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爱情片 离开拉斯维加斯国语版

    离开拉斯维加斯国语版

    评分:
    0.0很差

    分类:爱情片美国1995

    主演:尼古拉斯·凯奇,伊丽莎白·苏,朱利安·山德斯,理查德·刘易斯,斯蒂文·韦伯 

    导演:迈克·菲吉斯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以爱之茗

    • 更新HD

      夏威夷之恋

    • 更新HD

      新画皮

    • 更新HD

      天命玄女

    • 更新HD

      某日某月

    • 更新HD

      你好现任

    • HD中字

      神秘友友

     剧照

    离开拉斯维加斯国语版 剧照 NO.1离开拉斯维加斯国语版 剧照 NO.2离开拉斯维加斯国语版 剧照 NO.3离开拉斯维加斯国语版 剧照 NO.4离开拉斯维加斯国语版 剧照 NO.5离开拉斯维加斯国语版 剧照 NO.6离开拉斯维加斯国语版 剧照 NO.16离开拉斯维加斯国语版 剧照 NO.17离开拉斯维加斯国语版 剧照 NO.18离开拉斯维加斯国语版 剧照 NO.19离开拉斯维加斯国语版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本(尼古拉斯•凯奇 Nicolas Cage  饰 )一个是贫困潦倒的编剧,终日借酒消愁,被公司开除后,郁郁不得志的他变卖了所有的家当,前去拉斯维加斯开始了他慢性自杀的计划。他打算在几周的时间内,喝酒至死。在光怪陆离的拉斯维加斯,醉醺醺的他遇见了妓女莎拉(伊丽莎白•苏 Elisabeth Shue  饰)。莎拉过着同样不幸的生活:被皮条客控制自由,屡次出逃不遂。本和莎拉共度了一夜,这夜他们互相倾诉,同是天涯沦落人。  二人很快同居,但莎拉并不阻止本继续狂饮。本在自己的世界里沉溺得越来越深,直到有一天和另一个女人躺在莎拉床上,莎拉怒不可遏,将本赶出家门。本在酒精的折磨下奄奄一息,他打电话给莎拉,能否让生命和感情重生。

     长篇影评

     1 ) 绝望的尽头

    影片对于主题“绝望”的阐述是相当独特的。一开始无法理解男主角本在落魄至极的境地下如何能在举手投足间表现如此的洒脱与优雅,他的脸上总是面带微笑,从不发酒疯,从不扯着喉咙乱吼,甚至连勾引女人上床的态度都彬彬有礼地像是在邀请她们参加交谊舞会。他从不抱怨,在他身上找不到命运的不公所留下的一丝一毫的痕迹;他正在自杀却从不谈论死亡,反而只顾享受眼前生活,仿佛自杀只不过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而已。粗看之下仿佛本并不是一个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酒鬼,而更像是一个偶尔趁着夜色出来寻欢作乐的绅士。然而细细品味之后才略有领悟,正是因为认定自己已经被这个世界所抛弃,也不再需要向这个世界索取任何东西,所以才能够如此洒脱;也正是因为已经绝望到能够心无杂念、从容不迫地走向死亡,所以才能够如此优雅。所以本就好比是一个得知自己死期将至的演员,极力地将自己的最后一次演出表现得极尽华美。镜头下灯火辉煌、繁荣无比的赌城拉斯维加斯则是他所能够选择的最豪华的舞台。一切既华丽又悲壮,华丽得让人目眩,悲壮得让人心痛。不得不感慨尼古拉斯凯奇的高超演技,用一种近似疯狂状态的极度欢快的方式将极度的绝望演绎地淋漓尽致,其所表现的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捕捉以及对表演技巧的控制力上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个人认为他在此片之后所塑造的众多角色都无能出其右。

     2 ) 让自己孤独,是为了远离孤独。

    就为了那道灰飞烟灭的眼神,我等了好多年。
    去音像店找过但是找不到;在网上搜索过,年代久远的片子种子稀少。不过最后,还是被我挖到了,《远离拉斯维加斯》。也叫做,《两颗绝望的心》。

    人在什么样的状态下,都会产生爱情。并不根源于性。而是源于一种需要。

    我相信人的心底,有一片沙漠。没有水,没有植物,一片冷寂。就像拉斯维加斯那些不被照映出来的地区。
    你有时会在其他地方忙碌,去吃饭,去看戏,去工作,去玩乐,享受所有能得到的。突然沙漠里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瞬间就把你冻透了。或许你只是想装作不知道,可是层层棉衣也还是抵不住那寒意,于是温暖的季节里你瑟瑟的发着抖。

    那不是一种欲望,而是渴望。一种从心底里蒸腾出来的渴望。
    甚至哪怕是性,都不过是这种渴望的一种延伸表现而已。那种想要攫取热量的贪婪,仿佛能将对方吞噬下肚。而萨拉,她知道不能要求的更多。她只是要他不离开。那种费洛蒙的味道里头透出绝望的气息,成份百分之八十是酒精,反倒与性没有多大的关系。可是却牢牢攫住了她。

    他是如此不同,落魄到一无所有,彻底放弃了自己的生活,花500美金只为买看她一夜。可他又如此熟悉,萨拉看到他斜躺在沙发上,仿佛看到自己,一样的孤独无助。就是这样的孤独,令萨拉拒绝了他的邀约之后,再次敲开他的房门。两颗绝望的心,终于在灯火辉煌的拉斯维加斯的街头相遇。
    当本答应跟萨拉回家的时候,那张有着忧郁眼神的脸上展露出来的笑容,温暖得如此令人心碎。
    你要这份爱,哪怕他是残缺的。因为你需要温暖。就只是这样。

    如果不是自始至终包围着的音乐,那绝望是不是更加赤裸?
    幸亏有了这些音乐,胜过无数苍白对话。
    远离拉斯维加斯,远离繁华,远离人群。让自己孤独,是为了远离孤独。

     3 ) 离开LV的唯一方式

    本片根据奥布瑞安的自传体小说改编,基本上说的是一个真实的角色在现实中的故事。作者在出售这部小说的电影改编权两周后便自杀身亡,没有留下遗言。这部电影上映的1996年,我年龄还太小,还没有开始喝酒。事实上当我在2006年看到此片时,才发现那种缠绕在主人公周身的自毁情绪之于我而言已经司空见惯。我不想标榜自己的生活有多么颓废,你知道,仅仅在喝酒时而已。

    长期酗酒并已酒精中毒的剧作家带着被解雇时买断作品版权的一点钱,来到了LV打算喝到死为止。极偶然的情况下他邂逅了一个妓女,后者因为害怕孤独(也可能是因为爱)而收留了剧作家。在酗酒致死前那一段有限的时间里,两人随着各种冲突而产生了爱情,但剧作家身为一个病入膏肓的酒鬼,死亡的命运其实早就已经被注定。

    尼古拉斯凯奇是我最喜爱的好莱坞影星之一,他身体强壮,却有着一双忧郁的蓝眼睛,像一个无助的、随时都可能哭泣的男人,忧郁的表情令人心碎。在[离开LV]这部电影中,他扮演绝望的剧作家,将人物心中自毁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成功地塑造了这个灰暗的角色。他与妓女互相理解和尊重,接受各自的生活现实却充满感情地毁灭着。“此刻我爱上了你,但我住进你的家里,并不是要将我扭曲的灵魂融入你的生活。”

    这是一部与社会常规背道而驰、真正讲述边缘人群的影片,它要求人们去正视这个世界消沉和绝望的部分,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事情往往这样发生:开始你不大清楚自己为什么喝酒,后来感觉还不错,渐渐不开心的事越来越多,到最后理由已经变得不重要了。——这就是一个酗酒者早期的心路历程,可以说大部分酒鬼在一开始都是神智清醒地自愿走上了这条道路。

    开始有些镜头是通过剧作家的视角来拍摄的,像一个脚步踉跄的人在摇晃。他的手指被一个妓女挑逗地吮吸,接着这副画面被放大,然后有短暂的停顿。你可以通过这些形象地感受到一个酒鬼那麻痹的神经是如何运转的。影片每一幕几乎都有酒的存在,剧作家眼神涣散、表情呆滞地大口吞酒,双手随时抖得无法写字。至于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片中只有一句简单的自述:“我已经忘了是我失去了他们我才喝酒,还是我喝酒他们才离开我。”

    由于严重的酒精中毒和无法戒除的酒瘾,剧作家无法再正常地工作和生活,被解雇之后他切断了与正常社会的最后一丝联系,从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社会对他彻底的抛弃。他烧掉了过往剩下的零碎“:护照、照片和信件,独自开着车来到LV,准备在这个罪恶之城用酒精给自己做个了断。脸上是将死之人的颓败,眼圈发黑,表情却十分坚定。

    与妓女的相遇相识可以说是一种偶然,因为LV有成千上万的妓女,只有这一个与剧作家同样孤独并相知相惜。搬进妓女的房子时剧作家说:“让我搬出旅馆和你住在一起,我只有一个条件:你永远不能叫我停止喝酒。”在妓女给他的礼物中有一个镀金的酒壶,我想这已经能够说明她的态度了。就这样,他们两人在不断被主流社会排斥的同时,在彼此身上找到了温暖和安慰,虽然经历各不相同,却都有着悲观和绝望的人生态度。

    有一个镜头使我印象深刻:在蓝色的游泳池里,剧作家独自站在水里喝酒。妓女跳下水游到他的身边,两人缠绵拥吻。背景音乐angle eyes适时响起,蓝色此刻象征着自由。然而这一切非常短暂,上岸之后他们就遭到了驱逐。在刚开始同住时他们讲好了条件,妓女不干涉剧作家喝酒,而他尊重她的职业。当他们发展出感情之后,矛盾也同时产生。妓女企图挽救剧作家的生命,劝说他去医院接受治疗,但是一提到戒酒他就要搬走。很明显她对他的爱比他对她的要深一些,一个夜晚工作结束后回家,她发现剧作家烂醉如泥地和另一个妓女躺在床上,她受到了伤害,只得把自己深爱的男人赶出门去,以此保护自己。

    后来妓女接到一个电话,那是剧作家临死之前对她最后的召唤。在小旅馆肮脏阴暗的房间里,他行将就木地苟延残喘着。然而他对妓女(也许还有这个令他崩溃的世界)的爱促使他对眼前的肉体充满了渴望,妓女含着眼泪跟他做了最后一次爱。我觉得与其说剧作家临死前的反常是因为眷恋生之世界,倒不如说这是这个崩溃但坚定的男人独有的一场告别仪式。尼古拉斯凯奇的演绎入木三分。电影快结束时出现了妓女接受采访的镜头,她看起来相当忧伤和憔悴,但仍平静地说:“我不希望他改变,他剩下的时间不多,他需要我,我爱他”顿了一顿她接着补充:“……我真的爱他。”

    剧中两位主人公虽然不能算社会最底层,但他们无疑是生活在边缘地带——正常秩序、正常生活方式、正常情感的边缘。以剧作家为例,究竟是社会不接受他,还是他自己主动离开社会呢?我想后者的比重更大一些。有时候不仅因为不开心人才想喝酒,这算不了什么,因为总有开心的时候,哪怕只是短短几秒钟。我想说的是那样一种无可救药的厌倦,使人厌烦乃至仇恨每一种生活的正常形态,拼命灌酒,丝毫也不在乎自己将会落入一个怎样的深渊。毫无疑问,有人正这样过着,这一点儿也不夸张。

    我从来不觉得电影能够成为所谓的“救赎”,——之于我而言它永远是共犯。所以无论你是因自毁而酗酒,或者因酗酒而自毁,犯不着多废话,把酒满上,咱们再喝一杯。

     4 ) 爱是?

    爱是痛,爱是永远逃不出的苦海。爱只有让绝望的人更加绝望,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爱。

    两天内分别看了《逃离赌城》和另一部《我的黑夜比你的白天更美》,一模一样是相爱、痛苦和生命终结的主题,一切对爱情抱有希望的幻想都没有了。

    但是就是有人奋不顾身跳入这苦海,将自己置于那最终通往死亡的轨道,无畏前行。拿痛苦,这包括了嫉妒寂寞思念猜忌憎恨自责嫌避懊悔,放入口中咀嚼,与相爱,或者仅仅是爱的人互相消耗。

    一部描写酒鬼和妓女的电影,永远吸引不了好莱坞的目光,《远离赌城》由法国出资,由英国人导演。电影中,他靠酒精自杀,她做着世界上最肮脏的职业,是闻出了对方身上同样的腐蚀气息,才将两个人互相吸引。究竟什么是爱?有人说爱是怜悯,用于他们两个身上可以成立。那么,因为怜悯相爱,而面对彼此的折磨,救赎和放纵,哪个更像爱?Sera有天终于忍不住,希望Ben去看医生。当初默认的契约被打破,Ben就此想要离开,Sera立即放下了所有要求和期许,只要他留在她身边,怎么都可以。

    只要留在身边,是最低限度。爱是互相取暖,是冰冷世界中的依偎,舔舐自己和对方的伤口。但是别忘了,爱是苦痛,两个人在一起只能是,毁灭。

    逃离赌城,其实电影名字给了两个人一个出口,但是相爱的两人没听见。绝望的爱人们,远离拉斯维加斯吧,这里充满了欲望、铜臭、暴力,那霓虹绚烂的夜晚过去,一具具尸体浮出然后消失在白日的宁静。如果爱情在这个世界上别的任何地方还有丝毫的甜蜜和光明,在这个城市,只是死亡。

     5 ) 即使没有美满的结局,至少有美丽的开始

    Nicolas Cage奥斯卡封帝之作,表演上男女主角都是非常出色,无懈可击。

    电影最出色的地方是营造出的绝望,迷离,沮丧,无奈的氛围,始终缭绕在赌城这个空虚糜烂的城市的夜晚中。

    一个酒鬼,一个妓女,相遇在赌城,一见钟情,可惜他的心已死,念已绝,一切都已放弃,躯体只是最后挥霍的快乐,她无法改变他,因为无法改变他而无法改变自己,她的幸福的希望只能渐渐无奈的破灭。

     6 ) 小影评

    小影评 《离开拉斯维加斯》

    在电影《离开拉斯维加斯》的结尾处,主角凯奇死在了赌城一间小旅馆的卧室里,终于没有离开。又或者可以说,终于彻底地离开了。

    他死在女友沙拉的身下。在这里,做爱变成了一种离别的仪式,一种爱情关系的最终确认。婚礼上交换戒指也是在确认一种关系,但是,谁会和一个死人交换戒指呢?

    妓女和酒鬼的爱情当然是不受祝福的,但是银幕外的观众仍然会为剧中人的遭遇落泪。因为人皆有情,而地狱就在我们脚下,所谓边缘人,是说他们所站的位置离地狱更近,然而作为人本身,你我之间其实并无区别。

    凯奇酗酒源于妻子的离去,这不禁让我想起卡弗的小说,更感叹导演如此设计其实并无必要。当然,显而易见的生活创伤或许可以作为自毁的理由,也更能收获观众的同情,就像被男人逼迫成为妓女要比自发地流落风尘更让人同情。虽然这种同情可能正因为如此而显得缺少真诚。毕竟生活并非明明白白,而堕落也未必出于自愿。一个似乎正当的理由并不能拯救一个人,正如不需要什么理由也可以毁灭一个人。

    因为心中空洞而把手伸向酒瓶,结果酒精烧了起来,洞越来越大,最终吞没了自己。酗酒者一开始总是因为悲伤和抑郁而酗酒,结果渐渐变成了因为酗酒而酗酒。当初的理由反而变得模糊不清,以至于无。被酒精控制的人,还能爱么?

    在搬进沙拉家之前,凯奇说,你绝对,绝对不能阻止我喝酒。而凯奇也没有阻止沙拉每晚继续她妓女的活计。他们无法要求对方,正如他们无法克服自己。希望太沉重,黯淡的未来总会让人心生恐惧。而所谓未来,并不是一个确定的时间概念,边缘人的生活随时可能崩溃,这也让“现在”变得愈加脆弱。套句俗滥的比喻,他们的爱情“如流星划过夜空般美丽。”然而流星之所以美丽,是因为观者稳稳地站在地面上。如果可以做恒星,谁又愿意去做流星呢。其实大部分人都想既做恒星又做流星,最好是既下坠,又永远不会真的落到地面上,必要的时候可以随时飞起来。

    凯奇一开始并未真的绝望,他依靠乖张的举止来提醒自己的存在,他还不想完全放弃。失去工作让他最终下了决心,他取出所有的钱,烧掉了代表过去生活的一切,包括妻子的照片,驱车来到赌城,想在这里喝酒直到醉死,他没想到自己会碰到生活的转机。

    最令人悲伤的,并不是失去希望,而是当希望真的来临时却无力抓住。他最终还是放弃了。

     7 ) 一份超越生死的契约

      是不是每个女人都有——姑且称为拉斯维加斯情结——呢?选择一个婴儿般脆弱,花朵般迷人,蝴蝶般颓靡的男人,让他爱上自己,成为他的一切,然后笑着看他死去,拿自己青春最美艳的部分烧成灰,为他殉葬。杀人不眨眼。

        昨天看了李碧华的两个短篇,《吃卤水鹅的女人》和《吃眼睛的女人》,均极震撼。不知李阿姨是否对恐怖题材有了偏好,还是江郎才尽,非要刀刀见血不能写出女人心底之残酷。今天不幸又看到《远离拉斯维加斯》(又译:《两颗绝望的心》),恍然大悟,原来此种情结,古今中外一道辙。

        男人是一个无可救药的酒鬼,失败的剧作家,抛开一切来到拉斯维加斯,希望喝到死神降临。女人是一个苦命的妓女,在这座堕落之城的大街小巷游荡拉客,时时有危险,心灵尤其孤苦无依。也许是天意,这两个浮萍男女凑到一处,成就一段烟灰般短暂的爱情。

        Ben(尼古拉斯•凯奇)经常对Sera(伊丽莎白•休)说:你是我的天使。但他不渴望拯救,相反,他是来寻找毁灭的。Sera也不打算拯救他,因为她知道两人在一起的时间不多;这点时间不够拯救他,只够制造一段回忆,作为他坟头的花束。同样的,Sera的生涯也不可能因为Ben发生任何改变,他如果是这样的男人,他就该拯救他自己了。Ben选择对Sera不作任何要求。两人之间这点令人辛酸的默契,是他们宿命的开始。

        Sera像女神一样接受了Ben的一切,他酗酒呕吐,醉卧门口,打破头她都毫无怨言地帮他收拾好,因为这是他留下来的条件。她太孤独了,不愿意放这唯一一见钟情的酒鬼男子离去,所以她就要纵容他的爱好,换言之,放手让他去死。而她爱他,她又是善良的,所以她某一次仍然劝他去看医生。最终明白无论有没有她,他都一样没有救之后,她毅然陪他走完最后一刻。

        即使这样的爱仍然是自私的。当Sera发现Ben带女人回家胡搞之后,命令他“滚”,然后自己向隅而泣。她可以容忍他的一切,除了不忠。两个人的天国是糖纸和酒瓶砌成的,拉斯维加斯的美丽阳光折射出一片缤纷色彩,让人眩晕而快乐,仿佛踩在云团之上,可以不去看下面的万丈深渊。但是,只能是两个人,把什么都交付了的两个人,才能成为这里的居民。多了任何人,都会让阳光早早熄灭,寒冬提前降临——不为别的,只因为那是现实。

        日本作家谷畸润一郎最喜欢描写女性的残酷。但是他的女性都是自主自觉的施虐者,把自己的青春和美丽当成一柄利器,迫使男人就范,甘愿成为她们脚下卑微的尘土,乃至白骨。而这里的Sera是一个可怜的女孩,她根本不用使手段,因为她中意的对象是虚弱得一阵微风就可以挂到树枝上的。她捡到了他,爱上他,收养他,看他死去,一切都不在她的掌控之中。任性是这个男人唯一的资本,而他越是任性,她越是不能自拔地爱上他。不如说她自虐的成分更大。但是她仍然是残酷的,和她的温柔善良一样不容置疑。得不到所以毁掉,跑不掉所以温柔,希望永远拥有他所以看他死去,哪一种不是残忍呢?

        男人也有拉斯维加斯情结的。这电影是男人拍的,便是理由。

        I come here drink myself to death. 在某个孤岛般的城市纸醉金迷直到耗死,彻底地成全浪子之名。据说剧本是来自一本畅销书,自传体,作者在电影拍摄前自杀身亡。看看影片中的尼古拉斯,那颓废迷离的眼睛,空洞的表情,踉跄的脚步,鱼喝水般大喝烈酒,就知道他没救了。作者只是没有勇气忍受那么久,提前结束生命而已。他肯定是因为没有等到他的Sera,不可能有别的理由了。但是天使通常在别处。

        当酒鬼遇上妓女。多么俗套的故事!
        到最后的最后,两个人都得到了拯救。还是俗套!
        但是在这个冰凉的冬日,却是动人的传奇。靠得近些,再近些,即使我们是刺猬,彼此会扎痛,扎出血来。如果想要拥抱,就不要在乎许多。

        为仍然流离失所的灵魂祈祷吧。Amen。

     8 ) 抵挡死亡的堤坝

    关于流行沙哑喉嗓的风潮,我严重怀疑是自STING大叔开始的。当然,该大叔的声音尚属自然灾害程度不甚严重的,《杀手莱昂》的主题曲《THE SHAPE OF MY HEART》还是很勾人魂魄的。另一首扫荡人心的《ANGEL EYES》也是一部电影的歌,那部电影通常直译为《离开拉斯维加斯》,或者《远离赌城》,另一个译名叫《两颗绝望的心》。
    两颗绝望的心总让我想起另一句话,叫做:一颗不肯媚俗的心。那是理想主义开始幻灭的90年代初,最后一个音乐诗人张楚的口号,他确实不肯媚俗,回到西安去隐居起来,十来年后站到镁光灯下,还是那一副倔强的表情。不过,终于还是要复出,任谁再不肯媚俗,都逃脱不了时间的逼迫和现实的抽打。
    《远离赌城》看过两遍,昨天又看了一遍。我是这般乏味与古板之人,由此可见一斑。
    妓女与酒鬼的相互救赎,现实有无这样的可能?当然我们晓得没有,人间从无解救,惟有死亡来找。所以当那两只孤魂野鬼遇见时,女主角问:WHY COME LAS VEGAS,那男主角说:DRINK MYSELF TO DEATH。
    有这样清醒而深刻的认识,谁敢说他只是个酒鬼。人要自己去赴死,是需要有高度理性的。据说苏格拉底喝下毒酒前,很是潇洒,他说:活着还是死去,哪个更好,让我们走着瞧。TO BE OR NOT TO BE,这个道理有如庄周梦蝶,谁在梦境谁在当下,恁的知晓?又如同屈原的天问,谁醉谁醒谁好谁坏,岂由我知?
    因为对生死命题的不同领悟,于是想生的人总是试图营救欲死的人。其实都是徒劳,人与人只能互相陪伴、安慰,分享一些眼泪和欢笑,然后走开,不回头,不留恋,不后悔。
    尼古拉斯.凯奇在这部片子里将其神经质的表演天赋发挥到极致.忧郁,狂野,错乱,柔情,绝望。每一个因子,每一个场景都像一记记重拳击打到我的心脏。所以看完这部片子,我虚弱而匮乏,几乎要原地晕眩。
    女主角也相当好,是我喜欢的类型。很有莎朗.斯通的那种硬朗大气之美,散发着凛冽的寒意,拒人以千里之外,连看你的目光都是冰冻的,像刀子。要么够冻,要么够热,温开水般的女子我欣赏不来。只可惜,现在似乎不太红。
    一部令人绝望的影片。但我们都明白,有时候,绝望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活着。
    杜拉斯有个小说名叫《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不妨我也可以理解为:抵挡死亡的堤坝。人人都需要这样一座堤坝。
    为了这座堤坝,《LEAVING LAS VEGAS》,我想还会再看第四遍。

     短评

    如果没记错,当年看哭了。。。

    6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力荐

    从头到脚的绝望 最残酷的事情是无法拯救自己

    8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如果你是一个孤独阴沉的人,那一定要找一个如同阳光一样的人。双倍的孤独带来的只能是更沉重的死寂,那为什么还总是有孤独的人成双成对?因为往往他们都没有那么好的运气,足够他们遇到那样温暖的人。

    12分钟前
    • 后自愈
    • 还行

    寂寞的心遇上破碎的心,妓女遇上酒鬼,他们不问对方why,直接接受对方的所有。里面有最灰暗的sex。此片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原作者John O'Brien卖出电影版权2周后,自杀身亡。我现在对原小说很有兴趣!这类电影,基本就是我的海洛ying

    13分钟前
    • Bo
    • 力荐

    bored out of my frigging mind... what's with all the slow motions? couldn't you just tell a story in a normal way?

    18分钟前
    • EE
    • 较差

    1.至丧绝望之作,沉沦到底的酒鬼与颓废麻木的妓女间的爱情,相互吸引,相互尊重,及至爱与死的交融合一。2.凯奇的影帝实至名归,伊丽莎白·苏的表演也毫不逊色。3.原作者卖出电影改编权后不久即自杀身亡,在影史上,也很难找出如此决绝笃定的自杀者,自弃到极致,便成就了优雅从容的姿态,矢志不渝地堕落自毁,选择如此漫长的死亡之途,岂不也是一种勇毅?4.几处高速交叉剪辑颇有尼古拉斯·罗伊格风范,如(凯奇POV中的)脱衣舞女与他将整瓶酒一饮而尽的迅疾轮剪,最终消音,犹如感官的瘫痪,再匹配切至大张嘴开车之镜。5.男主前史与酗酒动机几乎悉数留白,非常大胆的处理,虐待狂皮条客放走女主,迎接在画外被杀的归宿,也很独特。6.间或插入女主的访谈特写,自陈心迹,却未见访谈者身影,够间离。7.无尽霓虹,超市起舞,泳池接吻。(9.0/10)

    2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他是一滴水,迷失在酒中;她是一粒沙,沦落于风尘。两颗颓废的心,一场绝望的爱。

    23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未曾体验过如此绝望的人不会有同感,这片子和有情人一样,只是给特别的你和我。人间有个理解自己的人多好,而如果这个知晓你一切底细和弱点的人,恰好也爱上你,岂不是绝美。然而世事总不能如愿。太能体会ben的生无可恋,即便知道有个天使那么爱他;也太能体会Sera这种明知短暂却义无反顾的爱

    26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啊啊啊啊啊啊啊,太赞了,忍不住给5个颗心.从来不喜欢这类的缠绵剧哎,还是被凯奇打动的.喜欢他们最后的ML,象告别的仪式,又象告白的方式.

    29分钟前
    • susansay
    • 力荐

    不该去救一个快要淹死的人,因为那不仅仅是徒劳,也是在送命。 太致郁了!阿姨年轻时候真美!

    33分钟前
    • Dita
    • 力荐

    尼古拉斯·凯奇的演绎生涯巅峰时期,谁能知,这巅峰时期的演绎,成了他二十多年后生活中真实的颓败。人生啊... ...

    35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女人真的很容易被温柔打动,酒鬼也好家暴也好杀人犯也好,只要有那么一点点温柔,就一定会被某个女人爱上。可见男性的温柔实在是太少见了……

    38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90年代的奥斯卡还有这么一丝绝望浪漫的气息,如今这些所谓酒徒风尘女的感觉都退回到二线的独立电影里。索菲亚科波拉在Somewhere里拍的水下父女戏似乎参考了这里,但这里的水却不是简单的景,是对忧郁里寻欢两人的状态的最好诠释。尚未成为烂片王的凯奇。

    41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酒徒无度,我却歆慕。

    44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经典场景:①坐在泳池底下喝一瓶酒,以及坐在泳池底的那个吻。②她跨腿坐了上去,男人临死前的last hard-on.

    46分钟前
    • ζωήιδ
    • 还行

    尼古拉斯·凯奇的另一个拉斯维加斯,一悲一喜的拉斯维加斯,37°2 le matin和Sideways调制成的拉斯维加斯,不是不痛不痒blue而是彻底depression的爵士之都。输赢都只是在这一局,但这一局早已败北。

    49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整部影片充满颓靡之风,恍惚的霓虹灯光,觥筹的酒杯,还有恍惚的酒鬼与妓女的爱情。导演的爱情观或许是,爱他就接受他的一切,不奢求任何改变。说实话看此片让我莫名地很厌恶尼古拉斯凯奇~

    54分钟前
    • 幻影刺客
    • 还行

    补标。个人对于酗酒主题之下的疑似表演过渡总是有所抵触——醉成烂泥却从没耽误过台词对白,永远不会结语错字重复,明显脱离了写实维度而沦为炫技舞台?此外,原片为十六毫米摄影也限制了蓝光增色能力。

    58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人的存在是虚无而随机的,有时候就像浮沉一样,随机飘着。颓废人生,一酒鬼和一妓女,身不由己,也许他们只是想要心灵的安慰而已。人生无常,我们无权评论他人愿意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世界充满巧合和随机。8.2

    1小时前
    • 巴喆
    • 推荐

    两颗绝望的心。看得心里难受得很。

    1小时前
    • 一湄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