腻感十足。放学骑车那段狠狠戳中我“我发现你很爱说没关系耶”“有吗?”“嗯。而且你说没关系的时候都不是真的没关系”影像配乐都很有氛围,蛮舒服。百合花会开!,20221022恭喜花香拿奖!!🌈

    13分钟前
    • Leftredolent
    • 力荐

    没有政治正确性支持lgbt的意思,只单纯感觉台湾拍同性片有点上路了,比起很多夸张的类型片,做得格外有真实感。

    18分钟前
    • 纯Jun
    • 还行

    怎么都喜欢不起来,特别是E05那句“你明明可以很特别 为什么要跟大家一样”让我觉得很不舒服,喜欢同性并不是希望变“特别”,反而更希望这很“普通”,对学妹完全get不到,倒是觉得挺烦的,明明目的性那么强就是不表白,等人成家了再搞这一出,就很没意思

    23分钟前
    • M
    • 很差

    已经结婚生子的学姐在跟学妹上床前对学妹说:“你真的不结婚生孩子吗?这样你老了会没有人照顾哦。”学姐仿佛全然忘了自己的儿子是自闭症,自己的老公是个她出门就只能叫外卖、她不拿就找不到家里任何东西的人。到底是在指望谁来照顾老了的自己啊?到底有多少人亲手扔掉了珍贵的东西,在这种莫名其妙的妄想里过了一辈子。

    28分钟前
    • phoebe
    • 推荐

    表演上可圈可点,小学妹在和学姐的对手戏中基本是完全碾压。(第三集给我撩傻了)镜头语言朴素(和女人相处就是浅景深大长焦,和男人在一起就是大广角),伪纪实的简单正反打加小的长镜头。总体,主要胜在情感真挚。真是前有小蛋糕,后有小学妹。看完直让人感叹“男人能不能他妈别出现快去死”

    31分钟前
    • June
    • 力荐

    像孙燕姿和欧阳娜娜拍MV

    36分钟前
    • 小由美
    • 还行

    “王太太,我们什么时候再见面?”唔护~学妹也太会了吧!我发出可怕的姨母笑

    39分钟前
    • MATTA
    • 力荐

    第三集woc!学妹你他妈也太牛了!!!

    44分钟前
    • Po!
    • 力荐

    66666丈夫最后的质问,亭亭有房子有车有钱工作稳定吗?这是现实的问题,她没有回答,我觉得一个可能是亭亭没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她不知道,她和亭亭谈了好几集的恋爱,去找亭亭还是去的原来的家,她不知道亭亭现在住在哪里,应该是亭亭妈妈和她说的,所以说她没有关心过亭亭的生活,她只是觉得亭亭懂她理解她,她从来没想过和亭亭有以后。

    46分钟前
    • 游方eli
    • 推荐

    救命救命🆘对情绪,表情,心动的每一刻,人物的台词,那种微妙感抓得太准了,虽然东亚女同电影宿命就是遗憾错过,不能说出口的秘密和年少时短暂的眷恋,但这种抓耳挠腮的小心思,小尴尬,小思念,这种百转千回,默默思虑的隐秘情感真的太能戳中东亚女同的心了😫

    51分钟前
    • 陈牛老酒
    • 力荐

    对哦,为什么非要碍于约定俗成,非要迫于父母之言,非要自欺欺人,非要结婚,非要有小孩,非要和异性在一块才能是家呢?只要能和彼此相爱的人听听日光,闻闻月亮,摸摸佳肴,尝尝花香,朝朝暮暮地在一起不才是最值得珍惜和守护的湾港吗?

    56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王太太 我们什么时候再见面”

    60分钟前
    • 金廷有只鸡仔
    • 力荐

    哎,爱情就是爱情。虽然是一名钢铁直男,但是假如我的老婆是深柜,我很愿意祝福她去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人生只有一回,真正的心动何其难得,遇到了就不要难为彼此了……

    1小时前
    • 天竺葵
    • 推荐

    高脚椅和没关系的故事,未完待续。谁能不爱钟挺亭😭2022.10.23更新:恭喜金钟!

    1小时前
    • 没有感情的杀手
    • 力荐

    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好家伙,近年来lgbt片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名字要长

    1小时前
    • xxx
    • 力荐

    看了访谈,与其说是演员会撩,不如说是导演真的很会拍。平淡的台词下,画面却拍得暧昧丛生。再次证明了拍百合剧好的女导演的重要性。可惜了,播出平台限制加百合二字,注定是小众圈的狂欢了。我分外痛惜却又无可奈何。如果是耽美,跻身豆瓣top250又何惧之有。

    1小时前
    • 鱼儿观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