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未来罪行

    未来罪行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加拿大2022

    主演:蕾雅·赛杜,克里斯汀·斯图尔特,维果·莫腾森,斯科特·斯比德曼,塔娜亚·比蒂,莉希·科诺夫斯基,丹尼斯·卡佩扎,唐·麦凯勒,娜迪亚·利茨,约戈斯·皮尔帕索珀罗斯,韦尔凯特·邦盖,埃菲·坎查,杰森·比特,索佐斯·索蒂里斯,皮内洛皮·提斯丽卡 

    导演:大卫·柯南伯格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神秘代码

    • 抢先版

      寂静之地:入侵日

    • 更新HD

      无限重生2021

    • 更新HD

      机巧女孩

    • HD

      新哥斯拉

    • HD

      幸存者1937

    • 龙林逃生2

    • HD

      磨坊

     剧照

    未来罪行 剧照 NO.1未来罪行 剧照 NO.2未来罪行 剧照 NO.3未来罪行 剧照 NO.4未来罪行 剧照 NO.5未来罪行 剧照 NO.6未来罪行 剧照 NO.16未来罪行 剧照 NO.17未来罪行 剧照 NO.18未来罪行 剧照 NO.19未来罪行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大卫·柯南伯格将自编自导科幻惊悚片《未来罪行》(Crimes of the Future),维果·莫滕森、蕾雅·赛杜、克里斯汀·斯图尔特主演,NEON和Serendipity Point Films出品,夏季希腊开拍。  该片深入探索不远的未来,人类正在学习适应其合成环境,这种进化使人类超越自然状态,开始变形,改变他们的生物构成。有些人欣然接受超人文主义的无限潜力,而另一些人则试图控制它。不管怎样,“加速进化综合症”正在迅速蔓延。  索尔·滕泽是一位深受喜爱的行为艺术家,他接受了加速进化综合症,身体里长出了意想不到的新器官。滕泽和他的搭档卡普利斯一起将摘除这些器官的过程变成了一场奇观——在剧院里实时操作,让其忠实的拥护者们惊叹。但是在政府和奇怪的亚文化共同关注的情况下,滕泽被迫考虑什么将是他最令人震惊的表演。

     长篇影评

     1 ) Body is the reality:柯南伯格对肉身、疼痛的迷恋和对无机体的排斥

    与《钛》传递的“赛博格神话”想象背道而驰并伴随疼痛启示的失能

    有别于“赛博格神话”(如《钛》Titane)的另一种后人类想象

    全片围绕“The surgery is the new sex.”展开对人体的关于“加速进化症候群”的形而上的谈论,在观看过程中我们往往将期待和惊叹的目光放置在一场场器官摘除表演,以及身为器官表演艺术家的Saul和Caprice的手术操作中。而忽略了柯南伯格前序和本部影片的内在关联,正是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创作的一些列的关于“身体恐怖”的作品才得以让“Body is the reality”这样的政治性话语和柯南伯格对于人类未来想象中的“加速进化症候群”得以成形。

    与《银翼杀手》《攻壳机动队》《钛》等一众影片致力于构造的“身体”相比,柯南伯格的想象中“身体”反而是最不具有反叛性的。

    早在其1983年的《录像带谋杀案》( Videodroem)中就开始逐渐探讨了“肉身异化”的问题,但其实质性的改变和 进化仍旧基于肉身,其中非有机体成分以一种有机体的姿态在人的肉身中弥散,从此便为“肉身的再度想象”奠基。

    1991年的《裸体午餐》(Naked lunch)中柯南伯格让打字机幻化成蟑螂,实则又是一次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跃迁。

    1996年的《欲望号快车》(Crash)中对伤疤的迷恋用“车”这一无机体承载起有机体的快感,男女主日益在撞车获得伤疤中沉迷,抚摸伤疤甚至用伤疤做爱。

    1999年的《感官游戏》( eXistenZ)则是让肉身游走在虚拟与现实中,eXistenZ的游戏手柄是从怪诞生物中的有机体中提取并制作的,变异有机体与人类有机体接口的连接反而创造了一个近乎真实的“无机世界”,而其中最经典的便是男主用奇异生物骨头拼凑的枪,以牙齿为子弹,柯南伯格试图表明肉身创造力近乎无限。

    如果把在《未来罪行》之前柯南伯格拍摄的所有关于“肉身”的影片综合比较,会发现柯南伯格的影片逐渐在构造的实际上是一个“肉身引领肉身,有机体缔造有机体”的世界观,有机体作为主体主导着人的加速进化,无机体在加速进化过程中始终只能“弥散与影响”。柯南伯格迷恋“肉身”,他始终牢牢抓住“肉身”,一遍又一遍的警示人们“肉身的异化,无机物的入侵”,在《未来罪行》的结尾,Saul坐在骨骼状早餐椅上吃下“塑料制的巧克力”,随后流下了一滴晶莹剔透饱满的泪珠,有机体不愿放弃“肉身”的执念与痛苦正是区别于《钛》中Alexisa努力追求与无机体融合的最好证明。

    感染、疼痛启示的失能

    器官摘除表演、手术是新的性的享受方式,柯南伯格都为以上操作的可行性设置了两个前提:

    1.感染不再存在

    2.人们无法感受到疼痛

    前者避免了身体的死亡,后者让手术成为享受成为可能。

    全片阴郁的色调和末日般的景象预示着在“加速进化症候群”的影响下人类将走向灭亡,而背后的原因最有可能是失去了“疼痛的启示”。

    当今医学界将疼痛、呼吸、脉搏、血压列为五大生命体征,从某种意义上说明疼痛是证明人“活着”的重要指标。在影片中Saul能感受到疼痛,每晚都要依靠巨大的“睡眠床”缓解疼痛以入睡,而Saul体内疯狂加速生长的器官使Saul能够感受到“进化”与“疼痛”,Caprice和其他表演者无法感受疼痛并在其中享受手术带来的快感,逐渐的也失去了疼痛带来的启示和警告,将疼痛作为享受和表演的手段。

    Saul在疼痛所获得的经验最有可能的是认识到肉身的重要性,肉体本身所承载的“自由属性”,这一属性在Saul的疼痛经验里无关政治(Politics)与权力(Power),对于Saul而言,此自由的属性是自我精神无意识的言说,也是其影片反复提及的“inner beauty”,不放弃肉身的艺术和内在美。


    柯南伯格几乎用一生表明其不愿放弃有机体的决心:不断把“Body”一词的解释限缩为“肉体”、为有机体和肉身开创了一系列新的想象。而这一切归根到底便是:

    “Body is the reality”(肉身即是现实)

     2 ) 浅谈《未来罪行》新器官是肿瘤还是艺术?

    希腊岸滩上废旧摈弃的船只、Saul Tenser死神般的装扮似乎无时不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柯南伯格对这个世界的不确定和悲观。

    身体是真实的,而疼痛是我们身体的预警,随着人类社会的推进和人的进化,我们的身体却逐渐失去了疼痛,甚至也不会感染。在这个危险重重的世界里,脆弱飘渺的我们该如此继续存活?每天喝的水、吃的食物、呼吸的空气都不可避免地遭受污染,于是这些陈疴之物慢慢在我们的血液里无声无息地流淌,很快便与我们的身体尝试融合。人类便进化生长出一些前所未有的新器官,有的被看作是恶性肿瘤,而有的则被看作是那崇高的艺术品。

    艺术来源于痛苦,身体的进化,全身长满立体声的耳朵人、能够吞食消化塑料的父子,使我们很难再去界定“什么是正常了?”甚至“什么是正常的人类?”人不再是以相同的生理器官来辨认了。从古至今,人经历了循序渐进的繁衍进化,也变得很不一样,只是在《未来罪行》里我们一时难以接纳这个事实。在这个以切割肉体为欢快的世界,现场表演取出新器官的行为艺术还有器官纹身等诸如此类的器官艺术似乎也对当今艺术和政治嘲讽了一波。

    但很遗憾,总觉得《未来罪行》对柯南伯格较以前的经典作品并没有什么革新,似乎仍以相似的body horror(类似的《感官游戏》)去探讨些重复的问题。

     3 ) 随笔

    儿子 台灯 母亲 景深镜头的叙事性

    失去痛感的人

    “人人都是艺术家” 对现代艺术低门槛的诙谐反思 “人人都能做手术”医学成为一门表演艺术 人们失去痛感

    人人皆可代表国家

    白发医生 表演型人格

    喧宾夺主的纹身 寄生形式于身体 夺去器官己身存在的意义

    置于胸前的控制器 母性哺乳赋予新生的暗喻

    手术是新形态的性爱 切割身体的性爱 痛觉之爱

    艺术的成立需要支持者 具有社会性的艺术

    多余的耳朵 一种概念 并无实际作用 浮夸的表演 没有实际意义的自我满足表演

    美的创作并非偶然

    表演欲大于人性 杀死儿子以表演 对传统人伦关系的颠覆 “我儿子尸体在我这里 他可是我儿子”物品归属权 人是否具有人权 人是什么?

    对法律的践踏 对人伦的践踏 对社会常识准则的践踏

    机械性爱

    对器官变化的厌恶 所以改变器官 人定胜天

    私人情爱和公众艺术博爱的冲突

    电视里的自残行为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冲击 使人的行为变得畸形 且畸形被无限放大

    对人的审美固化进行反思 美丑对立 或相互转换

    明星的权力 公关宣传 给被宣传者展示其想看到 宣传者自行决定是否如一履行

    男主死神一般的扮向 引发追随者狂热 对神性敬畏憧憬 对死亡追求

    可创造的未来

    充满纹身的幼童器官 世界各类价值观的输出对孩童的强制谋杀

     4 ) 一部深邃迷人的未来寓言

    去年一部惊世骇俗的《钛》以黑马姿态夺得戛纳金棕榈大奖,尽管让观众颇为错愕,却让人领教了“身体恐怖”这种类型片的冲击力。说到这种类型的始祖,非加拿大导演大卫·柯南伯格莫属,他以《录像带谋杀案》《变蝇人》《感官游戏》等作品奠定其大师地位,从80年代起风靡影坛30年。恰巧今年,他的新作《未来罪行》入选戛纳竞赛单元,足以让观众再次体验这种类型的精髓,而非朱莉亚·迪库诺展示的皮毛。

    这部新片还没上映前就已经吊足观众的胃口,只因柯南伯格在访谈中不止一次透露出新片的冒犯性,他预测影片在戛纳首映时会有观众退场,这对于一位曾以《欲望号快车》震惊戛纳的导演来说,无异于是对影片的挑衅性胸有成竹表现。不过,《未来罪行》却没有去年《钛》那样的好运气,不仅在首映上没有“挑衅”到大部分观众,在奖项上更空手而归。这是恐怖电影大师失手了吗?

    显然不是。

    ▲典型的“身体恐怖”情节

    要知道,柯南伯格最初以“身体恐怖”类型作品奠定其大师地位,很大程度上依赖人类器官变异的画面与特效,炮制出感官上的不适感,从而成功挑战了观众的接受底线。相比之下,他在千禧年以来的作品已渐渐发生改变,不再依赖这些刺激视觉的特效画面,而转向更隐秘的人性探讨,以及社会现实隐喻的作品,从《暴力史》到《大都会》再到《星图》,“身体恐怖”的情节不见踪影。然而,今年这部新片却一反常态回归到80年代他最拿手的绝活展示,自然令人万分期待。影片讲述一个发生在未来世界的故事,人类越来越适应环境变化,人体内脏器官也开始成为加工的对象。利用变异器官表演的行为艺术家、国家器官登记处的调查员和一个别有用心的神秘组织,在暗中彼此角力,上演着一幕幕意想不到的斗争,最终会迎来什么样的结局?

    准确地说,柯南伯格已从昔日的身体恐怖上升至身体艺术身体政治。尽管年近八旬,其想象力并没有倒退,反而随着急剧变化的环境与时代,创作出更深邃迷人的寓言。而在这个未来寓言里,身体俨然已成为了资本笼络的对象,国家权力关注的核心。人类已进化成失去痛感的生物,而遭遇环境恶化的影响下,人体器官不断出现变异,由此诞生出利用变异器官做表演的艺术家,以及内脏器官适应消化塑料的新人类群体。

    ▲手术是新式性爱

    尽管保留不少人体器官解剖的场景,但是此类型的冲击力大大减弱。首先,公开进行的手术成为了一场行为艺术表演,并宣称手术是新式性爱,手术过程更像是高潮不断的性爱,自然其血腥程度有所下降。其次,变异的内脏不再是血淋淋的器官,而摇身一变成为了艺术品,比如男主角在器官上纹身,或者身上遍布耳朵的男人舞蹈表演。变异器官无非就是疾病,将疾病当作艺术,讽刺意味昭然,其矛头指向了当代艺术哗众取宠的姿态,正如片中女主角的话来说,艺术就是从“一无所有”中创造出来的。另外,器官变异的现象也影射了人类对自然环境肆意地破坏与滥用,导致无法可持续的良性发展,人类不得不吞下亲手造成的苦果。结尾时男主角吃下塑料食品而黯然落泪的情景耐人寻味,这种环保主义的解读也使影片泛出新意。

    除了身体器官成为艺术品之外,这种身体恐怖的情节还具有相当强烈的政治意味,这也许是很多柯南伯格影迷意想不到的。在片中的未来世界,不论是行为艺术家,还是身体适应变异的组织,都成为了政府所担忧与关注的对象。虽然说人类变异已日渐成为不可抵抗的发展趋势,但是国家权力却要牢牢抓住控制权,想尽办法不让人们看到人类变异的事实真相,于是出现了双胞胎美少女的暗杀行动,国家器官委员会女助手对男孩内脏的掉包手段。

    影片的政治隐喻随之浮出水面:这种无视外在变化、拒绝新思维和新事物、一味禁锢和控制思想、制定统一标准的政府行为是不是让你感到很熟悉呢?这正是反映了近年来保守思想的回潮,尤其是疫情以来,保守势力对全世界的影响力愈来愈明显,不必说太多,最新鲜的莫过于美国最高法院否定女性堕胎权的新闻,让人震惊得无话可说。

    除了指向国家权力的隐喻,导演还思考着人类变异现象对社会和家庭的冲击,影片开头残忍地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家庭瞬间破裂的情景,加上之后妻子与丈夫对峙的情节,似乎影射了新事物并不能立即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只会令社会陷入分化,撕裂为对立的阵营,这种现象在当下更是处处可见。相信是柯南伯格见证了近年来世界政局动荡、社会撕裂的情势有感而发,将其融入到他早在 80 年代已完成的剧本里,焕发出与时俱进的光芒。尽管处处留白的手法让传统的惊悚恐怖影迷失望而归,但是这个未来寓言却瞬间敞开了丰富的解读空间,手法高级而引人入胜。

     5 ) 当手术变成一种性行为,疼痛体验便是强度最高的快感

    在超人类和后人类之间

    作者:Yinanaa

    哥本哈根大学电影美学硕士。鲁汶大学哲学硕士在读。


    德勒兹不会认为在银幕上进行一场解剖(活人或死人)便创造了他念兹在兹的“无器官的身体”,因为后者应由感觉(sensation)的创造解放出来。而从感觉的创造来看,《未来罪行》中带着纹身的器官和全裸的拥抱都不及片尾维果·莫滕森眼角那滴泪。

    影片的核心意象是身体的改造,概念却是欲望和创造,或者说欲望机器的持续生产。相比《变蝇人》里疯狂科学家的欲望和《欲望号快车》中的性欲,《未来罪行》中欲望机器的生产呈现出更为多元的形态,并像病毒般互相感染。这里的欲望也不呈现为对某种匮乏的填补,而是无动机无缘由的自然生产,一种纯粹的丰盛。——新器官进入身体,是一种对随机性的拥抱。片中那位将嘴巴和眼睛缝住,全身长满耳朵的艺术家显然出于对人类中心的反思态度。可惜,纵然他缝了嘴巴,长了那么多耳朵,还没抑制住喋喋不休的表达欲。食塑料主义者、Brecken的父亲恐怕抱有“超人类”(superhumanism)的政治理想。可惜,他用强烈的父权意志主导一切,招致仇恨和报复,最终只创造出一具男孩的尸体。

    《未来罪行》剧照

    而影片的主角,两位行为艺术家Saul和Caprice则沉迷于无中生有——在无意义(emptiness)中创造。这当然是对艺术创作的反思。维果·莫滕森饰演的Soul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柯南伯格的化身。他操起手术刀霍霍挥向观众。食塑料者孜孜不倦地劝说他们由感觉的创造推进到现实的创造——从身体开始,拥抱革命。对此,随着影片的发展,Saul的态度由愤怒、叛逆转向敞开和接纳;而 Caprice则惦记着不要“表演”,要“建构”(construct)。

    将身体改造为食塑料者的群体生出一个能“自然”食用塑料的男孩Brecken。他犹如《银翼杀手》里Rick和Rachael的孩子——一个“自然”降生的非自然物,一个界于造物与生物间的异种。Brecken的母亲在发觉孩子大快朵颐享用塑料后用枕头闷死了他。对母亲来说,这个孩子犹如父亲在她体内播下的肿瘤,是对她身体的占用和剥夺。唯有在亲手闷死他后,他才回归为她身体的一部分。

    《未来罪行》剧照

    而Saul和Caprice则敞开迎接“肿瘤”——将人造的新器官植入身体,任其生长,然后公开展示。他们不再需要舞台。身体即是舞台。肿瘤自生于人体,又具有绝对的异质性——肿瘤组织无限分裂、复制、繁殖直至吞噬生命。在此意义上,柯南伯格电影一贯的主题便是拥抱“肿瘤”。不止《灵婴》中那长在体外、娩出婴儿的怪异组织是肿瘤,《欲望号快车》中的汽车也是性器官-肿瘤,只是披了个机械壳子。戏内,角色慢慢体察自身与肿瘤的亲密;戏外,观众愕然反思是肿瘤赘生于人体,还是人体本就是巨大的、看起来有序的肿瘤。——我们自以为有灵性的生命是纯然的物质存在,它与肿瘤的不同只在于具体的组织方式。

    《未来罪行》正是在此意义上建筑了诸多身体奇观:机器如藤蔓般扎进维果·莫滕森干枯的肉体;骨骼座椅又如利齿在持续的震荡中将他锁住;行为艺术家小刀割脸,肉一层一层翻开。柯南伯格已经拍过无数次“肉”了:流血的肉,粘稠的肉,坍塌的肉,战栗的肉,痉挛的肉。但《未来罪行》的“肉”依然新鲜。——在重头的解剖戏中,手术刀如伶仃利爪划开皮肤、脂肪、筋膜,在腹腔里优雅扒拉一通,掏出器官,不疾不徐,一一摆好。应该说,整个过程干净利落,也没滴几滴血,比柯南伯格之前电影的血肉横飞相比,“友好”太多,美感十足。而不适感恐怕来自,在活人解剖中,心脏跳动的声音始终回荡在耳边。在寂静的电影院里,这跳动声与你心跳的声音共振,仿佛是你在被解剖。

    《未来罪行》剧照

    在看这一段时,我不知怎地想起纪录片《人间世》第一集那场心脏移植手术。医生从装满液体的塑料袋里取出苍白的供体心脏,放进病人胸腔,缝合各支血管。随着血液缓缓流进,心脏渐渐转为粉红色,有力地跳动起来。这是一颗“光洁、温润、神圣”的心脏。而在《未来罪行》里,从Brecken尸体取出的心脏是鲜血不再流动后的深红色。Brecken小小的身体已在冰箱里呆了多时。机器手一抖,它便滑进解剖台-舞台上一处预留的凹陷——仿佛一个微型神龛,供人参拜。如此,神圣的、泉源的、永动的心脏猝不及防被还原为血肉之中的一团血肉。

    《未来罪行》剧照

    Caprice说,手术是一种性行为。在《未来罪行》里,作为强度的性不再借助他人的身体、砰砰撞成一团的汽车或张牙舞爪的录影带来振动、扩张和生产。解剖,将身体划开,让各色脏器重见天日,让血腥之气扑面而来,让身体内部裂开、破开、敞开、洞开,才知身体之内并无内部。——身体,唯有身体。解剖因而成为一种启示,正如耶稣的肉化为面包为人吞下,血化为酒为人饮下。

    疼痛是最有强度的感觉。正常状态的身体不会疼痛。疼痛如片中的纹身般铭刻在器官之上,标记他们的暂时的存在,揭示出“健康”的身体乃是一种器官的临时连接。公开解剖创造一种公共的疼痛体验。在疼痛中,又有接近性体验的快感。正如Caprice在观看女艺术家割破脸部的表演后与其说话,一种情欲隐隐流动。基于共同的疼痛和脆弱,一种新的主体才可能被召唤,人类才可能被连接。正如康德在提及法国大革命时指出,旁观者不曾行动,反而能够近乎热情地领略其于自然和历史中的真意。在这个意义上,行为艺术家以自己的身体为祭坛、为子宫、为海洋,满怀虔诚地等待奇迹降临——其形态,不是《理想国》中由哲学王分配的公共的性,而是由敞开的身体自然联合而成的狂欢经验。

    《未来罪行》剧照

    只是,以上只是脑补后的解读。《未来罪行》在表达层面止于干瘪的概念和若干身体奇观。当德勒兹犹如梦呓般讨论“无器官的身体”、力的涌动和强度的生产时,他也不忘提醒,“无器官的身体”是一个界限(limit)。你愈执着于创造“无器官的身体”,你便离“零强度”(zeroness)愈远。《未来罪行》抛出过多概念,阻滞了“感觉的创造”。其中流动的,与其说是叛逆的、溢出的身体经验,不如说是导演的权力意志。

    末世暗流涌动、人人惶恐的场景和氛围塑造固然合适,但了无新意;国家器官登记处(national organ registration)和探员这条线索也许想讨论现代国家对生命的掌控(生命政治),但这种故弄玄虚实为画蛇添足。何况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刻意压低的声线和一惊一乍的样子表演性过重,干扰了身体和疼痛体验之真。反而是那两个调试设备的小姐姐,无论是面对改造人体的机器,还是忧国忧民的医生和食塑料者,都用“就是玩儿”(playful)的态度嘲弄之。

    《未来罪行》剧照

    或许,这并非《未来罪行》的无力,而是“后人类”(posthuman)概念的无力。尽管“后人类”理论家们坚决地与“超人类”分道扬镳,要以“后人类”概念重思人类主体性。但思来思去,我们只能用否定性的概念去推演一种后人类的主体性,却不可能将其彻底抛开。因此,身体之外,别无其他。柯南伯格坦言,20多年前的剧本在近耄耋之年拍出,是出于对自身和人类境况的新的感受。仔细想来,人类境况既未曾有,看起来也不会有多么决定性的变动。电影只能如片头片尾那纹身一般,一笔一划在血和肉的层面做文章,而不应在概念层面贪求更多。人不是一个要由表及里层层剖析的谜题,人是寄居在血肉之中的奇迹。

    而《未来罪行》则是对人类这一奇迹般的存在者的反复接近、探寻和拷问:人类将自身动机与随机性碰撞,持续创造出新的事件、事物和一切,这种创造能力正如人类在宇宙中从无到有的出现,是奇迹的显现。正如Caprice饱含热泪地解剖Brecken的尸体,“这是第一次尸体解剖,还将有第二次,第三次……”人的肉身所能承纳的变化、所能孕育的奇迹既不能被语言形容,也不能被影像表达,只能在康德意义的旁观者的热泪中窥见一二。

    于是,在《未来罪行》的结尾,维果·莫滕森吃下塑料。那一刻,连忙活了一整部的解说员Caprice也闭嘴了。不能言说,不能命名。身体,唯有身体。——1980年代的赛博格(cyborg)宣言还言犹在耳,赛博格已经由预言变成我们习惯的现实。人类的创造事业也正以人们不能承受的速度迎来一个后人类的时代。人类无法想象一个真正“后”人类的时代,只能在身体——那一切变动、破坏、强度和生成的表面、边界和空间——依依回首,在对疼痛的经验中尝试描摹那一道逃逸线。

    编辑:Betsy

    电影迷

     6 ) “创伤作为艺术与艺术的创伤”:大卫柯能堡如何将身体变作语言

    事实上,在1970年大卫柯能堡就拍过一部同名长片《犯罪档案》。在那部电影中,他以未来世界化妆品导致的人体变异为出发点,展现了对同性/恋物/恋童等多问题的探索。这版并非前者的翻拍,两部作品在故事上也没有联系,唯一共同的,似乎是未来世界身体变异的可能性,以及对身体的痴恋。

    作为几乎定义了Body Horror这一类型电影的怪才导演,身体向来是大卫柯能堡创作的核心。从1970版《未来罪行》中化妆品导致的身体变异,到1986年《变蝇人》中的基因融合,身体在柯能堡的镜头下以各式各态的怪样发生着改变,成为他表达对社会科技发展的反思和隐忧。科技,将人类推至后人类的十字路口,迫使前者思考如《变蝇人》那般的合成人该如何存在。而如果说柯能堡在早期疾病和变异中拷打了分类和界限的概念,而在他后来作品对机器和科技的塑造中,这种边界几乎已经被消解。因此,柯能堡的恐怖之处并不在于外露的血腥,而是在于这种(对身体的)“破坏所显现的现实的、科学的、虚拟的崩溃”(Peter Ludlow)。尤其在现代社会的信息流中,身体变为制度、权力、社会、话语塑造的实体,它不断变化,反映着社会信息的流动。1983年的《录像带谋杀案》中,主角在电视屏幕中体验捆绑、鞭打、切割身体带来的快感,幻想与其欲望共融,虚拟与现实无处区分。同样,在1999年的《感官游戏》中,虚拟游戏代替电视成为主角获取快感和刺激的来源。最妙最大胆的莫过于1996年的《欲望号快车》,柯能堡惊世骇俗地让人体和汽车连接起来,让主角在与汽车的冲撞和性爱中达到漫长的高潮。这里,机械成为人体外展的部分,它们延续着人的欲望和幻想,连接着后者实现的可能。如此,机器与人类之间已毫无缝隙,前者定义着后者的存在,完成着后者的存在。身体不再是自然的存在,而现代技术,正在重塑着人体。

    《未来罪行》更像是前面的综合:身体既淡化了边界,又与机器紧密相融。机器如寄生虫般和人体紧密的联系,就如Saul一直使用的早餐椅,人体紧紧地嵌入其中,两侧的骨骼如同人手,椅背与人的后背贴合,甚至它本身成为了人外在的消化器官,促进人的消化和吸收。同样还有Saul和Caprice表演时用的机器,通过它,柯能堡让手术变成了新的性爱方式。这种模式不再有传统的身体接触的器官插入,而变成了一人操控机器(Caprice),遥控连接的手术台相应运动,机械触手划破另一方的身体(Saul)。机器代替了人体的器官完成切割/插入,两者就此体验性的快感。这也让这场性爱实际变成了三人游戏:男人、女人和机器。

    同时,机器不仅拓展了人体的边界,也拓展了感官体验的范围。比起传统的性交方式,即男女/男男/女女的触碰/插入式性交,这里两人没有直接的身体的接触。比起感官快感,它们更像是通过超感官完成对快感的幻想。Saul与Caprice处于一种心灵感应式的互动中,机器变成了想象连接的锚点,激发着感性体验的多种可能,而排斥着标准身体的介入。这时,性欲场扩展到整个身体,并超越它进入其他表面和物体,带来无限的联系,感觉和情感。很难说明这种新型的性交模式,它是现代的疏离的,依靠着幻想和机器而摒弃真实的身体的接触。而另一方面它又是超越的,显示了后现代式的本质的无法言喻和流动,同时又将欲望从具体的身体中解放出来。触觉变得可视化,伤口提供物质基础。它挣脱(身体的)束缚,又无比自由。或许像柯南伯格自己所说,“(在《欲望号快车》中)To a small degree, I’m reinventing film language in order to allow my characters to express things to themselves in their own emotional language. That simply means that maybe affect – which is to say, what we consider emotion and the way in which it is expressed – needs to find new avenues, new forms in order to express the things that we need to express these days. ”

    比较有趣的是,机器不仅作为连接两性的工具,它还代替着传统器官,打开、邀请、代表着另一方的(视觉与心理上的)进入。在表演现场上,维果莫滕森饰演的Saul躺在手术台上,Caprice站在他的身侧,操控着机器,看着机器触碰、切割开他的身体。四周站满了观众,他们一同注视着Saul,等待机器切割开他身体的那一刻。如果说皮肤意味着“终极食物的边界,将内部和外部分隔开的物质”,显示着人体实在的存在 (Xavier Aldana Reyes)。那么这一刻,皮肤的边界被破坏,内在(器官)袒露出来,满足着人们窥(淫)的欲望。另一个层面,切割带来的是一种溶解的效果,它将身体呈现为“碎片化和可渗透的”,它连接而非断开了身体、心理和语言之间的意义层次——当象征着边界的皮肤被切开时,分类的界限也被消解,在这个过程中,“主体对他人敞开大门” (Xavier Aldana Reyes)。

    而如果考虑到此时Saul身体的变异和独特,那么机器打开的可能不只是个人与他者之间隔绝的大门,也是通往未来的大门。或许这也是对于科学/解剖的痴迷所在(以及信赖:“床不会骗人”),当在未来社会中身体不断处于变异状态,却无法解读这场变异的过程和结果。而只有在手术台上切割开小男孩的身体,人们才能(或者依旧不能)理解未来人体变异的方向。身体,预示着正在改变的现实,又彰显着未来的可能。但解剖的恐惧之处也是如此,如Caprice颤抖着对Saul说,“autopsy is a way to see ourself”,但是我们同时会看到“darkness of evolution”。这可能是本片最为惊悚的一幕,我们很难看到有人在银幕上毫不掩饰地切割开(代表纯洁的)儿童的身体,展示他内里怪诞的器官。如果说未来的罪行是什么,或许就是这里,人们将儿童变成了弗兰肯斯坦造物式的存在。同样,他的“弗兰肯斯坦博士”在目睹这一切后也几近崩溃。

    但从另一个层面讲,即便有darkness,仍是evolution。尤其现代社会身体作为监狱的象征出现,被权力所操控,被社会、制度和文化所塑造,稳固的身体形态代表着被完全控制的人。身体成为恐惧的宝库,这些恐惧是个人掌控之外的权力结构的专制所特有的。更重要的是,这些被压迫的身体意味着一种无助感,“这种无助感源于一种令人沮丧的对抗,即认识到超越物质世界可能只是一种幻觉” (Xavier Aldana Reyes)。因此,越轨的身体作为一种“日益解构的信息社会中恢复身体的物质性的尝试”出现,它对怪物、伤疤、患病的肉体、畸形的出生以及最重要的血液的专注,带来了解放和改变的可能(Xavier Aldana Reyes)。当机构仍通过登记管理控制人体时,Saul在变异和手术中获得了某种自我控制的主体性。

    但同时,Saul的身体特征也显示出来两种相悖的特性:一方面,身体本身的确定性;另一方面,作为变异的身体的流动性/不确定性(德勒兹)。他每日醒来不能确定自己又长了什么新的器官,不确定这些新器官的意义。可以说,他每天醒来都要重新确立自己,对他而言,“ I'm suggesting that all reality is virtual, that all reality requires great effort of human will to make it work, to make it viable. I actually think that the first thing you do in the morning when you wake up, before you have your breakfast and before you brush your teeth, is you have to recreate yourself. And you recreate reality - you have to reconstruct an identity for yourself, remember who you are, where you are, what you are, why you're there, what your social structure is you're finding yourself in, because it's not an absolute, it's not something that is absolutely solid.”(《感官游戏》DVD)将这样的身体作为原材料,Saul和Captice开始了自己的艺术表演,他们在无意义中为这具身体创造出了意义。

    更广泛地讲,当这样令人震惊的特殊存在出现时,人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斗争之中:管理机构与异教团体,食塑料者与艺术家,他们站在堕落和越界不同位置。而从某种程度上讲,角色不断宣称“身体是现实”是因为,在这里,身体如同现实一样虚幻,除去被建构的社会意义,它没有任何意义(empty of meaning)。这也是为什么切割一定要作为展演而非在私下进行,因为它是一种公共的政治话语。但一方面,他们通过艺术建构起无意义的意义,并依此对抗制度管理、文化甚至是自己。另一方面,这种大胆成为向观众兜售受非传统体验的工具,当全身长满耳朵、被缝住眼睛和嘴巴的男人在舞台中央翩翩起舞时,他向观众展示的是什么?是艺术,是虚幻的理念还是一无所有的意义?越界、变异的痛苦的话语和哲学的、超越的话语耦合,先锋艺术横跨在线上,在对抗和奇观中左右摇摆,如同《感官游戏》中将自己称为艺术家的游戏制造者,他们必须要面对这样的创伤艺术下的埋藏的艺术的创伤。

    而对于Saul和Caprice来说,这场表演意味着更多。Surgery is the new way of sex,当变异的身体失去了痛觉,后者与疾病叙事的情感和文化框架脱离,切割变作象征性的存在。痛苦所带来的负面阻碍被祛除,而在凝视中,血液带有的强烈视觉意象在艺术中与色情紧密相连。伤口可以携带象征性的性意义,当Caprice凝视着Saul的伤口,抚摸、舔舐它的时候,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一丝fetish的味道。她用舌头舔舐着伤口(甚至可能进入到伤口中),伤口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性器官式的存在。同《欲望号快车》类似,它显示出新时代的“技术色情”,即“它利用了日常生活中的技术——医疗设备和支持设备及其封装和身体延伸表面——并将它们转回到它们运输或支持的身体上,成为性能量和性快感的机器”(Anthony McCosker)。

    同样,在技术和机器带来的混合痛苦与热情中,显现出的是一种类似BDSM的越轨欲望。在其中,(切割的)暴力被高度仪式化和景观化,成为一种社会可接受的表演。或者,如巴塔耶所说,性欲本身就与暴力不可分割。它联合了弗洛伊德所称的死欲和爱欲,在摧毁自我的同时达到顶端。但同样,如同艺术成为回收身体控制的一种方式,施虐与受虐亦是如此。施虐者通过控制、伤害受虐者获取对身体的控制权,而受虐者在脱离的自我凝视中完成对自我的操控。尤其是疼痛的预警系统崩溃时,这种对自我的操控可以达到不受限的地步。因此,在随处可见的身体切割场景中,它完成了巴塔耶“禁忌就是要被违反的”的奇怪命题,打破边界与禁忌,从而让个体向一种连续性状态敞开。

    因此,纵然柯能堡不是古典的、宗教风格的导演,最后一幕维果莫滕森的特写却带有强烈的《圣女贞德蒙难记》的意味,甚至画面也变为如《圣》一般的黑白色调。当贞德忠诚于自己的信仰而选择放弃生命时,Saul同样也自欺于信仰,完成了献祭。这开放式的一幕,可以说是不得不接受变异的痛苦,也可以说是迎接进化的解放。也许这也是“身体既现实”的另一种解读,它如此矛盾,如此难以把握。

    这一次,形式上柯能堡看似回归了早期的Body Horror风格,但内里却像是《大都会》和《星图》的延续。因此,比起夸张的恐怖电影外壳,它更像是一部适合解读和分析的哲学电影。在观看《未来罪行》时,我可以联想到许多柯能堡的经典前作,如《欲望号快车》和《感官游戏》,但最终我想到却是他的上一部短片《大卫柯能堡之死》。在长达三十余年的导演生涯中,这位别具一格的导演展现给了我们太多怪诞、恐怖、惊异的伤痛,它使人恐惧,令人战栗。而在《未来罪行》的最后,当我看到维果莫滕森坐到机器上,镜头拉近,只留他脸部的特写时,我感受到的却是平静。如柯能堡自己所说,“Im saying that we are doing some extreme things, but they are things that we are compelled to do. It is part of the essence of being human to create technology, that's one of the main creative acts. We've never been satisfied with the world as it is, we've messed with it from the beginning. I think that there is as much positive and excit-ing about it as there is dangerous and negative. ”如果我们无法祛除本性的追崇,我们或许只能以另一种独特的方式拥抱它,就像那个吃塑料桶的男孩。

    尽管它令人痛苦。

     7 ) 屁股决定脑袋的时代,身体也不再是现实。

    曾经学写故事被大量的模板困扰,内心想着“这还是我所热爱的创作吗?”后来看了柯南伯格的片子,我才从中得到了解放,创作原来如此自由。《未来罪行》是我观看的第21部柯南伯格作品,在评论前,我得先下个结论:尽管我很尊敬柯南伯格,但是不得不承认他这次有失水准。 影片的中英文片名都在强调“罪”(Crimes),在基督教中,每个人都是有原罪的,片中的每一场人体艺术表演很有仪式感,影片就是这么有宗教意味,同时“进化论”也是这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在“神创论”和“进化论”之间争论不断。电影像一篇论文,就着这个争论,柯南伯格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屁股决定脑袋的时代,身体也不再是现实。 电影在一个有趣的背景中展开:在不远的将来,人们失去了疼痛感。在故事发生时,环境恶化,导致人体开始了变形,不同的人长出不同的新器官以适应于新的环境。有的人甚至主动做手术,自主选择进行进化行为。 这里出现了一个叫“新罪行”的政府部门,这个部门将“有新器官生长却不去器官注册中心注册”“举办非官方授权的器官选美比赛”“自主选择进化行为”都定义为犯罪,于是乎这个“新罪行”部门隐喻着保守的宗教势力,捍卫着“神创论”,认为新器官的生长得到的进化最终会使人不再是人。 而支持“进化论”的人,他们靠着主动做手术来寻求进化,得到变形的人,以塑料合成物为食。这个组织的设置保持了柯南伯格一贯的对后工业时代反思的表达,并且其领袖被刺杀,也是他赋予了这个人物的悲剧色彩。但我认为柯南伯格对这个价值观并不是接纳态度,我后面会讲到。这个组织隐喻西方白左,他们宣扬历史主义和进步主义,激进地强调改变。 还有一个中间派,叫内在美。他们觉得新长出来的器官有政治含义,更多认为这是一种美,还邀请男主角参加器官审美比赛,但即使这样一个没有政治立场的艺术组织,头目最终也遭到了暗杀。 在柯南伯格所创造的新世界观中,出现了人体行为艺术。这门艺术中也出现了不同的理念,有一个身体长出一千双耳朵的艺术家,把自己的眼睛和嘴巴用线封起来,传达“避世”的理念;有个女艺术家,展示把自己的脸割的像鱼鳃一样,这是颠覆“男性凝视”的女权表达。而男主角的艺术创作是不断地长出新的器官,并与搭档的合作,在众人面前切割掉,他的艺术理念是想通过痛苦的手术,唤醒失去的痛感的社会。身体本是人道的,人道也应该是判断事物的基准,而在当下新冷战的环境之下,屁股决定脑袋,即使发生了大量政治性人道灾难,面对死再多人的事实,也无法融化冰冷的立场,就像电影中失去痛感的社会一样,人们都是麻木的。 尽管在男主角表演之前,旁边的电视会显示“身体即现实”,但很不幸的是柯南伯格表达的恰恰是在泛政治化的社会中,身体开始说谎话,更别说艺术了。男主角成为了“新罪行”部门的政府卧底,周旋在几个组织之间。 片中的小男孩,是“进化论”派的领袖的儿子,他不用像父亲一样手术,便自我完成了进化。在开场不久就被母亲视为怪胎并谋杀,"他的身体构成是什么样"作为影片的麦格芬存在,领袖找到男主想通过对自己儿子尸体做解剖表演,来宣传自己的理念,而“新罪行”部门的人抢先一步,在男主角不知道的情况下,在男孩器官上标号了恐怖主义的纹身,借此靠男主角解剖表演,煽动民粹。每个势力都有自己想达成的目的,这也是我为什么不认为柯南伯格对其中任何一派持认可态度的原因,而受害者却是个无辜的孩子。当孩子的尸体摆在面前,每个人本应该保持悲悯,却因为立场不同,反应也不同。 柯南伯格以往的作品也会有大量的视觉想象,但它们都有强烈的现实基底,来进行社会和政治表达,《欲望号快车》中的中产阶级,《蝴蝶君》中的文革,《大都会》中占领华尔街的运动。 但《未来罪行》是架空的,可虽是架空的,但无疑是政治的,因为每一处都在指向现实。我认为这恰恰是他洞察到现在全世界都遇到了“立场代替思考”这个问题,干脆就架空了。 但影片的问题都是这个世界观根本无法自圆其说。 首先是世界观的建立方式,全靠嘴说,太糙了。这个无痛感的社会,开场几个角色靠台词交代,作为一个”身体恐怖片“大师,却懒得用”身体恐怖“这个概念,多拍几场戏把这个概念给影像化,这是一种很偷懒的行为。片中对”是不是人人都会长新器官““不同的人为什么会长出不同的器官”这些问题没有回答,直接拿“不同文化的群体长出来的器官是不同的”一句台词给糊弄过去。 矛盾冲突也是没头没尾,比如政府部门和私人服务公司之间的关系没有拉扯清楚。私人服务公司是政府的白手套,还是说资本已经控制了政府?比如女二号在办公室一边跟男主角调情,一边说要举报同事也是”内在美“的成员,但后面这件事就再提都没提了。又比如”进化论“派的领袖,给”新罪行“部门的卧底吃塑料合成物,把卧底给毒死了。首先这个卧底为什么要吃,难道整个政府部门的人都不知道这玩意的危害吗?毒死卧底之后,领袖当着那么多记者的面逃跑,毫无对这个世界的舆论环境,行政执法的刻画。为什么"新罪行"组织可以随随便便安插人到对方去?都这么强了,还要靠一个艺术表演来煽动民粹?另外对方组织难道在入组织之前没有审核吗?这个卧底线从头到尾就没怎么拍清楚或者说没拍。反正全靠嘴。要是讲细一点,可以把这个世界观讲清楚,在恐怖科幻片的基础上增加政治惊悚感,本是锦上添花。但一切都只是空洞的概念,没有建构起来,剧作完全不及格。 最后回到神学的话题,电影也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观点,“神创论”和“进化论”是可以兼容的,神在推动人类走向进化,人类的进化也是上帝的作品。从这个角度来说,“新罪行”部门是有罪的,他们看似是上帝的忠诚信徒,却把自己当成了上帝,审判他人。而主动手术追求进化的人也是有罪的,他们自行行使了上帝的造物权。片中的记者还有“内在美”组织是有罪的,他们沉溺于为艺术而艺术的骗局之局。被煽动的群众是有罪的,立场的坚定大过了对事实的追求。男主角和小男孩一样,都是天选之子(再次肯定柯南伯格并不是完全认同“进化论”),不需要任何外力,就可以长出新器官,但他一次又一次切割掉,违背神的旨意,所以他也是有罪的。但当他看到小男孩的尸体内部时,他明白了真相,也相信了命运,去接受,去忏悔。《未来罪行》,或许罪行不是未来时,而是正在进行时。

     短评

    放在任何现实主义电影里都会滑稽可笑的形而上讨论包上了身体恐怖的外衣就值得被理论化了吗?在撞车中可以一言不发就把情欲完全从插入式性交中抽离,直接和暴力本身进行连接,就连车甚至撞车都只是一个媒介。而到了未来罪行,俨然一副不用嘴硬不起来的潦倒样子,居然要口口声声说起手术如性爱,新性爱旧性爱这些可悲的自诉。唧唧歪歪大半天,还不如自己前作的一个远景。

    7分钟前
    • 真织寒子
    • 还行

    不钛行

    10分钟前
    • 牛奶很忙
    • 还行

    感官刺激是表象,艺术概念是形式,政治喻言才是核心。影片前半段用一场艺术概念秀,来展现行为艺术家索尔·滕泽对身体的掌控,同时也展现了人们对掌控身体的痴迷:当身体有痛觉时,我们用抚摸捆绑抽打来寻求刺激,当身体不再有痛觉后,我们用切割器官来制造快感,折腾身体是人类通往高潮的唯一途径。后半段则是政治喻言,身体即政治,政治即控制,个体通过顺应器官来掌控身体,资本通过收割器官来掌控身体,政府通过注册器官来掌控身体,谁掌控了身体,谁就掌控了进化的定义权,三方势力看似暗流涌动,但如同行为艺术家在结尾处做出的选择一样,实际上个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14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看完特惶恐,理解不了get不到,觉得自己又成了傻波依。从打欲望号快车,裸体午餐开始,这些个男男女女的那点儿事你就不能像日本人学学大大方方的拍个痛快吗,非要整一堆物件儿在里面裹乱,不带家伙儿事就不能ooxx吗?!btw,字幕组白辛苦了,完全不用带字幕看,帮助理解程度加了1%

    17分钟前
    • 水水
    • 还行

    这个不都被他自己拍烂了吗?80年代的东西,哪来的前卫说法。

    20分钟前
    • 豆友182975599
    • 还行

    道理我都懂,但也是大可不必。

    24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非常自恋,非常做作。比小K台词更令人不适的是自恋的老白男柯南伯格在这儿无病呻吟、故作深沉、秀深度

    25分钟前
    • 诸葛福媛
    • 很差

    概念上以切割和痛感作为新型性爱模式,试图颠覆所谓传统和体制,但大段对话如论文般空泛无趣,概念的新奇散去之后便落入符号隐喻的窠臼。而概念本身其实也很单薄,如今用药物/暴力/濒死体验换取性快感的现实并不亚于电影,而阶级隐喻/环境污染等内核又挖得太浅,总觉得柯南伯格的想象力开始匮乏。摄影也有点阴间,看完只想要一打old fashioned sex来冲喜😂😂😂

    29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delivery和theme两方面都充满了刻意与雕琢,没看到血肉横飞的奇观,也没觉得堆叠出来的现代性批判多有攻击力,感觉这种电影的表达能力已经耗尽了。

    33分钟前
    • Sid
    • 较差

    不理解 小k的演技又回到了暮光之城

    36分钟前
    • 卸载烧高香
    • 较差

    4.5 估计很多人会以为是各种奇情重口味的刺激类型片,结果看到的是绝对概念化、点缀着冷幽默、讨论着艺术创作和资本垄断的话唠寓言,以固定空间内的对话戏为主,两三段“性爱”和“表演”作为穿插,其实更多是《大都会》的精神续作,Body Horror的回归更像是类型元素的障眼法。维果影帝考虑下,回想起来是蕾雅赛杜那场“表演”独白戏印象最深。

    3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Cannes# 像钛的视觉但其他的又比钛陈旧太多。不是很喜欢。也可能是我福柯读少了。左边小哥数次捂眼睛,右边男朋友数次抱紧我,在瓦尔达厅本色出演一个坚强中国女人。

    42分钟前
    • 旷野捕风
    • 还行

    牛是牛的,有Titane的表象但不会有Titane的命(?),某种柯南伯格概念的集大成者。/ 蕾老师your triangle of sadness really stands out wow / K好棒,但我土,还是想看柯南伯格拍她和Rob的Fan Fiction. #sorry#

    44分钟前
    • 蓝詹
    • 还行

    柯南伯格对未来人的物化、异化想象一直纠结在官能维度,尤其是sex层面的官能维度。整部电影更像是一个关于器官演化想象的高概念维系之下的艺术片,或者甚至就是装置作品——床、椅子,没有痛感,不会感染,可以消化塑料以及人工化工产品,老式sex作废,外科手术替代sex,内在美,这些概念串联起了电影的文本运转。有个悖论,就像有限之人无法想象无限之上帝一样,人如何摒除非人的意识想象非人类?sex即手术这个概念也许是非人的,但比如拍摄蕾雅·赛杜赤裸身体的那场戏,明显感觉到摄影机后面还是人的意识在掌控,对于色情表达的微妙把握依然是人的意识在起作用。结尾维果·莫腾森吃下塑料制品,留下眼泪,人类器官的悲剧性演化已经无可挽回,封闭了想象的可能,并不高明。一部未完成的作品。

    49分钟前
    • LOOK
    • 还行

    依然是“身体恐怖”的柯南伯格,只是这次一点也不恐怖。进化论、内在美、新罪行——左、中、右安排得明明白白的政治隐喻。手术即性爱的概念就像空壳,说真的还不如钛呢,好歹钛是人跟车做爱。看完我也想吃塑料了...

    5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较差

    很久没看过把自wei感诠释得这么抽象又恰如其分的影片了:都知道纸面意义上的自wei是啥,但一旦实施起来,对撸和射的时机反复徘徊斟酌把握还是让人沉醉其中欲罢不能,甚至连过后的虚空衰弱颓唐也惟妙惟肖。男主一副死神的打扮更是给了身体快感一种濒死极致体验。那个吃饭机械椅是绝妙的征象,对于在眼前无规则晃动却无法及时吃到的食物产生了一种高潮预期式的强烈贫瘠渴望。看片过程中意识到此前一直困惑的柯洛南伯格和大卫林奇之间的区别:前者是由一个空泛又众所周知的概念出发,去反复盲求细致入微的感官感受,如女主所言:creating the meaning out of emptiness;后者则是以最微妙的心理感受为动机,将其放大成宏观的精神分析宇宙。看介绍说剧本二十年前写就,其实和《欲望号快车》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58分钟前
    • 九苍
    • 推荐

    # 75 Cannes 主竞赛# 两个小时的煎熬,全程没有停的大幅对白不知所云,除了外科手术没有其他了

    1小时前
    • 耐观影-Xavier
    • 很差

    对xing哀的探索,和蹂躏肉体的别样迷恋和高潮,都还不如《杀手阿一》里对着尸体的疯狂撸she。故事苍白,背景简陋,概念极端也不新鲜,笨拙的设定略猎奇,但掩盖不住想象力的贫瘠。

    1小时前
    • 女神的秋裤
    • 较差

    切实感受到一种暴力的身体美学,也因为这不愿意打差评。但是一切都架构在空洞的概念和批评鲁本时候又有什么区别。我就是小K那个old sex,畸形新性癖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1小时前
    • 十二
    • 还行

    福柯看了很欣慰,说“亲爱的朋友,一切未来也好生活也罢,都是灰色的,唯理论之树常青。”

    1小时前
    • 还是别醒了~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