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美利坚女士

    美利坚女士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美国2020

    主演:泰勒·斯威夫特,乔·阿尔文,安德里亚·斯威夫特,斯科特·斯威夫特,乔尔·利特尔,崔·佩恩,杰克·安东诺夫,卡米拉·马歇尔,梅兰妮·尼玛,麦克斯·马汀,戴夫·迈耶斯,保罗·西多蒂,布伦登·乌里,鲍比·伯克,卡拉莫·布朗,谭·法郎士,安东尼·波罗夫斯基,乔纳森·凡·奈斯,碧昂丝,张菊菊,史蒂芬·寇贝尔,吉米·法伦,妮基·格拉瑟,乌比·戈德堡,卡尔文·哈里斯,珊妮·霍斯汀,赛琳娜·戈麦斯,卡莉·克劳斯, 

    导演:拉娜·威尔森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猜你喜欢

    • 更新HD

      莫斯科保卫战

    • 更新HD

      翡翠英雄

    • 更新HD

      给我个机会

    • 更新HD

      浩气盖山河

    • 更新HD

      灯船

    • 更新HD

      维多利亚的秘密泳装特辑2016

    • 更新HD

      清秀佳人国语

    • 更新HD

      维多利亚的秘密2009时装秀

     剧照

    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1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2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3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4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5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6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16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17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18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19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本片以不加修饰和感性的方式,记录了当代最标志性的艺人之一泰勒·斯威夫特在人生转折期的点滴。该片讲述泰勒如何在他人的期许之下找到自我。导演拉娜·威尔逊通过这部明亮而多角度的电影,展现了一名国际巨星如何接纳自己的多重身份:她不仅是词曲作者和表演者,还是一名能够用声音带来影响力的女性。

     长篇影评

     1 ) 美利坚女士:泰勒斯威夫特——于纷扰繁杂中重塑举世盛名。

    美利坚女士:泰勒斯威夫特——于纷扰繁杂中重塑举世盛名。 从13岁开始写日记,泰勒斯威夫特对自己的生活、职业、梦想和现实做了一个小小的标记,她从小被授予的准则是,做一个不让人讨厌不给人添麻烦的好女孩,做对的事情,做不会错的决定,自己不是完美的人,那么就争取完美。 - - “我每天花五分钟时间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然后剩下时间思考如何让她更持久。” - 13岁写下第一首歌《Lucky You》,14岁拿到第一张合约,16岁与刚刚成立的大机器达成协议,17岁发行第一张唱篇,20岁二专《Fearless》拿到年度专辑,成为2020之前最年轻年专获得者,24岁一脚踹开流行音乐的大门,26岁拿到第二个年度专辑,成为第一位拥有两个年度专辑的女性。 - - “感谢我的家人在我的央求之下搬到了纳什维尔。” “感谢我的粉丝,十年来我们互相勉励,你们改变了我的生活。” - - 她享受舞台,享受掌声,成为了众人所期待的那一个。 - “泰勒斯威夫特代表着音乐产业。” - - 泰勒丝曾经的生活,是追逐着赞扬和荣誉,而赞扬和荣誉的变现只有满足感。 - - “如果我不能超越从前,人们就会认为我是失败者。” - 她在维持她的名誉。 - - 她是闪闪发光的吗? 是的。 因为众人也希望她闪闪发光。

    - - - 26岁之前的泰勒丝顺风顺水声名大噪,张扬肆意大交朋友,登上舞台即是惊艳无比,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slay到惨。 - - “但当你为了陌生人的认可而活时,你所珍视的,从中获得的标记着快乐与满足的城堡,稍不慎就会然坍塌。” - - “她又高又瘦,太优秀了,这让我很不爽。” “她对自己太认真了。” “她的每位前男友都是大众的梦中情人,她的约会生活丰富多彩。” “她做作又drama.” “她不节制身材。” - - 跳脱音乐从而过度关注她私生活的媒体,疯子一样的言论,反反复复关注她的身材,拿男人来当做谈资的不经意调侃,所有的这一切给她带来了无比喧闹的生活环境,一切都不那么纯粹,她被彻彻底底暴露在闪光灯下,无比滑稽与可笑。 - 无礼的试探和荒谬的谣言成为了环绕着她的幽灵,她为音乐而生,却在音乐之外不断受到袭扰,在人的领域受到袭扰。 - - MTV那个颁奖礼的晚上,她因被突然抢夺话筒以及或许不属于她的嘘声所展现出来的恐怖而感到无措与窒息。 2016年,她被坎耶韦斯特的“我成就你”和不完全的非法录音所带来的全网风暴,砸的销声匿迹。 - “我不认为她受到了侮辱。” “她又一次扮演了受害者。” - - 她声名狼藉吗? 是的。 因为众人也希望她声名狼藉。 - - “人们认为我是骗子,阴险狡诈爱撒谎。” “#TaylorSwiftIsOverParty是Twitter全球范围内最热门的话题,你知道必须有多少个人发推特表示讨厌你能达到这个效果?” - - “泰勒斯威夫特被高估了,是侃爷让她出名的。” - - “我没有任何人可以倾诉,也没有任何人跟我有共鸣。” “我曾一度无法重整旗鼓。” - - 她不得不学会隐身,学会消失,学会离开。 她依旧会用日记写下她的感受,有些是尖酸刻薄的诗,像是受伤的野兽在一点一点撕咬回去。 - - 她从成为万众期待到被大众抛弃。 - - 全网暴力是泰勒丝信仰准则全面崩塌的时刻,她受够了靠别人的掌声来让自己有安全感的状态,如果说《Red》时期的幸运儿是她察觉到但却无法反抗的明星现状,那么她讨厌的那个The Lucky One就是一直以来不断接受挑衅并最终在2016年几乎被湮灭的自己。 - “当人们不再爱你了,他们就是不再爱你了,你无法改变人心中的成见。” - 她被舆论亲手扼杀。 - - -重塑价值体系的过程艰难又漫长,泰勒斯威夫特在逃避与质疑中选择在大众视野里消失。 - 她决定放开自己,不再对自己紧追不放。 她要治愈内心的创伤,她需要冷静一下。 - - 她在冷静尖刻里写了那些复仇之曲。 她从无人相信,到重拾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她在脆弱与期待中收获了小心隐秘的爱情。 她在颤抖与温柔里弹着吉他给她亲密的爱人。 - - 泰勒丝一个人当然可以抚平伤口再站起来,而Joe阿尔文却在原有的伤口愈合的基础上重新温暖了她。

    - - - “我还爱上了一个人,他的生活正常、平衡和平实,却很美好。” - “他生了一堆火,让我保持温暖。” “我和爱人一起欢笑,在被子下恩爱,百分百信任他。” “他闪亮的眼眸照亮了我漆黑的夜晚。” - - 她是善于细节描写的完美的故事讲述者,日记式写歌,而每一首歌曲透出来的细微感情,总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妥帖的熨烫着我们的内心。 - 我们总是在这些细节里沉醉,在某些转音中赞叹。 - 那些凌晨两点半涌出的灵感,那股毫无畏惧的冲劲,最终化成破茧成蝶的动力,终在某个特定时刻里,如同空投炸弹一样震撼人们的内心。 而只要音乐不被打败,她就可以在音乐领域里重塑辉煌。

    - - - 如果说乡村音乐是泰勒丝生根发芽的土壤,那流行音乐就是让她开花结果的肥料。 泰勒斯威夫特生于乡村音乐,但泰勒斯威夫特本质属于流行。 - 跳脱乡村音乐的保守与执拗,从流行音乐里找到真正的自我。 所以才有①⑨⑧⑨横空出世,《Shake It Off》惊艳世界。 - 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以至于捂住自己想说话的嘴。 她不想这样。 于是挣脱乡村音乐所带来的束缚,她不再做一个大众眼中隐秘的保守派。 - 拒绝受害者有罪论,抛开先发制人的对受害者的诘问。 拒绝一切扭曲的细节和毫无人性的无声沉默。 她选择明晰清楚自己的立场,不再压抑自己。 - 所以才有一美元反诉,才有后知后觉意识到自己的影响力,从而为郑智发声。 不是作为一个赌徒政客选择掷下骰子,而是站在一个女性的角度为女性,为平权,为人权而发声。 - - 坎耶韦斯特的《famous》中,最有争议的不完全是那句所谓rap类开玩笑的“bitch”,而更多的是“他让泰勒声名鹊起”。 - 他没有让泰勒变得更加著名。 - 无畏年专在抢话筒事件之前。 二封年专也是泰勒丝自己写的专辑。 - 女性在同样的境况下被约束的太多次,她们需要不断的调整自己,不断的让大众眼前一亮,必须比男性多出二十倍的努力才能让自己不被抛下,必须不断在自己身上发掘全新的闪光点才能不被大众遗忘,必须重塑自己的形象,让自己焕发活力。 _ 她不想成为男性所期望的女性形象。 - 而一个女性的名誉不需要依靠一个男性。 她的名誉是她自己赢得的。 没有谁谁谁让她变得更著名。 她的努力不可能因为轻描淡写一句话就这样被夺走,她不会因为既定体系下的剥削而保持沉默。 - - 如今的泰勒斯威夫特依旧保持着恋情隐蔽,她需要对自己的幸福做出明确的界限划分。不再大交朋友,墙倒众人推之下好聚好散,珍视现在还在身边的每一个人。 - - 将原来寄于他人的本就崩坏的价值体系全部砸碎,再于碎片中拣拾起自己本真的样貌。 - 她越来越喜欢,并能接受真实的不完美的自己。 她越来越多的拥有,不带任何附加的从心喜悦。 - -

    不再对自己的身材过度苛求。 “胖了总比病着好。” 不再在意大众对自己的看法,以及这是否会影响她的音乐生涯。 “嗯,去他的,我才不在乎。” 不再只做大众认为的正确的事,而去做自己真正认为的正确的事。 不再为了不给人添麻烦而什么都不说。 不再保持优雅与沉静。 不再做好女孩。 - 挣脱舆论所给予她的桎梏,于解放中寻找真正的自己。 不再因为追求赞誉和认可活着,而是,我即名誉。 - - 她有更值得去专注去守护的人和事。 她对亲人朋友和粉丝一如既往的真诚与友善。 她变得更加轻松。 - - - 我还记得ME!在墙上被涂成花蝴蝶,没有人说是为了什么,甚至还有人在开放前夕说是只是因为球队,不是首单的相关信息,但还是有那么多霉粉在等。 其实很荒谬,没有人离开。 然后她就真的来了。 - 她与粉丝之间的那种莫名其妙的羁绊,也许是靠脑电波传达的。 而这种紧密的联系,让泰勒成为举世瞩目的巨星,让我们与她之间,坚不可摧。 - 不只是喜欢奖项成就加身的她,不只是喜欢走到哪里都slay到惨的她,而是喜欢那个凌晨四点约人打牌还后知后觉一句“Are we bad kids?”的她,是喜欢那个聚光灯下褪去浮华和赞誉的,最本真的她。 - - 我曾以为名誉之后她变得不再重视格莱美,或者不那么重视了,从而会对音乐的方向会产生迷惘。美国小姐纪录片里则表明她依然会为奖项而忐忑紧张,她还是那个为音乐,为作品而鼓足干劲的人。 - 一如《Red》失利之后的那个晚上,凌晨两点她突然起身说:我要做一张流行专辑。于是以一支流行首单在乐坛里点燃了一只鞭炮,自此开启了她辉煌的89时代。 - 而《reputation》与《Lover》融合起来才是她三年里的人生,我始终把《Lover》看成她新的起点。 It's not old Taylor, it's not new Taylor, it's real Taylor. - 她在沉淀与不在意中,真正走向成熟。 她是真正的时光美人。 她是真正的十年女性。 - 她将希望寄托在新一代的年轻人那里,鼓励他们为自己所认为的正确的事情勇敢的发声。 所以去做吧,去追吧,不要回头。 - - 她依旧年轻,才华横溢,她依旧闪闪发光。 - -

    - 不只是郑智上的觉醒,更是自我的觉醒,抛开大众给予她的附加,不再因舆论的目光而活,拒绝舆论对她的双标,在感恩与自省中重塑自己,泰勒斯威夫特在出道以来的十三年里不断成长,最终成为了这十年里最有影响力的十年女性。 - 她是有才华的,同时她也非常努力。 - - 时至今日,她希望她自己仍然有犀利的笔锋,细腻敏感的心思和开放的心态。 - 在健康的基础上如当初一般,于晨曦里,一往无前。 - 在找到真正的自己之后,我也期待她的下一个十年。 - - 那些失去的,那些被夺走的,终会以另一种方式还回来。 - 从纷扰中抽身离去,在污浊中洗尽铅华,于繁杂中重塑名誉。 - - 美国小姐,举世盛名。 -

     2 ) 实际上可以把这部纪录片视为2020年美国大选舆论战的一部分

    纪录片里说共和党人认为泰勒·斯威夫特是秘而不宣的共和党人,这个说法实在是太客气了。

    准确的来说,在泰勒·斯威夫特公开自己的政治立场之前,她是真正的保守党的Miss Americana,美国极右翼男性眼中的“女神”和旗帜。她实在是右翼眼中的太完美的女性形象了:生在宾夕法尼亚,住在田纳西(最白、信徒最多的州之一),唱乡村音乐,金发碧眼身材高大的纯正白人。最妙的是她从不插嘴政治,安安静静的当花瓶,她就是满足了保守派全部幻想的洋娃娃、Good girl. 别说共和党自己认为泰勒·斯威夫特是共和党地下党员,怕是全美国人都认为她是共和党地下党员。(PS:4CHAN上的脑瘫极右翼的性幻想之一就是泰勒·斯威夫特和特朗普家族联姻,用最优质的基因诞下美利坚最优质的后代.....)

    特朗普上台之后,美国内部左翼右翼矛盾激化,开始以前所未有的烈度互相攻歼。娱乐行业一直以来都是民主党的天下,在这个行业里谁支持特朗普谁才是真正的少数派,被排挤被孤立。泰勒·斯威夫特“摔到谷底”有她自身的因素,同样也有大环境下整个娱乐行业和除FOX之外的媒体对于右派的围攻,尤其是对上泰勒·斯威夫特这种全美国人都知道的共和党地下党员。

    我想如果不是这次受挫,泰勒·斯威夫特很可能依旧保持着对政治的沉默态度。今时不比往日,以前美国人可以接受不表态的中间派,现在是逼着所有人站队,大环境逼着泰勒·斯威夫特表态、逼着她站队,她也果断站到了民主党这边,纳了投名状。所以我们看到了“我对泰勒歌曲的喜欢程度下降了25%”;看到了以前攻击她的民主党名嘴转而开始维护她;看到了这部后半段全程在说政治、政治、还是政治的《美利坚女士》。

    这部纪录片本质上就是为了2020年美国大选舆论战生产的武器,之前那部《极右青年》态度更露骨。对于美国人的家务事,中国人隔洋观火不会有什么太多触动,毕竟无论谁上台对华政策都会是一个样。这部纪录片真正触动我的是泰勒·斯威夫特的创作过程,她是真正有创作能力的创作者,不是只会填填词唱唱别人旋律的“歌手”,也不是那些全靠采样、几个旋律来回用、除了黄赌毒和吹牛逼不会写歌词的傻X Rapper们。大多数人只是你抄抄我,我抄抄你。创作,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了不起的天赋。

    最后,她的猫真可爱,两只猫值四星,完毕。

     3 ) 我就是喜欢看你讨厌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从前对霉霉没什么特殊感觉,既不算喜欢也不讨厌。看了这部今年新出的纪录片以后,却瞬间路转粉。

    越来越觉得,人无论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只要敢于把那个真实展现出来,就会很惊艳。

    她自己回忆2016年被全网黑之后,如何对世界甚至对音乐失去信念,只想一个人躲起来不再面对任何人。她觉得委屈:已经足够如履薄冰的对待公众和媒体,小心翼翼的不表露任何政治观点,像每个有教养的女孩那样,对所有人保持微笑,学着如何言行才能更多表达尊重,却依然没有逃掉被非议、被污名,被荡妇羞辱,被记者问晚上是否会带男人回家,被坎耶污言秽语羞辱写进歌词。

    突然觉得又心疼又代入感,作为女人,我深知那种人前背后的小心翼翼,一边不敢逾越性别赋予我们的条框与限制,一边无论做的多么好仍不确定自己是否满足了所有人的期待。结果也的确是这样,总有那些背后的非议和质疑,让我们瞬间崩溃。

    “如果忍让、礼貌、微笑,在讨厌自己的人眼里,只是虚伪的假面。那为什么要如此压抑自己,不去表达愤怒?”

    她不完美,但我爱她的真实。

    她说我们本质上缺乏安全感,因为我们喜欢人们的掌声,这会让我忘记,我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这不荣耀,但很真实。

    她说当人们已经不爱你的时候,你就是很难再让他们重新回来爱你了。这不荣耀,但很真实。

    面对性骚扰,她说我恨自己一定要出席,我生气女人总会遇到这样的事,就算最后你赢了,也没有胜利的感觉,因为整个过程毫无人性。这不荣耀,但很真实。

    当她沉寂一年后带着新唱片回来的时候,当这个纪录片发布以后,当初那些公开诋毁过她的名人或网红竟都口风一致的齐刷刷回来向她道歉了。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却一直在脑补另一种版本的剧情。

    若一年前她没有继续坚持创作,勇敢的再次回到公众前,就一定不会等到那些人的认错。你的清白和你的实力,需要用你的强大和你的勇敢来昭告天下。她带着骄傲和勇气归来,好像在说:“我就是喜欢看你讨厌我,却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她决定公开自己政治倾向的那一幕,我真的看哭了。为了阻止共和党女议员竞选成功,她哽咽的说服担心她安全的父亲不要拦着她发表声明,哪怕她将面临的是来自总统的声讨以及出行时要乘坐装防弹玻璃的汽车。

    她最后对父亲说,“我求你原谅我还是要这么做,就算我因此受到攻击,如果我因为反对这些事而受到攻击,那就让他们来好了。”恐惧但是依然选择行动,这很真实,也非常荣耀。这个我从来没粉过的小姑娘,厉害了。

     4 ) 浅析泰勒·斯威夫特音乐风格的演变与其所体现出的女性精神

    关键词:泰勒·斯威夫特 女性精神 音乐风格

    一、乐坛地位的确立

    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1989年12月13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雷丁,童年时期在宾夕法尼亚州蒙哥马利县一个11英亩的圣诞树农场度过。2003年,14岁的泰勒·斯威夫特搬至田纳西州乡村民谣之乡纳什维尔追寻自己的音乐梦想。可以说,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美国乡村生活对她日后音乐风格的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6年10月24日,泰勒·斯威夫特发行了自己的首张同名专辑,正式以乡村歌手身份出道并成为获得纳什维尔歌曲作家国际协会授予的年度歌曲作家/艺术家奖最年轻的歌手。2008年11月11日,其第二张专辑《Fearless》发行,公告牌专辑榜夺冠,这不仅是泰勒的第一张冠军专辑,也是美国女艺人公开销售最多的专辑,音乐影响力早已远超出普通乡村歌手的范围,并凭借主打歌《Love Story》火遍全球。《Fearless》的发行确立了泰勒在乡村音乐以至于整个欧美乐坛不可或缺的地位,而此时的泰勒年仅十八岁。

    二、两次音乐风格的演变

    在泰勒·斯威夫特早期的音乐生涯中,乡村音乐总是绕不开的话题。其专辑《Taylor Swift》《Fearless》《Speak Now》中都有着浓烈的乡村音乐风格。其中,一首单曲《Mean》更为她赢得了“最佳乡村歌曲”与“最佳乡村歌手”奖项。自出道以来乡村音乐一直陪伴着她渡过了整整四年的音乐生涯。

    2012年10月22日发布的专辑《Red》标志着泰勒的音乐从乡村风格往流行风格过渡的尝试性转变,这也是她的第一次转型之作。在专辑中,虽然仍能明显的感觉到乡村音乐的曲风,但相比前三张专辑,不难看出,乡村音乐经典乐器班卓琴的运用比例大幅度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多元化的内容,如流行音乐、电子音乐和摇滚朋克等多种音乐元素,从而摆脱了传统乡村音乐的束缚,形成了徘徊于乡村流行乐和流行音乐之间的特殊音乐风格。

    乡村流行乐的特殊曲风在本专的同名单曲《Red》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Red》以班卓琴为开场,架子鼓声从仅作为凸显班卓琴的辅助到最后逐渐与班卓琴声持平,甚至一度盖过琴音,体现了乡村与流行两种曲风的转变。在唱到“But loving him was red”时更是用了电音将人声部分不断叠加,反复强调“Red”一词,将多种元素混合于同一首歌中。即便部分乐评人批评本专多少有些“不伦不类”,但《Red》仍是泰勒转型之路上不得不提的重要一笔。

    两年后《1989》问世,泰勒的演绎风格已经完全从乡村音乐转型成了都市化的流行音乐。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人们不得不居家隔离,市场低迷。在疫情最严重的那一年,泰勒·斯威夫特不带任何宣传,毫无预兆地推出了全新个人专辑《folklore》,并在五个月后又推出了《evermore》,以沉静清淡的民谣风抚慰了大批听众的心。

    《folklore》和《evermore》在创作上并没有因疫情怠工的影响而降低品质,反而以怀旧式的民谣风、叙述性的创作风格与文艺沉实的质感赢得了高口碑,《folklore》更是获得了第63届格莱美的“年度专辑奖”。同时,泰勒也完成了新音乐的探索与新风格的转型。

    泰勒·斯威夫特在音乐上一步步稳扎稳打,两次成功的转型经历不仅是她历经岁月与流言蜚语后的洗礼,开拓了其音乐风格的宽广度,更加再次证明了她于全球乐坛的地位。

    三、女性精神的体现

    纵观泰勒·斯威夫特的音乐生涯,出道即大红大紫的她一路上看似顺风顺水,实际上也经历了无数的困难与重伤。2016年的她更是遭受了性骚扰、恶意陷害与全网霸凌。这些行为让她一度消沉,却并未将她击倒,而是促使她更加勇敢地为不公发声。2017年11月10日发行的《reputation》更是直面诋毁,将众人为形容她的阴险狠毒的蛇作为全专的意象与代表,以自嘲的方式彰显了自身态度,直面舆论攻击。其主打歌《Look What You Made Me Do》更是直接、大胆的向世界宣布“the old Taylor’s dead”。

    随后的专辑《Lover》更是一改《reputation》的黑暗风,将专辑的基调设定为“浪漫”,使攻击人的毒蛇变为数只彩色蝴蝶,以更加包容的态度展现了对全世界的爱。如果说《1989》中的《Welcome To New York》只是隐晦的传达了对同性恋的支持的话,那么在《Lover》全专中,泰勒·斯威夫特则是直接将LGBT的元素融入其中,无论是MV抑或是舞台表演都毫不避讳地立志于宣扬对LGBT群体的保护与对两性平等的追求。其单曲《The Man》以极具都市感的低沉的鼓点、强烈的电音与一遍遍呐喊的背景人声,展现出了作为女性在性别不平等的情况下追求自身利益的艰难与永不放弃的决心,结合歌词“’Cause if I was a man, I’d be the man”直言野心的同时也向父权制发出了强有力的讨伐声。

    直面舆论的底气来自于她的自尊与自信。除此之外,勇于为不公发生的态度为其音乐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使其收获了来自全世界的大批歌迷。在音乐风格上的大胆创新也是她不断挑战自我的体现。这些女性精神同样贯穿到了泰勒的音乐中,是她创作的源泉与前进的动力。

    作为一名创作型音乐人,泰勒·斯威夫特屡创佳绩,并打破多项记录、斩获了多个历史性的“第一”,她无疑是成功的。而这种成功不仅体现在其事业上取得的成就,更多的,是其歌曲中透露出的女性意识与她作为女性在奋斗过程中多次为寻求平等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泰勒·斯威夫特,一位来自美国乡村的姑娘,终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激励着无数人的世界乐坛巨星。

    参考文献:

    泰勒·斯威夫特:疫情下流行巨星的第二次转型——胡皓源 世界文化

    泰勒·斯威夫特音乐风格转型体现的女权主义思想——舒简etc. 戏剧之家

    泰勒斯威夫特专辑《1989》中的现代女性形象分析——姜敬辞 戏剧之家

     5 ) 流行偶像真面目!美丽、锋利,但并不坚定

    如果以电影的标准,尤其是纪录片的标准来评价,《美利坚女士》应该是一部刚刚及格的影片。

    它以年龄为线索向观众呈现了这位叫Taylor Swift的艺术家经历的关键事件,有关她作为普通人的家庭和生活,有关她作为歌手的天赋和作品,有关她作为公众人物的信仰和表达。

    影片的内容兼顾了完整性和曲折性,即使有部分抓马剧情,也尽量以一种旁观者的冷漠视角进行陈述。影片的表达则显得有些片面单薄,再加上篇幅限制,情绪铺陈并不充分,路人可能都会看得一头雾水。

    她的音乐天赋几乎和她的美丽一样,让人一阅便知。旺盛外露的才华配上不加掩饰的野心,形成锋利的人格魅力。但无论是音乐风格还是男人,她都没有非谁不可的坚定。

    天 赋

    天赋之于成就,就好比种子之于大树;我们成长的环境有意淡化天赋的重要性,充斥着努力即可成功的假鸡汤。但当我们思索自己在这世间最为擅长的事情时,可以发现,这些事情往往是在天赋之上的延伸。

    作为一名已发行七张专辑,单张专辑销量破千万,首位两次获得格莱美年度专辑奖项,成功从乡村转型流行并都取得巨大成功的艺术家,无论是外在的样貌,还是内在的天赋,Taylor都担得起“美丽”一词。

    Taylor的天赋在于旋律和曲调,这几乎是她最擅长的东西。极度悦耳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曲调,让你根本没办法拒绝这样的歌曲在脑海中循环。

    即使多年不听,当前奏再度响起时,你瞬间就会回忆起在什么时候进副歌、哪句歌词会出现几遍、前后两段有什么不同。

    这种最高级的“洗脑”模式,直接越过你的思考屏障,让你无法抵抗就被她俘获。更要命的是,旋律和曲调这玩意儿,不被语言和文字所限制,全世界通用。

    但这并不意味着歌词就是粗制滥造,相反Taylor拥有着高超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擅长把日常生活中自己的情感记录下来、并且改成押韵的歌词,这从纪录片最后她写《Only The Young》歌词的桥段就可见一斑。

    我们不要小瞧了这种能力,毕竟日常生活的琐碎常常会泯灭创作的激情,试问有几个人的日记能写得行云流水又言之有物。

    乡村时期的Taylor,第一张同名专辑还稍显稚嫩,但《Picture To Burn》《Teardrops On My Guitar》《Our Song》等从可听性上已经符合水准。

    第二张专辑《Fearless》就带她走上事业的第一个高峰,不仅有《Love Story》《You Belong With Me》这样“卖相”极佳的作品,还有《White Horse》这样娓娓道来的少女情诗。

    就连写给家人的《The Best Day》也显得格外小清新(那是08年,“小清新”还是非常美好的词)。但即便到这张专辑,她仍然还只是在乡村音乐这个圈子中拥有较高知名度。

    到了《Speak Now》时期,回应抢麦事件的《Mean》以及分手之作《Back To December》,则借由八卦新闻的热度,让她一下子成功出圈。不少粉丝也是从这张专辑开始关注她。

    专辑中的《Sparks Fly》在我看来是全专最动听、也最适合现场演唱的歌曲,因为副歌和前面的部分切得很明显,突出了高潮,同时也没有大段连续的歌词影响发挥。此外,从这张专辑已经能看出一些端倪——她要出村。

    出村之后的一系列作品,如《Red》《烦烦烦》《长长长》等对Taylor的意义,大概相当于“农村包围城市”。

    这张专辑中,Taylor并没有完全放弃那些乡村音乐的技法;相反,无论是乐器的选用或者编曲,都还是基于乡村音乐,只是在部分歌曲中混入了电子、摇滚等。

    事实也证明,在旋律足够优秀的情况下,乡村音乐与流行音乐间的阻隔也会消失。她成功了。

    被誉为“神专”的《1989》,几乎没有人会否认它的质量和商业价值;这张专辑绝对是资本、技术、人力三者驱动下对Taylor天赋的极限挖掘。即使在Diva打架的2014-2015年,这张专辑都有问鼎第一的资格。

    超热门歌单《Blank Space》《Shake It Off》《Wildest Dreams》《Style》等等,传唱度极高,几乎每一首歌都能拉出来“打一波”。

    在这种级别的专辑中,可听性已经是最基本要求;旋律的编排、乐器的使用、歌词的内涵,以及Taylor自身的状态,难得都圆融得非常好。

    第六章专辑《Reputation》,则遭遇了“滑铁卢”。如果仅看销量,这张专辑并不失败,甚至可以说成绩还不错,但无论是口碑反响还是获奖方面,都实在配不上Taylor这个名字。

    虽然我个人认为这其实是很有意义的一张专辑,但难免也是完成度欠佳的一张,旋律算不上优秀,甚至编曲压过了旋律本身。跟她的上一张专辑相比,它总是让我有一种小时候寒暑假最后一天疯狂补作业的仓促感。

    直到《Lover》归来,这张专辑我虽然听得不是很多,但从主打的两首歌《Lover》和《Me!》都能很欣喜地发现Taylor的天赋再一次显灵;还有那首超高人气的《You Need To Calm Down》,也在平权道路上发出了“高分贝”。

    名 誉

    挑剔的评论家们不会仅因为歌好就给予正面的评价,歌迷同样不会只因为悦耳就不离不弃,艺术家的人格魅力是收获名誉的网兜。在多元、丰富、没有正确答案的艺术世界里,个性化的表达甚至是必须的。

    她渴望成功,这一点从未变过;她明确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条件,也不惮于告诉世人。她将会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素材来铺设自己的道路。

    出道之前,在校园里被人孤立嘲笑;年少获奖,遭受Kanye抢话筒的奇耻大辱;声名鹊起,被外界诟病男友众多,但拍拖的时间都不长;盛名之中,一首《坏血》与水果姐隔空大骂;录音爆出,社交网络中被刷蛇全网黑;版权纠纷,她自己的作品反而不能自己唱了。

    每一次的纠纷与冲突,要么被她写进了歌里,要么干脆直接搬上了舞台,要么就发动一场舆论攻坚战。Taylor总能找到绝佳角度切入事件,使其变成事业助推器。这样的气魄和聪明,在华语乐坛里有另一个代言人——蔡依林。

    生活总是有很多不顺利,作为公众人物,Taylor的负面新闻和情绪往往被放得很大。但从本质上讲,这与你我在生活中遇到的烦心事没有什么区别。

    谁不希望自己能像Taylor、像梅姨,有足够的才华和能力,在直面冲突和心碎的同时,还能把它们以一种艺术的形式进行表达,更别提在此基础上还能收获名利。

    所以我非常喜欢“锋利”的Taylor,也着实羡慕她。谁说在学校被孤立了就一定要自我反省;谁说被抢了话筒就一定要大度地原谅;谁说男友众多就一定要被说成荡妇来羞辱;谁说女歌手们就一定要相亲相爱;谁说被全网黑就一定要低调避让。

    面对如此种种,Taylor却用最slay的态度,总是能够回应地既直接又干脆。

    摇 摆

    谁说艺术家,就一定必须是保持坚定的?

    我们习惯听到的故事是,天赋绝伦但怀才不遇的艺术家在自己的道路上艰苦卓绝,最终大获成功。从坚定到成功,几乎早已形成一条绝对正确的价值链条。

    但这个故事进行到第一阶段就戛然而止了。我们所不曾看到的是,几年甚至几个月后,艺术家就陷入了泥淖之中,那些被歌颂的“坚定”失效得比玻尿酸还快。

    Taylor则表现出一种圆润的摇摆,既是对多变的商业社会做出的妥协和适应,也是为了取悦自己所必须做出的调整。乡村音乐玩到了顶峰,那我就尝试一下流行;《Reputation》的怒焰和暗黑不够成熟,那我就接着换回拿手好戏。

    而在取悦自己这条路上,大概只有萧亚轩能与之一战,都只不过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恋爱小天才而已。

    猜测Taylor应该是属于缺乏安全感和自信、需要得到外界肯定的类型,这种缺失难以从根源上痊愈,需要依靠掌声和荣誉来构建一个强大的外在,以保护其脆弱的内心。

    这也给她的摇摆做出了一定解释,她需要不停地改变自己,以追逐大众、追逐奖项。

    这样的态度更符合普罗大众的生存状态,在国内更是相与者众。Taylor应该算得上是继Avril之后第二位在中国粉丝数量众多的天朝天后;并且不同于其他Diva,Taylor的粉丝构成也呈现出空前的多元,直男、直女、LGBTQ无所不包。

    只是,这样的摇摆反而表现出Taylor内心的紧绷与不安。在赋予她对流行走向的把控能力的同时,也让“松弛”二字跟她绝缘,阻碍了其真实人格的表达和倾泻。正印证了那一句,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天赋这东西,既是恩赐,也是枷锁,意味着你很难在天赋之外的领域“轻易”成功。

    如果可以足够顺遂,想来也不会有人愿意用负面新闻换取名誉加身;而一旦尝到了摇摆的甜头,是否还能承受有一天不在浪潮之上的冷寂。Miss Americana, we will see.

    作者| 熊猫小只;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6 ) 只有一个建议:做好音乐,无问西东

    曾经很喜欢Taylor Swift,不是因为她的美貌,不是因为她的笑容,不是因为她年纪轻轻获奖无数,仅仅是因为她用内心细腻的情感酝酿出一首首深入人心的歌,那才是她最招人喜欢的地方,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the old Taylor is Dead,她成了千万人追捧的意见领袖,却不再是那个安静弹吉他,开心甩头发的阳光少女了。


    <1> 音乐人生

    在想好四个标题之后,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名人为自己拍摄纪录片的初衷是什么,是拍给自己,设置人生的书签,蓦然回首的时候可以聊以慰藉;还是拍给别人看,给粉丝,给那些还不是粉丝的路人,或者给所有人。

    喜欢Lady Gaga的《五尺二寸》,真挚;喜欢Ed Sheeran的《Songwriter》,坦白。但是看了《Miss Americana》之后,却有种五味陈杂的感觉,可能因为实在有太多想说的话了吧,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成就,自己为改变未来在做的努力和已经改变的细微未来,想把每一个都做到完美,可能本身就是不讨人喜欢的原因,毕竟太优秀的人即使本人不说,大家也都看得出来,何必画蛇添足。

    从《Love Story》开始追TS,不是脑残粉,不氪金,但是每张专辑都会听,最喜欢的《RED》到现在还会听。音乐是TS的所有,是她的安全感,是她的自信源泉,是她的武器,也是她的所有情绪反应,她的歌很大程度上就是她本人,有很多时候我在想,也许她太在意生活,或者太依赖音乐。毕竟,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创作和歌词一直是TS的特长,纳什维尔词曲作家协会和词曲作家名人堂的嘉奖以及入选2015年《滚石》评选的史上最伟大的百大词曲作家都是有力的证明,当年《RED》的歌词简直是满分作文一样,而再看《Lover》,简直就是期中考试和GRE的区别。我个人不得不承认,在创作方面,她的确不如从前了,纵使她依旧优秀。

    Loving him is like driving a new Maseratidown a dead end street
    Faster than the wind, passionate as sin, ending so suddenly
    Loving him is like trying change to your mind once you're already flying through the free fall
    Like the colors in autumn, so bright, just before they lose it all
    Losing him was blue, like I've never known
    Missing him was dark grey, all alone
    Forgetting him was like trying to know somebody you never met
    But loving him was red

    《Reputation》错失格莱美提名,也许是因为戾气太重和学院派的口味不合吧,但是有一说一,《名誉》是我很喜欢的TS专辑,可是好在态度,而不是歌曲本身,在全网刷绿蛇的节骨眼上,LWYMMD直接正面刚,比起塑造弱者形象、曲线救国洗白等手段,直接改头换面,正面网络Haters,实在够狠,在MV的配合下更是如虎添翼,再续销量神话。

    不过,《Lover》并没有带着名誉的悔恨和无奈冲击格莱美,究其原因,可能认真听过专辑的人,也应该明白是怎么回事吧,它的确没有超越以前,当然我指的不仅仅是名誉,还有之前的种种。

    曾经TS的followers能够从她的歌中共情,像是认识了一个邻家姐妹,但是这种共情随着TS的名气越来越大,权利越来越大,越来越不邻家,维持起来也日渐捉襟见肘,毕竟,这些内容怎么可能出现在我的日记上呢?

    坦白讲,在音乐事业上,TS的确完成了少有人达到的成就,个中努力和坚持可能只有她自己能够体会吧。红一时很容易,纵观上一个十年,有多少欧美歌手高开低走,出道单曲就在各大榜单拔得头筹,更是在各大颁奖典礼出尽风光,但是难得的是坚持下去,在这一点上,TS当之无愧。

    有很多时候在想,人们现在喜欢的,究竟是TS的歌还是TS本人,是她的美貌还是她的才华,是她的励志故事还是她的所向披靡,抑或是她活成了自己想要活成的样子,成为我们不想努力却又不想放弃希望的灯塔。

    她还年轻,却也不再那么年轻,有更多的年轻歌手奋起直追,一如在刚刚结束的格莱美拿的手软的碧梨。人们喜欢一个东西有时其实是很随机的,可能就是特定时期的一个头脑发热或者是集体跟风,就像是我不懂Harlem Shake为什么可以那么火一样,有很多时候,会有很多歌曲的爆红,会狠狠扇了那些认真做音乐的坚持者的脸,但是没有办法,听众就是歌者的衣食父母,有人喜欢,才能经久不衰。

    希望音乐依然是你的长枪和甲胄,也可以是你的安稳和快乐。

    坚持下去,带着你的骄傲和才华,纵使有一天不再年轻。

    这句真的很画蛇添足。

    <2> Drama

    和侃爷的Drama,最开始的确可以说是侃爷的RUDE,甚至奥巴马都称他为「Jackass」。

    但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我觉得当时对TS最大的影响不是贵圈水好深,不是应该拿出更加好的作品去打别人的脸,不是远离「混蛋」好好生活,而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她太想赢了,无论在音乐上,还是在「反击」上。以至于后面仍旧答应在2015年MTV音乐录影带大奖(VMAs)为侃爷颁发「终身成就奖」,还有后续的歌曲《Famous》风波,一朝被蛇咬之后,她没有十年怕井绳,而是依旧「想要冰释前嫌」,我真的有点接受不到这样的「傻白甜」人设,也难怪会出现「阴谋论」之类的MEAN talks。

    以至于后面绿蛇刷屏的时候,我甚至想,不是侃爷和卡戴珊太会这一套了,而是TS太恋战了。好女孩要大胆地向前走,不要留恋。

    保持一个好的人设很重要,无论是之前的「乖乖女」,还是现在的「Miss Americana」,但更重要的是,不要因为过于自信就去乱蹚浑水,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浑水除了浑之外,可能还有其他意想不到的陷阱和乱七八糟的后续。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永远不要太过在意别人的认可,不要太过沉迷响彻云霄的掌声呐喊声和眼花缭乱的荧光棒,安全感是自己给的,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好,就可以了,你不会永远都是宇宙第一,有太多人都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好好爱惜自己的羽毛吧。

    <3> 意见领袖

    看好TS努力成为一个意见领袖,但是不看好她染指政治,虽然有时候这两件事很难分开。

    她的影响力有目共睹,她可以做成很多普通人无法完成的事,她在切身地为身边的弱势群体争取应得的权利,但是正如她自己所言,「$1官司即使赢了也没有胜利的感觉」,因为我们除了知道这件事发生了,胜诉了,其余的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她可以呼吁大家努力为自己争取利益,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如她一样可以运筹帷幄,也许这件事本身就任重而道远吧,为勇敢者举杯,此致。

    你的遗憾可能是很多人的遗憾,但是你的胜利却可能并不能带来更多的胜利,无论如何,还是感谢你曾经努力奋斗过。

    觉得这张的笑,是发自肺腑的。

    即使你抹上了暗黑的唇色,弹起钢琴还是岁月静好的样子。

    转变形象,不再是「乖乖女」,不再隐瞒自己的政治见解,甚至尝试努力去扭转政治局面。

    我不得不说,特普朗的这句「减少25%的好感」和稍后的泯然一笑,我居然有点被圈粉,那种坦然自若,可能正是TS需要修炼的吧。

    最终,这次尝试并没有取得成功,但是应该也让TS尝到了甜头。

    然后,她写下了纪录片的片尾曲《Only the Young》,去反抗,去为下一场战役准备军火。

    她在努力把力量引到自己身上,希望不要有引火上身的风险。

    她住在象牙塔里面,说着「Run from fascism」,这是女神形象么?

    无论如何,我们期待着一个更好的世界。

    她太喜欢胜利的感觉了,太享受了。

    专辑《Lover》释出

    <4> Not any more

    我依旧会听她的新歌,依旧会想看她的演唱会,但是我可能不会那么喜欢她了,也许不是她变了,而是我变了。

    我怀念她乡村时期的细腻和爱恨分明;

    怀念她《1989》时初尝POP的喜悦;

    怀念那个坐在钢琴前安静弹唱《Long Live》时的安静模样,这些都会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

    同时希望你有人爱;

    希望你依旧是自己;

    希望你不再回首过往,而是拥抱未来;

    希望你仍旧坚持写下心中所想,安静说故事。

    也希望你永远记得,使一个音乐人常青的唯一途径,就是带来更多直击人心的好作品。

    Long Live!


    彩蛋

    1.赛博朋克的1989,好爱。

    2.我是最棒的,你需要静静了。

    3.我也可能只是大千世界里一只好奇的猫咪吧(BGM:我是花花世界里限量版的的花花蝴蝶)。

    4.发给你爱的人吧。

     7 ) 你配得上这个所谓的美利坚女士的名字吗?

    捐几个钱,在领奖的时候象征性地提一嘴少数人群,拍儿戏般的MV就是支持少数人群了?

    太可笑了吧。

    第一冠diss前任 We are never ever getting back together 第二冠diss媒体 Shake it off 第三冠diss前任 Blank space 第四冠diss同行 Bad blood 第五冠diss全家 Look what you made me do 下一冠?

    看看她拍的《the man》MV真素笑死人,简直是小学生式的女权,尾气含泪把她夸上天。恕我直言,和嘎嘎riri水果谈的那种平等包容的女权差太多,当年tay一边说反对女人争斗一边拍坏血MV讽刺另一个同样出色的女性真是自己打自己的脸,难怪别人不买她女权人设的帐

     8 ) 短评写不下

    天赋,机遇,缺一不可

    无数次的登台,无数次的演唱,无数次的欢呼

    这样的年纪,这样的成就,人生之丰富

    令人敬佩,甚至令人羡慕

    只是对于自己而言,登至山顶,高处不胜寒

    而那份寒冷,一代又一代,不都是这样么,就像那次坐在台下的碧昂斯

    不过,凡事都是一体两面,并不是获得后便永久

    是否继续得奖的压力,新专辑受欢迎程度的压力,在网络上被评论的压力

    其中最特别的是,这个时代的歌手、演员,面临着传媒环境的复杂性,可以使用它让自己变得更好,也可能被它深深伤害,泰勒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然而这也不过是表象,有些东西是永恒的

    比如泰特一句“心里有一部分觉得自己57岁了,但同时也没接受长大”,这种对于时间与自我的难以把控感,每一个稍微敏感的人都会有

    而同伴的一句“没人能接受,只能顺其自然”,更是全世界人们的解决办法,谁也不知道生活到底是怎样,只不过都在按部就班地生活

    泰特是巨星,也是人,也过着自己的人生

    工作不断,两年后的演唱会早已安排好,也会考虑生孩子,也会遇到侵犯,这些是全人类的话题

    只是,当我们看着照片里的她、舞台上的她、红毯上的她,只觉得像橱窗里的展品

    而看到生活里的她,才更能感受到她也是一点点认真生活的人

    纪录片中,从创作到表演的剪辑,意味着亘古不变的道理——

    每一次光鲜的背后,都是苦心钻研

     短评

    这是一部强烈粉丝向的作品,不过就算不是粉丝,看到一半也会由衷敬佩。出乎很多人意料(也特别打黑子脸)的是,这部纪录片居然没有放进很drama和juicy的内容:妈妈的病、和男友的热恋这种内容没几分钟,和前公司的纠纷,一点没有。有的,是她成长的经历,被辱骂又重新站起来的经历,以及她为被侮辱被欺负的女性们和性少数们的发声。令人敬佩。

    2分钟前
    • 七姐Claudia
    • 力荐

    名字中译从《美国甜心》改成《美利坚女士》真是太好了。

    6分钟前
    • Hex
    • 力荐

    We all could stay!!!

    9分钟前
    • Je t' aime
    • 力荐

    格局太小

    14分钟前
    • 树下的野草莓
    • 还行

    Taylor Swift冲冲冲

    17分钟前
    • Alexander
    • 力荐

    骂也好,捧也罢,我只是希望中国大陆也有哪么一个全民皆知,有脑子,有良心,有勇气,有态度,敢在政治上发声的流行偶像。

    21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我爱霉💖💖💖超爱 超爱超爱

    26分钟前
    • 丫头
    • 力荐

    对欧美这几年音乐明星不了解,知道她是从《晓说》高晓松那(换男人如换衣服?男人是其创作素材?),听过几首流行歌都因她在榜,看此片她很认真有才华很精致的样子,很有创作欲望,也很会炒作自己。从保守不表态政治到反对特朗普、支持女权,其实更多的是从功利的角度——考虑粉丝和受众的影响力弱化,避免自己过气。挺好的,能养活一大帮人。8

    29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千万别惹这样的女人!越被黑越内心强大!不断激发创作欲!天天slay!霉霉慢慢参透自己三十岁的人生,选择跟自己和解,找到了自己平衡的状态。听说这一次格莱美十八岁碧梨包揽五项大奖,新一个轮回才女唱作人的故事又开始了……只愿她以后继续把自己的人生写进歌里,让歌迷共鸣;说自己想说的话,让自己舒服,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对这个社会有点正面的改善;和自己爱的人白头偕老(片中出现她和Joy拥抱的画面,绝对是到目前为止她最主动公布恋情的一次)!

    32分钟前
    • 娜娜是也
    • 力荐

    拍的非常差!前半部分作为歌手篇可看度还ok,她的敏感脆弱,她的恋爱成长都是她创作灵感,就像她说的,她只唱自己的故事。写歌部分,很多经典热单几乎是唱着唱着整首歌就出来了,都说Taylor的才华泯然众人矣,可惜她从来都不是众人。我喜欢看的是Taylor的创作纪录,可惜后半段落到她的政治立场,我并不关心这个!

    35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力荐

    足够优秀。作为一个词作者,曲作者,或者是作为一个女性,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不仅看到她灵感迸发的天赋,也看到她更深层的思考和价值观。真的很优秀的你霉!

    38分钟前
    • 开开!
    • 力荐

    篇幅有点不够 可以讲的应该还有很多很多

    42分钟前
    • tankdream
    • 力荐

    不仅是政治上的觉醒,更是真我的觉醒。不再被那些女性相貌或人格上的刻板印象所束缚,做那个真正的泰勒斯威夫特,那个Miss Americana。//抛开霉女本身,剪的太过杂碎,很多地方都没头没尾。插入太多的歌曲创作和已有且无用的片段,而整个篇幅又过短。显得极为跳跃和混乱,还好主题方向是准的,Miss Americana实在过于耀眼。以及想说一下,导演才是掌控全片的,就好像某人不过是里面的一个演员,别把片子所有荣誉都加到她身上好吗?一些黑子别瞎黑。

    43分钟前
    • AIR
    • 力荐

    一般像她这么有天赋的人,不会像她这么努力。而她不仅这么有天赋又努力,还足够智慧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48分钟前
    • 雨夜飞行
    • 力荐

    I loved it! 女性成长的魅力 oh yeah

    51分钟前
    • 睿蕊
    • 力荐

    即使面对无数的流言蜚语与诋毁,也没有人能定义你。你是Taylor,是自己心中的那个好女孩。特别感谢霉霉为同志平权做出的努力!🌈这部关于霉霉的电影有着她的过去,也有着她的重生,还有着太多的感动。Taylor,我永远支持你!

    56分钟前
    • AlanX
    • 力荐

    她自己的故事,当然要由她自己亲口讲述。她自己经历的人生,为何不能在纪录片中留下痕迹/十年过去了,她陪着粉丝长大,我们陪着她长大

    59分钟前
    • 旺仔小王子
    • 推荐

    就在本片上线网飞之际,18岁的Billie Eilish以风暴之势席卷格莱美,相似的成名道路,却更加势不可挡。其实,更适合本片的片名应该是《Taylor Swift 重新出发》。30岁的你霉活得更像个年轻人了:开始对一切指责fight back,开始不追求严苛的身材,开始学着表达观点,开始拥抱真正的自我,从纳什维尔的乡村甜心,到现在的Miss Americana,第二段人生可以说刚刚开始。

    1小时前
    • 风雨骑老师
    • 推荐

    准备好纸巾

    1小时前
    • 维希希图
    • 力荐

    本以为下饭看的,没想到却成了最近让我哭得最厉害的纪录片,完全没想到我竟会对她的故事这么感同身受,这么感动,这么难过又快乐。好感动看到她像大多女孩一样想要讨好他人被人喜欢,然后终于能勇敢站出来做有力量能带动他人的人。喜欢她最后一直说在educate自己,也非常喜欢她强大的work ethics。

    1小时前
    • Ann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