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最后的棒棒

    最后的棒棒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大陆2016

    主演:何苦 

    导演:何苦 

    猜你喜欢

     剧照

    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1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2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3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4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5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6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16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17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18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19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改革开放之初,山城重庆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一个特殊的行业——山城棒棒军。爬坡上坎,负重前行的三十多年,数十万棒棒大军不仅挑走了汗水浸泡的年华,也挑走了属于自己的年代。癸巳岁末,几个佝偻背影即将道别正在消逝的行业,一名退役中校扛起一根棒棒开始了自己的追寻——辉煌与尴尬,艰韧和无奈,他们的人生无须评说,他们的故事值得铭记。

     长篇影评

     1 ) 另一种生活

    这是一部需要沉淀的纪录片,我在看得时候舍友01看了一眼说,他们很可怜,看了很心酸。可我不知么认为,我也不觉得是可怜,我认为这就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有些人的生活是这样的,就像很多电影一样,展示的的也许是另一种生活状态。 换位思考一下,也许有很多人认为我很可怜,很穷,但我认为我不可怜。(似乎可怜和穷这次不太恰当,whatever)
            1,导演是正团级退伍军官,然后来拍这部纪录片,这就跟让人感动。
            2,片中似乎始终在强调老黄,自己干活留汗水,算钱的时候不占别人便宜,但也不能吃亏。我觉得这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老实人,更加接地气,而不是电视上渲染的从不占别人便宜而且不在乎吃亏的人,我觉得这样的人物更加立体真实。
            3,刚开始总有一种感觉老黄,就像是一头老黄牛,吭哧吭哧给女儿女婿还贷款,这女儿也太不孝了,毕竟老黄也65了,还落一身的病,后来看到他的女儿女婿就觉得很开心,为老黄感到开心,他们真的很好,很好。网恋也是有靠谱的,总觉得我电视剧中毒太深了。
           4,河南,我有时候能懂他是哪种人,没有身份证,有学问,能识字,关心国家大事,曾经一头扎入过牌九的世界,被街头混混挑断货脚筋,没钱吃饭也无人救济,最让我震撼的是第一次见何苦的时候,他伸出手握手,但头没抬起来,能感觉到这就是他在社会摸爬滚打后的经验反应。
           5,二级房东老石(记不清姓什么了,好象是老石),也许他是里边的幸福的人,一家团聚,女儿上大学了,一家收入还行,退休收入有保障,但也一直不放弃棒棒行业,在努力挣钱。
           6,片中老黄那家理疗店,大家一直发弹幕,被骗了,杨永信……可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好人和恶人,都是普通人,有自己生活的艰辛和违背自己意愿的妥协。
           7,老黄的女婿,真的人好,孝顺,单纯。
           8,片中有弹幕说不愧是军人,别的都是体验体验生活就好了,他是真的干,而且还是一年多(似乎还打算继续)。何苦真是一个不一样的人。
            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儿》中,男主说我想做一个,因为我,而让这个世界有一点点不同的人。

     2 ) 《最后的棒棒》观后感

    2017年第一个周末,躺着床上不想起床,点开视频,在看到这部纪录片时好奇点开看起来。以前看过马宏杰的《最后的耍猴人》,对这种即将消逝的边缘生活很感兴趣。
            
            看到开头,导演兼主演之一何苦出厂,一名正团级专业军官,让我产生怀疑,这样的人或许也就在底层体验几天,至多一两个月。然而随着故事的展开,棒棒们的生活渐渐展现在眼前,最后竟眼泪纵横。
            
            如何苦所说,每一个棒棒都有自己的当棒棒的原因。然而他们都是有一个共同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需要钱,需要生活。何苦的师傅,老黄,已经六十多岁了,然而却依旧靠着一根棒棒自力更生。老黄的生活是凄惨的。少年时因为出生成分不好,生活艰难。之后好不容易与一个带有三个小孩的寡妇组成家庭,并有了自己的女儿,却在自己外出挣钱时被人趁虚而入,之后只能将女儿寄养在亲戚家,自己出来靠棒棒挣钱。之后女儿好不容易成家,却有巨额的房贷需要还,老黄只能继续扛起棒棒。看着老黄艰难的生活,即使有病在身,也抱着能省则省的态度坚持不去大医院检查。

            这样的生活让我想起了我的父母。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小时候父母省吃俭用送我们姐弟俩上学。父母以前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等我们俩毕业了就好了。然而现在,老姐毕业了,我依旧还在学校,虽然自己能保证自己的生活,但未来都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而父母为了能帮上我们,现在依旧还在田间劳作。我的父母和老黄一样,为我们这些子女付出了好多好多,我们欠父母的也太多太多了。

            这部片子让我感动不已,不仅是故事中的“老棒棒”们,也有导演这个新生代的“棒棒”。为了拍好这部片子,一名转业的团级军官深入底层生活一年多,一起同吃同住,完完全全成为了一名“棒棒”,并有了自己的外号。在经过一年的生活,将棒棒们真是的生活展现在大家面前。然而,更为让人欣慰的是,他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并带领着这群棒棒过上了更加稳定的生活。

            生活的艰难远不止于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难,但这就是生活,不管怎么样,生活还要继续。

     3 ) 棒棒精神不说最后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记得在我读小学的时候,重庆电视台播出的一部《山城棒棒军》火遍重庆的大街小巷,每到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的电视里都会放出“高高的朝天门,挂着棒棒的梦……”这样一首片尾曲。 《山城棒棒军》讲述的是当时棒棒在重庆正处在巅峰的时候故事,这部电视剧通过重庆富有特色的力工的描写让大家重新认识了重庆、认识了棒棒,宣扬了重庆棒棒爬坡上坎,吃苦耐劳的精神。豆瓣上有短评说,这是大俗变大雅,我不置可否,但是作为电视节目,至少是有口皆碑了。 但是我今天要说的不是《山城棒棒军》演绎“棒棒行”壮年的体会,而是最近在豆瓣上评分高达9.7分(如果电影在豆瓣上的评分能在9.5以上就是神作了)——《最后的棒棒》——一部纯纪实,导演用亲身经历来讲述棒棒这个行业夕阳西下的真人真事。 《最后的棒棒》是我在3月上旬的休假中看完的。如果拿菜来做比,这部纪实片就像没加鸡精味精等等过多香料的菜,菜好不好,全靠食材发挥,同样,这部片也几乎没有什么艺术加工,也没有去刻意讲述棒棒那些特质,就连导演的一点主观想法都没有,感觉导演就像站在一个中立的角度去客观的白描几个作为主角棒棒的生活,至于他们的生活给了你观众什么,那全靠观众你自己去体会。 这部影片首先让我惊讶的是这部影片的导演兼主演——何苦。这个名字不得不让人想起后文:何苦要这样啊。是啊,很难让人理解,作为导演的何苦之前是正团职干部,正团职什么概念?如果对应到政府那就是正县级了,在地方上也就是县长、县委书记这个级别。而有许多选择的何苦他可以选择一杯茶、一张报纸、靠着退役金过不咸不淡、不痛不痒的日子,他也可以利用自己积累的人脉、储备的知识过优哉游哉的生活,但他却选择了日日夜夜、起早贪晚奔波在大街小巷、楼道弄堂里手提肩扛一边当一年棒棒,一边记录拍摄棒棒真实的生活状况。 对于导演这种大胆我除了佩服和五体投地之外无话可说。也许也有很多文化工作者都有想讲述棒棒这个行当,但大多数也许只是想一想,亦或者是采访、谈话回顾的方式来讲一讲,能俯下身子当棒棒,用身体力行来感悟棒棒,再来讲述的,来扎扎实实的从认师傅开始当棒棒现在看来何苦是第一人。且不说棒棒工作之劳累——何苦自从当上棒棒去吃饭后就会被店家告诉他的饭量和以前一个叫饿唠鬼的棒棒不相上下;生活环境之差——自力巷53号,具有“民国风情”,即将被拆的危房;收入之低——也许肩挑150斤,走两公里只有10块钱的收入。而且对于何苦还要面对工作角色转变带来的巨大反差,从以前受人尊重的军官变为被人使唤的力工。换做是其他人,恐怕都不能接受。 何苦,何苦要当棒棒啊,这是很多人的疑问。我想,如果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无利可图,那要长期坚持必定真真实实对于理想的追求。而对于何苦,我想那是作为一位军人和作为一位重庆人想要传承的共有的精神:那种在重压下自强不息,爬坡上坎、积极向上的精神。 回到重庆,如果我有幸,不管是以何种方式,在何种地点,还是何种场合,我一定要向他索要一张合影。我敬佩他那种为了理想敢为人下人的精神。在看这部片之前,我也自认为相对而言我也是很能吃得苦了,但是,和何苦这种为了理想甘愿当棒棒的精神相比那就不足为道了。 棒棒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传颂的,因此何苦有了拍片的想法;但是何苦认为随着重庆的交通状况日渐改善,经济发展,棒棒这个行业最终会走进历史,因此,何苦以“最后的棒棒”来命名此片。 既然说了最后,片中的讲述的几位棒棒理所当然的是“穷途末路,英雄暮年”的棒棒: 导演师傅,也有60好几的老黄、只身在外,今年已经68的老杭、今年也有60岁的老甘、不惑之年的河南、才拿下退休证不久的大石。 看他们的故事很多时候是无奈,是哀其不幸,怒其不明。 无奈的是虽然他们都这么大的年龄了,但是只有棒棒这个出力的职业能成为他们安度晚年之前的职业。因为他们一没文化,二没技术,只有靠出力气,干一班人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来换取微薄之收入。 说哀其不幸是这几位棒棒在人生旅途中都充满了坎坷。且不说老黄在年轻时因为长期异地和老伴分居导致离婚,而后独自把自己的女儿拉扯大;且不说老甘从年轻时独自到重庆闯荡开始到现在年近耳顺遭遇了两次重大不幸,第一个五年,攒了1万块钱,准备开个小面馆,结果被偷;第二个五年,攒了两万五,准备再做小本买卖,结果再次被偷;面貌憨厚的老杭正像他的面貌一般,多次被别人骗钱;且不说河南在年轻的时候被半大不小的黑社会小子挑断了脚筋,从此走路一瘸一拐。里面最好的应该算是大石吧,靠最开始当棒棒出租屋的二房东然后慢慢摸起门道开始陆陆续续买房租房,终于多年之后有了稳定不错的收入。但运气不好的是因为住宅改群租被发现要求整改,家里面一时缺钱又开始了棒棒生涯。而在剧中,还有不幸的是他们居住了有十来年左右的自力巷因为是违章建筑被强制拆除后却因为自己的财物还遗落在里面惶惶不可终日,而不幸中的万幸是最后这几位棒棒还是通过一些方法避开检查拿到了自己一点财产和衣物。而被人用100元假钞骗了80元血汗钱,有自己辛苦赚下的2300元现金被拆迁者私吞的就更不用多说了。 说怒其不明是因为这里面还是有棒棒想着靠着投机取巧来作为营生。河南自丢掉一份稳定帮一个摊位出摊收摊的业务后就开始妄想通过靠斗地主发家致富,结果自己的钱连同借来的钱全部赔了进去,本以为自己没钱吃饭了牌友会念起旧情,可惜自古赌场无父子,莫说朋友了。还有老甘,在一固定业务点被占后也妄图通过斗地主来买点衣服,结果输的只有靠别人救济的旧衣服来保暖。 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几位棒棒虽然在看似笨着、木讷的背后也透露着丰厚的底层文化,那就是这个世界里的人对活着、对生命、对金钱、对亲情、对人情,有着近乎裸色的透明,也许他们把金钱看得很重,但是他们把感情和道义看得比金钱还重。 师傅老黄面对他们一个月挣来的1034元不仅执意要分给他,而且在不知道1034除以2得多少的情况下,开始以他的方式分钱,“他先抽出3张50元面额的钱,分别放在两个地方,有一边2张,另一边1张,然后再数出5张10元面额的放到先前少一张的位置……”何苦抑制不住自己,“眼眶里泪腺在迅速膨胀”,这让我对棒棒的坚强善良有了感性认识;老杭唯一的念想就是攒点钱回去带孙子孙女,用自己的钱做好自己的棺木,不给儿女们添负担,“再苦再累,只要回家看到孙子孙儿的笑就觉得值了。”这是老杭的原话;老甘是里面最具有乐观精神的,虽然可谓两次被小偷改变了命运,但是他仍然乐观的当着棒棒,并相信他的生活会像算命先生所说在60岁后发家致富;而因为群租开始从新当棒棒的大石不仅能够马上俯下身,而且面对别人多给的钱也不多占多要。 可见相比《山城棒棒军》,作为纪实片的《最后的棒棒》对于棒棒的描述多了一些客观,少了一些美化,棒棒好坏一面全展示了出来,可客观和真实才是经得起检验。 说下结局把,其实也不能算结局,只能算片子的结束,因为这群棒棒还要继续棒棒的生活,但是如果一个剧集下来,气氛从开始的悲伤、压抑、无奈到结局的悲伤、压抑、无奈,那岂不是给人看不到希望?所幸何苦在结局上还是给了观众阳光:最后何苦带着众棒棒在给工程队当游击队零工,哪儿需要哪儿上,何苦在此期间也成了小包工头,大家的收入也比以前更多,更稳定。老杭最后也攒钱做好了棺材,河南在失踪一段时间后也回归了大家视线,并且迷途知返的放弃了靠斗地主发财的白日梦等等。 “棒棒”留给世间的是渐行渐远的背影,但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们没有在绝望中放弃,而是选择了在失望中坚守;他们没有在坚守中放弃做人的道德底线,也未曾有过矫情与虚伪而好逸恶劳。而是选择了在贫穷中用挥汗如雨挣回做人的面子与尊严。 我想,上个世纪改革开放经历过棒棒潮的人或多或少都有点想深入他们的生活去了解的想法,那么这部剧我强烈推荐给在重庆生活过或者热爱重庆的人。

     4 ) 富贵无足道,贫贱究可哀

    有朋友问我,最能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形式会是什么?

    当时我答不上来。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特定的文艺样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话本。一个艺术形式在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玩法。按艺术理论说,这与时代精神与艺术趣味相关。各人有各人的玩法,各师各法,各庙各菩萨。这就是文学和艺术能够带给人乐趣的根本所在。 但是总有一些事情是比较不会变的。 比如对于人性的关切,对于底层的关切,无论在何种艺术表达中,都是永恒的主题。 人皆欲富贵。唯独艺术和艺术家不能富贵。对于富贵,因为并不能止步于富贵就行了。《红楼梦》在元妃省亲之后必须败落,金粉簪缨之族必须勾陷,这不是因为观者心理不欲富贵恒久,而是因为这是上天的规则,盛极而衰,物极必反。 国家不幸诗家幸,不得意人诗易好。缪斯好像喜欢在贫贱哀愁之中发光。不去说杜甫诗,也不说曹雪芹。我可以这样说,尽管当今之世,各类大师,但是日后能得大名,成大功,为后人所称道的,必是在当世吃过大苦之人,而绝不会是尽享名利之徒。 而人性之坚忍,之美丽,固然也存在于慈善家之心之行,然而更为难能可贵地,是保存在底层贫贱之中,是地皮青苔之上开的美丽的小花朵,让人感觉人世毕竟可以留恋。

    然而百姓生计之多艰,是足以使人长长太息!故艰难困苦当中难得的温情与尊严,亦足以使人觉得世界毕竟美好。 6小时多,一气看完,数度落泪之后,《最后的棒棒》促使我写下了上面的话。 如果现在那个朋友再问我,你觉得能够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式样会是什么呢?我现在可以给出我的答案了。 那不会是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小说,也不会是二月河的政治历史,还不会是张艺谋的电影,而极可能是《最后的棒棒》、《大路朝天》这样的独立纪录电影。他们不约而同选择了一条最为艰难的创作之路,以最为宝贵的同情和悲悯之心,记录下影像,而隐藏其后的良好的文字功底,仅仅是一重重品质可靠的加持,是术也,非道也。他们所幸持了正道,这也是我们的所幸。

     5 ) “最后的棒棒” 五味杂陈

    这部纪录片是真不错 主人公为了拍这个亲自去体验了很久 同吃同住做了一个真正“棒棒”

    看了这部纪录片才知道很繁华的都市有这么一群人 过着我们想像不到的心酸和艰苦 这个纪录片没什么华丽的辞藻 也没有什么很美好的镜头 记录者的独白与他们的生活日常就是最感动的 但确确实实是很真实的展现了“棒棒”的生活 在他们相处里有善良义气 也有自私欺骗 就完全反映了生活的本质是怎样的 成长是怎样的 无数个人也有无数个人不同的家庭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无奈

    超级推荐大家可以去看看 可以让我们对生活有所感悟 对这个社会也有所感悟

    “棒棒们”就是一个缩影 一个很讽刺的缩影 他们看懂了生活也看透了生活

     6 ) 纪录片《最后的棒棒》——负重前行的人们

    这是专属于重庆标志之一棒棒群体的故事,棒棒是手拿一根棍子挑背扛用体力换取劳资的群体统称,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因为各种缘由到城市求生活,他们为城市注入基层建设的力量,却在老年后被现代化所淘汰。

    用片中一段话来总结:爬坡上坎负重前行三十多年,数十万棒棒大军不仅挑走了汗水浸泡的年华,也挑走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本片的导演也是主角之一的何苦是正团级转业军官,他在退伍的一个月后来到重庆最繁华的解放碑商圈拜65岁的资深棒棒老黄为师傅,跟随他学习和融入棒棒群体,用自己的力量记录这个即将消失的行业。

    ▲自力巷53号

    师徒二人住在破旧的自力巷53号,二房东大石、室友老甘、河南也一并成为何苦记录的对象。

    河南44岁,来重庆二十年,头十七年做棒棒,后三年在大排档帮工,胃口极大常常吃到老板张口大骂,有一天河南偷偷煮两个鸡蛋吃时被老板发现,大吵一架后将他辞退,河南回到租房心绪难平,决定不再做事,一直靠赌牌生活。

    ▲河南

    老甘59岁,四川人,棒龄三十年,给两个食档做杂工,收入尚算稳定,平日喜欢看影碟机,虽然只有一张刘三姐电影碟,但反反复复也看上了无数遍,后来喜欢白娘子。

    ▲老甘

    二房东大石过几个月就满60岁了,他来重庆三十八年,吃苦耐劳人也聪明,他做棒棒存了一些钱后租来六套房子,简单改造为若干小房间又转租出去,靠差价每个月也能入账一万左右,一家几口倒也够用,大石的生活令其他几人羡慕不已。

    ▲大石

    黄师傅带领何苦驻点在自己的地盘五一路口,这里人来人往业务相对较多,自己也有几家固定客户。何苦高大帅气的模样在棒棒群体里尤为醒目,引发了一阵骚动。当天业务不错接了好几单,不过令何苦印象深刻的不是精疲力尽的挑货,而是相对轻松的掏厕所,雇主家的厕所被掉落的狗勺堵住了,他们急冲冲的找来老黄处理,老黄裸露着手臂费力的掏出勺子,用香皂前前后后洗了三遍,结算时雇主给了老黄二十块,还有让他带走那块香皂。

    老黄的心情很好,因为当天总共挣了67元,他已经有很长时间每日平均收入不超过30元,老黄说何苦给他带来了幸运。

    ▲老黄

    随后的日子何苦一直跟着老黄学习,也渐渐知道了老黄的大半生经历,老黄出生于1949年,是家中的第五个孩子,父亲因为在国民党政权时期是教师,家中也有十几亩田地,所以被划定为地主。在后来的遭遇中,父亲精神失常去世,老黄在寒冷饥饿恐惧中长大,由于是地主儿子的成分,直到1988年老黄39岁时才组建家庭,对方丧偶无力抚养亡夫的三个孩子,他们各取所需结合在一起。

    第二年,妻子给老黄生下了女儿黄梅,因为处于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时期,老黄也受到了1050元的罚款。老黄跑到东北挖煤挣钱,三年不回家,妻子和另一个男人在一起了,女人打电话叫老黄带走黄梅,老黄曾想投河一死了之,可是看着年幼的女儿他不得不打起精神,将孩子托付给亲戚后,来到邻近的重庆当起了棒棒。

    时间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黄梅长大成家生了个可爱的儿子,老黄为了减轻女儿的房贷负担,继续从事棒棒职业。

    老黄为人善良真诚,不愿意占人半点便宜,虽然早与何苦约定学徒第一个月两人的工钱都由老黄一人收取,可是学徒期结束后老黄还是强制的分给了何苦一半。

    何苦跟随老黄整整一年,期间由于观念不同也爆发过剧烈争吵,然而两人在经历过困境后师徒情谊更加深厚。在何苦心里,住在自力巷53号里的人们虽然非常贫穷,却掩盖不了人性的光辉。

    老黄与棒棒老杭相识多年,两人同在一个点守业务,老杭身体不好需要花钱吃药,老黄刻意躲避雇主将业务让给老杭。自力巷53号拆迁时老黄搬家不及时,打包好的行李没来得及拿出来便被拆迁队拆房子盖在了废墟下面,行李里面装着老黄的身份证和攒了很久的2300元,老黄哭着守了废墟好几天。老杭趁着一天深夜独自一人悄悄钻进废墟里,满手是血的将老黄的行李给挖了出来。

    爱看影碟机的老甘和流浪汉老金是朋友,老甘有活干的时候常常接济老金,因为向老板提出涨薪被拒绝后,老甘也失去了工作。于是老金去美食城捡拾别人丢弃的食物带回来两人分食,两人也算度过了难关。老金办理了38元可以免费拨打380分钟的电话套餐,月底即将清零的时候,就算面对面老甘也会接听老金的电话帮他消磨免费通话时间。

    赌棍河南欠一屁股债,整天四处借钱,却不见还人一分,二房东大石追河南拖欠的半年房费,却不好意思开口,最后甚至免掉。大石在自力巷53号收取的房费不高,做事却不偷懒半分,该修修补补的绝不拖延。

    也许当初何苦的本意是记录这个即将消失的行业,记录棒棒军团背后的故事,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何苦的出现改变了他们的轨迹。

    何苦在一年内迅速融入棒棒群体,因为身强力壮也有了“蛮牛”的外号,他做事认真负责,领导力强,机缘巧合下获得建筑工程业务委托,何苦组织棒棒军团将任务做得漂漂亮亮,因此得到长期合作权,大石、老杭成为他的左膀右臂,老黄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后转做技术工种,不仅收入提高,对体力的需求也不如以往剧烈。

    每个人的生活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着……

    (这部13集纪录片《最后的棒棒》所涵盖的内容及感悟绝非我文字所能表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搜索全集观看)

    ▲何苦

    最后:爱看影碟机的老甘这一生很苦也走霉运,他找半仙算过一卦,说是六十岁以后会转运,于是他的心中就有了一个愿望:热热闹闹的过六十大寿。

    他在五十九岁时认识了何苦,后来何苦邀请300余名六十岁以上的棒棒参加团年会,在这个热闹的聚会上,何苦邀请大家同唱生日歌给老甘庆祝六十大寿,老甘感动哭了。

     7 ) 棒棒的苦

    我的爸爸今年59岁做棒棒23年了,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为了养大一儿一女,供我们上学,为了偿还爷爷奶奶在世看病留下的大笔贷款,睡过屋檐下,住过大通铺,租过楼梯间,用自己的一生力气,一副肩膀在城里打拼,看尽人情冷暖,五年前交了一笔钱,跟别人学了打线槽的手艺,收入稍高一些了,为了让孩子在城里立足,拿出毕生的积蓄,在城里按揭了一个56平的二手房,每月月供2500,去年患上了冠心病和糖尿病,心脏打了两个支架,每天吃一大堆的药,看着兜里的钱只出不进,愁的一筹莫展,病情一稳定,又提着棒棒出去了,怎么劝都不听,我知道他是放不下肩上的这副担子,黑心的小包工头,欺负老实人,他打了30多天的线槽,每天回来眉毛头发全是灰,一身衣服汗湿了又干,累得倒头就睡,活是干完了,可是10000块工钱一分都不结,拖着一年多了,每次打电话都是推脱说没钱,上个月碰着人了,给我们写了一张欠条,我们也找不着他人也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只有一个电话号码,冬天老爸的病情又加重了,我想要回这笔钱,可以帮帮我吗?

     8 ) 2021年3月9日,老黄走了

    老黄辛苦了一生,很难过。

    起初看他时,会觉得他是一个计较的人,但越看到后面你会越心疼他。他为了家人,吃得下所有的苦,所以才会计较很多,不像其他的棒棒,他有奋斗的目标。

    看到这个消息也是沉静了好久,太难了太难了,我想到了父母,和他当初一样正在辛苦劳作,却没享受到什么福气。

    希望大家趁父母还未老去的时候多对父母好些,吃的穿的,多给他们一些温暖,任何形式都行。

     短评

    导演真帅!有魄力有行动力!不知道一年后去做了什么,谢谢你记录了这一群底层朴实的灵魂

    7分钟前
    • 玛丽的小山羊
    • 推荐

    第二集老黄过往历史交代那段动画片太棒了

    8分钟前
    • 太妃
    • 力荐

    这就是纪录片,它不给你那些镜花水月的幻象,它给你一场皮开肉绽的、残酷的、荒芜的生活真相,有些人看过绝望,有些人却看到微光。

    12分钟前
    • Steven
    • 推荐

    “我不懂什么是高尚不高尚 也不懂什么是职业操守 当了二十年棒棒 我只认一个理 挑了一下午 还没拿到工钱” 这一句话从一个高尚的人口里说出 不免有些心酸 山城的春天很美 但这样的春天不属于棒棒们

    15分钟前
    • 谢清缘
    • 力荐

    社会研究不就应该深入到这个阶层吗

    18分钟前
    • 白说不说了
    • 力荐

    何苦这人能屈能伸的,真了不起。

    22分钟前
    • 莱特
    • 推荐

    重庆欠他们一座解放碑

    25分钟前
    • 竹木一
    • 力荐

    如果有一天中国会评选最优秀的纪录片我会力顶这一部。

    26分钟前
    • 晨星盗月
    • 力荐

    据说这是导演斥资1300元自导自演自己剪辑自己唱主题曲的纪录片。

    31分钟前
    • 鲨鱼笨笨
    • 力荐

    看完已过了凌晨2点半,是完全停不下来,很高兴这部13集的纪录片打乱了我的作息。略带川普味儿的旁白娓娓道来,舒服幽默且委婉,一些留白也极为精彩,叙事支线稳妥抓人,最重要的是真实!尤其在当下,“真实”这么简单的事儿,太TM不容易看见了!拜托“央视们”好好学着,恭喜何苦导演要红了!

    36分钟前
    • 归去来兮
    • 推荐

    我是重庆人,山水城市立体魔幻。此片拍摄于2014年,展现繁华背后的这一群体。短评中看到“共产”“梦”。其实每个角落,发达国家也好,都有生活底层的人。更何况我们是一个人口上10亿的大国。我们要肯定国家的进步而不是一味讽刺。时代发展“棒棒”群体快要消失了,是好还是不好呢?也许好也不好吧。

    39分钟前
    • 重庆森林Yuriy
    • 力荐

    这是中国不可忽视的一个现实。导演聪明,有难得的幽默感拆迁房废墟下的钞票,理疗店的杀招与温暖,一张假钞的结局,夺妻之恨与买凶杀人…

    40分钟前
    • 持尘
    • 推荐

    特别真诚特别动人,一点都没有俯瞰苍生的悲天悯人,太难得了

    45分钟前
    • 古伦木
    • 力荐

    “那些拿棒子要饭的人是乞丐,我们不是,我们拿棒子挣钱养家”ps:那些打一星的人都什么心态!

    46分钟前
    • 吞云吐雾狮子兔
    • 力荐

    初尝商品交换利润的甜头后,老黄感叹自己“懂事太晚”。资本家剥削无产者,无产者也压榨无产者,而像老黄这样的“棒棒”永远只能是社会金字塔的最底层,因为他们信奉的是原始朴素的价值观——勤劳诚实就有收获。再见,棒棒。

    48分钟前
    • 油条蘸醋
    • 力荐

    不是同情。这玩意儿看得人心里藏起来的自卑井喷式地爆发,让人忍不住自怜自恨起来,揪心又无力,像迷了路的哑巴。想着爹妈,想着村口的王五六八,想着各色的人圣人渣。然后就忘了繁华,就想家……

    49分钟前
    • AndyMon7
    • 力荐

    我妈一直有个原则,就是上市场买菜不讲价。现在看来可能不以为然,但在以前都讨价还价的大环境中,我对她一直反复跟我唠叨的理念特别深刻:要对社会、公司底层的人保持同样多的尊重。看完倒没有产生“他这么惨我怎么能安心享受生活”的内疚,反而是“我吃的苦不及这一半但却远没有这么坚韧”的窘迫…

    50分钟前
    • 怪树里
    • 力荐

    看到了最坚毅、最善良本份、最有尊严、最没尊严的底层劳动人民,确实触动,虽然旁白ln不分,虽然插曲真是难听,但仍然大大的五星,看几集习惯就好了😳

    53分钟前
    • OT元旦
    • 力荐

    拍得非常好,真实的才最打动人。是我看过的触动最强烈的纪录片,强烈推荐一下。但是不会再看第二遍,太难受。光是活下去就要拼尽全力的蝼蚁,体现的正是绝境中的人性。

    55分钟前
    • 乐乐🐰
    • 力荐

    底层人物实录,每个棒棒身后的故事都饱含生活的困苦艰辛,安然度过辛劳而尽力的一天,能吃上一口热饭,就是最大的幸福,这个世界充满了我们无法想象的赤贫;这些善良但也不乏人性弱点的人,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和生活的拼死搏斗,生存是最大目标,活着是最大胜利,但也不能不顾及做人的底线,保住生而为人最后的尊严;看着他们劳动过后大口吃饭,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生活,觉得简直是世界上最香的饭菜。给出光明与希望的结尾,衷心祝福一切善心勤劳的人安好。

    5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