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台湾剧 茶金

    茶金

    评分:
    0.0很差

    分类:台湾剧台湾2021

    主演:连俞涵,温升豪,郭子乾,李杏,薛仕凌,黄健玮,许安植 

    导演:林君阳 

    猜你喜欢

     剧照

    茶金 剧照 NO.1茶金 剧照 NO.2茶金 剧照 NO.3茶金 剧照 NO.4茶金 剧照 NO.5茶金 剧照 NO.6茶金 剧照 NO.16茶金 剧照 NO.17茶金 剧照 NO.18茶金 剧照 NO.19茶金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全台湾最大茶叶出口商的独生女薏心(连俞涵 饰),邂逅因美援任务重返台湾的失意战俘KK(温升豪 饰),她决定不顾父亲吉桑(郭子乾 饰)反对,介入债台高筑的家族事业,即使身份与使命相差甚远,背负忧伤过往的KK仍深深吸引著薏心,诡变的时代危机环伺,少女薏心如何在茶叶商战中,带领摇摇欲坠的日光茶公司走向世界?  电视剧《茶金》由金钟导演林君阳执导,故事灵感源自真实人物与历史。  将于2021年冬季,与大家见面!

     长篇影评

     1 ) 《茶金》观后感

    《茶金》

    台剧这几年异军突起,本来对这类题材是报以期待的,说实话有点失望,没有太喜欢。

    优点:

    1.无论是《一把青》还是《茶金》,都有一些对过去错误政策的展现。

    2.摄影很美,很多台湾茶山的风景。

    3.吉桑的演员很好,一生优雅。破产后戴着礼帽,关掉家门的那个对称构图的镜头特别好,和《罗曼蒂克消亡史》里葛大爷摘礼帽的镜头有异曲同工之妙。

    4.温升豪好帅呀,比他在其他剧里都帅。

    5.山妹、乌面、乌面儿子等几个配角不错。特别是乌面儿子在茶山是侧手翻跳下去的,细节很好,一看就是山里的孩子,又能体现对父亲的关心。

    缺点:

    1.一部通过体现商业去体现时代的剧,其商业剧情有点拉胯啊。比如吉桑,作为茶叶大佬,只知道嘴上说要讲诚信,但每次出事了都不会想具体办法;连才出道的山妹都知道调研市场收货信息从而定价,他都不知道;无论跟谁说话,一言不合他就转身走人……女主也是啊,想表达女主的成长吧、对家族生意的承担吧,但是前面几场危机大战(比如三元降一元的收购价),都是她听山妹讲了一句就办了,没有自己的调研、自己的研判,很草率啊。而女主作为从小在茶厂耳濡目染的、天天跟着父亲到处跑的,即便父亲之前没有想她来继承,但也应该懂很多茶知识啊。但直到最后一集了,山妹还在给她科普一些基础知识。就没法让人信服女性的成长啊。

    2.女主:大家看连俞涵,都有朱青滤镜了吧。从造型来说,一开始那个卷刘海好难看啊。连俞涵是非常挑角度的,像《一把青》里最后一集她在金陵女大看郭轸和在墨婷喊“小朱青阿姨”回头的那一幕太美了。但她下颌有点点问题(仅仅针对上镜来说),所以要更需要注意造型和摄影角度。而且服装没有太好看,有很多套的上装和下装不是很搭。从演技来说,我觉得连俞涵还可以再进步一些。

    3.文贵:这个演员不知道演的啥啊,贼眉鼠眼的,有时表情非常阴鸷。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喜欢薏心。

     2 ) 茶金茶土茶狗屎

    在我隔離的上半部,Netflix 台灣神劇茶金陪伴著我。

    《我們與惡》的導演林君陽操刀,總體拍得還是相當不錯,劇情傾向細水長流式,中間茶廠大小姐臨危受命打勝仗的幾集,看著還是動容。尤其是單人匹馬去同美軍sell tea,那種初生之犢的勇氣,那種不到黃河心不死的倔強,令人佩服。

    茶金茶土茶狗屎,一方霸主日光茶廠的崛起源於戰後南洋不振帶來的空白,沒落是因為短暫的紅利消失了。沒有甚麼是可以持續到永遠,即使努力轉型亦沒有保證,唯一就是在過程中做到盡力做,做到問心無愧,這總比成日待在家中抽鴉片守住祖業要強。

    當中對台灣在二戰後的幾年也有更深了解,比如新台幣的引入、用茶來換外匯讓國民黨可以有後援反攻大陸、美援對台灣的重要性等等。

    演員的人物原型設計和追型都很厲害,主角們做乜似乜,再睇番演員訪談看著他們的近照,更覺厲害。尤其喜歡范文貴,由一開始的孱弱書生一步步爬上出口公司董事長,這過程的變化演得相當恰如其分。

    演員們要穿插客家話、普通話、英文和日文在當中,有趣的是大家轉換得很自然,一點違和感都沒有。在這面前,香港的三文兩語算甚麼。

    鏡頭也拍得很美,定鏡都是精心設計過的,構圖、光線和角度都很有感覺,偶爾被CG過度渲染,但是總體還是美。感覺有Netflix投資,有錢就是不一樣 XD

    這些隔離沒有帶台灣茶來,桌上就是三大紅茶品牌中的Twinings(另外兩個是Lipton 和 Fortsum & Mason)。最後,台灣茶還是尚未在世界茶市場上建立大品牌。不過,下一次去台灣肯定就要買點東方美人茶做手信。

     3 ) 茶金

    全剧有客家话、普通话、英语、日语等语言,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背景下台湾的多元与历史背景。

    剧情最后并不是皆大欢喜的合家欢大结局,相反是让人沉重却又充满期待,结局十分感动。

    女主的感情线也一直以一种含蓄的方式进行着,直至最后,遗憾却又令人动容。

    全剧细节满满,爸爸的爱,大小姐的琴声,kk的美元。曾经普通的瞬间,却在回忆里都显得无比珍贵。

    很喜欢茶金时代,无比感动,落幕却又充满希望。好希望大小姐可以重回洋楼。

     4 ) 茶金「四萬換一塊」沒說的事

    史話》茶金「四萬換一塊」沒說的事

    中國時報 2021年11月27日

    歐陽聖恩

    2021年11月中旬由公視和客委會製作的《茶金》連續劇,因為「四萬換一塊」政策係「由美方鼓勵執行」的劇情是否符合史實,引起爭議;筆者藉各種檔案資訊、國家圖書館館刊的論文來還原當時情況。由於事隔70餘年,參與其事的官員應已全數過世,檔案也殘缺不齊,只能從經濟、政治兩個面向來說明。

    1945年8月台灣光復初期,台灣省行政長官為避免通貨紊亂,不在台灣地區使用在大陸的法幣,因此市面流通的貨幣仍是日據時期發行的3種貨幣:日本銀行券、日銀發行的輔幣與輔幣券,日本政府所屬台灣銀行(簡稱台銀)發行的台灣銀行券。

    日本在侵華戰爭末期已掏空台銀去抵充侵略中國的戰爭債務,投降後藉口復員費用的增加,大量發行台灣銀行券,兩個月內發行量暴增12億5000萬元,造成物價猛漲,通貨膨脹。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乃於1945年11月7日公布《處理省內日本銀行兌換券及台灣銀行背書之日本銀行兌換券辦法》,除抑止惡性通貨膨脹,也禁止其繼續發行固有銀行券。

    台灣光復後發生通貨膨脹的原因頗多,包括日據時期台銀承購巨額日本發行的公債,埋下通膨的種子;1946年起年國共內戰擴大,軍政方面支出龐大,於是動員台灣提供物資支援;許多大陸居民撤退來台,生產力尚未恢復,造成物資嚴重缺乏,物價上漲;而大量工商游資從大陸流向台灣也影響金融市場。

    1946年9月1日財政部採取發行等值於台灣銀行券的「台幣」,以收回日據時的台灣銀行券。而日據時期的台灣銀行、三和銀行及台灣儲蓄銀行合併重組為新台灣銀行,只准許「台幣」流通於台灣省地區,這些台幣後來稱之為舊台幣或老台幣。

    原有的台灣銀行券以1比1等值兌換收回,期限為9月1日至11月30日。但因國共內戰造成的龐大財政赤字,台幣發行之後,台灣物價逐漸高漲,不得不大量印發鈔票,形成惡性循環。

    1948年5月,台幣面值難以應付大額支付,台銀另發行「即期定額本票」,面值有5000、1萬、10萬及100萬元4種,因應工商交易之需,以濟軍政行政費用兌換之急,並與台幣同時流通市面。

    當時政府在大陸紊亂的財經政策影響到台灣的金融財政,本專欄(09月11日)曾提到財經共諜冀朝鼎是誤導國府財經政策的元凶。由於國府統治區規定使用法(定貨)幣,淪陷區使用偽幣(中儲券),1945年9月財政部規定法幣與偽幣的兌換率是 1:200,淪陷區民眾一夜間傾家蕩產,國統區民眾和官員紛紛到淪陷區搶便宜,大量囤購貨物,頓時淪陷區經濟大亂,物資短缺。

    1946年台灣推出「台幣」(現在稱為舊台幣),當時以1元兌收法幣30元,後來台幣1元竟能折合法幣1635元;隨著台幣超量發行,刺激物價飆升,百姓只得以物易物,因為鈔票的價值跟不上物價的上漲。

    1948年國府戰況危急,軍費開支高達財政總支出的68.5%,法幣總發行額高達660萬億元仍無法抑制通貨膨脹,加印鈔票也無法維持。財政部長宋子文於1948年8月19日又實施舉世最大幣制改革的「發行金圓券」,法幣300萬兌換金圓券1元,用金圓券強制收兌法幣,史稱「819幣改」。

    金圓券發行之初,大陸各省金融活動曾短暫平靜,但隨著戰局逆轉,軍需糧餉的供應浩繁,物價昂貴無法抑止,又增加發行量,造成金圓券步上法幣後塵快速貶值。由於國府局勢愈益惡化,經濟肅條,各省工商游資大量湧向台灣,使台灣物價飛騰,但是政府仍憑藉台幣大量發行墊付國共內戰所需之費用。

    金圓券劇烈惡性的貶值使通貨功能無法維持,1949年中期台幣發行額高達5270億餘元,比原訂發行額增加175倍,濫印鈔票導致台幣大幅貶值。

    官方統計顯示1946至1949年每年平均物價漲幅高達922%,1948至1949年5月,金圓券貶值367萬倍,法幣則形同廢紙。而台灣的經濟惡化不僅是單純的貨幣膨脹,而是通貨與工資交替的「螺旋形膨脹」現象。

    斷絕大陸國統區通膨殃及台灣

    1949年6月15日,台灣省政府為了和金圓券切斷關係而實行貨幣改革來穩定島內的金融風暴,復甦經濟。由台銀發行2億元新貨幣,定名為「新台幣」和原有的台幣做區別,以大陸運台的黃金80萬兩作為新台幣發行準備金,只在台澎金馬地區使用。

    新舊台幣的兌換規定「1元新台幣等於4萬元舊台幣」,台語俗稱「四萬換一塊(箍)」,限定發行額不得超過新台幣5億元來穩定狂飆的物價,同時切斷與人民幣的連動關係,斷絕大陸國統區通貨膨脹殃及台灣,遏阻舊台幣濫印刺激物價,1949年6月21日舊台幣停止流通。

    新台幣取代舊台幣乃政府在1949年防止台灣經濟崩潰的最後措施,財政廳長嚴家淦用大陸運來台灣的黃金為基準,以1元「新台幣」可以買到的黃金換算出需4萬元「舊台幣」才能買到,因此訂出「四萬換一塊」的兌換率。嚴家淦被稱為「新台幣之父」。

    公視於2000年7月推出的《輾轉紅蓮》連續劇就曾提到台灣「四萬換一塊」的時代背景。而2021年《茶金》連續劇演出美方代表宣稱「要改變台灣的經濟,最快的方法就是發行新台幣」,行政院副院長回應「我中華民國堅決反對」的情節終於引起強烈爭議。

    1948年美國大選,蔣介石押錯寶公開金援支持共和黨杜威而與杜魯門交惡,杜魯門對國府的腐敗本已厭惡,11月爆冷連任後更加深對蔣政權的反感,決定放棄國府,無意協助與介入國民黨事務。蔣介石雖於1949年1月21日被逼引退,但仍握有實權,以蔣的剛烈個性自不容許華府再補一腳干預其財政措施,因此「四萬換一塊」政策是「由美方鼓勵執行」的說法值得商榷。

    而公視於2021年11月23日透過臉書回應表示,「本(客委)會對於《茶金》僅以一場戲呈現『四萬元換一元』的時代背景,未能清楚正確交代政策始末,確有不足,深感抱歉,將於節目播出時以文字說明作為補充」,上述回應已表達橋段劇情的瑕疵錯誤。

    真相只有一個,傳說、杜撰卻層出不窮,有些真相如甘迺迪遇刺案、林義雄住宅滅門血案、陳文成命案、陳水扁兩顆子彈案永遠是謎中謎的懸案;《茶金》風暴卻能透過塵封的檔案和歷史還原真相,爭議似可告一段落!

    (作者為文史工作者)

     5 ) 《茶金》的真人故事

    《茶金》的真人藍本,原來是廖運潘回憶錄《茶金歲月:北埔姜阿新洋樓的故事》。他寫作才華驚人,精細具體呈現民間適應政府掠奪的策略。廖運潘是桃園觀音雜貨店之子。因為日治臺灣總督府打壓中醫,中藥店牌照不准傳世,他阿公過世便斷絕;他父親只好把雜貨店生意擴張到石油、南北貨、棺材,甚至賣豬肉。是說,這已經不是雜貨店,是百貨商城了吧?十年間,就把家產由十三甲地增為三十甲。廖運潘讀台大經濟系,寄居母親好友阿姨家。阿姨說,她的女婿是北埔富商姜阿新,良田百餘甲,千甲林場與製材所,開了茶廠、糖廠,有新竹客運六分之一股份,想招他入贅繼承事業。

    廖運潘見過待嫁美少女姜麗芝,但連話也沒說過半句,而且入贅置姜家養子於何地呢?他推說大學畢業再說,只想去美國闖天下。可是高三的姜麗芝不問兩個舅舅,卻問他,《罪與罰》是不是托爾斯泰寫的?廖運潘受寵若驚,照實說不知道。內心捶胸頓足,不顧課業繁重,以後一年半讀完圖書館日本托爾斯泰全集、杜斯妥也夫斯基全集、大仲馬全集、雨果全集。

    因為麗芝彈鋼琴、愛古典音樂,他又苦讀貝多芬、莫札特、舒伯特等傳記,每季去中山堂聽省交公演活受罪,忍耐到中場休息就逃跑,但仍不斷到親友家借聽唱片學習。固定算準麗芝上學時間趕到台北車站,在雨季大排長龍中,等著好幾班車過去,只為三次能有一次遇到麗芝。完全是個深情的韓劇歐巴。

    廖運潘畢業考上臺灣銀行左營分行,本來不必入贅,而他個性剛毅木訥也不適合,但為了娶麗芝只好入贅。可是這家長輩擁有絕對的權威,岳父少時到東京讀大學,放假回臺灣,離別時祖母抱著他大哭,於是他就輟學不回去念了。這時麗芝生下長女,岳母、外婆因為抱嬰不想放手,也直接要他辭職回北埔繼承家業。廖運潘原本立志要當上臺銀總經理,看岳父寫信來催,也只好辭職回岳家了。

    岳父誇耀自家永光茶臺灣第一,臺灣茶七成是低級貨,所以外商買臺灣茶就得買永光茶摻入來提高等級。戰前日本三井農林株式會社包下永光全部產量,戰後是英國怡和洋行現金預購,可見永光有多威。但岳父卻不讓女婿上班,只帶他每天日夜巡視糖廠。兩個巨漢走在街上引人注目,誰也不知道是因為岳父怕鬼,夜間要他作伴壯膽。

    等怡和洋行訂單只要岳父一半產量,女婿才發現,其實怡和洋行視永光為可有可無。臺灣茶在戰前內銷日本,戰後日本政策保護本國茶業自給自足,限制進口。因為戰後歐洲恢復消費茶葉,但印度等地受戰爭破壞,來不及供應,臺灣趁虛而入。北非戰前向中國買綠茶,戰後因為中美冷戰,抵制中國,所以轉向台灣採購。「茶金」代表臺灣茶暢銷如黃金的短暫榮景。

    但一九五○年印度茶業恢復後,大吉嶺紅茶產量大、品質高,臺灣品質、價格競爭不過印度,國際地位很快就被遠遠超越。為此岳家已秘密負債兩百五十萬,等於現今二十億,已經無力償還。公司庫存大量赤糖,看似盆滿缽滿;結果是替蔗農代工寄放,六成都是蔗農的財產。外人以為嫁入豪門麻雀變鳳凰,誰知女婿從此扛起千斤重擔。

    岳父年輕時養賽馬就玩掉三萬圓,廖家父親財產六萬圓,已經是觀音上位人家。臺灣有外匯管制,攔截廠商出口所得貨款;岳父的適應就是低報貨款,然後去日本旅遊一個月,用於家族私人消費,花光買家三井在日本交付的差額一百萬圓,行前就興致勃勃計畫買名犬玩賞。讀者為之愕然,覺得公私不分,像是黨庫通國庫的微型翻版。

    茶業一年工作七個月,小廠可以放無薪假,永光茶廠、運輸、管理卻要全年發薪。台北分公司編制九人全是親友,沒任何業績,還有廚房廚師煮飯,每逢岳父來台北,就千客萬來蹭免費飯。女婿知道其實公司是搞不起這些排場了。

    廖運潘以父親失去中藥店時雜貨店連石油、棺材、豬肉也要賣的意志,身為學習王苦讀經典小說、音樂家傳記與唱片的洪荒之力,靠著苦讀資料、問人就能學會技術知識,不斷開發異業。應用閒置的人力設備,利用烘茶機器烘蔬菜乾,盛產蒜頭就研發蒜粉外銷,賣茶粉給人煉咖啡因,將茶梗分裝小包內銷等。但都難敵惡性競爭。

    因為日治時期限制茶廠執照,戰後日本也依產量限制設廠數量。但在臺灣,戰後國民政府濫發執照,結果榮景時茶園沒增加、一百家茶廠變成三百家,紅茶偷加黃土加米漿以增加重量,或自家人不領薪賠錢做工,或高價收茶葉被迫賤賣,各種殺雞取卵,劣幣驅逐良幣,茶廠十之八九都在掙扎度日。不管廖運潘如何創新產品,再賺錢都只有一年,就會被海量對手削價競爭淹沒。

    他也面對管理人的怠惰、員工的偷竊。岳父視林場為金礦,但竹南木行主持人在任多年都沒去過林班現場,伐木包給原住民,以鋸多少樹計算工資。結果工人輕鬆站著鋸,留下值錢的根株。太遠的不鋸,滾下山谷的不撿。別人出錢包下殘株,光是鋸殘株、砍偏僻樹木、撿回滾落山谷的原木,以其收入就買下岳父四分之一經營權。岳父賣掉四分之三股分,換人經營,三年內盈餘馬上超過六百萬。

    組織全聽董事長的個人意志領導,榮景時是老闆英明,衰退時老闆凡事不置可否,群龍無首。茶農賣茶葉原料,左派岳父要公司抬價收購,但右派女婿堅持降價收購,保住公司。《茶金》讚美岳父對茶農的仁慈,而這種仁慈在公司治理上,卻是高層拒絕授權經理人管理,對員工生計不負責任。農產出口,應該是美金一元換台幣四十元,銀行匯率卻是台幣十五.五元,糖稅更課到十五%。政府對永光等製造商重稅盤剝,永光要生存,就將成本轉嫁給茶農。農會「肥料換穀」賤價購米,配給軍人、公務員,代價都是農民承受。

    怡和洋行的交易條件太差,岳父無法屈尊接受。於是派女婿到怡和洋行乞恩般簽下訂單,終於張羅到五萬元預付款,只因若不還債就無法開工。不夠還積欠薪資,只能分期付款。這時岳父居然吩咐匯出鉅款,資助朋友競選省議員。

    女婿爭論之後仍然服從,把錢匯出,認定岳父「在如此逆境中為保住無謂的虛榮而不惜糟蹋寶貴的資金,害得無米之炊的出納先生焦頭爛額」。我沒有作者心胸光明磊落,既然中小企業普遍無法從銀行取得貸款,只能用高利息向私人借貸,全書就是賺錢連利息都來不及還,好公司被債壓垮的遺恨紀錄;那麼中小企業主當然會透過地方派系去爭奪政府工程、採購標案、新竹客運等特許事業,尤其是掌握農會金庫、批准信用合作社貸款的主導權。

    上有黨國暴力,下有地方派系分贓。如果你是顏清標,那借錢就不用還。我願相信岳父姜阿新得到特權沒使用,公司倒閉證明他清白。但他會追逐權力,是因為上層頭人普遍這樣做,而他們沒有姜阿新手腳乾淨。《茶金》視呆帳為劫富濟貧的英雄壯舉,對此我悲觀視之。

    廖運潘精采的茶業冒險史,描繪出暴政下階級相殘的食物鏈,造成腐敗投機、惡性競爭的文化。政策、法規與制度長期的破壞,不是招商免稅、低租金、低廉水電就能恢復。而需要如小說《茶金》這樣野心宏偉的溝通,向大眾揭露歷史沉痾,討論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企業治理,實現轉型正義。

    《茶金歲月》呈現臺灣企業奠基於原本的社會、家庭型態,大不同於西方。鄉人嘲笑岳父企業利潤微薄,不賺錢就賺個玩。女婿說岳父是為了救失業,亦即實為社會企業。岳父經營家族企業公私不分,既是繼承家族長輩權威,也因為志在救濟鄉里、贍養親友。所以不接受任何人監督制衡,別人只能尊重,使他的成長就到為安慰祖母而輟學東京為止。

    國際貿易競爭,高度依賴資訊、研究,但連學習王廖運潘也是到日本出差參觀靜岡三井的茶園、試驗所,才解答為何日本茶單位面積產量超過臺灣四倍以上。因為臺灣平地、有水源一定種稻,陡坡才種茶,不重肥效管理、水土保持,所以瘦小難以茂盛。日本茶園在平原、緩坡,專業茶農耕耘施肥,剪枝除草,所以發育成枝粗稍旺的蓊鬱大茶叢。茶廠產能既符合茶園產量,沒有惡性搶購原料,也沒有偷工減料。臺灣農商達不到的天花板,是日本農商的起跑點。

    臺灣政府、企業對國際商戰的研究意識低落,受到政策鎖國等極大限制。一張台日來回頭等機票七千八是公務員一年多薪水、普通票也要五千元以上時,就過濾了極少數的人才有出國進修學習的機會。但有錢出國的人,可能志在觀光購物。而在國際貿易市場,哪個國家能學,就決定了誰能贏。

    女婿決心扶翼岳父的鴻鵠之志,但成為公司唯一敢於阻擋岳父暴走的異議者。因為他人品高潔,相信水鳥起飛不攪濁溪水,企業也要對員工負責,倒閉也要對債主負責。破產一貧如洗後,女婿請債主朋友來登記債權,這位朋友不但拋棄債權,反而給他五千,囑咐願意再幫他,此事說明了雙方的品格。他且關心每位舊員工的去處,對後來遭逢厄運者時時自咎。他們之間的信賴,今人恐怕無以想像。寫到破產多年後,猝發的岳母喪禮,逢銀行不營業,女婿不知道去哪籌錢。幸好岳父早有準備,給女婿兩萬元發落。女婿在舊職員人群中看到鍾秀枝,就把兩萬元交給他保管支付。

    書裡好像沒寫到鍾秀枝很多事跡,我也不知道為何女婿這麼信得過鍾秀枝。但我想女婿不是知道這個人會不會辦事,而是知道這個人的全部。所以他信賴這個人。這種信賴關係,是多年信用互相累積的。

    破產後,廖運潘離開岳家到台北上班,要妻子結束賣瓦斯、新娘化妝、縫製電視蓋布代工,帶六個孩子北上團聚。結束了祖母叫岳父從東京大學回家、岳父叫女婿從左營辭職回北埔的歷史循環,逆向展開小家庭獨立的一頁。當中五個孩子,成家後也分別旅居世界各地。

    他筆下生動,栩栩如生。兒子顯文五歲,女兒三歲,妻子在舅舅開的小學福利社上班,兒子就站在櫃台內看學生買零食,也會賣冰棒一枝兩角。作者的母親從觀音來探望媳婦,聽到孫兒女齊聲叫阿婆,廖母就哭了。「我下班時,顯文問我阿婆為什麼哭,我答不出來。」

    女兒廖惠慶寫道,北埔洋樓被拍賣,她鬱鬱寡歡,覺得前途未知,只要假期便回北埔住在橫屋老家臥薪嘗膽,想考便宜的公立學校。一次遇到一群台大學生在北埔洋樓外張望,她告訴一位和善的大哥哥「這是我的老家,但因為已經成為銀行資產,所以無法進去」。「他的臉上出現了替我悲傷的表情」。

    廖運潘只要寫到與兒女相處,從出生到養育,無不使人動容。他說二十八歲赴日時,在淺草看電影。看到女主角帶兩個幼兒雪中逃難,幼兒剛好和他的兩個女兒同年紀,他立刻淚如泉湧,逃離戲院。第二次赴日一個月,「我心窩裡時時在想家人,恨不得第二天就飛回家」。離開北埔後,一家在台北廈門街租房,省下六個孩子車票錢,也分租給三妹一家人減輕房租重擔,克勤克儉,針頭削鐵。他回憶麵攤米粉湯一碗五角,無味無香,但六個孩子正是很會吃飯的年紀,最愛這味。還有騎樓下的水餃攤,二十元一百個,他捨不得吃。看六個孩子瞬間把堆積如山的餃子納入肚中一臉滿足,父親就心曠神怡。

    如果臺灣能從困境中有所突破,能擺脫過去政府不把人當人看、所以政商強豪權貴也毫不在意踐踏弱勢的局面,使政府、企業負起責任,我認為支持像廖運潘這樣的人實踐信念的力量,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依戀與羈絆。小說《茶金》創造一個英俊憂鬱浪子與千金的羅曼史來吸引觀眾的目光,在沉痛歷史傷口敷上個人英雄發揮過人才能一一解鎖難關的歡樂,來安慰讀者。《茶金歲月》則更為挫敗與深沉,因此也更為堅定、溫暖,其力量在讀者心中久久不散。

     6 ) 商业部分漏洞较大,不合理

    优点:选角合适、服化道有质感、调色具有年代感;

    缺点:有关商业的剧情实在是太不合理了;

    我看到油管上茶金的一段剪辑,标题为《 【茶金】連俞涵霸氣控成本又貼心 員工開心狂喊「新社長」|EP4 精華 Gold Leaf》,是官方剪辑的片段,暴露出这部剧商业的剧情的漏洞,大家可以自己查看一下。

    有关商业的剧情漏洞:

    ①吉桑(茶厂老板)不能准确评估市场收购茶叶价格:作为在茶叶行业打拼多年的老板,居然对于茶叶的收购价完全把握不准(1块钱可以收购的茶叶开始时居然以3块钱收购);

    ②吉桑对于其他茶寮是否在收茶毫不知情:同行是否收购茶叶、收购茶叶的合理价格是每一个老板应该且必须知道的信息,也是一个稍有规模的公司老板应该必须具有的能力;

    ③收茶时不分茶叶质量等级:不同质量的茶叶应该以不同的价格收购,这是做生意最基础的规律。不知道导演是不想拍还是编剧不想写。

    总结,商业的剧情部分漏洞较大,不能细究;但是服化道、调色都很好,而且选角完美,我给连俞涵的气质打100分。

    当作消遣娱乐来看没有问题,但是距离“商业史诗大作”还有很大的差距,历史评价不会高。

     7 ) 为什么这部戏不好看:假!

    对,这部戏我只给两星——被一堆五星好评骗来看但实际感到被诈骗后打出的两星。戏本身值三星,演员除了女主演技比较木头其余演员没啥大问题,画面好看这我也是承认的。可我是来看风景明信片的吗?不是啊,我是来看时代商业风浪中成长起来的大女主故事啊,结果这片看得我愤而写长文批评。

    一、不会算账搞什么商业

    第二集厂房失火债主上门讨债时,女主他爹在乡里经营多年,仍然未能制止众人愤慨之声。这时候女主站出来了,貌似体贴一番再提出债务展期六个月归还的建议,小债主们居然都立马安静接受了?少东家说话有这个能耐美邦早摆脱经营危机了,更何况女主还是没有参与经营的女儿家。上香都不让她代替他爹,真金白银的事就让她代她爹决定啦?

    这还没完。之后女主企图和怡和洋行签约失败,回到家里账房经理告诉她欠债三百三十万,女主说一碗面也二十万啊,经理说不是旧台币是新台币啊(等于一亿三千万旧台币)!下一幕她拿了怡和的定金回家,账房又告诉她还有待付的机器维修费水电费议员资助费,这些帐她显然通通不知道。所以你连你家的欠款币种、欠了多少笔帐都不清楚,就敢在上一幕越过你爹当众提出债务展期六个月了吗?你知道信贷需要期限匹配吗?借钱不但有个数目问题,还有个期限问题,哪笔钱什么时候到哪笔钱什么时候出,有进才能有出,这都得一笔笔计算到位。你连帐有多少笔、期限都不清楚就擅自跟债主延期你们家财务心脏还好吗?

    我看完四集,到此只见过女主弹钢琴没见过女主翻帐本,更不用说商人必备的市场嗅觉和信息收集能力了(有豆友已详细分析,看这里)。第四集女主家接了个大单,需要从茶农处收购足够的原料,茶农因此涨价。这高价收还是不收呢?此时厂里的制茶小妹告诉女主最近别家茶厂都不收茶了,那些茶农正愁没买家呢!于是女主醒目了,第二天没跟她爹商量又擅自当众宣布降价收购。我说,你家本地第一大茶商,对茶叶的市场价格和供需状况都不了解?制茶小妹都知道你们却不知道,难怪你家生意差。

    同样第四集,即将入赘的女婿想要劝女主家改变主业,女主不乐意了,要退婚。可是前面你都知道行业衰败到所有茶商(除了你家)都不收茶了,也从怡和那里听说了国际市场竞争挤压本地茶业的情况。这时候考虑产业转型挺符合商业逻辑的。女主你不想改变是不是对茶业有什么热爱啊?结果下一幕她爹让她审茶,女主坦白“我对审茶一窍不通”。呃,那请问是什么原因让您非得坚持做茶业呢?人做事情基本三个原因,一热爱二擅长三外力逼迫。这三点我都没在女主身上看到,不知道她在坚持什么。

    第二集被债主拿走的地到第四集再度登场,就是债主漫天要价三倍以上才肯还地。债主当初要的抵押,她爹脑子一热给办了过户,这是很不理智的做法。女主你有胆子越过你爹跟债主茶农叫板,那时候咋不拉着你爹别办过户呢?转让过户和抵押在条款上有根本的不同,抵押只需要还清原有债务就能取回抵押物。但后面他们经常把抵押和过户两个词混用,搞得我也不知道他们知不知道抵押和过户不是一回事……

    写到这里我不想再讲商业笑话了,换话题。

    二、女性权利靠男人的剧好看在哪里

    我自己身处于一个对女性较为严苛的职业,能攀升到行业顶点的女性十之不过一二,尽管最近趋势有朝“三”的好方向发展。多年打拼下来我的感想可归纳为一点:职场上你要做得比男性更好,才能留在同样的位置上。我大学室友是客家人,她跟我说她过年不喜欢回客家乡下,因为她们那儿过年祭祖女人吃饭不能上桌,只能在后厨吃。

    女主处在一个时代和地域文化对女性都更为严苛的环境里,长辈不准她去祠堂上香、和她爹吃饭分桌就是明证。如第一部分所述,女主的商业经营知识和从业动机欠奉。这样的商业傻白甜要如何突破桎梏,乘风破浪?

    靠男人赏爱和帮助。

    靠男主给她家拉人脉资源,靠她爹和神奇的茶农任她予取予求,只有怡和洋行的uncle抵挡住了女主的光环。缺乏智识、靠男人抬爱和运气得来的成功,反而是对女性角色的贬低。包括制茶小妹也是,做了一次好茶就让男师傅和工人们对她服气了。现实中有那么容易吗?不会,一次成功不能改变一切,他们不那么容易服气。你需要持续的成功、长期的努力、适时的争取或忍让,更需要时代变化和技术升级。而这部戏把这个女性坚韧斗争的过程写得如此轻而易举;理想化过了头就是假话。

    假话只有骗人的功能,没有动人的本事。说假话,还在这儿吹戏好,是可忍孰不可忍。

    P.S. 这部戏我最喜欢的角色是难八万——分明是在影射想看主角鹏程万里结果发现她根本没飞过那段路的我啊!

     8 ) KK的选择

    看完第十集KK劝薏心选择文贵,自己在3年后选择了给夏老板和月婷一个家。

    在看7-8集的时候,吉桑在监狱里问KK愿意娶薏心吗?KK说自己配不上,我就纳闷了,KK对薏心又是出力又是出主意,到头来竟然拒绝了,这不是喜欢?!逗我吗?!

    是喜欢啊,但不是占有欲的喜欢,而是希望对方做自己的喜欢。“同类”之间的心心相惜。

    KK是一个在当时的“异类”,他是出生成长在日据时期的台湾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他是日本人,甚至去当了日本兵在缅甸打了国民党的军队,做了美国的战俘帮美国人做事,而他的家人却死在了美军的台北大空袭中。战争结束后,他回到台湾是个本省人,却又帮美国人做事,台湾主流社会不接受他,美国也只是利用他,他是个不被主流社会接受的“异类”,而他真正想做的,只是帮台湾的农民而已。

    薏心是性转的“KK”,一个女人在50年代做生意,而不是嫁人。就算她把茶厂做成了台湾第一,在别人眼中依然是个丢脸的被退货嫁不出去的女人。她也是个不被主流社会接受的“异类”。当KK看到这样一个年轻努力不服输的同类,当然会想帮一把,会想她过得容易一些,但他更多把她当成一个需要人照顾的小姑娘,而不是女人。所以,他对她好,是出于一个成熟男人的温柔与宽厚。

    但KK经历过战争、家破人亡、身不由己,他太清楚自己想要的只是“下班回家有盏灯,吃饭有人陪”的有妻小的现实温暖,这些夏老板和月婷能够给他,他也可以给她们乱世里一个安稳的家。

    在剧里,每个人对KK都是有所求的,薏心求他指点,总编求他写文,美国人求他办事,农民求他化肥。只有夏老板主动地无私地帮助他,动用关系去监狱里救他出来,会默默地说我们需要你,会让月婷去找他给他温暖,会带着大家给他家增人气,给他想要的家。也会理解他的不容易与安静地陪伴,两个身不由己又互相理解的苦命人在这乱世里,给彼此一个依靠,给月婷一个家,理所当然。

    KK知道,薏心需要的伴侣是一个生活和生意上的伙伴,全心全意爱着薏心的文贵是最佳人选。每一次薏心对KK的挽留与表白都是和生意有关,我以后有生意的问题来找你?你要不要来茶场,缺了一个翻译,薪水更高。薏心害怕被拒绝,她不敢像夏老板一样说我们需要你,只敢默默用着生意靠近。

    而KK需要一个能够给他家的人,夏老板和月婷才是最适合他的人。文贵才是最适合薏心的人,他能给她尊重和理解,以及生意上的帮助。

     短评

    好好看剧,谢谢!厌恶🐸和欣赏好剧不冲突!

    4分钟前
    • 卢旺达
    • 力荐

    女主最后没有跟KK也没有跟文贵在一起真是太好了!

    5分钟前
    • 岁月何须溪上记
    • 还行

    题为茶金,然曲终人散,茶金时代还是落幕了。整部剧看下来就如做茶般温火慢炖,清香而又带着酸涩,依着茶的柔软性子细细品,又回甘无穷尽。留白较多供观者自主遐想较多,夹杂着时代背景下挣脱不了的汹涌愁绪。女主薏心个性独立承接父亲吉桑的日光公司制茶产业,几次三番冲破困境,幸有良人kk相助,没能走到一起想来是必然,两人因绿豆汤联系在一起,也因一张纸钞永别了。吉桑一直坚守诚信,也一心为女儿着想。当时的台湾,此剧多处较为隐晦的表达了,夏老板离去,kk也离去,还好月婷能托付给薏心。山妹做出了日光也是她自己最好的茶,毅然决然选择去日本进一步学做茶,和薏心堂哥的缘分想必归来时自然就到了。日光拿了大奖,吉桑也还是破了产,商战跌宕,时代变换,已是必然,相信文贵会承接台湾茶继续稳定走下去。都没能在一起,就是最好的结局。

    6分钟前
    • annielys
    • 推荐

    《一把青》的小朱青,《我们与恶》的温升豪。希望温升豪替郭轸好好照顾小朱青~

    7分钟前
    • lighting
    • 力荐

    膨风茶是被小绿叶蝉叮咬过的茶,才有独特的蜜香味。人与茶一样,伤口让你变得与别人不同。另,原来膨风茶就是东方美人茶啊。

    11分钟前
    • 十六
    • 推荐

    打个分赶紧跑

    12分钟前
    • 推荐

    给连小姐打个高分

    13分钟前
    • 我姓张
    • 力荐

    我觉得第一集就比之前那个已经在豆瓣上消失的剧好很多了。

    18分钟前
    • 左翼富婆
    • 推荐

    公視+客委會 - 以新竹北埔 茶虎-姜阿新的故事為原型基底 進行大篇幅的改編 以製茶業來呈現出 當時台灣面臨著社會經濟 政治動盪下.. 一場猶如在茶壺裡的商戰風暴!總結:所有的政策干預或措施 都有其背後的考量 是苛政還是德政都是端看自身處在哪種位置上...這就是一個過程 難以論斷.... 就如綠茶聯合小組&吉桑最後做了脫產手段一樣 是非對錯也只是從哪個角度去看而已...另外劇中 文貴說的那句我願意 頗情真意切 ...而李杏在劇中所唱三段戲 皆有涵義 最後六月雪令人感傷....惆悵無限..戲劇4星&王若琳唱得太好聽+1星 ps:最後一集 片尾曲是全客語版 令人驚喜

    19分钟前
    • Mint
    • 力荐

    拜托。。。这剧第一二集对国民政府的描写够客气的了,连228都没去碰。光头行政院副院长贾景德的山西口音,还原得惟妙惟肖,就这个难道不算尊重大陆史观?溫昇豪饰演的男主里面的设定是当过台籍日本兵,但他又没有媚日。1940年代末日本文化在台湾社会的影子,白先勇、朱西甯、张大春都写过,这些都是中华意识极强的文化人了。如果连白描当时的社会文化,都能算历史观错误,那不知道,有多少2012年之前的主旋律剧有问题。

    23分钟前
    • 野蒿
    • 力荐

    评论的湾湾含量好高………………片子不错,连又回归复古造型,那种欲言又止,隐忍但坚定的气质真的很适合她。剧情方面,推荐稍有点慢,但是蛮流畅的,人物关系也比较清晰,茶的底蕴还没怎么太浮现出来,后面应该会慢慢讲,但是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tw关于历史这方面的普及,从他们的视角来看当年的内战确实能发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剧里服装很不错,嫁接在茶叶上的一部剧比较值得期待吧

    25分钟前
    • Petrichor
    • 推荐

    外忧内患的茶商,外在通货膨胀、新旧台币交换、负债累累抵押祖产,内在被退婚,独女却无法继承家业的传统思想,女茶师得不到尊重和平等。通过几种语言,日本话,台语,国语就把整个故事背景交代清楚,而天台男女主第一次见面的戏份,人物性格清晰可见,女主注定不会做时代洪流里依附男人的浮萍,4星期待!

    29分钟前
    • 木兮
    • 推荐

    对当时那边的政治和货币政策不是太了解,感觉有些地方的剧情有点跳脱,有些桥段又过于ideal……不过题材是真的难得!在那个靠茶叶赚外汇的年代,一个地方龙头茶企的兴衰史就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是商场如战场,Business is politic...薏心真的很勇敢!尽管一路披荆斩棘,最后还是无奈地败给了政局……P.S.宁愿相信最后开放式的结局是她和kk在一起了!P.P.S.家族企业做茶的场景于出自红茶故里的我而言也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32分钟前
    • 山中的Annie
    • 推荐

    首集一句“反攻大陆”,注定将是下一个斯卡罗,(很难得开播到现在词条还在,😘)不过女主的选角值五星,一颦一笑都是戏。

    36分钟前
    • 直布罗陀的🐱
    • 力荐

    比《一把青》差很多。

    41分钟前
    • 佬猿
    • 还行

    「东方美人茶是被虫咬过的茶,它天生就是受过伤的茶,它并不完美。茶和人一样,伤口可以让人脆弱,也可以让人坚强,正是伤口让你变得与众不同。」大结局为日光茶想的这段文案,看上去是为日军打仗、被美军俘虏、又被KMT白色恐怖驱逐的KK夫子自道,其实是以茶喻指「一直在受伤」的台湾。台湾茶要么靠日据时代「上贡天皇」确立自己身份,要么通过伦敦博览会创立品牌,这也反映出「亚细亚的孤儿」在地缘政治中的尴尬局面。整部剧像是一部后「二二八」的伤痕文学,KMT破鼓万人捶,不断翻出来鞭尸。抛开这些微妙表达,《茶金》制作精良,情感细腻,男女主之间的互动有一丢丢《花样年华》的意思。

    46分钟前
    • 山微漾
    • 推荐

    范文贵家和花甲家是一个取景地,刚说完如果他们家对面是地那就是一个地方,接着就照了他们家对面就是一片地,(第四集)

    48分钟前
    • 小A
    • 还行

    开眼吧,一个省就能拍出这种水准的历史剧,台湾省真的是个有文化的地区,人才济济啊

    50分钟前
    • winson 袁员
    • 力荐

    希望二极管少靠近这部剧

    51分钟前
    • perfect world
    • 力荐

    为什么会被恶意一星啊….这电视剧很小众不看就行了啊…..?

    53分钟前
    • 不许骂帅哥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