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2012国语

    2012国语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美国2009

    主演:约翰·库萨克,阿曼达·皮特,切瓦特·埃加福,坦迪·牛顿,奥利弗·普莱特,汤姆·麦卡锡,伍迪·哈里森,丹尼·格洛弗,连姆·詹姆斯,摩根·莉莉,扎特科·巴瑞克,毕崔斯·罗森,Alexandre Haussmann,Philippe Haussmann,乔翰·厄布,约翰·比灵斯列,黄经汉,周逸之,张铮,卢燕,布鲁·曼库马,乔治·席格,帕特里克·波查,吉米·米斯特雷,瑞安·麦克唐纳德,玛丽莲·江恩,区亨利,帕特里克·吉尔莫,韦弗·里库克,多隆·贝尔,大卫·奥斯,泰·奥尔森,Zinaid Memisevic,BJ· 

    导演:罗兰·艾默里奇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TC中字

      毗湿奴降临

    • HD中字

      幽冥

    • HD中字

      挑战

    • HD中字版

      进击的巨人真人版:后篇

    • 更新HD

      怪形前传

    • 更新HD

      月光光心慌慌3

    • HD

      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

     剧照

    2012国语 剧照 NO.12012国语 剧照 NO.22012国语 剧照 NO.32012国语 剧照 NO.42012国语 剧照 NO.52012国语 剧照 NO.62012国语 剧照 NO.162012国语 剧照 NO.172012国语 剧照 NO.182012国语 剧照 NO.192012国语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太阳活动异常,地球内部的能量平衡系统面临崩溃,玛雅人的预言即将实现,人类将遭遇灭顶之灾。各国政府已经联手开始秘密制造方舟,希望能躲过这一浩劫。以写科幻小说谋生的杰克逊(约翰·库萨克 John Cusack 饰)在带孩子们到黄石公园渡周末时发生一连串怪事,而且遇到了神经兮兮的查理(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 饰),查理告诉他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伴随着火山爆发,强烈地震以及海啸,杰克逊带领自己的家人驾驶一架临时租来的飞机冲出被死神阴霾瞬间笼罩的城市上空,开始寻找查理口中各国政府正在联合秘密制造的方舟。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些伟大的鬼魂将脱颖而出,而一些自私的心灵将无所遁形,当千千万万个生灵通过各种方法来到方舟制造基地之时,方舟有限的容纳数量引发前所未有的恐慌。最终,仅存的人们用互爱和对生命的尊重渡过了难关。  本片被称为《后天》的升级版,投资超过2亿美元,是灾难片大师罗兰·艾默里奇(Roland Emmerich)的最新力作。

     长篇影评

     1 ) 在一位美国飞行员葬礼上的谈话

    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站在这里,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一位优秀的美国公民,新时代的活雷锋,Gordon同志。

    Gordon同志作为一位医生,一向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能够仅穿一件单薄小睡衣暴露在户外数十小时不受风寒侵袭,同时坚持连轴转的高强度工作(主要是开飞机),体现了异于常人的体力和极其强韧的精神力。尽管如此,他还是于2012年12月21日下午三时二十分不幸在四号方舟的门轴里被夹,当场逝世。终年四十多岁。经过对现场的勘察和录像分析,死因可以初步认定为”运气不好“和”编剧使坏“两者之一,后者的可能性较大。我们已经成立的专案组,调查编剧的动机。

    Gordon同志是临时参加到逃命过程中来的,之前他主要在加州担任整形医师的工作,从事开阔(她人)胸怀的伟大工作,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学学开飞机,为即将到来的世界末日做准备。逃命过程中身兼丈夫、后爹、小型飞机驾驶员、大型货运飞机副驾驶数职,均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Gordon同志热爱祖国,热爱工作,也热爱建造了方舟的社会主义中国;热爱妻子儿女,甚至情敌,是难得的人中俊杰。

    Gordon同志的大半生倾注在为人民创造活体艺术品的事业上,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除了小宇宙爆发、向我们展示了人的无限可能性之外,还不忘照顾别人的孩子,为别人的一家团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关头看似毫无价值的牺牲,其实是最大的、默默的牺牲(参见《嫌疑犯X的献身》)。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Gordon同志的逝世,使医疗和美容战线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好战士,是爱美人士的一大损失。我们今天沉痛悼念Gordon同志,要学习他谦虚谨慎、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和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

    让我们深深地铭记一位伟大的丈夫、慈爱的后爹、创造完美胸部的整形圣手、天赋异禀的飞行员Gordon Silberman的生平,并默默地祝愿他在来生(考虑到他牺牲的地方属于佛教的管辖范围,应适用轮回的原则)投胎当上主角。

    Gordon同志千古。





    ————

    题外话:如果挑一个全片中最有范儿的死法,我希望是那个站在黄石公园,大力拥抱绚烂焰火的Charlie Frost。多酷啊。

     2 ) 关于2012的胡思乱想

    (1)2012年,“春哥教”和“曾哥教”的信徒持续增长,人数超过基督教,成为世界第一第二大宗教,教徒构成由低龄化向高龄化发展发展,大批精英人士纷纷出柜,自爆是玉米和可爱多。由于教徒频频出现自焚事件,冲击政@府机关,春哥教和曾哥教被政@府定义为邪教组织。教徒顽强地开展地下活动。

    (2)2012年,为参加第30届伦敦奥运会,刘翔刻苦训练,积极调整心态,以面对全国14亿人民的压力,在上海市精神病院完成了长达三年的封闭式训练。但是遗憾的是,在110栏总决赛中,刘翔在第一个跨栏便摔倒,造成全身粉碎性骨折。之后,刘翔带着全中国人民的期望,爬过了终点线。刘翔被授予“民族英雄”。

    (3)2012年,中国大陆所有的下载、游戏、新闻、社区网站全部关闭,只剩下一个网站:http://www.cctv.cn/。中国网民的数量比朝鲜人民共和国的还要少。戒除网瘾专家杨永信教授失业。

    (4)2012年,中国GDP的99.9999%来源于房地产行业。中国人民解决了人类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答案便是房子。一切为了房子,一切依靠房子。北京八环以外的房价10万元每平。

    (5)2012年,中国第七代导演登上世界影坛,横扫好莱坞、戛纳、威尼斯、柏林电影节,金像金棕榈金狮金熊拿到手软。这一代导演呈现平民化的特点,只要是中国公民有一个DV摄像机,将镜头对准任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场景,就是一部大师级杰作。外国影评人将这批电影称之为“新新新现实主义电影”,对其评价:用无与伦比的电影语言刻画了一个癫狂荒诞的世界,不着痕迹的表演挖掘出人类变态的本质。

     (6)2012年,韩寒和郭敬明结束了长达10年的拉锯战,迈入婚姻殿堂,实现了两派粉丝的和平统一,因此二人共同获得2012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7)2012年,中国重汽集团兼并一汽、东风、欧曼、陕汽等重型汽车公司,参加中国重汽招聘的考试人数超过报考国家公务员的人数。

    (8)2012年12月31日,在中国西部山区,登上中国制造的诺亚方舟的各国元首、首富、各圈明星失望地发现:淹没世界的大海啸并没有如约而至。无数屁民正要欢呼末日年即将过去的时候,太阳光线粒子瞬间爆发,暴露于太阳光之下的人类瞬间灰飞烟灭。少数憋在房屋中的宅男宅女幸免于难。人类迁徙地下。此后人类的口号只有一句:建设与老鼠和平共处的和谐社会。

     3 ) 男主太不讨喜了

    特效绝了,各种山崩地裂洪水滔天的大场面换着花样轮着来,这要是能在imax上看绝对震撼。剧情简单清楚挺不错的,弱就弱在节奏和人物上,亲情戏过多,既腻歪又鸡肋,男主的人设神烦,太不讨喜了,一副小肚鸡肠的样子,最后偷渡弄坏闸门差点害死一船人还被捧成英雄简直没天理,他的人品比富豪好在哪儿啊完全没体现出来。他前妻的丈夫人倒挺好,对继子女疼爱对老婆前夫礼貌,千里迢迢开飞机把他们一家送到西藏,临上船那个便当领的巨冤,摆明了就是给男女主复合腾位置做嫁衣的,果然他还没凉透呢女主转头就跟前夫卿卿我我去了,心够大……

     4 ) 鸡肋的含糊不清的尴尬的人道主义

    电影很好看,特效就不用说了,小小说“这个电影是灾难打包大奉送,地震、冰雪、海啸、火山,地裂,楼塌,人灾,要啥有啥。”除了没出现巨型怪兽凹凸曼哥斯拉。
    要我,就拍尼斯湖水怪,尼泊尔雪人都经不住地壳运动,到城里来讨生活了,那岂不是更热闹。
    多视角多线索多地点的叙事确实是最恰如其分的结构模式,尽可能大格局地展现末日来临的全球同步感。从前的灾难片大多让人感觉这只是美国的事,令我这种不怀好意的观影者有一种,或者幸灾乐祸,或者唇亡齿寒,兔死狐悲的抽离感。

    但是这部片子还是犯了大而不当的毛病,拍得尽力,看得过瘾,却总让人感觉哪里不对劲。
    人家卖力拍这么一片子容易吗?我笑也笑了,哭也哭了,吓也吓到了,怎么还是装B不满意呢?回家苦思冥想半天,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1.也许是因为《2012》时间点太近的关系,说是人类在两三年内自己搞垮地球可信度低,所以地球毁灭只能源于太阳耀斑,磁极转变,地壳位移这些巨大的纯天然不可抗力。
    无论是《圣经》中索多玛城的毁灭,诺亚方舟的由来,还是《后天》中人类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全球变暖,都是突出了人类自作孽不可活的原因,才给了人们警示,反省和修正自己的震撼。
    而《2012》让人感觉,世界末日就是一个由物质规律决定的时间节点,命中注定到那一天地球会重新洗牌。那人类还去保护环境干什么呢?维持道德美感干什么呢?无论如何,人类的未来是会终结的啊,有了末日,就没有可持续发展了。
    我相信,命运的无力感面前,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今朝有酒今朝醉吧。无法亲手掌握命运的人,就是没有希望的人。
    这部电影首先放弃了灾难成因上的警世意义,剥夺了人类反省和改正的可能性。

    2.导演罗兰·艾默里奇不是个没有想法的人,不是个一味美国英雄主义的德国人。但是他很明白自己的专长和局限,叩问人性,悲天悯人不是他的强项。他的世界观并不体现在深度上,而是在于,他有一种单纯坚硬的家国感,一种接近于物种平等的价值观。灾难背景对他来说,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可以让因为国别,人种,语境,个性而变得隔阂的人心重新贴近,团结在一起;让所有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变得铜臭而混沌的血液重新沸腾起来。这一点在《独立日》中美国总统那段振奋人心的精彩演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本片中则是由失婚作家杰克逊代言,在现实生活中,他由于过于理想化而混得很失败,但是在灾难面前他有了在妻儿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
    或许因为题材和结局的注定,或许是年龄的增长,艾默里奇这种单纯勇敢的价值观越来越多地掺进了怀疑和反省。当艾德里安和杰克逊谈到他的新书,问他是否相信在大灾难面前人们能够无私互助?杰克逊说,是的,但评论家都说我幼稚。
    这就是导演的矛盾,他不愿放弃自己的信念,却又怕别人说他幼稚,所以抢先自嘲,并因此手软了。

    3.承上,《2012》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鸡肋式的含糊不清的尴尬的人道主义。这种人道主义的体现几乎全部都压在科学家艾德里安身上,于是这个角色清高得非常惺惺作态。
    导演通过艾德里安怀疑,否定的眼神去表达对政客们的蔑视,批判和愤怒,但又出于谨慎和中庸而畏缩退让,不敢动作,不知如何动作。因为他也想不出在这种情况下,更人性的,更人道的选择是什么??从一开始就把问题抛出来,哆嗦到最后才颤颤巍巍地搞了个开舱门事件,拯救的也不过是那些花了十亿欧元的富豪和少数工人。这个群体本就不是出于公平选择出来的,通过拯救他们来表现生命平等的人道主义精神不是自己扇自己嘴巴么。
    科学家艾德里安,靠印度天体物理学家的发现成为总统第一科学顾问上了方舟,最后这个印度学者却死于海啸,他愤怒了,可要不是这个朋友在生命最后一刻打电话给他,他又几时想起过他的安危?一直轻蔑地瞟着白宫参谋长卡尔,也没见他顶个嘴揍他一拳呀,要知道这在美国电影中很平常。他气愤客房修得太豪华最后还不是舒舒服服躺在里面和美女热吻。他很关心杰克逊一家,可连身边的人都在说去修电缆就是送死的时候,他却适时地沉默了。光说不练,坐享其成,还要表现得一脸愤青样,搞得自己多清高多纯洁多人道主义似的,是这个人物最惺惺作态的地方。
    而艾德里安的这种惺惺作态的怀疑和顺从正代表了影片的贯穿始终的价值基调。

    4.人物塑造得太平庸,不肯着力。艾德里安还不如准反派白宫参谋长卡尔来得有劲呢,卡尔看似冷漠钻营,可从实用论来说,没有这个人,美国就完了。抗压能力,反应速度,决断力,外交手腕……都超一流,他在他的位置上,做了最应该做的事情。其实这个人物明贬暗褒,完全可以更专横更油滑更个性些,最后来一个尤里大叔似的升华就完美了,可惜导演一再错过了塑造经典人物的机会。
    男主杰克逊等一干人等的角色都很卡通化,一路被剧情在后头咬屁股,丝毫没有余地来挖掘人物思想深度,最后,来了个个人英雄式的拔高。当大家为杰克逊脱险而欢呼的时候,情绪上很真实,逻辑上却不正确。别忘了,船就是杰克逊这帮人弄坏的,他的行为没有啥可颂性。只不过是人们暂时脱险之后急需更多的精神鼓舞罢了,说是情绪惯性也好,精神鸦片也好。
    照例是小配角出彩,比如说俄罗斯富豪尤里大叔,个人觉得他非常棒。不多的镜头让这个冷酷,吝啬,聪明,狡猾,爱家,爱拳击的俄罗斯大叔在最后的奋力一举成就了永恒。是的,他很自私,但是他没有伤害过任何人,他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用尽所有力量,包括金钱权势和臂力保护着自己的孩子。他不相信别人,不依赖别人,也不批判别人。我喜欢这种很“独”的人物。

    除了人之外,狗在里面作为动物的代表也给足了戏份。一向是非常喜欢动物的,这回我却有点反感。宠物狗完全没有派上过什么用场,连自己下地走路都很少,有一种附庸在有钱人身边的寄生虫的感觉,是另一个版本的娜塔莎。穷人家的孩子不行,有钱人的狗却可以随意在方舟上溜达,看得我大为不爽。

    5.究竟什么人应该上船?片子给出了一个矛盾。艾德里安质问“我们卖票了?”没有富豪的钱,怎么造得了方舟?难道你们美国科学家做了学术贡献应该上船,人家那十亿欧元就该被当做羞耻悄悄抹去吗?有钱不是罪。用钱买自己和亲人的命不是罪。就拿尤里来说,不管坑蒙拐骗还是怎样,人家白手起家赚来三十亿欧元,就该被白白征收了吗?
    人人平等很对,仇富是另外一种歧视。

    地球上的60亿人死得很冤枉,因为少数人控制了权势和信息,所以大多数人失去了知情权和选择权。干掉卢浮宫馆长等一干人等之后,美国总统又跟拉家常似的告诉自己女儿(这片子的保密机制非常有问题):“下面我要说的事只有十几个人知道……全球四十多个国家参与了。”(这话真2啊不提了)。

    可见,大多数的人类,以国家为单位被蒙蔽了。
    如果少数富豪秘密进行方舟计划,那无可厚非。自私是一种道德错误,不是法律错误。但国家就不同了。国家是民众选举出来的权利代理机构,不该有自主意志。国家不是人民的父母,更不是上帝,不能替他们决定生死未来。国家之于民众,不是救得了或者救不了,而是整合大家互救,自救。G8这几个大佬完全把自己当凹凸曼了,他们的行为根本是独裁啊。

    虽然我想,提前告诉人民,引起的恐慌可能会提前把地球毁灭,但没有谁比别人高明些,基于任何个人观点的预判都只是个体立场。任何人都不见得看得透人性和命运,任何人都没有权力褫夺其他人的权利。在我个人看来,如果为了繁衍,就连个人基本的权利都可以剥夺,那么人类稀里糊涂活下来又有什么意义??

    我很感慨于美国总统最后的发言“起码,我们可以和所爱的人道别。”他是对的,到最后,他把选择的权利和自由还给了人们。

    6.导演很看重家庭,但却不是很懂得情感。艾德里安和总统女儿贯穿始终的不失时机的调情非常不合时宜,透着一股子高高在上的自以为是。全世界都忙着毁灭,忙着自救的时候,你俩仗着特殊身份始终优雅地看看书,谈谈情,还时不时装处装文艺青年,自吹自擂两句。
    小沈阳都说了“别人在吃菜喝粥的时候,咱们在吃肉,咱们没有能力分给别人,但是咱们尽量不吧唧嘴,这也是一种善良。”
    女主角凯特是爱着前夫杰克逊的吧,可是在杰克逊两次出事时都只是大声喊喊,完全没有冒险前去营救的意思(儿子不见了也是这样,这个女人很惜命)。白白浪费了煽情机会。
    导演有一种不大必要的克制,说白了,地球末日这么大的情都煽了,小处干嘛又要节制呢?包括,艾德里安的父亲翻船前爬到船舷外,看着几十年的老搭档说了声“对不起,比尔”。有必要在这个时候用这个人物来表现人性的恐惧和绝望么?

    和琴子说起《泰坦尼克》里面最令人感动的,相拥死去的老夫妇,坚持演奏的乐队。理想到梦幻化的人性光辉表现得那么自然,优雅,毫不做作。而本片游离暧昧的叙事态度最后都落到了渲染恐惧上,几乎每一个人临死前眼神中都是无限的恐惧。包括本应慷慨就义的美国总统,一脸白霜,眼窝深陷,鬼一样地,无限恐惧,支着救护床,被航母拍死。导演您就不能让个别人死得从容优雅一些么?

    7.说到这儿,必须要赞扬一下伍迪·哈里森饰演的电台主持人查理,他是本片里最有范儿的人物啦,也恐怕是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人物。
    对抗不可逆转的死亡来临,只有梦想,信仰能让我们不朽。基本上来说,面对末日,你不怕它,你有比它更重要的事去在乎,死神上门的时候你看都懒得看它一眼,你就赢了。不论你信仰的是家庭,事业,爱情,神祗还是共产主义。
    鉴于本片没什么可歌可泣的爱情,我唯一感动的重点就落到了敬业上。敲响大钟的老喇嘛,集结祈祷的教徒,奋力救护伤员,维持秩序的消防员,救护员,和人民共同面对的总统,以及总统身边的秘书,带着悲伤的表情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在死亡袭来的一刹那,他们没有余地思考死亡和恐惧,他们和内心的信仰一起,瞬间静止了。
    这样的死亡,很美。

    8.忍不住说一下,看到某些影评把影片里,每一个出现东方面孔或出现中国的时刻都细致深情地分析成电影在深情赞颂中国,还说这片儿是导演写给中国的情书………… 这种巴结的姿态太可悲了,中国人自己伤害自己的自尊心。

    有一些无伤大雅的小bug,一再重复的特效场面造成视觉疲劳。但妨碍这电影成为经典的,其实还是思想层面的含糊其辞。也难怪,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题材,谁也不敢妄言什么。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驾驭灵魂拷问这类深度,其实导演要是就像杰克逊的书一样,只单纯地表现人们团结互助,守持信仰的主题就好了,就算幼稚,也坚持用这理想化的美好去震醒人心。

     5 ) 灾难片的终结+2012逃生指南全揭秘

    注意:如果你在11月13日之前就已经在电脑上下载到了你以为是《2012》电影的清晰版,那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那是山寨烂片《2012:Doomsday》(http://www.douban.com/subject/2979528/);而这一部《2012》是09年11月上映的新作,Roland Emmerich自《后天》《独立日》《哥斯拉》后的又一部灾难大片。请千万不要搞错了。

    2012是世界的终结还是灾难片的终结?(有剧透?!)

        在看《2012》之前,我非常期待的是灾难戏的特效大场面,担心的是电影剧情部分,毕竟全长2小时40分钟,是Roland Emmerich的灾难片中最长的一部了,若是这部分稍有差池,电影就会变得拖沓冗长(这个担心还造成了一些豆友的误会);而在看完全片之后,情况却恰恰相反。如果你跟我一样,看过《2012》几款正式版预告片,也看过那款长达5分钟的“洛城坍塌”片段,那就不要再过多期待特效部分了,虽然依旧震撼保证你看得血脉膨胀,但却因为几乎所有精华已在这几款预告片和片段当中,我一直期待更多没有提前看到的场景,结果除了最后那场“诺亚方舟起航戏”又让我感到眼前一亮的惊喜之外,再无其它。当然如果你从未看过2012预告片,或者没看过那段5分钟片段,那就准备好接受特效和音效的双重震撼吧,2012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由于之前对剧情方面几乎没有半点期待,2012粗制滥造的剧本对于我来说竟是“拯救”了没有让我过足瘾的特效场面和灾难戏份。全片两条主线并进:各国政府联合的巨大秘密阴谋+男主角一家大逃亡,整个故事虽然仍然俗套仍然那么好莱坞BUG照样数不清,但是至少娱乐性不低且不会如《史前一万年》那样枯燥,160分钟没有让我感到疲倦,夹杂着诙谐的幽默片段和无数煽情桥段,后半段发生在船上的紧张剧情也弥补了特效的暂缺,总的来说《2012》的故事远远不算出色但作为用以消遣娱乐为目的的电影也尚算合格了。
        所以最后给了“推荐”的四颗星,洛杉矶崩塌段落+全片特效整体水平+过得去的故事,作为娱乐大片来说是绝对能值回票价的了。
        然后说说片中的中国元素。出现中文配音的地方几乎都是纯正的“普通话”,这在美国影视作品中实在是大惊喜。片中我国虽然并没有完全像之前媒体宣传那样“中国救世界”,不过我国的确作出了很大的廉价劳动力贡献...直到世界末日直到“诺亚方舟”都仍然是MADE IN CHINA...最后的“诺亚方舟”也是在中国西藏起航。不过片中出现的中国解放军形象仍然出自刻板印象。另外,之前有媒体那汶川地震来为《2012》宣传,说是片中中国元素取材于汶川地震云云,这简直是扯谈。
        “人类终结者”Roland Emmerich看来真是要终结“灾难片”这种类型了。1996年的《独立日》之后,谁还能找一艘更大的外星人飞船更彻底的在全世界各大城市搞破坏;1998年的《哥斯拉》之后,谁还能找一只更大的怪物让它更放肆的摧毁纽约;2004年的《后天》之后,谁还会再用环保之名让全球变暖在3周之类恶化几乎灭绝全人类?而《2012》更是将灾难演绎到一定程度的极致,无论是向《海神号》致敬的海难戏,还是惊心动魄的地震,火山爆发,海啸...《2012》几乎“包罗万象”应有尽有。而在灾难的面前,人类生离死别的悲苦,个人英雄主义的壮烈,人性的黑暗与光辉,也都被Roland Emmerich说烂了。好莱坞灾难片或许不会就此终结,但是想要再创新已是很艰难了。

    PS:美国偶像第八季亚军ADAM LAMBERT演唱的片尾曲很不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听听看。
    MV:Time For Miracle---Adam Lambert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XDdnKXvfG8/

    PPS:好奇2012中的幸存者将要如何生存下去吗?导演将要制作一部名为《2013》的美剧来讲述这些幸存者的故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2012年必备的逃生指南(仅供娱乐)

        关于2012年12月21日世界毁灭一说总是争议不断,众说纷纭。《2012》这部电影不仅向我们展示了2012世界如何毁灭了,更是一本每人必备的世界末日逃生指南。所以不管你信不信,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内尽量一一达标完成吧,以防万一也不错^^。

    1,要学会开车。当然不止在你家小区开开或是上班下班开开,而是要像《2012》男主角一样能够把轿车跑车甚至破烂的拖车当作越野飞车来开。请务必学会此项技能,如果未能如愿达标,那就赶快跟身边会开飞车的人拉拢关系吧。
    2,要学会开各种飞机。但是不需要过于“专业化”,如片中的继父那样学过一丁点就好。飞机类型能够越多越好,如果未能如愿达标,那也请赶快巴结身边会开飞机的熟人。
    3,接下来的三年请务必留意广播中的怪异电台,如果提到关于政府阴谋和世界末日的内容,需速速与该播音员联系,就算他在荒郊野外密林深处也要找到他,或许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线索。
    4,当然你也可以尽快认识一个地质学家天文学家等科学家,如果关系足够好或许你能从他那里获取第一手资料和信息。
    5,尽量学习多种语言,求救之时以便沟通,特别是藏语。
    6,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你的知名度,就像片中男主角兼职作家一样,在危急关头或许能被你的FANS认出救你一命。
    7,购置一部好手机,虽然平时它经常收不到信号,但在世界末日的最后关头它会带给你巨大惊喜:就算全世界几乎被毁灭殆尽了,你仍然有可能用手机拨通千里迢迢之外或大洋彼岸朋友的电话然后来一段生离死别催人泪下的告白,例如片中地质科学家在西藏的雪山上接到了朋友从印度打来的临终电话。
    8,在关系到生死存亡的时刻,除了家人和西藏人,谁都不能相信。如果可以,尽快交个西藏朋友,如果是个技术工人更佳。
    9,没事不要待在海上;尽早搬离岛国,沿海城市,地震断裂带和火山地区;没事就去喜马拉雅山上待着,有可能你根本不用逃生就能活下来。
    10,锻炼身体。能够应付天寒地冻的环境,水性要足够好。多多跑步,最好是能追上正在起飞的飞机。
    11,如果地陷,浓烟和火光在你身后追逐你,或者你开的汽车飞机面临可能逾越不过的障碍物,请一定要相信自己,咬紧牙挂闭上眼睛使劲向前冲,你会成功化解危机的。
    12,如果有个工作招聘关于去喜马拉雅山脉修建东西,尽力争取到此工作。


    当然以上都是“你上不了诺亚方舟”的前提,如果想直接拿到诺亚方舟的船票,
    1,认识一个国家级政府要员,成为他们的丈夫妻子,最好的朋友,甚至成为他们。
    2,认识一个全国数一数二的富豪,成为他们的丈夫妻子,最好的朋友,甚至成为他们。

     6 ) 精英——大众的敌人!

    这部电影的本意,决不是仅仅想表达人类在面临灭顶之灾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同舟共济,自我献身的精神;相反,在整部电影里充满了精英对大众的背叛,精英已然成了大众的敌人。

    在印度学者们发现了由于太阳的异常活动导致地壳运动失常开始,这个社会的精英们就用那些他们已经驾轻就熟的惯用手法来封锁了消息。他们将大众看作需要监护者的未成年人,他们不相信大众,认为不成熟的大众在知晓这些消息后会变得无法控制自己,会发生暴乱,会损害那些所谓的文明。所以,他们会让那些地质学家和经手此事的工作人员们三缄其口,同理,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封锁另一些在他们看来会让这些愚民发狂的“谣言”。03年某国作为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这部电影进一步延伸了那些精英们令人发指的行为。在预测到毁灭性的后果之后,他们采取了更加严密的措施控制这个精英共同体的利益。任何敢于向大众揭露真相的人都被暗杀。在这个共同体中,强力领导者们自然是肆无忌惮的履行着自己的信念,他们是获选者,他们将延续人类的文明。然而,那些表面上看来被强硬派裹挟的温和派精英们,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可以原谅的吗?他们即使只是从犯,也背叛了大众。特别是和那些深具牺牲精神的无畏者们相比,他们同样也应该感到汗颜。

    于是,精英们利用大众的劳动成果,利用纳税人的资金,建造了2012年的诺亚方舟,并自我推荐为延续人类文明的火种,最后,他们满怀“悲伤”的生存了下来……他们最后会说:死去的人啊,你们的死是有意义的,你们是为了人类文明的延续而献身的。这一幕是如此的滑稽,就像一个肉食者对这盘中的火鸡,说:火鸡啊,你死的是有价值的,你的死使我活了下去,另一个更高等级的物种得以存在。

    写到这里,我不禁要问,是什么使精英背叛了大众?精英必然是大众的敌人吗?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每个答案也可能都不禁相同。在此,我想说出我的粗浅看法:导致精英背叛大众的原因是代理人道德风险和信息的不对称。由于种种原因,大众和精英之间形成了公权力的委托——代理关系。代理人便利用种种的便利条件和信息不对称的优势为自己谋取更多的福利,甚至不惜以损害大众的利益为代价。在灭顶之灾面前,他们竟然团结一致,抛弃了大众。

    怎样改变这一现状呢?或者说是怎样使精英不必然变成大众的敌人呢?建立更好的激励机制,抑或建立更加有效的监督体系,等等。无疑,这些都是有所助益的。但是,作为一个目睹了现代信息传输革命性的发展的人来说,我更加倾向于在消除信息不对称方面进行努力,我们可以善用网络,手机通讯,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新的信息传递形式。试想:当时如果可以流出可考的信息束,以网络的传播速度,被精英控制的当局是无法封锁的了的。因此可以这么说:网络就是大众监督精英的有利武器!

    但是,现在某国政府的所作所为……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最后,再次回到电影本身,我认为这不是最好的结局。我心中的结局应该是这样:所有的灾难都如以前一样的发生,所有的精英们也如期登上了方舟,而且强硬派们始终控制着局势,那些由于故障而没有登船的“精英”,最终被更加优秀的精英所抛弃……最后,洪水如期而至,但是方舟没有抵抗住洪水的冲击(也许是因为中国人建造的),所有的精英全死了,洪水退去,在西藏的角落,在非洲的角落,抑或这在其他什么地方的角落里走出了劫后余生的人们,他们将延续人类的种族——最后的选民不是由于背叛而产生的,我始终坚信这一点!

     7 ) 《2012》:末日的七个启示

           在厦大讲了两年的商法课,都是用《后天》作为开场白,原因很简单,末日总能让人们想清楚很多平时想不清楚的事情,本来苦苦纠缠的恩怨,可能遇到末日,就都显得微不足道了,傲慢的人开始懂得谦逊,没有信仰的人开始忏悔罪过,不懂得珍惜的人开始重拾生命中真正有意义的美好,如果还有逃生的机会,或许还有厮杀争夺苦苦求生,但如果末日到无法拯救任何一个人的时候,剩下的也就只有爱了吧……

        《2012》的视觉效果当然做到了现有技术和投资的极致,故事内涵却逃不出《泰坦尼克号》、《天地大冲撞》和《后天》的范畴。“公平”和“人性”话题,说来说去总没有太多新意:对于有限逃生的名额,是公开民主抓阄的公平,还是精英秘密遴选的效率,二者不可得兼;对于爱恨情仇,互助还是相残,逃避抑或承担,割舍与牺牲,煽情煽到乏味,不过如此。

        但是,对于那些淹没于日常琐事过得机械麻木、斤斤计较、失却目标的行尸走肉,对于那些行色匆匆却无心驻足流连、欣赏风景、仰望星空、思考意义、拥抱爱人的生命过客来说,末日题材本身,总是一剂再好不过的强心针和清醒剂。总结七条末日启示如下:

        (1)别做什么房奴了,几十年辛苦,就可以毁于一旦。

        (2)别当什么政客了,做一个意气风发的科学家吧,对人类做点实实在在的贡献。

        (3)别为钱财斤斤计较了,十亿元也买不回一条命。

        (4)离去的恋人就别苦苦纠缠了,把每天当作末日来相爱,珍惜身边爱你的人吧。

        (5)老百姓都多读点书,有点文化吧,说不定哪天就剩下其中几个人,也不至于沦落到原始社会。

        (6)趁你还活着,多做点精彩的事情,多做点好事,好好爱生命,爱地球,好好活着。

        (7)面对自然,人类很渺小;面对灾难,人类很脆弱;面对宇宙,人类很孤独;只有团结如一家人,只有爱,能让我们多一点温暖,多一点力量,多一点瞬间也能永恒的生存意义。

     8 ) 1999-2012,我要谈的是另一件事

    我并不真喜爱《2012》——实际上,很遗憾,它完全不符合我的观影喜好。豆瓣上有很多人为了这部片子(以及很多新片)吵架,对此我没有一种必须要坚持的立场,也无意去谈论它。这里我要谈的是另一件事,是由《2012》的背景设定联想到的。如果有一部类似的片子叫做《1999》的话,那么我在这里要讲的,在最开始,大概就是这部电影的剧情简介吧:

    1990年时我8岁,当时读过一本书,很厚,不过名字已然模糊(细想想,可能是《世界未解之谜》之类,但我不保证是,因为豆瓣里没搜到那本书,我也想不起封面来了),里面用了相当长的篇幅,描述关于诺查丹玛斯给出的末世预言,即收录在诗集《Centuries》中的那段:

    1999年7月,
    恐怖使者从天而降,
    使安哥摩阿大王为之复活,
    之后马尔斯借幸福之名统治四方

    8岁时的我当然不知道谁是恐怖使者或者Angoumois大王,也看不懂这段话(成年人也看不懂吧=。=)究竟蕴意为何。该死的是这本书,他自作主张地将各种各样的相关推测都如实记录了下来,具体说的什么我现在也忘记了,唯一确切记得的,是在读完之后有了一个确信无疑的念头“这个世界还有9年就会毁灭了”。

    于是赶紧将书的这页折好,从外公提醒起,一直到让全家都过目了这则伟大的预言。我的神态焦急,他们却只是笑笑了事(孩子嘛)。当时我怏怏将书放回书架,不过却下了很大的决心,打算为了这并未来到的危险做好万全的准备。

    我的想法是:家中一共有6口人,等到1999年7月时,只要能整个月都坐飞机在天上飞着,当恐怖使者从天而降时,便能够逃过一劫了。

    那时的我自然考虑不到通货膨胀率以及人类面临末世危机时的混乱状况——假使一切在末日前都井然有序、假使通货不膨胀、假使大家在1999年时都还在(实际上,当时家里的6口人,到99年只有4人了。外婆的母亲,还有外公都在94年前后离去)……那么,我需要想办法承担6张长程飞机票,必须筹到足够的钱才行。

    在九十年代初期,坐飞机的经验是很难得的。我当时唯一坐飞机的经历,还是在大约5岁时,全家一起到广州去见几位某国来的朋友(关于那次旅行,我现在唯一就记得白沙洲的白天鹅宾馆、广交会、五羊公园和广州的湿热了)。机票价格我不可能知道,而且事情也已经过了三年多,国内的飞机里程大约也不算“长程”,所以这样唯一的一次经验,很可惜,应该是无用的。

    但家里也不是没人可以问:我的外公是法属毛里求斯的归国华侨,就在90年前后曾受时任毛里求斯总理的弟弟邀约,坐飞机到那里探亲了几个月。这件事和我看到末日预言之间,现在再想起来,似乎是有某些冥冥间的巧合的——我曾想象外公乘坐跨洲飞机,就像是那种横跨星际之间的太空船一样,在平流层外经过印度洋,最终抵达毛里求斯的路易港……这应该就是我需要在1999年搭乘的专机:外公告诉我那样的一张机票大约值人民币2000元。现在我也还不知道,这个价格是否在当时是真实的:现在我知道的是,外公当时的机票是作为外事处理的特殊机票。当然,当时的我肯定是不知道的——权当这是真的吧(当时肯定是深信不疑的了)。

    世界没救了,我得赶紧挣钱。

    我存起所有的压岁钱,收集所有的零花钱,甚至和朋友们玩洋画和斗贝壳来赌钱……这件事是我童年时坚持时间最为长久的一项规划、一个基金计划。到了1992年,才有其它更有趣的事情让我抛弃这一计划,当时离想象中的世界末日还有7年。

    1999年7月我在书山题海里渡过(我被一张红纸保送到了一所每周都要大考一次、每天都要做题无数的神奇学校),如果世界末日就是这样的,那么诺查丹玛斯算是说得一半对。

    转眼现在10年过去,看过《2012》之后我在想,如果这次的末日是真的了,以一个成年人的角度去看,我将会做些什么呢?囤积预订长程飞机票这样的幼稚想法显然需要彻底抛弃,诺亚方舟式的太空梭,或者辐射中的避难所vault科技,到时就算有,也多半是要留给富豪、精英和影帝们。在3年的时间里,纵使我怎样去努力,在学术和文学上恐怕也很难创造出一张具备资格认证印戳的登机|入场卷来;即使有幸拿到了,我也会选择将它让给我的亲人。远离现世的旅程甫一开始就太过残酷,我根本没有什么独活的理由。

    于是就是等死了,其实现时的我对求生并不执著,对死也并不恐惧。生亦何欢,死又何苦,反正总是从虚无到虚无,没有改变。我想到时我一定会想办法回到祖国,再看看朋友和亲人,去给故去的人扫一次墓,然后一道道吃遍还能找到的每样美食,哪怕一碗米饭就要花费一叠票子,一碟小炒就需要倾尽所有。我会去想去的地方旅游,也可能整天宅在屋子里打机——我会好好想想此生想要完成却仍未完成的事,小心计算剩余的时间,做好一秒都不能浪费的计划。那时豆瓣拖延症小组大概会解散(重症不治者可能有些会自杀吧,我不清楚),大部分人应该会充实而忙碌,或者颓废而幸福,或者勇敢而直接,或者绝望而憔悴,或者烦躁而焦虑……我想,改变的人会有很多,不改变的人大概也不少。

    我不希望有恐慌,但这很难。所以到时肯定也有很多作乱者,趁火打劫的暴徒在中国从来不缺:政府已经去了外星,或者去了地底。我想到时如果看到这种禽兽,我会想办法弄一柄枪爆了他们的头……如果我有幸没有被他们杀死,接下来,我就会去找一所当地最大的图书馆,读完所有最想读但又总是抽不出时间来读的书,电影院还开放的话,每晚我都会去。我希望到时能用空防喇叭播放海菲兹的小提琴曲或者春江花月夜,黄昏和黎明时放几支德沃夏克,贝多芬和巴赫等到最后的几天可以放,或者也可以放唐曲,但应该给人们选择不听的权力;最后的几天我想大家愿意在安静里渡过,可能会洗个澡,喝点酒,换上最喜欢的衣服,坐在摇椅里看着星空或者太阳——如果我们还坚持活着没有自杀或被他杀或因种种意外死去,而它们还在的话。

    我不想再写下去了(我甚至不知道我为何开始,或许早已经偏离了观影完毕后写评的初衷了吧)——这就好像是,明天世界就要毁灭,而我现在仍在敲打键盘记录末世几日所做所闻所感的总结一般。活着总归是太累,末日来了倒未必一定是件坏事。在我们或许是被各样的人为污染弄得罹患这样那样的癌症、或许是被猪流感或者H1N1疫苗给整死、或许是被某种以“飞起来|跳出去|不见了”之类迹象体现的伟大神奇干掉之前,有机会率性自在的活两三个月,倒也不错。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此乃颠簸不破的真理。

    --------------
    p.s.其实我有时候还在想,某些人究竟是执著到了怎样的境地阿...发完文修改过之后,不过两分钟的时间,“没用”的评价早已在了...为什么人和人之间总是如此难于互相理解呢...^^ 《2012》页面显示的最低“有用”数已经在150以上了,我的文不会被顶上去的,而且我显然也没有这样的打算,唉..真是猜不到您的想法,有任何不满的话,不妨给我发个豆邮直说,谢谢。

     短评

    好好的灾难片被拍成了家庭冒险片

    8分钟前
    • SUN
    • 推荐

    2009-11-13「很好很强大,绝不仅仅只是灾难片!」2012-12-02「情感与特效完美相融的灾难大片!只有字幕是3D就算了,我还看的是配音版。」

    13分钟前
    • 蒜 | BOY A 🌈
    • 力荐

    末日毁灭的巨制不敌弥漫全片的那种洋洋自得的伪善与说教。结局灿烂的夕阳染红幸存者灿烂的笑脸,你完全想象不到这些人是踩着60亿人的尸体活下来的,罪孽感没有像末日洪水一样吞噬他们?没有,他们中有些人还欲火焚身地亲上了嘴。

    16分钟前
    • 海居
    • 还行

    Jackson一家是不死的小强...如果Gordon不死的话我会加颗星。

    21分钟前
    • OS君
    • 还行

    电影院午夜场2012首映看的我蛋疼,主角光芒从头到尾笼罩进行时,我看见了各种飞机和加长型汽车躲避各种弹幕,我感叹史上最卖座宅难电影看完后只给我留下大型打飞机飙车游戏CG效果的印象。抱歉,我真不会欣赏灾难电影,因为各种弹幕效果以及老套的亲子剧情还有美帝国主义万年不变的救世英雄主义瞎了的我的

    22分钟前
    • 南 瓜 子
    • 较差

    好大的飞机!俄国人造的……好大的船!中国人造的……好灾难的电影!德国人拍的……等等,美国在哪?……美国成南极了。

    23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俩字:震撼。仨字:没深度。四个字:硬伤太多。

    28分钟前
    • jiyun
    • 推荐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33分钟前
    • with
    • 推荐

    有多少人2012年的时候担心过世界末日?反正我没有,哈哈,真的算是一部好电影,灾难片中的战斗机,画面震撼人心

    34分钟前
    • 幕天席地
    • 推荐

    做到这么极致的灾难片,它就属于那种我们明知道会看到什么,但当你看到的时候还是会感到震惊。

    35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就为看特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1、没有主角光环的主要配角都会死的特别特别惨;2、高原反应是值得的,今后除了太空能避难的就只有中国;3、女皇长寿;4、当年卖船票的都是骗子。

    40分钟前
    • 石头星
    • 推荐

    灾难片的经典之作之一。记得当时因为这片子多少人信誓旦旦2012就是世界末日,甚至出现了很多邪教(估计导演也没想到关于玛雅预言的营销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吧)。为了讨好中国票房把诺亚方舟整成了中国制造。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临,所以务必过好活着的每一天(๑•̀ω•́๑)

    43分钟前
    • amelin
    • 推荐

    其实片子里我最欣赏的,是美国黄石公园里面的那个家伙,以及我们西藏的那个智慧的喇嘛,在大难临头前的那种疯狂和镇定,殊途同归,其实都是人类极高的智慧所在。

    46分钟前
    • X
    • 力荐

    看个灾难片,收获了满满的自豪感,是为哪般╮(╯▽╰)╭

    51分钟前
    • 蓝色啄木鸟
    • 推荐

    终于把《2012》看了,老美真是想不明白,宁可把10个亿砸到河里,也不愿意花1000块钱请个正常点儿的编剧,是不是这些编剧也都是混单位里的,好多场景让我想起了咱们的《超强台风》,比如那只怎么整都死不了的狗。

    54分钟前
    • Zong
    • 推荐

    以前经常在说,2012快要来了。2012,那时候是世界灭亡的代言词。然而,2012还是来了,当然什么都不会发生。我以前厌恶这种造谣的人及其相关言论,但现在想想,如果这个言论曾经让人们更懂得珍惜眼前。那么,它或许可以罪减一等。

    59分钟前
    • bekey
    • 力荐

    这特效也是没谁了,看的时候好震撼,虽然2012我们安全的度过了,但是看完电影应该会有很多人反思吧,会不会有一天地球真的就这样毁灭了。我们应该保护地球保护环境。这句话连小学生都懂,但是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还有就是,有机会存活下去的不是有钱人就是国家的人。那我们呢……?

    1小时前
    • 梦梦梦梦
    • 推荐

    灾难片中最爱的一部,确实吓人特别是当地震海啸来到跟前的时候,那种压迫感太压抑了,其中最深刻的还是那个藏族的喇嘛,那种淡定又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太了不起了

    1小时前
    • 股神看不懂
    • 推荐

    印象最深的一句:这活果然应该交给中国干,只有中国才能完成

    1小时前
    • 二手磕学家
    • 还行

    故事俗套,表演平庸,情节狗血,硬伤不断,但都无法影响特效的无与伦比登峰造极。这是我们从刘慈欣小说中才能想象的画面,居然有人真的做出来了,而且是这样淋漓尽致的表达。

    1小时前
    • 正刚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