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作片 小小的愿望

    小小的愿望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作片大陆2019

    主演:彭昱畅,王大陆,魏大勋,曾梦雪,贾冰 

    导演:田羽生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破战

    • 内战

    • 少女斗恶龙

    • HD中字

      断箭1996

    • HD中字

      独立日1996

    • HD

      极速杀机2018

    • 佐菲奥特曼 奥特战士vs大怪兽军团

    • HD

      热血街区电影版:极恶王续篇

     剧照

    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1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2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3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4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5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6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16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17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18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19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突然患上肌肉萎缩症的高中生高远,被医生告知时日不多,决心在临死之前完成一个愿望,那就是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得知这个消息的身边两位好兄弟徐浩和张正阳,为了兄弟最后的愿望,不惜一切奋战到底!

     长篇影评

     1 ) 是什么让伟大变得渺小

    文/梦里诗书

    低俗苍白的改编,使本自美好的情愫变得暗淡无光,在《小小的愿望》中低俗的其实并不是源于人性本能的欲望,而是电影将这一欲望表现的既尴尬又狗血,其苍白的也并不是电影预想建立的少年友谊,而是荒诞做作的剧情,根本无力描绘出一段淳朴动人的友谊。

    根据韩国电影《伟大的愿望》改编,原片虽然是一部不错讲述少年友情的电影,但也仅只限于“不错”而已,其最为明显的问题便是叙事没有重心,剧情在前段过于拖沓,而时隔3年之后的改编,从成片来看我并没有发现电影针对这些明显的问题做出了哪怕一丝一毫的改进,反而自以为搞笑的融入了更多烂俗的笑点,使尚且不错的故事变得更为糟糕,照葫芦画瓢,却连一个瓢都没能画好。

    《小小的愿望》讲述的是一位高中生高远身患肌肉萎缩症,面对不久于人世的事实,韩版中的愿望是“做爱”,《小小》里碍于审查制度改成了“恋爱”,但其本质上所做的都如出一辙,从这一点其实也能看出电影的改编并不用心,其虽然对行为作出了改动,却根本没有针对这一改变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改动,仍旧只是遵照前作既定的路线照搬照套,电影剧情也因此变得割裂。

    电影里徐浩与张正阳是高远的好友,面对高远这一看似荒诞却又真实的愿望,两人所做出的努力是其借以一展羁绊的所在,也是电影预想构建内核的奠基,而电影较之韩版更为不如的问题就在于这里,刻意加入的烂俗笑点既无从使电影情感变得真挚,叙事上又仍旧冗长拖沓,可以说电影的所作所为,只是在继承前作问题的同时,将缺陷更为放大了。

    其实不单是这部从“伟大”变成“小小”的改编电影,很多放在别国优秀的作品,我们买来版权后的改编都变得面目全非,改编电影的水土不服,其根本在于奉行“拿来主义”的创作者既把原作剥离了原有环境,又没有为电影找到新的土壤。这就例如《小小》里“做爱”到“恋爱”的改变,恋爱有问题吗?这何尝不是一种淳朴美好的情愫,但不假思索,硬是要以“恋”为名,行“做”之实的暗渡陈仓,根本不会带来同原作对等的幽默。

    固然原版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至少《伟大的愿望》将一个少年源于本能的愿望在友谊羁绊中变得伟大,而这部《小小》则在没有态度也没有想法的复刻中,名副其实的将伟大的愿望变得渺小。

     2 ) 首映日变零点场,这愿望一点都不小啊

    电影《小小的愿望》上映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影片最初在4月22日定档8月9日,随后又在5月31日提档到7月18日。

    6月25日,又因为所谓的“市场原因”(具体是什么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不得不更改影片名。(此前为《伟大的愿望》)

    7月5日,继《少年的你》《八佰》之后,《小小的愿望》也被迫撤档。

    8月29日,官方宣布定档在中秋档9月12日。

    临近上映,影片又因为番位之争上了热搜,彭昱畅、王大陆两位主演各自发表声明,随后演员彭昱畅宣布与片方解除合约。

    9月12日,影片正式在全国公映,豆瓣开画5.9分(目前已降到5.2分)。

    接下来重点来了,12日晚上片方真的是一顿骚操作,玩各种花样,行为令人作呕。

    9月12日首映日变为点映场,改为9月13日才正式上映。猫眼、淘票票上映日期从12日改为13日,只有豆瓣仍然显示为9月12日。

    上映一天后晚上突然变成点映,请问你见过8.4万场次的大点映吗?

    12日的单日票房3000万全部计入零点场,这是要载入中国电影史册啊,这愿望一点都不小。

    12日晚,在两大购票平台猫眼、淘票票开启锁分模式,不能评分。

    12日晚,有网友见到这一系列不要脸的骚操作之后,于是到官方微博底下留言评论。官方选择无视,据说还删除了大量评论。

    13日早上10点之前的场次,大量进行锁场、满座。不要跟我说什么这场次票卖光了,大清早的电影院有这么多人?这不就是相当于“幽灵场”吗?用票房造假手段制造场场火爆、上座率高的假象,从而刺激其他观众的观影欲望。

    影片《小小的愿望》在公映一天后,口碑扑了。为了保住第二天的排片,公然作假抢排片,想靠数据吸引更多人去影院观看。

    我可去你妈的垃圾影片!

     3 ) 不能指望这部电影给国电“破处”

    前几天去看了这部电影,现场气氛很好,看上半部分的时候,坐我前面的一个妹子从头笑到尾,哈哈哈哈哈哈没断过。

    回来翻了下评论才知道评分低的原因:翻拍、重剪、偷换男一、剧组票房搞鬼……真是一笔算不清的账了。

    个人觉得,翻拍本身不是一种原罪,这就跟翻唱一样,觉得一个作品好,想翻拍一部来致敬,或者觉得它还可以更好,所以想做一个国内版。如果一开始就明明白白地讲清楚了是翻拍,也是通过正当途径购买了版权,有什么可指摘的呢?而且从舆论角度,翻拍还背负了更多压力呢。

    如果真的很讨厌翻拍,那么合乎逻辑的做法就是根本不要去看,而不是看完之后又以”翻拍“为由来打低分吧。

    片方的不当操作该批,但跟电影本身是两码事。既然点开的是“我要写评论”输入框,而不是“你对这个剧组有什么看法?”的输入框,那我还是只讲电影本身的感受吧。

    我认为很值得一看。单讲电影,7分绝对是有的。因为大家都说原版的如何如何,我还真的把原版找出来看了一遍。个人觉得除去为了过审的重剪,这部片子也有很多方面比原版好。

    演员选角很合适,三个大男生比韩国的几位养眼多了。论演技,感觉魏大勋最好,演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二逼,王大陆和彭昱畅差不多吧,王大陆及格,彭昱畅一直躺着,也没有什么表现演技的机会啊。

    跑马拉松那一幕,塑料袋在高远脸上糊了好久,让他差点窒息,比原版更加搞笑。

    新闻里,女主持一本正经讲出“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也比原版效果好很多,真是炸裂式爆笑。

    跟交警击掌那一幕也非常好笑,最后还把交警也感动了,跟他们一起去海边,成功自制了一个笑点。

    王大陆揭露装病乞讨父子的桥段,差点看哭,太懂这种感觉了,个人觉得这个设计比起原版的冰桶挑战更加自然,更接地气。

    连沙滩上青春的奔跑,方式也增加了好几种,比如在地上拖到起火。夜店的小姐换成了发廊小姐姐(曾梦雪场景和扮相都很美),高尔夫球杆变成金箍棒,泡面和漫画…感觉这些细节都比原版要好,也更搞笑。灌篮高手的配乐更是一记情怀绝杀。

    综合起来,本片把原版的许多笑点都进行了挖掘和本土化。

    但是,最重要的、也是给本片赋予灵魂的那一句,消失了。如果能够喊出原来的台词“我要破处!”该多震撼啊!太太太可惜了,题材这么棒,下半部纯粹是被审查和重剪搞坏了,有点支离破碎。最后放出了貌似故事原型的照片,不知道是不是真有这么一个圆梦故事?主人公的愿望是什么?

    之所以对这部电影感到如此遗憾,是因为我所在的“梦守护公益基金会“,正是国内首家帮助18岁以下重症少年儿童圆梦的公益机构。我本来满心期待着这部电影,希望它能像《我不是药神》一样,让”为重症青少年圆梦“这个题材被更多人所知,可惜现在因为种种原因,加上剧组的不当操作,更加引发了恶评,票房并不好。

    后面的一些愿望剧情,跟我们的经历非常相似。比如妈妈给男篮写信,请巴特尔来医院探望了孩子。我们也为一些孩子联系过不少明星,其中有些如愿以偿,有一些却用尽各种办法也没能争取到。两个月前,有几位NBA著名球星来到中国,其中有见面会环节,我们知道以后,甚至想到一个笨办法,去轮流问愿望库的孩子们,有没有想见XX的…结果自然没有,哪有那么巧呢?

    电影中的高远,为了照顾亲人和朋友的感受,告诉了他们一个善意的”假“愿望,这很伟大,很让人感动,可是在现实生活中,那些被医生宣告不治的绝症青少年,他们唯一所有的就是害怕。

    上一期给志愿者做培训,其中有一位儿科医生,也是我们迎来的第一位医护志愿者,交流起来我才知道,我们曾帮助实现过汽车设计师梦想的14岁男孩小濠,在失去意识之前,最后一个照顾过他的人正是这位医生。

    医生说,在她半夜去查房的时候,已经皮肤黄黑、骨瘦如柴、视力模糊的小濠,一把抓住了她的手腕,不停地说“姐姐,你救救我,救救我…”我们都哭了。小濠在实现心愿的第二天下午陷入昏迷,然后被父母带回了老家的外婆家,第三天上午去世了。

    与偶像艾格先生交换礼物的小濠

    对不起,我们没有办法让你活下来,只能尽力帮你完成心愿,算是对这短短人生一点微不足道的补偿。

    而其他有治愈希望的孩子,我们希望能通过圆梦的方式——而不仅仅是普通单向的探视和捐款——让他们暂时忘掉病痛,激发他们内心深处”好好活着“的生命渴望,我们希望圆梦行动能够是双向的、流动的,让孩子们自然而然接收到大家关怀的同时,充分地表达出自我。

    帮助跟高远同样症状的SMA小朋友见到他的偶像奥特曼

    Anyway,还是不希望大家因为评分低而错过这部片子,上半部就值回票价了。还是就事论事吧,为了让片子上映,“破处”变成了“谈恋爱”,“打飞机”变成了“点穴”,亏剧组想得出来,这点真是难为了他们啊。至于性教育缺失,对性文化的压抑,尚未开展的电影分级制……国电对性相关文艺作品的各种压制是个太大的命题,没法指望这部电影能给他们“破处”,如果把对这些的不满,也都转移到这部电影头上,显然是电影不能承受之重啊。

     4 ) 不能谈,还偏谈

    在片名还是《伟大的愿望》时,这部翻拍自韩国同名影片的电影,是一部“性喜剧”。它的内核关乎成长,友谊,家庭,生命的价值等等。

    自然,也包括“性”。

    后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伟大的愿望》变成了《小小的愿望》,虽然剔除了一些(不可描述的)东西,但还是历经千辛万苦,呈现在我们面前。

    所谓的“不可描述”,就是性。是影片里的“破处、做爱、处男处女”等等一系列,你看得见口型,却听不到正确发音的词汇。

    一部所谓的“性喜剧”,当它失掉了性的元素,也就失掉了在语境之下,制造冲突的门径。电影本身的笑料,也在删除情色与情色的边缘化运动当中失去平衡。

    于是,性元素的强行剥离使得情节的流畅性遭到破坏,电影呈现出来的东西,会给观者带来最直接的逻辑偏差,而非只剩下“喜剧”的外壳那样简单。

    影片无形之间表达的东西:破处就等于谈恋爱,谈恋爱就等同于做爱,“点穴”就能制造恋爱的感觉……这一切,都非常的变态。在我看来,尺度也未必亚于直白的说出“破处”和“做爱”。因为这样的误导和胡诌,传达出来的信息,才是不健康的。

    找一个女孩来破处,和找一个女孩来谈恋爱,这当中有着天差地别。显然,影片为了配合上映的“标准”,又懒得在现有剧本(韩版电影)上花费心思。于是,电影整体渐渐走向诡异。

    比如说,如果只是找个可以和瘫痪男主谈恋爱的女生,最多算是来临终关怀,社会温暖。用得着整得这么大费周折,鼻青脸肿?很明显,因为事实上是人找来“做爱”,而非“谈恋爱”。大费周折的过程是笑点,笑点之后,逻辑就被影片囫囵过去了,给你个眼神,你也无法体会。

    而那些强行笑点,也都是直男癌视角下,对于女性群体的低俗崇拜、恶意嘲弄。卖不了色就只能卖傻卖蠢,编改不足就用真实照片补凑拼贴——一面价值观崩塌破碎,一面正能量审美疲劳。

    再比如,“标准”以下的高中生不可以谈爱,在校老师不能出入特殊场所。那么,影片设定里已经毕业的学生,和已经下海辞职的老师,还有什么理由再以师生的名义发生冲突?在丢失性元素的推进之后,连这类冲突都显得太过重要。

    同样的手法尴尬用过几次,不免觉得可怜兮兮。

    不能出现性,但是除了没有把性直白的说出来、演出来,其他该与之配合的内容依旧没有变,不管是跟从韩国原版的情节,还是剩余台词的暗示,“小小的愿望”,还不就是那个不能提的愿望。

    不管怎么逃避、涂抹和修改,这份隐晦仍然摆在观众眼前,仍能够被拿出来津津乐道。剩余的情节脱跳和逻辑混搭,反倒成为了影片最大的笑料。

    而超越这份破碎之外,能看到的,只有再熟悉不过的本土化手法:粗糙堆砌的年代符号,网络电影的滤镜搬套,创作者的疏懒和庸常。

    很难想象,在一个回避性教育,不可以在影视作品中谈论性的环境里,人们却可以公开歪解事实,颠覆三观。

    只字不敢提“性”,相关可以阉改,镜头全部照拍。电影如果这样搞,有没有所谓的“标准”和模式限制,创作的意义也都不大了。

    的确,不论是《伟大的愿望》,还是《小小的愿望》,对于电影所涉及的东西,不能谈,还偏要谈,这件事本身就很难了。但是,并不能因为“标准”的限制而丢掉创作的诚意,删减和阉割也不能为影片的低质担负全责。

    谈性色变的环境令人作呕,执意卖惨的滥造也充斥着油腻。

     5 ) 批着“性”与“死亡“外衣的一星青春片

    在7月份还是8月份看到一篇有关《小小的愿望》撤档的报道,但是的标题极其吸引我,大意是这部片子的撤档是中国对“性”、“死亡”避而不谈的现实反应。对于死亡而言,直面它的态度亦或生活方式,《滚蛋吧,肿瘤君》是一部让我印象深刻的片子。由此,我对《小小的愿望》的期待值直线上升。彭、王、魏三位小演员也让我不讨厌,撇开流量不谈,彭彭的演技我是非常认可的。

    所有的期待等到我坐在电影院的那一刻。一整部片子看下来,除了搞笑之外没有给我留下任何印象。它的搞笑是又破又烂的梗和导演故意制造的氛围,靠着演员夸张的演技和桥段。

    片子的情节很简单,彭彭的两个兄弟帮彭彭实现他遗愿的故事。三翻四抖是相声抖包袱的技巧,导演和编剧很好得运用了这个东西。但是,显然,它完全不适用于此。在经过彭爸的长跑和三兄弟的海滩之行遇到小姐姐之后,电影开始了全世界都知道彭彭最后一定会和小姐姐*,只有导演和编剧掐着观众的脑子说,不,我不允许你知道。以海滩之行为分割,片子前半部分勉强能看,后半部分就是真的在拖节奏和注水。

    有关于性的思考、讨论和看法在国内从未登过大雅之堂,言论的*让我们无从谈起,这部改编的片子,想谈而不敢谈,不如不谈。特别是结尾,彭彭说“我就是说说而已”,真的啪啪得打导演和编剧的脸。

    那么我们单从青春片而言,它有关青春氛围的渲染只是做到了及格,灌篮高手的海报、玩偶,主演们篮球元素的服装,小学初中确实会填的同学录,泡面和火腿的搭配,这些确实是青春的元素,但是并不是加入了这些元素就能代表这是一部好的青春片。它们不过是一部电影的辅助工具,让人在无形之中有很强的带入感。而不是用3秒的放慢镜头甚至特写去强调它的青春感。无论是服化道还是镜头的表现力,让人觉得假但又不能说它错,这种尴尬的出境,没有打动我。

    有关于调色,我不知道导演是不是用了实习生,这种用力过猛的毛病是我朋友圈里摄影菜鸟会犯的错。又蓝又黄又亮,我以为我开了美图秀秀。

    以上。

     6 ) 无题

    既然是影评先说电影,个人认为剪辑出了大问题,整体电影节奏不合适。我知道可能是因为各种原因改编是不得已的,但是这次的改编只让我看到了想要偷懒照搬的导演和编剧,没有诚意。演员上只有彭彭让我认为是闪光点,我对大勋和大陆没有任何偏见,但真的表现不过关。 以上尽量尽量客观不带个人色彩,高能预警,以下带有非常鲜明的个人色彩,可以关掉不看。 我很少很少写影评,但是第一次被这个电影气到来豆瓣写影评,从一开始的番位之争我为彭彭觉得委屈,我不是他的粉丝,可以算路人好感,我只是觉得他对得起他的身份却没有收到应有的回报,但真正气的让我来发这个影评是因为今天的热搜“彭昱畅道歉”。他需要道歉吗?!应该道歉的是谁?是片方!是片方向他道歉!这样的热搜是什么引导风向?你们改了他的番位,蹭了他的路人缘,给了他什么?一部剪辑的乱七八糟的影片?还是全身湿透没有人扶的待遇?他没有对不起任何人,他没有辜负任何人,是这部电影辜负了他,到了这个地步了,别再消费他了,别再伤害他了,孩子不容易,真的。

     7 ) 《小小的愿望》,没能实现

    01

    看《小小的愿望》之前,特意先看了韩国原版的《伟大的愿望》。

    原版是一部性喜剧,概念还挺有趣的,讲了一个将死的少年想要“破处”,两个伙伴帮助他达成愿望。有感动,有荒诞,有成长,也有少年情谊。而且它抓住了“喜剧内核是悲剧”这一特质,把一个人走向死亡的过程,置换为了一段“向死而生”的性爱,并在“高潮”中落幕。

    这个创意本身是结实的。但同时我也觉得,原版拍得并不够好,无论是节奏、剧情的设置,还是结局处理,都不够精细。

    看完我就想,这是多好的“翻拍”机会啊。

    一个好的创意没有被执行好,我拿来把它重新拍,拍出一个更完美的结果。这样的翻拍,不才有意思吗?

    但很显然,我们的绝大部分翻拍还只是单纯的“市场思维”,不是“创作思维”。更直白讲,是赤裸裸的“拿来主义”,是他人的成功我可以复制。

    你可以这么做,这是你的自由,也是商业的自由。

    但我觉得,这不是一种好的创作态度。

    从结果说,你把一部90分的原作,一比一复刻下来,又能怎样?

    更何况,原作也只有60分而已。抄,都没找对人。

    02

    《小小的愿望》基本上是照着《伟大的愿望》拍下来的。

    从人设到剧情,甚至连很多构图分镜,都完全一样。

    至于那些不一样的部分,也多是“被动的改编”,比如一些必须要本土化的东西,还有就是为了过审要做的改动。

    提到“审查”,创作者也确实值得同情。

    比如对本片最伤筋动骨的发动,就是把“愿望”的内容给改了。

    从原版到国产版的预告片,都很清楚,主人公的愿望是想“破处”,是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后再死去,但在最终的影片中,迫于审查,却改为了主人公想要“谈一场恋爱”。

    这样的被迫改动,还不止是直接抽掉了一部性喜剧的“性”字,更具破坏性的地方在于,它使得整个剧作的“关键行为”成了个说不清的事。

    “破处”是个具体行为,不管当事人心里怎么想,只要行为发生了,事儿就成了,愿望也就达成了。这是很清晰的,可预想,也可评判。以这个具体行为作为愿望,整个故事的推进才是扎实的。

    可“恋爱”是什么呢?

    不清不楚。它无法提供一个可预知的行为,也无法勾勒一个可幻想的情景。以至于当这个愿望被说出来的时候,观众根本不清楚它到底意味着什么。

    是牵手?是亲吻?还是冲到病房说一句:“我愿意做你的女朋友”?

    完全不知道。

    作为影片最大的“麦格芬”,如果这个愿望本身虚了,不够实在,不够有力度,那么整个故事也就泻了。

    我觉得这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

    当然,这无疑是审查造成的。但在发动过程中,是否有更好的改法?比如改成初吻?至少是一个清晰的动作。

    但这样改,势必就要部分放弃“大保健”、“点穴”的梗,这显然也不是主创们希望的。对他们来说,至少“恋爱”是个模糊的词,还可以塞下一些暧昧的性元素,打几个擦边球,但由此带来的问题,他们或许来不及深想。

    03

    影片另外一点较大的改动,是结尾。

    据导演自己说,这不是一处被迫改动,而是一种创新。

    具体说就是,在原版《伟大的愿望》中,主人公最终完成了“破处”的愿望,没有遗憾地死去;而在《小小的愿望》中,结局是一个反转,主人公高远对小姐姐说,这个愿望是他编出来的,他只是想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不要太难过,至少还有件事情可以忙碌。

    这也使得两部影片有了截然不同的落点。

    《伟大的愿望》比较单纯地诉诸于少年成长和同伴情谊,而《小小的愿望》在此之上,将主题又一次升华。它实际提出的问题是:与一场“死亡”相关的的所有人,该如何面对死亡前的最后一段时光。

    那个愿望,将所有人联系在一起。它使得将死之人和他身边的亲人、朋友不至于深陷痛苦,而焕发出了生机。它也使得一个被保护者和被成全者,最终成了保护者和成全者。这是死者最后的善意,也是生者得以继续活下去的心理基础。

    坦白讲,比起原作,我还觉得这个改动是挺有意思的。

    我不能说它多有深度,但至少在原作的基础上,它挖掘出了一个更高的涵义,这是好的“翻拍”应该努力争取的事。

    但是另一方面,它的问题也很大。

    最关键的就是,影片并没有为这一层最后的反转,做任何一点有效和必要的铺垫。它的前面完全照着原作拍,只是最后靠一次闪回和几句对白,就把反转完成了。这简直太生硬了。

    所以还是那句话,翻拍不应该是照着拍,而是要弥补原作的遗憾,进而挖掘原作并未涉及的那个更深的意义。

    《小小的愿望》在这一点上摸到了一点边儿,但很可惜,它并没有抓住这点意义来重新组织它的剧本。

    以至于这点创新,也成了生硬的组接,失去了它本来的力度。

    04

    最后聊几句题外话。

    《小小的愿望》也真是命途坎坷,接连经历了改名、撤档、撕番等风波,上映后,票房和口碑也不尽理想。

    说到撕番这件事,我看到很多评论都在说:番位有那么重要吗?争来争去很丢人。

    对此我的态度是:番位没有那么重要,但合约很重要。

    如果番位这件事是合约里写得很清楚的,就应该履约;如果没履约,当事人有权利也理应站出来撕。

    我们应该鼓励这种行为,无论受害者是普通人还是艺人,我们都该支持他,因为这背后隐含的是所有人的权利是否能得到有效保护。

    围绕《小小的愿望》,我想说的就是这么多。

    希望早日看到成功的翻拍片。

    “翻拍”不是用来规避“抄袭”的挡箭牌,也不是智力懒惰的合理借口。它同样也理应是一种独立创作,是可以与原创相提并论的创作。

    关键在于我们对待“翻拍”的态度。

     8 ) 去年我许下的愿望,还没有实现。

    以下纯主观。

    去年这时候我在厦门,赶上愿望拍摄。夏天的尾声,在凌晨在深夜见过很多次彭彭大勋大陆。三个呆瓜兄弟在剧组里的沙雕故事层出不穷,杀青时呜呜嘤嘤的舍不得。大勋杀青的时候说 “因为很不舍 太开心了 这个戏”。演员之间的默契,让我对这部片子有了期待。

    那时候,《快把我哥带走》终于把彭昱畅带到了更多人面前。拍摄期间,彭昱畅去了金马,《大象席地而坐》拿下最佳影片。我在想,《闪光少女》时愧疚自己不红不能给电影带来好票房的他,是不是快要实现他小小的愿望了?

    而在那时候相识的伙伴,这一年里我们也总是在盼着,愿望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呢?

    走入2019年夏天,电影定档,提档,改名,撤档,补拍,重制,再定档,终于上映。戏外片方违约,首映变点映,公告声明信函,争执风波不断……我的期待渐渐消散。

    剪刀手之下,剧情变得支离破碎。彭昱畅的主角戏份大幅删减,补拍了王大陆魏大勋的戏份,《小小的愿望》变成《我帮好兄弟完成愿望》。预告片里的镜头也几乎在正片消失,堪称迷惑行为大赏。

    剧情:规则之下,也许已经是竭尽全力的结果。但是修改之下, 人物声音和镜头的不对位,大量的画外配音,都让人出戏。剧情的推进变得急匆匆,结尾强行升华变得僵硬和突然。

    喜欢的几处:设想中的海滩,有灯光有开心的时候;三兄弟在摩托车上,高远笑的时候;帮高远换装的时候;末尾高远望向另外两位的时候。(我还是喜欢温暖的时候吧 -w-

    置景:这本来是一个不需要时代背景支撑的故事,导演硬是要拗到80年代。环境营造不在细节处用心,全靠粉红、昏黄色调的迷之滤镜。在影院大荧幕硬是看出了一种电视机信号不好的卑劣质感。

    笑点:不知道是不是情节删减的原因,笑点来得密集却粗暴,仿佛就是“你看啊哈哈哈哈哈好好笑快笑吧”。(笑点是个人主观,同场仍然有大部分观众喜欢,应该是倾向年轻群体。

    演技:王大陆的口音实在太出戏,还偏要在开头cue魏大勋是东北人,明明他才像转学来的。嘶吼那段真的觉得快冲出屏幕把我吞噬了。一些静态点的镜头还可以。/ 魏大勋的综艺感很好,但是出演这种搞笑角色真的.....笑点是有的,但尴尬更甚。// 重点是这两位演高中生真的太违和了。

    彭昱畅:无论是床上病恹恹的高远,还是片尾闪回时打球奔跑着的高远,都让我有很多话想说却也什么都说不出口,总觉得心里揪着一块。也许这就是这个角色留给我的东西吧,就好像我曾见过他一样。

    总有人说“拜托彭昱畅好好挑剧本吧”,但一个人能有多少选择的自由呢。我们都要做100件不喜欢的事,才能选择一件喜欢的事。

    去年我许下的愿望,还没有实现。

    一星给电影。一星给彭昱畅和未来的他。

     短评

    韩版“我想做爱”变成了中国版“我想谈恋爱”,很可惜。唯一进步的是“愿望”提升到了三重意义,第一层是表面的“我想谈恋(做)爱”,第二层是他人视角的“想帮我完成愿望的愿望”,第三层是成全他人“想帮我完成愿望的愿望”的愿望。

    7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浪费时间的电影,梗老,笑点都意料之中。就这片番位也没必要撕了,不嫌磕碜吗?

    11分钟前
    • 绿色鼓励装
    • 较差

    兄弟想谈恋爱,所以就叫老同学、叫亲姐帮他完成心愿;司马缸什么都愿意为你做,所以你就叫她去做兄弟的女朋友。徐浩利用别人对他的喜欢,张正阳居然还说他太帅了。对对对,只有你们的兄弟是人,其它人就不是人。为了兄弟,他们什么都可以做,甚至可以是不道德的事。你们对“兄弟”是不是有什么误解?他是病人,所以什么都要顺着他,你弱你有理?殊不知,最不歧视病人的行为,就是不把他当成病人,让他觉得自己和其它人是一样的。以前司马缸胖的时候,徐浩各种嘲笑她;司马缸变瘦了,他又要她做自己的女朋友了。哪有电影拿胖瘦、外貌做笑点的?(司马缸这个名字也充满了歧视)这不叫幽默,这叫人身攻击。作为一部反歧视的电影,却存在着另一种歧视。你拍的就是边缘人群,你还去嘲笑边缘人群,还把它作为一个笑点,真是又当又立。

    16分钟前
    • 朝暮雪
    • 很差

    这片和前任3之间,也就差了一个上海堡垒...到流浪地球之间的距离

    17分钟前
    • 很差

    还不错的~净化版的性喜剧,桥段都是套路,但也很好笑。沙雕二人组负责卖傻,彭彭躺床上示范演技。结尾很明显的一顿猛煽情,哭不哭就就见仁见智了

    22分钟前
    • 放开那个浪味仙
    • 还行

    为什么给了五颗星,一部分源于我对彭彭的好感。真的是一个太乖的孩子了,不说片方到底多过分,一直努力宣传,首映礼结束大家都走了,他一个人喊希望大家喜欢电影的话可以向朋友安利,然后可以在社交网站上给个好评,据说最后一场首映,大家都走了,他还一个人蹲着给大家签名。被降番,被宣传黑幕除名。这个乖孩子除了一纸声明其他工作照样努力配合完成。对彭彭真的太有好感了,但是这五颗星不仅仅是因为好感,电影里,演员们的表现都很不错,虽然一开始有点儿不习惯感觉好像用力了,但是看着看着真的是笑到肚子疼,这就是他们的风格啊。虽然是翻拍,还被删减。故事还是完整的,笑点在,感动也在,推荐大家去看。当然也尊重为了彭彭果断放弃贡献票房的朋友。这个愿望,上映之路并不平坦,临近国庆,冲刺的时间不多,希望有兴趣的朋友不要犹豫,去看彭彭吧

    26分钟前
    • 宁姑娘
    • 力荐

    其实,国产版在故事架构及叙事情节上,基本忠实地按照韩国原版翻拍。但由“伟大”变成“小小”,由“做爱”变成“恋爱”,价值观是更正确了,正能量也更突出了,但“青春性喜剧”也变成了普通的青春成长片,观赏娱乐性大打折扣,就像做菜少放了盐,而且,在逻辑上也很有些别扭了。。。

    30分钟前
    • 明光暗影
    • 较差

    奔着轻性喜剧来看的,结果有点失望。中秋公映版基本是“学好”归来,台词破处都改成了谈恋爱,还有一段重拍的。整体中规中矩,节奏温吞,毫无兴奋点。最重要的还是剧本不落地这个问题依然没解决,地基没打好,人物就立不住,人物立不住,就没法产生共情。以及导演惯常的偷懒和几乎没有进步的小聪明就不吐槽了。就目前的语境下来讲,这个片子做为暑期档种子选手就有点差强人意了。4.7/10

    34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较差

    彭彭很真诚,但电影很不好看,翻拍把原版优点都摈弃掉,加入的改编又画蛇添足,那翻拍还有什么意义?

    38分钟前
    • 绝世魔女
    • 较差

    彭昱畅演技是真的好,生无可恋的状态演出来了,哭起来真的是要人命。大勋花真的好可爱好好笑啊。王大陆张大嘴巴真的感觉要吃人啊,太尬了。(大勋花可以是男一的)结局强行鸡汤煽情,太无聊了,想看未删减版。

    41分钟前
    • 余林
    • 较差

    你知道那两个字是啥,他知道那两个字是啥,他知道你知道那两个字是啥,但是他就是不让你说那两个字是啥。用化妆制造笑点,剪球鞋制造燃点,写留言制造泪点,炒话题制造卖点。兄弟感情只有一张合照,既无叙事动力也无法感同身受。愿性不再代表肮脏,女人不再拿来消费,不要用合照黑白化去冒犯逝去的人。

    42分钟前
    • 西楼尘
    • 很差

    彭彭躺着(某个帅的角度想起了权游布兰手动捂脸表情)仅靠眼神和脖子的演出就值两颗星,即使听说被删减了很多戏份,怪不得感觉好怪笑完好空虚…听到彭彭绝望地被拼出一句我想…谈恋爱…观众都软了,已经发出去的一半笑声另一半落下去,有种被当傻仔受骗的感觉手动捂脸表情。是谈恋爱,听到了知道了,一点也没想歪,无欲无求,阿弥陀佛,善你个哉,中国孩子太难了,中国青年好演员太难了。年轻就应该想做多做,以少做其他没必要的无能为力的,当然姿势千万种,安全第一条,事前做好措施最重要,可别乱生孩子别作孽。那个恶心的田羽生怎么还不死呢。

    44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还行

    挺好的,彭彭演的好,干裂嘴唇让人心疼。

    46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还行

    片子最大的问题是非常明显的撕裂感,因各种原因,青春性喜剧已经变成了青春喜剧。不过,倒不特别讨厌这部影片。或许还是因为演员的关系,相比田羽生之前的作品,这一部在选角其实是很不错的,彭昱畅有点贱贱的躺式表演很好玩。而魏大勋新的惊喜,一个特别萌的天然呆,我还挺吃这种呆萌的。

    4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不打分是我对彭昱畅最后的温柔。

    48分钟前
    • yuan
    • 还行

    无论破处还是谈恋爱,本质上还是一部性喜剧,性别、有色笑话和直男视角撑起了全片。只能说因为主角是对情欲懵懵懂懂的少年,相比于《前任》也就没有那么油腻。彭昱畅和魏大勋救了这部电影。

    53分钟前
    • 阿暖
    • 还行

    9012年了王大陆还在用嘴演戏

    57分钟前
    • habanero
    • 还行

    相比价值观混乱,刻意潦草,笑点低俗,演员装嫩,恶意煽情等等来说。导演的审美低廉和谜之滤镜调色更胜一筹!

    58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较差

    作为导演的技巧为0,根本不配这些演员和这个剧本。更别提把“性喜剧”这个根本点改成了“谈恋爱”,国产电影新时代黑话..........片尾又上素人素材,恶心谁啊?

    59分钟前
    • 判官
    • 还行

    韩国原版好好的性喜剧,啥都可以说啥都可以谈。你拿过来,也不敢拍也不能拍也不敢说也不能说,你说你图个啥。图你就有勇气?图你不洗澡?

    1小时前
    • 开膛手贝塔
    • 较差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