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画片 无暇 無暇

    无暇 無暇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画片中国台湾2017

    主演:内详 

    导演:黄诗柔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功夫熊猫4

    • 正片

      冰川时代2

    • 正片

      冰川时代5:星际碰撞

    • 正片

      冰川时代:巴克·怀尔德的冒险之旅

    • 正片

      冰川时代

    • 火影忍者疾风传剧场版:羁绊

    • TC中文

      头脑特工队2

     剧照

    无暇 無暇 剧照 NO.1无暇 無暇 剧照 NO.2无暇 無暇 剧照 NO.3无暇 無暇 剧照 NO.4无暇 無暇 剧照 NO.5无暇 無暇 剧照 NO.6无暇 無暇 剧照 NO.16无暇 無暇 剧照 NO.17无暇 無暇 剧照 NO.18无暇 無暇 剧照 NO.19无暇 無暇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女孩泡在水中,飄著,依著水流載沉。小船悄悄經過,一不小心劃傷最敏感的肌膚。作品源自個人經歷,描述一段女性對於疤痕的記憶。透過創作重現女性在情愛中的感官感受,以及獨特的內在時間感。以緩慢的節奏帶領觀者進入她深沉的記憶,連續的片段畫面形同回憶的過程,感受愛的溫暖與曖昧的不適。

     长篇影评

     1 ) 一部《007:无暇赴死》拉胯了两个007,无暇赴死只因话多

    (评价观察:根据我个人观察,女性观众对无暇赴死普遍满意度较高,男性观众相对没那么满意,资深观众则是只认布鲁斯南,罗杰摩尔。。。)

    对于很多人而言,从他们有记忆开始,克雷格就是007了,他们对克雷格的007有着不一样的情感。

    而我最先接触到的007则是皮尔斯布鲁斯南饰演的007,那是一个帅气优雅的翩翩绅士。

    06年克雷格刚开始饰演007时,外界普遍不看好他,觉得他不够帅还有点土,是个糟糕的人选。当时还留着长发的他确实没有展现出应有的帅气,直到有天狗仔队爆料了克雷格夸张的胸肌。大家才开始认可他,觉得这家伙完全就是个杀手,从此克雷格开始红得一发不可收拾。

    但是如今,克雷格已经快要54岁了,让他演出比《007:大战皇家赌场》更劲爆的动作戏很明显是强人所难。

    《007:无暇赴死》是丹尼尔克雷格最后一部007电影。

    如何让克雷格系列007电影收场,成了万千影迷瞩目的事情。

    但很遗憾,他们搞砸了。

    无暇赴死,只因话多。没有特色,尽显疲态。

    我从来没想到克雷格的007电影,也会沦为预告片即是最精彩部分的烂片样子。

    其实对于007的大部分粉丝而言,剧情刺激精彩,细节处出人意料,把007拍帅,把邦女郎拍性感就足以。

    有人可能会批判说这样没什么营养,但是管他呢?反正老子喜欢。

    然而本片除了五年前的部分拍出了点感觉,大桥上死里逃生,摩托车惊险飞跃。

    五年后的主线剧情处理,在繁多的台词对白面前,垮得一塌糊涂。

    值得一提的是,新任邦女郎虽然出场短暂,但是表现得干净利落的同时又有些呆萌可爱,挺不错。

    《007:无暇赴死》最大的问题就是反派外强中干。

    看似拥有很多高科技却完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战力。007一枪干掉一个小学生也就算了,就连森林中的飙车戏都显得如此轻而易举,007连枪都没开就干翻了敌人N辆路虎。他们抢劫生化武器的时候武装到牙齿,怎么抓007时就只会开车了?

    拉米马雷克作为Boss反派,带个面具初看起来挺吓人的,还把自己的基地整成枯山水,好像一个狠人似的,其实没有太多威胁,完完全全工具化。

    还有邦德的007称号被新人特工占用,当两个人同时出现在军情六处的时候非常尴尬。

    邦德对她说谢谢你,007时,真是尬得抠脚。

    妥妥地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既视感。

    难道没有既保持克雷格的英雄气概,又让他在银幕上戛然而止,轰然退场的方式吗?

    非要把克雷格拍出老态来,这种收尾方式真的很糟糕。

    再说新任007,完全没有拍出任何优点,颜值不行也就算了,身手也不怎么样。如果新任007比詹姆斯邦德更体现出年轻的优势,那么大家也可以接受老邦德退休,但是就这?

    对于克雷格来说,最重要的007作品是大战皇家赌场,最好看的则是大破天幕杀机。

    他抱着vesper在浴室里的那场戏,喝了毒酒差点挂掉那场戏,塔吊抓捕那场戏,忍受麦子叔抽蛋那场戏,和哈维尔巴登的椅子对手戏,从阿斯顿马丁弹射跳伞那场戏,火车上中枪坠落那场戏,。。。。。。

    感谢克雷格,曾为我们带来那么多让人终身难忘的电影画面

     2 ) 007新作《007:无暇赴死》影评!丹尼尔版007完美谢幕之作?

    YO,《007:无暇赴死》这部丹尼尔·克雷格最后一部詹姆斯·邦德特工电影,也是迄今为止007系列时长最长的作品,在时隔将近2年的延期后,终于上映了,这部会为丹尼尔版的007系列划上圆满的句号吗?

    目前电影的评分已经出来了,在各个平台都获得了不错的口碑。

    今天这期我们就来聊聊这部《007:无暇赴死》。

    丹尼尔·克雷格的最后一部007可谓是一波三折,在他带着严重的脚伤艰难的拍完《幽灵党》之后,丹尼尔和其他很多演员一样,对重复饰演一位角色固化自己的演绎生涯产生了排斥,而幽灵党也是邦德最大的劲敌,在《幽灵党》中幽灵党被灭掉之后,似乎该影片可以成为丹尼尔卸任邦德的一部作品了。

    但这样的拍完后突然的“不告而别”,又并不是一个系列成为优雅与荣耀谢幕的做法,这有点像《天幕杀机》M夫人被告知突然退休一样,少了些许圆满和仪式感。

    邦德要怎么和观众告别,成了我觉得《无暇赴死》这部电影诞生的最终原因,也是这部电影存在最重要的问题,甚至这个问题超过了影片的故事和打斗本身,这部电影是丹尼尔对饰演邦德这个角色,以及丹尼尔面对观众最为温情和私人的话别,如果你从这个角度去看到《无暇赴死》这部电影,这部作品会让你饱含感动。

    诚然这不是我觉得最好的丹尼尔版的007电影,但影片必然是为这个系列做出最周到和诚意的诠释,尤其从邦德自己的心路历程出发去看待,从开始邦德在《皇家赌场》的自负和动真情,到《量子危机》带着私人复仇信念去执行任务,《天幕杀机》中对组织和体制的质疑,再到《幽灵党》义兄反派让他不得不再次面对自己的过去。

    在这些冒险旅程中,邦德死里逃生,在失去和获得反复中得到最坚定的信任,以及收获了再次的真情。

    《幽灵党》中的斯旺博士,成为了邦德内心暗处早已死灰的情感再次重燃的火种,她在《无暇赴死》中和邦德再续缘分,而他们的感情,在影片中将要面临更重大的考验。

    《无暇赴死》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特工做任务的电影,我指的并不是影片是文艺片,它也是一部商业片,但160分钟的电影,用了不少的时间去刻画了邦德此前几部作品只是用来点缀的文戏,这部电影拉长了邦德稀松平常但又珍贵的不为人知的一面。

    影片一开始就接着《幽灵党》的结局,邦德解决掉幽灵党最大的老大,也就是邦德的义兄布洛费德后,邦德和斯旺过上了没羞没臊的甜蜜退休生活,但好景怎么会长,幸福的日光越强烈,照出两人的阴影就越明显。

    他们阴影之下的邪恶势力,再次不请自来,邦德好不容易憧憬的未来被猛然击得支离破碎,两人不得不因为某些原因分开。

    时光飞逝,5年之后,阴影下的组织日渐庞大,进而影响到包括美国CIA在内都要参与的任务,此时大家都想到了正在牙买加继续过着退休生活的邦德。

    邦德虽然看起来已经可以与世无争,但他知道这个阴影始终会有一天和自己的影子相联结,于是邦德带着他略带憔悴,并且已经能看得出不再年轻的体格重出江湖,去完成他的终极任务。

    每部邦德都会有一部主题曲开场,除了《皇家赌场》用复古平面动画致敬此前007系列展示,从《量子危机》开始就用了CGI真人转场穿插整部影片的关键元素和议题,可谓是成为视觉艺术开场的试验田,这一次也不例外,每一个转场和元素的设计,让人看得目不暇接,尤其是一处DNA和武器结合创意,契合本片要素又充满巧思。

    而且每次开场也都会请到一位当时最红歌手献唱,本片也不例外,比利·艾利什成为演唱007系列主题曲最年轻的歌手,不过坦白讲这首歌并没有前面几部主题曲来得这么壮阔和大气,但却也符合邦德在这部的心境吧,对于每首歌的喜爱程度这个真的太主观了,我个人是更喜欢《天幕杀机》和《幽灵党》阿黛尔和山姆·史密斯的那两首,两人浑厚和又有穿透力的嗓音,配合着精彩绝伦的开场CGI动画,更让人印象深刻。

    等到开场演绎结束后,邦德的任务就此展开,一个接着一个的艰难任务和谜题等着邦德去完成和解锁。和《碟中谍》不一样,同样都是老特工,伊森给人带来的是每次呈现更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而邦德更多把焦点放在和对手的正面对抗上。

    相对来说,整部电影我更喜欢最终反派没登场前的那些铺陈的段落,那个时候一切恐怖事件的原因,和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都被层层包裹,所有机构和组织都在为着自身利益去权衡事宜,邦德如同汪洋孤舟在海浪中潜行并寻找答案。

    这个寻找的过程就充满天然吸引力和好奇心,邦德在找寻线索的过程中落入到了更深的谜中谜里,反转和惊喜都在随时发生。

    尤其是在古巴做任务中分派到和邦德合作的帕洛玛,看过《利刃出鞘》一定不会陌生安娜·德·阿玛斯和丹尼·格雷格精彩的对手戏。

    在这一部两人再续写了短暂的任务合作,对于邦德早已名声在外,第一次出任务的帕洛玛紧张中带着可爱,成为任务中幽默的调味剂,但到了真正危险来临之时,却又发现帕洛玛所谓的紧张和不知所措,其实是她无意间透露的最强凡尔赛,连邦德看到她的身手都要暗赞连连。

    对了在影片中还不断制造包袱去调节影片中严肃的剧情,而且每个梗都和邦德以及前面四部作品都有所联动,如果你前面一直追下来会更有体会,可以说这部电影的幽默成分,应该是所有丹尼尔版007中比重最大的了。

    影片这次在《皇家赌场》和《量子危机》中的CIA探员费利斯·莱特也回归,并为我们奉上他和邦德最为动人的一场情谊演绎。

    莱特虽然在这个系列只是客串的点缀,但串起来后却也能形成一个不错的角色弧光,有始有终,虽然是小角色,但在这部也同样让人共情。

    不过在这之后影片开始进入到有点太面面俱到的陈述里,少了前面巧妙的铺垫和制作悬念的紧张感,更多的是直来直往的做任务以及引出反派。

    或者说是反派自己现身,一个凌驾于幽灵党更为强大而低调成长的反派组织。

    其实在今时今日的商业片中,关于反派人设塑造已经层出不穷的了,影片中拉米·马雷克饰演的萨芬这反派,虽然每部邦德电影反派都有着自己的气场,但相对于《天幕杀机》中就反派动机和复杂构成而言,《无暇赴死》的反派并没有太能形成自己独特气质和魅力。

    拉米·马雷克有在尽量去塑造该反派对世界已经生无可恋的反社会反派形象,但过于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套路动因,依然没能让这看似比幽灵党还要深藏不露的反派有多么可怕和深刻。

    这次007依然建立在要制造一个比上一部更强大的反派,来衬托邦德更能打,更强大,更无所不能,但这样的单纯表面正反上升旋螺式对比,却忽略了反派内心戏份的深化,以至于造成给人印象只是一个很坏很强的反派,仅此而已。

    这一不足就暴露在萨芬和邦德有段颇为长时间的对话辩论博弈上,场景布置有着日式元素的设计,两人面对面跪坐着促膝长谈,可以看出这是导演凯瑞·福永最为擅长的长台词调度,算是致敬了英格玛·博格曼《第七封印》中两角色的下棋对谈,还有一些黑泽明电影的味道。

    但实际的对话内容也正因为前面聊的反派塑造和动机过于薄弱,让本来可以沉下来的正反两派精神博弈变得稍显沉闷。

    不过反而在影片里正反对抗中,邦德和斯旺博士之间的感情冒险故事线,却能脱颖而出成为亮点,前提是你要清楚邦德在《皇家赌场》如何被感情“背叛”和心灰意冷的,真的不去看看我辛苦做的007“大”系列吗。

    就如这部电影制作的目的,就是为完整和圆满落幕邦德而立起来的,因此如果你一直追丹尼尔007版本,你会在影片中再次体会到丹尼尔在整个系列最柔软的感情牵绊,再次受到威胁和挑战,而最后邦德的抉择和结局真的让人唏嘘和感动,这或许也成为该影片高分的原因所在。

    人世间最远的距离不在于生离死别,而是在于好不容易得以团聚但却又无能为力。看过电影大家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了。

    丹尼尔·克雷格饰演的邦德007系列,在这一部翻到了他所在的最后一页,在《成为詹姆斯邦德》纪录片中,有记录丹尼尔在拍摄《无暇赴死》最后杀青戏的片段,主创选择了邦德和新手特工帕洛玛做完任务后握手分开的一场戏,邦德离开事发现场,消失在长长的街道转角处。

    这个任务正好需要邦德身穿标志性黑白相间的西装领结礼服,丹尼尔·克雷格作为饰演詹姆斯·邦德正式和观众道别,同时这样有着特别安排的杀青,也是作为该角色系列的一种传承。

    虽然丹尼尔在饰演邦德期间也经历过疲倦和质疑,但15年作为饰演邦德生涯的经历,真正来到道别之时不免也让人充满不舍。

    或许这部电影放在影史坐标评价的话并未能成为惊艳之作,但作为丹尼尔饰演邦德的告别之作,已经让人看到丹尼尔对007系列真挚的情感和爱,丹尼尔并不沉醉于该角色给他带来的名和利,而是选择用一部作品去让他和邦德这个角色,让他和观众好好做一次银幕上的卸任,而不是一直把自己的热度和邦德形象消费殆尽。

    我之前一直不太理解这部电影干嘛叫NO TIME TO DIE,直译过来其实就是“没时间去死”,好听的官译就是《无暇赴死》,《生死之交》,《生死有时》。

    但我看完影片后更直白的意思我觉得是”没有时间等死,或“没有时间让自己无所事事的老去”,这或许也就是邦德作为特工的宿命,从《皇家赌场》那一部开始,邦德就在船上给M夫人写着辞职信,终于到了第5部,邦德可以卸下所有的重担和疲惫,让代号007因为詹姆斯·邦德而显得有意义。

    过后当大家聊起詹姆斯·邦德聊起007时,丹尼尔·克雷格将会是成为新世纪无法绕开的007版本,这个系列有着《皇家赌场》让人意想不到的惊艳,有着视觉华丽和深度的《天幕杀机》,还加送两部动作戏还不错的《量子危机》和《幽灵党》,同时也有着完整诚意的《无暇赴死》落幕篇章。

    好!丹尼尔·克雷格最后一部《007:无暇赴死》的点评就聊到这里。希望能给没看或已经看过电影的大伙伴多了层浅薄的理解和帮助,请期待大聪更多的精彩解析视频!

     3 ) 琳德,邦德去找你了!

    刚从影院出来,一声长叹,跟过去的十五年告个别(IMAX2D真不好找,不过好歹还算有良心,起码有2D可看)!

    布鲁斯南版的邦德正值青春期,看了个热闹,现在回头看皮尔斯硬气不足,油腻有余(此版粉丝勿喷)。

    到了克雷格版的邦德横空出世,才开始慢慢读懂这个男人,你的想爱而不得,想退而不能,一步步陪伴着自己成长,十五年一晃而过。

    每一部都是集摄影、配乐、服装大成之作,外景更是风光无限,故事虽然老套些,但一部娱乐化的谍战片,都快拍成文艺范了还要啥自行车啊。

    最后的最后,祝两位在那边永远幸福。

    这才是爱之火花!

     4 ) 想给这部电影策划一个绝对绝对更好的新剧本

    想去电影院坐坐顺便看看牛逼小汽车,于是就去了。从制作层面上说,这部电影尤其imax,有非常推荐的元素,毕竟现在没法出国旅游,一开篇就是浓浓的南欧风情,再然后加勒比海岸,至少前面一半多时间我都非常享受,这么大的屏这么好的景这么棒的车,真希望快三个小时的时间可以一直这么演下去,再多去几个地方…

    但看到后面我就感觉不对了,基本完全没法理解角色动机。其实也不能怪编导演员,纯粹是好莱坞大片模式穷途末路了。

    无论《第一滴血》,还是《终结者》,再到卖拷贝的那些片子《珍珠港》《变形金刚》之类,还有《加勒比海盗》,无论效果好不好,起码是努力让角色先和观众建立起来情感联系。

    但是后来,大片越来越大,一部大片需要做到,在不到三小时的容量里,满世界到处取景,在合适的时间安排尽量多的爆炸,塞进有趣的配角,主角还不会死,剧情要通俗……

    如果是007,每部还要换不同女主角。直男癌时期的007,那些邦女郎好像都是平行时空的,每集都是独立故事;现在邦德形象也得进化,讲求有人情味,所以邦德还要更加有情有义——有情有义是好事,但放到这个框架下完全崩了。

    毕竟,一个正常人类,无论男的女的变性的中性的,每次看见你你都在为一个女的肝肠寸断死去活来,下次你又好了,你又和另外一个到两个女的纠葛很多……而我连这些女角色是干啥的都记不住,实在是太多了我的小脑瓜塞不下了。

    007先生你知道有个词叫狼来了吗?这么肝肠寸断一般默认只能发生一次,顶多两次,你总是肝肠寸断这让观众怎么理解呢?这种框架下,换任何编导,都无法让观众和角色建立起情感联系。如果没有情感联系,那无论剧情设定里这个演员多么深情,观众都会觉得:关我屁事???

    007爱妻子女儿管我屁事???他的女人和女儿是怎么来的我已经毫无印象了。 007失去了他的兄弟关我屁事???我根本不认识他这个兄弟…… 007要赴死关我屁事???我毕竟无法理解007为什么和妻子女儿感情深。

    我满脑子都是:你们谁啊?

    但是这片子有特别带劲的地方,就是片尾他其实是在暗示,那个大Boss发疯的花园,是在一个日本和俄国的争议岛屿上。这部分剧情写得非常隐晦。

    而007的上司,为了007也为了世界和平,顶着很大压力,把这个争议岛屿给炸了。

    这部电影不如直接拍他上司炸争议岛屿的故事,把这个作为基础设定。007出来解决这个问题,两个邦女郎一个日本的一个俄国的,007夹杂在中间左右为难,绝壁比现在这个剧情刺激多了。下一部就这么拍吧听我的!反正007也要复活的。

    还可以找《是,大臣》编剧团队操刀,不要太英伦。 这片要是能拍出来,也是电影行业文艺复兴了。

     5 ) 当007遭遇新世纪,“邦女郎”能走出花瓶标签吗?

    近日,007最新系列电影《007:无暇赴死》上映,引发了新一轮对于这个古老IP的讨论。

    对于许多年轻观众来说,丹尼尔·克雷格或许就是那个传奇特工007,是“邦德,詹姆斯·邦德”。因为当皮尔斯·布鲁斯南于2002年在《007:择日而亡》后卸任邦德一角后,克雷格于2006年的《007:大战皇家赌场》中进入新世纪观众的视野,于15年中共参演了五部詹姆斯·邦德电影。

    相比于其前任或许数量有限,但恰恰是这新世纪五部克雷格版的詹姆斯·邦德,让这个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特工依旧还能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跟上观众们朝三暮四的审美,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由布鲁斯南开启的新一轮“邦德热”,并且在其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改变。

    而伴随着邦德形象的变化,片中“邦女郎”的形象也在试图摆脱花瓶的刻板标签。这其中,也反映着我们对于性别气质理解的变化。自1962年诞生以来,007系列电影中的性别气质产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又该如何理解这一变化呢?

    撰文| 重木

    01

    007系列中的邦德,中产阶级男性的理想气质

    历史上,邦德电影曾因版权问题而陷入低迷。恰恰是皮尔斯·布鲁斯南的邦德,让这一系列电影得以重生,让这个充满“二战”时期色彩的特工得以进入新的时代。

    布鲁斯南般的邦德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由第一任邦德扮演者肖恩·康纳利所奠定的角色基础,即形象高大、健美且有着一头典型的盎格鲁萨克逊的黑发。虽然原著作者弗莱明在对康纳利试镜邦德一角时的评价不高,觉得他俩形象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当时的制片厂主要依赖于康纳利的“典型男性形象”,觉得会是最大众且更安全的选择。

    肖恩·康纳利出演的第一部邦德电影《诺博士》。

    如果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我们阅读弗莱明的原著小说时或许对邦德也有着不同的想象。但当1962年康纳利出演第一部邦德电影《007:诺博士》后,电影的大获成功也使得康纳利版的邦德形象开始成为读者模糊不清记忆中的具体形象,并且随着其后五部电影的反复巩固和再生产而使得邦德形象被固定,并在其后成为制片公司以及四任邦德继任者的主要参考模板。

    而与此同时,电影版的邦德也在原著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再创造,尤其是削弱了我们在《皇家赌场》中所看到的邦德形象,其中最典型的特征便是他身为特工而导致其不得不面对的孤独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偏冷漠阴郁的形象,以及如作者弗莱明所强调的其注定无聊和无趣的生活(“詹姆斯·邦德”的名字便体现着作者对这一角色形象塑造的意图)。但在好莱坞的系列电影中,康纳利的邦德风流倜傥且身手矫捷,几乎是一块行走的“女性吸铁石”。而恰恰是为了加强邦德的花花公子形象,电影为此创造了在之后大受欢迎且十分著名的“邦女郎”形象。

    《皇家赌场》剧照。

    第一部邦德电影虽然产生自西方社会运动与传统观念开始动摇的上世纪60年代,但被几大巨头占据的好莱坞却依旧是一个铁桶般的男性权力与游戏场。主流的两性(气质)认知渗透在此时的诸多流行和娱乐电影中,邦德系列电影或许就是这其中最好的样本。

    在某种程度上,詹姆斯·邦德是作者弗莱明自身的童话想象,而经过好莱坞的加工塑造和宣传,他也渐渐成为一个“典型的”男性形象:理性、正义、健壮且极具性吸引力。而这恰恰是当时西方主流社会的典型男性气质,或说是理想型男性气质,尤其对作为此类典型消费主体的中产阶级男性而言。

    02

    二元对立的性别气质,拯救者邦德与被拯救的女性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邦女郎”的角色和形象,以及她们在电影中的作用。在《诺博士》中的女性形象为其后邦德系列电影中的“邦女郎”奠定了基础(邦德系列电影海报中性感女性往往占据半部版面)。而电影中的这些女性角色和形象也恰恰正是当时此类大众流行电影中最喜闻乐见的,如金发碧眼的性感女郎、穿着紧身旗袍的东方风韵女子以及最典型的蛇蝎美人。这些女性我们在其后的邦德电影中将会反复看到,且大都延续着相似的谱系,如异域风情女子,从而导致这些邦德电影背后隐藏的东方主义目光始终若隐若现。

    对早期的邦德电影来说,“邦女郎”们一般只承担着作为男性附属品、陪衬或战利品的功能——这一女性的典型功能在列维-施特劳斯以及盖尔·鲁宾等人的人类学研究中便被强调——且主要围绕着詹姆斯·邦德;另一类女性则是西方文化尤其是伴随着好莱坞大众流行文化兴盛而出现的“蛇蝎美人”,她们大都会是金发碧眼的尤物,以其容貌和性感引诱男人,从而获得情报或是取其性命。

    在二十多部邦德电影中,这样的女人层出不穷,受其所害的男人数不胜数,但往往是在遭遇和面对詹姆斯·邦德时遭遇滑铁卢。

    《无暇赴死》剧照。

    詹姆斯·邦德正是那个能够分清善恶与淫邪女性的男人,不仅仅只因其特工训练,在其背后还暗指其作为男人本身的特权。即能以一种理性之眼,看透来自女人这一充满诱惑和迷惑生物的伎俩。理性之光能够照亮幽暗的混乱之地,因为007就是秩序和光的象征。

    正是在这里,我们会看到邦德系列电影中存在的性别问题,即它始终带有一股强烈的传统性别观念:作为拯救者、重塑秩序、正义的男性和作为花瓶、等待着被拯救的消极女性,以及那些不服从主流性别制度而肆意妄为的蛇蝎美人们。

    这种二元对立与邦德电影产生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但吊诡的是,伴随着西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进入反传统、开始批判传统女性观念和性别气质时,邦德电影却似乎依旧存在于真空之中,并未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使得这一模式在其后的十多部电影中被继承且反复生产,从而使其渐渐具有另一种特质和作用。

    康纳利版邦德,《诺博士》剧照。

    康纳利版邦德的成功或许恰恰说明了电影公司的深思熟虑,他们抓住了即将遭遇社会和观念撕裂之群体内心中的慌张、不安、恐惧以及强烈的怀旧渴望。也正因此,我们或许才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为什么当外部社会以及人们的观念开始遭遇翻天覆地的改变时,邦德系列电影却依旧能一如既往地发展下去。或许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它为这些即将失去或是恐慌着自己将失去传统性别特权的人营造了一个永恒的童话空间。

    在其中,性别角色和气质依旧各安其位,邦德这一男性超人依旧能够把被各种来自体制或是边缘的邪恶势力击碎,秩序和安逸将重新归来……而无论是电影中的邦德还是作为战利品送给邦德、以及送给那些投射在他身上的众多男性目光的“邦女郎”们,也都在一遍遍地重现着(男权制度)旧日的辉煌和稳定。

    03

    邦女郎之外,邦德的身体也成为被凝视的对象

    或许也正因此,我们才会理解1995年由皮尔斯·布鲁斯南主演的《黄金眼》的意义。一方面,它作为低迷多年之后邦德电影重归的第一部在很多层面上都或明或暗地呼应或致敬着之前的传统,如“黄金眼”与1964年肖恩·康纳利主演的“金手指”的联系;另一方面便是作为重启的新邦德电影,布鲁斯南的邦德依旧继承了传统模式,从其选角到故事,以及作为邦德电影中必不可少的“邦女郎”形象:一个作为邦德的床伴,另一个则依旧是变态的蛇蝎美人反派。

    布鲁斯南版的邦德电影在这位特工的塑造上并无颠覆性的改编,而只是在继承中稍有增添,如对邦德优雅绅士的形象进行加强,以及相比于前几任邦德的过分超人化而对其进行了稍微的“人化”。但整体而言,布鲁斯南的邦德依旧继承着传统,尤其是其中的性别角色和性别气质意识都十分陈旧,而也恰恰是这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看起来如此不合时宜的角色形象和电影意识却让邦德电影再次火爆。

    《无暇赴死》剧照。

    “陈旧”中隐藏着某些被怀念的东西。而这样一种看着“老派”的电影里恰恰保存了那些在现实日常中已经渐渐消失的特权。伴随着女性意识在经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女权运动之后的觉醒和张扬,以及女性消费者群体的崛起,开始改变传统消费结构与分布模式,使得各大电影公司不得不开始考虑她们的所思所想和所欲。虽然布鲁斯南版的邦德似乎依旧还遗留在五六十年代,但他也不得不开始面对九十年代坐在电影院中的女性观众们对其的“凝视”和欲望。而这一转变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作为欲望的镜头所关注的焦点不再仅仅只是“邦女郎”,邦德的身体也开始成为被观看的对象。在克雷格版的邦德中,他的身体成为被凝视的焦点。

    而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即对于异域女性形象的塑造也在渐渐改变。一方面是由于全球化使得电影公司希望扩展自己的影视版图,因此需要考虑其他地域和文化群体的需要;另一方面,邦德电影从开始就隐藏在其中的东方主义意识形态也渐渐被警觉且遭到人们的批评。

    在弗莱明的小说中,邦德似乎依旧生活在一个日不落帝国盎然挺立的时代,他的足迹在各大洲和国家之间穿梭,而其中又以东方最为频繁。虽然邦德系列电影在殖民主义上表现得隐秘且暧昧,但“异域女人”这一形象本身依旧赤裸裸地展现出其东方主义与性别主义的合流,被窥探和想象的东方被他者化,而这个他者是个女人。

    布鲁斯南塑造的邦德,《黄金眼》剧照。

    当2002年布鲁斯南拍完自己最后一部邦德电影,在面对新世纪时,这个陈旧的系列似乎已经没有必要再继续下去。就像当DC对其旗下的蝙蝠侠这一形象涸泽而渔之后,如果不能突破这一瓶颈也便意味着商业利益上的死亡,因此诺兰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为所有的此类超级英雄电影开辟出了一条新路。经过四年的准备和选角,当最终确定新任007是一名叫丹尼尔·克雷格的名不见经传的演员时,舆论一片哗然,尤其当媒体发现这个男人与之前的邦德扮演者形象完全不符的时候,人们对新系列邦德电影的期待几乎降至冰点。

    然而恰恰是这一不按传统模板选角的举动,或许可以看作是新世纪邦德电影制作公司也开始意识到传统的邦德电影在布鲁斯南的卸任后也便结束了。那是一个属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故事和形象,而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和电影市场,也必然需要新的邦德形象出现,而克雷格看似非典型,但至少是改变的第一步。而其后克雷格通过五部电影对这个过分陈旧的特工形象的新塑也确实为这一系列增添了新的可能。

    当克雷格被确定为新任007扮演者时,人们对其直接的不满便是他178cm的身高以及金发。从肖恩·康纳利到皮尔斯·布鲁斯南的邦德都是人高马大且一头黑发,给人一种强壮且稳重的感觉。但克雷格除了身形的不符合,还有他本身带有一股稍显阴郁敏感的气质,而恰恰是这一点令人们不安且不满。如果我们说康纳利和布鲁斯南是传统典型的男性——根据R.W.康奈尔的《男性气质》所言即杜绝一切女性气质,如感性、敏感和脆弱等,那克雷格则不在这一光谱之中,且他似乎还“沾染”着一些女性气质。而恰恰是这一“女性气质”,让我们在五部克雷格的邦德电影中看到了一个不再那么超人的007。

    《男性气质》,作者: R.W.康奈尔,译者: 柳莉 / 张文霞 / 张美川 / 俞东 / 姚映然,版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2003年7月

    作为克雷格首部邦德电影,选择《皇家赌场》改编意义非凡,因为它是弗莱明邦德系列中007首次登场的处女作。在改编里,邦德与维斯帕的感情成为电影中的重头戏,且成为贯穿其后几部电影的重要隐线。而也恰恰是在这里,我们首次看到原本“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邦德终于动了真情,爱上了一个女人,而不再仅仅只是床伴。

    04

    褪去刻板标签之后

    在《皇家赌场》中,导演小心翼翼地处理着邦德和维斯帕的感情,在初次遇袭一幕,邦德安慰着蜷缩在浴室的维斯帕。在这一幕,我们看到那个如铁如钢一般的特工作为人的一面,作为一个有感情的男人在面对自己喜欢的女人遭到伤害时表现出的温情、体贴、敏感和真挚。在传统邦德电影中,这些情感都无处可寻,因为它们太“女性化”了。

    这便是克雷格版的邦德所需要面对的新的社会环境,在一个人们对过分神圣或是超人式的东西都产生怀疑的时刻。作为传统仅存的特工、超级英雄以及超人等形象都在遭遇存在式危机后开始转变,蝙蝠侠不得不在人性的善恶之间挣扎、超人不得不面对民众的质疑,而007这位传奇特工也必然需要从真空的世界里落到人间,让我们看一看他作为人不那么事事顺心的一面。而有趣的是,“作为人”往往便是恢复其在传统中被删除、排斥和压制的东西,对邦德这样的“典型男人”来说便是那些“不那么男人”的特质。

    从《皇家赌场》到2021年的《无暇赴死》,邦德不再处处留情,尤其当他爱上维斯帕以及其后的玛德琳·斯旺后。克雷格的007彻底变成了一个在充满危机的环境中努力保护自己所爱之人的“普通”男人,而恰恰是这样的男性获得了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们——的喜爱。人们对传统过分刚强的男性气质已经产生怀疑,尤其对“有毒男性气质”展开反思和批评;与此同时也对传统中以二元对立进行两性气质区隔的行为和意识形态进行解构,以希望重塑男女交往模式且为多元的性别气质的存在创造新的空间。

    《无暇赴死》中,邦德与玛德琳。

    除此之外,女性也发现她们在传统邦德电影中的“花瓶”与蛇蝎美人形象,而制片公司也意识到这一刻板印象可能影响女性观众的观影体验和消费热情,因此对其进行重塑。在面对新世纪各类女性运动的批评和挑战中,好莱坞也顺应潮流开始更加注重电影中的女性角色(《伦敦生活》编剧菲比·沃勒-布里奇也是这部007电影编剧之一),就如《无暇赴死》中反派扮演者拉米·马雷克所说的:“剧本中对女性角色地位的大力提升,是邦德系列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需要做的一项正确调整”。

    由此我们才会在克雷格版的邦德电影中看到几位与传统模板不同的女性角色,如军情六处的负责人M、曼妮·佩妮、维斯帕和玛德琳,《无暇赴死》中新任的黑人女性007诺米以及另一位由安娜·德·阿玛斯扮演的女特工帕洛玛。

    帕洛玛这一女特工形象颇有意思,在电影中她说自己只训练了三周,看着像是新手小白,如传统“邦女郎”一样身着一袭黑色露背长裙,性感撩人,作为邦德的助手。但结果却十分惊艳,帕洛玛身手矫捷凌厉、近身肉搏、夺枪反杀,一套操作行云流水,成为整部电影中最大的亮点。除此之外,编剧似乎还有意地在这里设计了几个小动作,揶揄讽刺传统邦德电影模式,如当帕洛玛来解邦德衣服时,后者以为是其主动示好,但结果发现只是让他换衣服。

    对传统邦德电影熟悉的观众看到这里大概会会心一笑,曾经到处通吃的邦德所积累的自信让他对女性行为的判断十分自我。而新系列的邦德电影恰恰在尝试削弱007身上的这部分,虽然这些行为在传统系列中被塑造成邦德魅力的结果。

    007小说系列之《皇家赌场》作者: [英] 伊恩·弗莱明,译者: 秦闻佳,版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年1月

    克雷格的五部007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条隐秘的联系,即一个有血有肉邦德的诞生。尤其因为维斯帕在《大战皇家赌场》中的死亡直接促成了邦德在《大破量子危机》中的愤怒和复仇。而也恰恰是在这一个人情感蓬勃的时刻,邦德离我们更近,离他的前任者们所塑造的形象越远,最终在《无暇赴死》中完成这一任邦德的彻底更新,即其有限性。

    但即使如此,作为一部有着沉重传统包袱和传承的系列电影来说,克雷格的邦德在其改变中也依旧努力地保持着其原有的风格,尤其是作为一个特工故事的精彩以及在打斗戏上的更新,这些是007系列无法彻底抹除的核心。而也恰恰是这一框架,使得好莱坞这一典型的电影模式的改变始终会是有限的。就如许多观众对《无暇赴死》中新任的黑人女性007的质疑和不信任,以及这一系列电影在面对新的社会处境和多元观念影响时所展现的“妥协”程度。

    《无暇赴死》剧照。

    但即使如此,丹尼尔·克雷格版的007依旧是值得赞许的。他情感丰富,敏感脆弱,时不时的幽默让他充满魅力;对于自己的特工技能,他自信且专业,但时常遭遇的关于自我的危机却也会让他产生动摇和遭受危机。克雷格版的邦德恰恰展现出了这个看似滴水不漏的特工灰色世界中的阴郁一面,即对一个个体而言关于存在的危机,以及对于善恶的挣扎。

    与此同时,那些出现在邦德附近的“邦女郎”们也渐渐开始脱离这个男人而获得自我意识,以及她们对于自身工作、生活和爱情的奋斗与期待。她们不再仅仅只是那些等待着被保护和拯救的弱者,或是无用的花瓶,而开始在这个男性的世界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空间和形象。

    这是进入新世纪的007电影所努力的方向,其实也是所有与之类似的系列类型电影所必然要探索的新的可能。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撰文:重木;编辑:走走;校对:刘军。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6 ) 007成长系列《皇家赌场》+《量子危机》+《天幕杀机》+《幽灵党》+《无暇赴死》关键剧情梳理解惑!

    安娜·德·阿玛斯饰演的Paloma在场外的动作训练时长与电影中台词阐述一致,都是三周左右,其呆萌稚嫩的形象与杀神附体的双面差异成为本片最大的亮点(当然汉斯·季默的古巴风配乐也起到极大渲染作用)。

    接上文👉:《幽灵党》篇

    首先非常感谢由于大家的支持,前四篇系列影评被《无暇赴死》中国区PR Agency看到了。

    于是就在10月17号,我突然收到了一封意料之外的豆邮……

    来自PR杨女士的最新情报

    根据后续要求,我需要于2021年10月20日上午11:30前到达北京环球城市大道影院,参加《007:无暇赴死》的中国首映礼。

    无巧不成书,还是在校生的我9月底刚好来北京实习,于是作为一个从没参与过全国首映的小白,20号怀着激动的心情屁颠屁颠就来了:

    北京环球城市大道电影院,位于环球度假区内。(但这个工作证只是方便进场给的,随后被收回……)

    虽然工作证没了,不过白嫖到一张IMAX电影票,感谢杨女士预留了一份中排好位置~

    不得不说这个位置好到了《绣春刀》、《刺杀小说家》的路阳导演就坐在我正后方两排处……他的旁边还有著名摄影师曹郁先生……

    由于涉及到很多旁人的肖像,这里就不放生图了,但活动总体非常Nice,具体包括:

    Nice1:位于展览区的阿斯顿·马丁DB5座驾

    Nice2:Scrambler 1200摩托车

    Nice3:65mm IMAX初号机

    Nice4:007现场首映大厅

    Nice5:IMAX影厅

    Nice6:映后交流会由路阳导演、曹郁摄影师和柏邦妮女士发表了观后感~

    OK回到我们的正题。

    其实就个人”大银幕“映后观感看,这是一次较为完美的谢幕,老粉一定十分舒适,路人可能苦不堪言……

    但我相信这正是我五篇系列影评的意义所在,为想获致完满观影体验的007粉丝端上一杯老酒,替感到无感或困惑的路人开一瓶新封。

    因此在我们开始前,如果有忘记系列前作剧情的朋友可以看看这几篇影评,里面包含了所有人物关系与疑问节点,或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1. 《皇家赌场》

    最初的相遇,永远的初恋

    关键人物: Vesper Lynd 维斯帕·林德(她深深影响了邦德对感情的态度,即“爱”与“背叛”)、 Felix Leiter 菲利克斯·莱特(光头黑人,邦德初识CIA的老朋友),Mr. White 本作邦德爱人Madeleine Swann 玛德琳·斯旺的父亲,量子组织成员、幽灵党成员(量子组织隶属于幽灵党)。

    具体请见👉:《皇家赌场》篇

    2. 《量子危机》

    偶然的邂逅

    关键人物:Felix Leiter 菲利克斯·莱特,与邦德进一步加深友谊。(但这部看不看其实对本作剧情影响不大……)

    具体请见👉:《量子危机》篇

    3. 《天幕杀机》

    emmmmmmmmmmmmm

    关键人物:M先生、Eve Moneypenny 伊芙·莫尼彭妮(在开场作为外勤特工误伤了邦德,最后成为M先生办公室秘书)、Q

    具体请见👉:《天幕杀机》篇

    4. 《幽灵党》

    美好的热恋再次起航

    关键人物: Madeleine Swann 玛德琳·斯旺(本作邦德的爱人)、 Franz Oberhauser 弗朗茨·奥伯豪斯,被关在监狱里的幽灵党老大,在《幽灵党》中被邦德亲手送进监狱,如果搞不清他和邦德的关系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观影。

    具体请见👉:《幽灵党》篇

    总之只要有哪里不懂了(eg:幽灵党是个什么东西?那个黑色八爪鱼标志什么意思?),哪个人认不得了(eg:维斯帕·林德是谁?坦纳又是谁?),哪个机构搞不清楚了(eg:这个光头黑人好熟,他是CIA还是MI6来着?),以上四篇梳理解惑都能为您提供解答,不能说100%,但99%还是有这个信心的!

    OK那废话不多说,让我们最后一次开始吧:


    5. 《无暇赴死》

    (首先说明一点,这部分目前暂时由个人回忆写成,列举几个值得注意的点,详细图文会等到国内29号上映后再完善,为影片保持新鲜感。由于不可避免涉及剧透,还请大家按需求往下看)

    ……

    ……

    ……

    1. Madeleine Swann 玛德琳·斯旺开场被反派Safin冰面追杀的桥段,扩展自《幽灵党》中她向邦德展示手枪熟悉度的一段台词,其表示很小的时候就用枪攻击过想来家里行凶的坏人(因为老爸Mr. White做杀手得罪了不少人)。如果没看过或忘了《幽灵党》,就会觉得这段挺惊悚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2. 其次是影片第一个激励事件:邦德被Madeleine Swann带去意大利马泰拉小镇看Vesper Lynd 维斯帕·林德的墓,然后被暗算了,随后他怀疑Madeleine背叛了他,于是在清除了一波杂兵后愤而与其分手,开启了本作进展剧情的动机……如果没看过或忘了《皇家赌场》,就会觉得邦德深井冰,磨磨唧唧搞那么多感情线,没有半点特工的基本素质,纯属矫情……

    3. 导演与摄影师特别偏爱利用运动惯性转场(Madeleine出水、汽车转火车站台……),很基础,但很有用。

    4. Hans Zimmer 汉斯·季默的配乐有几段可以说十分像《蝙蝠侠:黑暗骑士》了,可能由于两部电影中的主角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悲壮的自我牺牲精神),寂寞大神就偷扒了自己原来作的谱……

    5. 不知道为什么影片进展到中后段总觉得像看郭达斯坦森的《家园防线》。因为之前没有007为了保护自己的娃如此小心谨慎过,而且对于女人基本都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Vesper除外……)。

    6. 本作的DNA生化武器有点考验剧情理解能力和对前作的记忆关联,如果忘了《幽灵党》或不知道邦德与前一部幽灵党老大的亲属关系(养子与嫡子的关系),那么就不清楚为啥Q会对邦德说幸好你俩没有血缘关系。

    7. 凌厉的动作戏:可以看出学了《美国队长2》好多,比如邦德与Madeleine驾驶的阿斯顿·马丁被围困,有反派不断枪击防弹玻璃、Nomi在古巴劫持科学家于楼顶飞奔,007楼下追逐等。

    8. 送别老朋友迎来新朋友:Felix Leiter 菲利克斯·莱特的死和Mathis一样伤感。所幸新任女007 Nomi和CIA刚培训了三周的菜鸟Paloma非常给力,给了这只孤狼一种前线团队的感觉。

    7.一些老梗:GPS注射器打完了会┗|`O′|┛ 嗷~~,手表,Q的惊讶……

    后续继续补充,更新详细图文版~

     7 ) 破败的“不列颠尼亚”

    童年时期看过每一部007,我很清楚旧派007电影所代表的一整套话语(消费主义、保守主义、殖民主义、性别刻板印象......),现在不但在东方是political incorrect,在西方,也一样是political incorrect的了。丹尼尔版5部007,都想在形式和内容上打破旧邦德电影套路,找到新邦德电影套路。所以尽管这是唯一一代故事有明确连续性的邦德,风格却最不统一(过去的邦德会有些配角有连续性,但整体并不连续,时空也很错乱)。

    《无暇赴死》有很多福永招牌式长镜头,很漂亮。但相较于影像,这部《无暇赴死》最能给观众留下印象的恐怕还是剧情。编剧安置了很多老007电影的彩蛋和元素,但核心剧情和角色设定却恰恰颠覆了传统007套路。

    当年的邦德上太空,下深海,架着坦克单骑闯荡莫斯科还能全身而退。《无暇赴死》中的邦德即便身旁有队友帮忙,背后有(事实上根本没有能力在东亚长期部署的)小英皇家海军六分之一主力舰(队)支持,仍然只能勉强完成任务。旧邦德电影,邦德身边总有无数曼妙女郎相伴,《女王密使》里邦德结一次婚(即便老婆婚礼后即去世)就会导致票房惨败。而《无暇赴死》中,如果不加几句“为什么他身边总这么多女人”一类官方自嘲台词,可以想见必然会招来批评,而家庭更是成了这一部007的核心情节要素。

    作为丹尼尔告别之作,这个以套路的方式反007套路的剧本其实谈不上多好,但情感力度足够强烈。虽然我早就被国外上映后的评论剧透,但真看到结局,还是坐在影院椅子上愣了几秒钟。

    然而,时代真的变了,如今的观众已经很难像当年的观众一样真正喜欢007电影了(连我自己都不可能像童年一样喜欢007电影了)。克雷格版007风格多变这个事实本身就表明,007这个系列尚未找到能彰显自身特点,又适应时代的新套路。《皇家赌场》走写实硬汉风成功,《量子危机》试图延续硬汉风格却走向了失败。《天幕杀机》全面升级视听品质,在50周年搞怀旧复古收获一番好评和商业成功。《幽灵党》试图更彻底的搞复古却彻底玩砸,除了一堆只有老邦德迷会注意到的彩蛋以外实在乏善可陈。《无暇赴死》的反套路结局,固然很有冲击力,但就只能玩这么一次,不可能复制。

    归根结底,曾经支撑007电影商业和文化影响力的政治经济学结构已然彻底改变。虽然我知道007电影还会拍下去,但即便这个系列以某种方式延续下去,未来的007系列电影也会成为除了名字一样外和我们熟悉的旧邦德电影完全不同的事物。传统邦德片的命运,或许就像《无暇赴死》结尾邦德的结局一样无法逃避。

    历史是公平的。

    儿童时期看的第一部007是VCD《黄金眼》。那是布鲁斯南的第一部007,也是冷战后第一部。小时候的我固然被邦德电影必备的各种香车美女高科技武器震撼,但真正让我印象深刻我的是《黄金眼》片头——革命导师的巨型雕像被一群美艳的裸女砸坏——我第一次直接地经验到东西方巨大的ideology鸿沟。

    不知《黄金眼》的片头设计者上会不会预料到,近三十年后,被毁坏的雕像再次成为《无暇赴死》片头的核心视觉元素之一。

    只不过这一次,被毁坏的雕像名叫“不列颠尼亚”。

     短评

    还行 可是古巴的007女郎比女主好看啊(认真

    3分钟前
    • Heroin 🐯
    • 推荐

    丹尼尔谢幕多给一星 先夸吧 整部动作戏场面和打斗画面都很好看很流利 开头炫技那段还挺亮眼的 人物情感刻画更丰富了 然后ana古巴出场一小段非常惊艳 但⚠️后续就是冗长的剧情 先是女主长了一张嘴但我就是不跟你说 像一个情感线工具人。接着就是看似影片格局很大 反派出场前跟上一部一样气氛营造很足 但也是同样形式大于内容 系列最恐怖反派❌ 只是把反派仪式感拉满然后结果也没干什么 厉害的反派才能衬托出james的厉害不是吗?你有这么厉害的生化武器就干这?装模作样神神叨叨(一些清洁人类灭霸思想🈶️ )然后为了死在邦德前头就得跟他多唠一会 整个为了死而死 就这拍了2h40min属实是导演编剧占很大问题//我以为我会为邦德赴死而哭 但确实 为邦德些许潦草的结局遗憾不甘(我哪想得到15年了维斯帕还要被炸墓)

    8分钟前
    • 听说_?
    • 还行

    这个剧本真是太庸俗了,制造绝情散的反派棒打鸳鸯感觉是武侠片里的剧情。美女都是走马灯工具人,古巴大美女打完就消失了?风景也乏善可陈,挪威那么美拍出来就这? 唯一的亮点是终于给Q摆正了取向,茶具加蒸笼深得我心。

    11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说真的,最好看的部分是片头mv

    14分钟前
    • 小盐
    • 还行

    笑着进去哭着出来

    18分钟前
    • 膔中间有个野
    • 力荐

    Who is Q’s date?

    20分钟前
    • Cathy
    • 还行

    Ana de Armas的短暂出场太惊艳了,看似紧张焦虑同时又俏皮可爱性感,执行任务过程中又很专业且致命,以至于电影剩余时间都在想她还会不会出现,甚至如果她是下一任007我都会觉得非常Ok。

    21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007 系列要想办法重生了……不然再这么拍下去,我就把 007 和碟中谍彻底搞混了……(不要招惹高科技单身狗,不然他有一万种办法让情侣们生不如死)

    26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各位美女姐姐逃命/搏斗的时候换上平底鞋吧,好怕她们崴到脚😅

    27分钟前
    • Parthenolide
    • 还行

    邦德在介绍玛德琳和女儿的时候,说“他们是我的…”然后用嘴型说family的一幕还挺让人唏嘘的,结尾落泪的我有一半的眼泪是被汉斯季默的弦乐激发的

    28分钟前
    • 苦禄
    • 还行

    对于非007迷的观众来说,又臭又长足以概括。反派有那么厉害的纳米武器却用的这么拧巴,干啥呢?

    33分钟前
    • 必烈
    • 还行

    我拖家带口邦德也拖家带口,我996他007

    34分钟前
    • lakeblur
    • 较差

    看到没空去死,还以为有多紧凑多激烈,结果剧情拖拖拉拉夹带着煽情160分钟,时间充足地去死了。

    3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开头Bond骑着小摩托嗖地90度爬上山城仿佛吴京附体;女特工娇憨又性感,打戏太养眼我疯狂爆灯;中后段开始冗长,坐得屁股好痛;结尾过于抓马,面具人死前最后一击竟是硬要拆散苦命鸳鸯,惦记着这些情情爱爱的,作为本片大反派,格局也太小了!

    41分钟前
    • 桔汁小馄饨
    • 还行

    我是不会躲子弹的,要躲也是子弹躲我

    42分钟前
    • Tasogare
    • 推荐

    4.5開場便見證了007史上首部滿版IMAX跑馬燈,為最終回開啟有別以往的序幕,前1個小時有非常密集的滿版畫面,凱瑞福永對IMAX攝製的野心效果絕佳,影片在極長的敘事篇幅之下為克雷格的龐德註下了悲壯又美麗的完結,龐德這一生作為情報員一直在痛失摯愛中度過,從來都抓不住命運的他,這一次有了必須放手一搏的私人原因,也有了願意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勇氣,菲比沃勒加入腳本撰寫真的有差,女角刻畫立體,冷幽默也讓人會心一笑,安娜德哈瑪斯僅一場戲,但是這一場戲足以讓人愛上她,菲比也把龐德一直以來看到女特務就調情的設定揶揄了一番,真要挑缺點的話片長還是冗長了些,但是作為謝幕作,我認為值得一次。結尾流淚了,克雷格的龐德,終於迎來了自己的英雄輓歌,原因是極為私人美麗的,而他也留下了他曾經存在過的證明,他的愛的結晶。

    46分钟前
    • Puff
    • 推荐

    结局值一顿眼泪,Bond全程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连贯动作戏很吸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两个小时后变成审美疲劳。安娜贡献了精彩的一段打斗,蕾雅一如既往的美以及不停散发的荷尔蒙,所有的角色都产生强烈反应(包括她爹),反派动机weak但是耐不住长得好看,一副肾虚的样子很让我怜爱,小本好久不见脸上又增岁月痕迹。总之是一部很精确戳中观众的商业片,又搞英雄迟暮那一套,爱情戏稍微俗了点,儿女情长那一套不适合James,丹尼尔帅到看见他就窒息,怪不得是万千女性的性幻想对象。

    48分钟前
    • 含糖渡鹤影
    • 推荐

    冷静下来看待自然是很难令人满意,哪怕不提谢幕之作的噱头,以平常系列新作来说大部分时候也相当的乏味和普通——福永在片场敷衍了事的传闻似乎不再是谜。但作为自幼的007死忠,真的无法不为克雷格喝彩,在他之前最爱的康纳利,以及拉赞贝、摩尔、道尔顿、布鲁斯南,五人皆在扮演同一个“邦德”,一个近乎神一般无所不能的存在,而克雷格的“邦德”,明显是另一个人,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邦德”。十几年来他失去了同僚、身份、真爱、家人,不再是不死之身的铁金刚,于一次次伤痕中逐渐成为一个鲜活的人,而当寻回这一切时,“我从未离开”的他也只得告别。这十年的好莱坞,终于不再迷信英雄不灭,杰克曼、唐尼、克雷格,我们不再好奇下一位继任者,或相互比较历代的不同,因为他们被永远定格在这独一无二的时刻,哪怕一路坎坷,也足以被铭记和致意。

    49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从十六年前公布选角被嫌弃到皇家赌场开始征服观众再到这代影迷心中“最好的007”,没想到谢幕篇剧情这么拉胯,差点以为是日本郭敬明拍的,拉了美女影帝过来只是当工具人。最后“She has your eyes”倒是有英国人那味儿…多一星给丹叔的表演,终于有机会在这系列展现演技了。

    52分钟前
    • e|理智型神经病
    • 还行

    1.又是带着生化武器想play god的反派;2.james bond也开始拖家带口了;3.这个日俄边界废弃前苏联小岛的极端冷酷的钢筋水泥建筑倒真的是,很有味道,侘寂+冷酷苏维埃。纪念在英国的最后一场首映加电影。

    53分钟前
    • 焱焱子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