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战争片 野火

    野火

    评分:
    0.0很差

    分类:战争片日本2014

    主演:冢本晋也,中川雅也,中村达也 

    导演:冢本晋也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片

      浴血狙击

    • HD中字

      勇士连

    • 更新HD

      那一天的管风琴

    • 更新HD

      大捷

    • HD中字

      苍狼之特战突击

    • 更新HD

      军歌嘹亮

    • HD中字

      猎杀T34

    • HD

      猛龙行动之绝密代码

     剧照

    野火 剧照 NO.1野火 剧照 NO.2野火 剧照 NO.3野火 剧照 NO.4野火 剧照 NO.5野火 剧照 NO.6野火 剧照 NO.16野火 剧照 NO.17野火 剧照 NO.18野火 剧照 NO.19野火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故事根据大冈升平的同名战争文学小说改编,以第2次世界大战末期为舞台,讲述了日本当年攻打菲律宾的战争故事。通过一个普通士兵的视角,展示了二战时菲律宾战场的残酷。

     长篇影评

     1 ) 罪恶与圣地

    《野火》1959

    战场尾声,美军登陆,日方早已溃不成军,皮包骨头形如枯槁,只能作僵尸一般无助地前进与求生。死亡不再是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所有人行走在躯壳内,等待将仅存的气息消耗殆尽,几乎是缓慢地,小心翼翼地,倒下,死去。

    “我死时,你能吃这个。”依靠树背的将死之人举着胳膊对田村说。“你可以吃我。”

    面对嘴角沾满鲜血的长村,田村仍旧无法接受吃人的苟活,他的灵魂快要被这具躯体压垮。

    “我想去看看他们的生活。”

    终于,田村为自己做了选择,佝偻起双手带着身体朝不远处那团野火走去。那团野火并不是什么农民的炊烟,而是敌方的烽火。他倒在子弹中,再没起来。

    野火是什么呢,在影片中,虽是死亡,却是解脱。

    而跳出影片来看,作为二战中罪孽深重一方,导演敢于以反战为主题来为自己的民族反思剖析,也正代表沾染罪恶之躯转向天平另一端,朝向野火,为自己的罪行作出选择。

    或许那团野火,是每个人最后苟活终结的圣地。

     2 ) 平原之火-人性最后的归宿

           对于平原上经常见到的火源,田村一开始以为是狼烟,充满了恐惧,是死亡的象征。后来的班长说那火是烧秸秆的,没什么怕的,是生活的象征。
           作为战争的工具,田村杀回来取盐的岛民已经是无意识的了,是没有人性的。作为所谓的人,最后当他亲眼目睹长松杀人吃人时,他用自己保留的最后的人性枪杀了长松。
           当巴拉颜市已无法到达,投降也会被岛民乱枪射死,而士兵们已经开始吃人之时,田村最后的人性和求生的欲望告诉自己,奔向平原之火是唯一的出路,而此时田村也已经明白,平原之火的背后意味着什么:是生命的结束,但也是保留人性最后的希望。
          长松的扮演者是机器人大爷里的铃木大爷,没想到~
           

     3 ) 无比震撼的野火

    内心焦躁,所以总想看些轻松的片子以获得短暂的愉悦与解脱。因此,我对战争片向来不怎么喜欢,总认为其沉重得让人太难以接受,比如《现代启示录》、《赎罪》、《集结号》...《野火》,50年代的黑白片,开始想,这样的效果估计连战争片最起码追求的视觉刺激也没有了。当初买这部片子的初衷也是IMDB8.5分,而豆瓣上看的人不多,但以5星与4星居多,依经验来看,获得此等评价的电影应该非常好看。

    于是,静静地,把整部电影看下来。我毫不犹豫地给了5分。甚至觉得,星爷的某些招牌动作和桥段是不是从这里学来的(相信你一定会有同感)。它的基调是悲剧色彩浓重的,但是里面穿插的笑料是那么合情合理,完全不觉得突兀生硬:此时此地就该发生这样的事情,而且还这么爆笑。市川昆用黑色幽默来解构战争中扭曲的人性,远比一本正经来大谈其残酷性高明的多。

    《野火》再次证明了一个道理:剧情远比排场重要!

     4 ) 无望的挣扎

        我一直觉得对于一个民族或者国家,关于它曾经加之于其他民族或者被动承受过的伤痛,只有其本身的反思才是真正有力和有更大价值的,因为只有他们才能深刻体会那份历史、文化、民族的特性。对于二战日本曾经制造的罪行,在电影领域,中国作为承受巨大伤痛的一方偏向于揭露日军累累罪行,美国由于战争并未深入领土,又是胜利者,所以显得偏向于展现战争中的战争状态或者人性层面的感触,往往又显得过于皮毛。所以,真正的反思必须由日本本身作出才有价值,在这方面,日本处于反思立场的电影与德国电影不同,德国电影常常直面战争本身,甚至包括当时高层。而日本的不少反思之作,常常在战前和战后做文章,如《暴力挽歌》那样的战前透析战争疯狂缘由的作品,还有大量的从战后日本平民生活来透析战争后果的反战作品,但是对于战争本身那段时期常常不愿触及,倒是右翼分子更大胆,拍了不少歌颂那场战争的电影来为军国主义招魂。

        在战争反思立场上,市川昆显得更富于勇气,两部反映亚洲战场末期日军境遇的电影《缅甸竖琴》和《野火》就更直面现实,《缅甸竖琴》还相对有些温情,而《野火》则是赤裸裸的战场地狱的展现,从日本的角度反思了战争带来的惨剧。《野火》表现的战场颇为恐怖,但是我估计从中国人的角度,看了这片不少人也会表示不爽,认为影片过多渲染日本军人最后在战争中多么惨,却没展现日军的暴行,殊不知两相比较,这样的后果属于报应,活该!我一直认为,对于战争的反思本来就是个立体和多元角度汇聚的过程,你要把中国人的、美国人、韩国人的、南亚的、东南亚的,还有日本人角度的反思拼接在一起才是全貌,而作为日本导演,市川昆当然更容易,也更能准确的从日本人的角度看待战争,影片的背景是菲律宾战场,二战末期,美军已经登陆,日军处于败局中,散兵游勇们在或者做无助的抵抗,或者四散逃窜,但是总体给人的感觉就是求生。

        战争一开始,我们便看到一个孱弱的士兵田村面对长官训斥,原因在于他因为肺病被送到医院,呆了两天就返回营队报道,但是营队长官认为他是个累赘,极力让其回到医院,如果医院拒不收留,干脆自尽。影片一开始就透出绝望的信息,军队补给不足,能少些累赘算一些,而田村一上来就一副瘦弱的身形、呆滞的表情、迷茫的眼神,作为被抛弃的人,他有些没有方向感的游走,一路见证怪现状。我们随着他看到,日军士兵普遍显得绝望或者玩世不恭,什么为天皇效忠之类的东西还比不上一口米饭,一口盐巴,我们也没有看到有一些电影里常见的绝望的日本士兵自杀玉焚的武士道场面,相反,为了活着他们可以吃草根树皮,吃泥土,甚至吃人,彼此之间少见了战友之情,倒是相互算计更多。比如,田村开始属于不受人待见的提来踢去的“皮球”,但是当他找到了一些盐后,就成了大家的座上宾,但是实际上都是琢磨怎么去他那哄骗些盐巴。

        田村是个性格复杂的任务,他显得弱势、孤独,但是同样有强烈的求生欲望,同时他又试图保持人的尊严,拒绝进行如吃人肉等行为。然而,他越是试图保持尊严,越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显得可笑,而这种可笑的感觉又更加反映出战争对人类道德、尊严的摧残,人性的善良已经不见,大家成了本能的寻找食物的动物,留存的“高级动物”的特性也是勾心斗角的阴冷和自私。甚至田村的坚守也难以如他所愿,在菲律宾,他们长期的恶行激起了当地人的恐惧和仇恨,反过来也让他们惶惶不安,田村也是在这样的惊恐中还打死了一个惊慌的当地人,当他惊恐中面对尸体透出些忏悔时,突然发现了地板下的盐巴后,你立刻不顾这些忏悔忙着搬出盐巴,但是接着又将杀人的步枪抛入河中,这样的人性偏向性的反复摆动也表达着非常环境下求生与人性的挣扎。同时,影片还有一个细节反映,当一个绝望的日本兵跑向两个美国大兵要投降时,美国大兵身边的一个跟随的当地姑娘却几乎本能的难以自持的端起机关枪向他扫射,扫射的过程中她目光呆滞,仇恨已经成了一种本能,而这一场面也吓退了山坡上几个同样打算投降的士兵。

        影片的最后,田村打死了一个正吞食人肉的士兵,高举双臂无助的奔向炊烟袅袅的一团野火,虽然他知道仇恨的当地人会以什么迎接他,但是此刻他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只能蹒跚的奔向死亡。田村的结局值得思考,他无法忍受一种人吃人的非人社会状态,但是另一边更正常的社会却是他的敌人,他们不会接纳他,只能摧毁他。战争的结果便是将一群士兵推向这样的境地,要么丧心病狂的非人,要么以死来解脱。市川昆在这部影片中渗透了他对战争、对人性的思考,作为中国观众,可能对田村那样人性的坚守会感到有些无法接受,毕竟他是一个侵略者,一个也沾满了受害人鲜血的刽子手。然而,这也体现了战争的罪恶,它让一个可能本心存善良的人,渐渐被蛊惑成杀手,在面对失败绝境的情况下才有些无望的挣扎,最终走向毁灭。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96c1e2c4e2d4c7a08326ac17.html

     5 ) 日本人瘦后长相美国人

    影片开始,两个穿着日本军服的人在对话,我以为其中一个是美国人扮演,后来才知道是 船越英二,是个正宗日本人。(人瘦到一种程度,会想外国人,深邃的眼睛)

    片子高潮部分在后头,困兽斗开始,大家都处于饥饿中,其中两人吃过所谓的“猴子肉”,也就是人肉,另一个连肉都吃不了,因为牙龈松动,肉咬不动。在他们三个人之外,都成为了猴子。不吃人肉的人就变得更加害怕了。怕他们吃了自己,为了自保,说自己有炸弹。后来被一年纪大的老狐狸骗炸弹到手了。这个小小圈子也尔你我诈,都是为了自己能生存到最后。

    老狐狸把炸弹骗到手,就变成三个人之中生存的有利指数变最高。而其他两个比较弱小就联盟起来欺负他。

    最后,老狐狸坐吃山空,逼不得已出来投降,跟其他两个谈好了条件正出来时,被其中一个有枪的人,杀了,还把他吃掉。恨老狐狸的理由太多了,以前常欺负他。而这个时候,另一个人把吃人肉的人给杀了,看不惯这样人杀人的场面,正常的人再饿也不会达到吃人的地步。

    当生存受到危险,还有什么道德可言?

     6 ) 吃猴子肉的尸体

    充满禁闭感的空间,永远走不到集合地点的队伍,活的疲倦,死的恐惧……简直就是部恐怖片了,相对于其它的孤魂饿鬼,得了肺结核的田村可算个异类,对他来说“死期”是另一种计数方式,病症的威胁减轻了战亡的恐惧,田村的欲望与道德挣扎也都因此显得迟钝而疏离。

    这部《野火》并没有宏观展现骇人的死亡现场,反倒是从原著里提炼的种种细节让人产生毛骨悚然的反应,一个手榴弹可用于自杀减少痛苦,也可以投入河流炸出鱼群来续命,枪口可以面向敌人和猎物,也可以面向产出“猴子肉”的同类,当人陷入濒死之境,极致的饥饿令田村对尸体的手臂产生恐怖的幻想,一包肮脏的盐巴,从尸体身上扒下的军靴,因咀嚼人肉而掉落的牙齿,肮脏的血液和泥泞,《野火》完整呈现了灵魂畸变的过程。市川昆是一个同时喜欢迪士尼和帕索里尼的导演,这样的双重性同样出现在他的作品里,《野火》所洞察的人性残忍,着实入骨三分。

     7 ) 战争本身就是最大的罪恶

    本片改编自大冈升平Ooka Shohei 同名小说。

    关于主旨:
    导演市川昆说,战争,本身就是最大的罪恶,这就是本片要表达的本意。

    关于导演:
    市川昆很幸运。在41年和42年两次收到征兵令,但是因为阑尾和一个什么病都没有去前线;广岛原子弹,他家里的八位亲人都在广岛,因为在郊区幸免于难。市川昆回到广岛,满目疮痍,人间地狱。


    关于剧本:

    剧本由市川昆的妻子茂木由美子,笔名和田夏十Natto Wada改写。原小说中并没有吃人肉的描写,是和田夏十后加入的。但是日军在太平洋战争时期的后勤补给之差是惊人的。

    关于田夏十Natto Wada:

    开始和田夏十Natto Wada这个笔名是市川昆和妻子茂木由美子一起共用的,后来变成茂木由美子一个人专用了,因为夫人确实太有才了。市川昆的和和田夏十一个写一个拍绝对是1+1大于3的无敌组合。这个笔名的由来因为夫人茂木由美子特别喜欢1935年希区柯克的《三十九级台阶》里的男演员罗伯特·多纳特 Robert Donat,因此取了Natto 这个词根。

    关于主演:

    船越英二,市川昆说他是个好演员。在拍摄过程中有个镜头船越英二突然就摔倒了,然后无法叫醒,只能送到医院。在医院他的太太说为了配合剧情他已经绝食两周了……

    最后有一场戏,是船越英二拿枪对着正在吃人的Mickey Curtis,Mickey Curtis回过身来,满嘴满身的血,向着船越英二走过来,抓住枪口……这时候枪响了……船越英二打死了Mickey Curtis。Mickey Curtis对于这场戏不知道该如何处理,问市川昆该怎样表现,市川昆说人最大的恐惧时是会笑的,请用笑来面对。

    关于日军吃人肉,这是个题外话,荻原长一《骷髅的证词》一书,真实记录了作者于1944年6月至1945年秋在菲律宾棉兰老岛的日日夜夜,其中以相当篇幅描写了走投无路但负隅顽抗的日军在强大的美军包围下残杀同类以裹腹的恐怖场面,揭露了由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将人变为野兽的罪恶事实。

    根据《有一类战犯叫参谋》:
    英帕尔作战:日军第15军86500人的参战部队,损失率在80%左右。除阵亡大约20000人以外,全是饿死或由于饥饿而伤病而死。


    瓜达卡纳尔岛,是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中的一个无人岛。因为这一仗而有名,有了什么名?日本皇军们叫他“饿岛”。为什么有了这么个名字呢?日军在这个岛上死亡人数超过两万人(上岛31404人,最后撤退10652人,在此之前撤出740人),其中真正战死的只有5000人左右,其余15000人是饿死或者伤病死(也还是因饿而起)的。

    和甲午战争,日俄战争那些以往皇军打的仗一样,瓜达卡纳尔岛上还是饿死,病死的比战死的多。这已经是一条规律了。可以一直追溯到日本陆军的建军时代去。

     短评

    差点以为男主角是仲代!市川昆的战争电影总是越过战争的直接场面,也并非简单书写残忍悲痛,而是去关注现场当中的异类,非英雄也非牺牲者,更像是一场荒谬游戏中的棋子,所以最振奋人心的还不是引起杀戮的冲突,而是在黑白下人们无声的特写,十足鬼魅恐惧!且最后那一摇一摆前往未知的大道,也非活下来的感慨,反而就像杨索的《大刀,死神》一样,是在接近另一层未知的绝望。

    3分钟前
    • 西西
    • 推荐

    这不是在美化日本兵嘛,实际上他在无意识的在为日军丑恶行径寻找解脱的说辞吧。

    6分钟前
    • 孟克依
    • 还行

    亚热带孤岛的山林中,颓败残喘的日军上演僵尸大战僵尸。行尸走肉集体卧倒躲避轰炸,生存似乎成为了一种机械的任务。相比于《缅甸的竖琴》的寻找救赎,这部好像姊妹篇的故事更像是单纯的纪录片展示,可以看出市川昆对日本法西斯的重重思考,但这一部只是停留在陈列的层面上,意义不大

    9分钟前
    • 非想
    • 还行

    43:29山坡上的跟移镜头很迷人,49:39的吹鸡毛接行军镜头,寓意一毛不值,又以一点轻盈点破厚重气氛。黑白胶片把热带雨林滤掉了色彩,突出了险恶的线条和造型感,加上泥泞和雨水,画出人间地狱。在以环境烘托人物处境方面堪称典范。船越的表演全身投入,还有无数倒卧泥浆的龙套。结局令人唏嘘

    14分钟前
    • 风间隼
    • 力荐

    8.3咯血残兵,滚泥虫蚁,饥馑中机警,野火尽烧野性。后段人猿伦理讨论逼格大升。尾镜渐低小背影,湮没回归(共荣)大幻影。(大冈升平小说,和田夏十编剧,市川昆导演反战最高作:杀人的不是人,吃人的不是人,成佛也不是人,战争中的一切非人。 ps. 给主角不止一个从地平线以下大仰角,漂亮但值得商榷 // 菲律宾莱特岛,太平洋战场

    17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十足的黑暗,十足的恐惧,十足的可悲,战争在人性面前微不足道!活死人走路那段令人深省。可惜本片知名度太低了,少有人关注。日本也有对战争反思的电影。8.4

    21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广袤空间在宽荧幕内被横向放大,横移镜头也凸显其运动上的无限制与游荡性,但在剧情中却成为“禁锢”的地域,一个逃不脱充满死亡与颓败气息的环境。反差性的用法依托于形式主义的语言,镜头取景高度与距离在构建人物与空间关系的同时,更关注心理状态的体现,在绝望心态中,哪怕周围坦荡无阻隔却依旧围困穷穷。和《人间的条件》(同年)对比很有趣,都大限度的依托演员风格化的演技,船越英二与仲代达矢都以不做大幅度表情与动作的方式,用“麻木”呈现丰富的心境,剥去宣传附加给士兵的形象,用到达到“行尸走肉”的途径从而成为人。无“含义”的目光也就化为利剑,剖开人物,使内里完全暴露出来。依旧存有日本战争反思电影的惯有问题,当坐定士兵位置后,是反对丧失人性,但对战争行为本身挖掘不够,比如本片中“遗忘”的那位被杀害的那位女性。

    22分钟前
    • 马雅可夫斯基
    • 推荐

    想到《人间的条件》5、6部,战争中面对饥饿、体能、生存危机时精神濒临崩溃的地狱景观。这景观对于侵略国和被侵略国来说具有普遍性。到了最后,爱国主义和战争精神都烟消云散,零散的存活士兵不止一次的试图投降,因为被俘才有饭吃,他们看着美军个个人高马大,羡慕他们的伙食。其中一个日本兵冲向美军投降,却被愤怒的当地女战士扫射致死,要是没有这一出,这电影怕是早就结束了。男主因为孱弱的身体被部队嫌弃,却因为身携食盐而被当作救世主,每人舔一口食盐都会露出心满意足的表情。他们吃草、吃土,到最后的吃“猴子”(人),相互算计,已然一出荒野求生,只为不要成为漫山尸体中的一员。最后男主杀死了同胞只因接受不了同胞猎杀吃人的疯狂行径。他举起双手迎着子弹走向村落“我只想看看正常人的生活是怎么过的”,这句话可谓最好的反战话语。

    25分钟前
    • 7级残废
    • 推荐

    残酷版的《何以为人》,当然《何》已经够残酷了,男主我一开始以为也是仲代达矢。越极端,越批判,市川昆的剪辑、景别切换挺有章法,最亮眼的是一处积累蒙太奇。手法完全服务于叙事,喜欢这样的电影。

    28分钟前
    • 日灼
    • 推荐

    浪漫主义的情结。市川昆有一种西方人道主义者的感觉。他对二战被侵略东方诸国都有一种田园牧歌般的想象。战争破坏了东方宁静美好的生活,而东方大地又隐忍包容了杀人魔,令他们找到了救赎和精神家园。不知这种方式的战争反思更有社会意义,还是在浪漫主义层面上贡献更大一点。

    33分钟前
    • 美吉纳
    • 力荐

    20121026 iPod Train from Saigon to Danang

    35分钟前
    • 公園仔
    • 推荐

    开头一通交代让人大跌眼镜,后面渐入佳境,虽然剧情上比缅甸的竖琴残酷数倍有余,画面却始终富于悲情的诗意,所以也更加震撼。野火没有试图塑造任何一个“好人”,顶多是“无辜”,然而在吃猴子与不吃猴子之间,市川昆又画出了一道细细的红线,标识出人之为人的沉沦和底线。复杂深沉的杰作。

    38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1. 市川昆是否自己亲历过东南亚战场?他从不描写正面战场,关注的都是那些脱离了大部队的非主流,他们因病或者是俘虏,所以就要独立的活下去。2. 最后相依为伴的几个病号,开始了有限资源的争夺,直接坠入了丛林法则,人吃人。3. 所谓的野火,其实只是人类社会的悲剧,人间烟火才是正道。

    39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主人公两次开枪杀人,两次扔枪,直到最后投向死亡。战争既摧残人的肉体,更多的是精神;既摧残被侵略国,也摧残着侵略国。日本不多的反思之作,记住市川昆,记住小林。

    43分钟前
    • 浴神
    • 推荐

    应该是看过的第三部类似的战争片,虽然拍的挺不错,猴子肉也让人震惊,但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开始以为男主是仲代达矢,眼神一样的无辜

    47分钟前
    • cocojamboo
    • 推荐

    又是市川昆和和田夏十的作品,很容易拿出缅甸竖琴来比较,如果说竖琴时期的市川昆还对战争意义的判断有矛盾和犹豫,在野火里的态度已经说明了一切,旗帜鲜明的感怀战争之怆和极端环境下人性的本恶,并且毫不晦涩的表现出来。片中对死亡刻画极为平淡和冷漠,这里的死亡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根本无需渲染了。

    49分钟前
    • 吹风散步
    • 推荐

    59年版也是这样的虚无味,倒是挺出乎意料的。但人异化为兽的底线仅仅是不吃人肉吗,以我个人来看这反而有些肤浅。我还是更喜欢冢本晋也那样直观暴力的高热噩梦:从很久之前起你就已经不是人了,慢慢脱下伪装而已。

    50分钟前
    • さらばエリカ
    • 推荐

    15-8-2008 9:30pm space

    55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就引用市川昆的话,战争,本身就是最大的罪恶。和田夏十加入了吃人肉的片段,更加暴露了在战争背景下饥饿之后的人们如野兽般一样的人性。在最后一幕穿越英二绝望的走向美军的禁地,他说,I know it's dangerous to go there but I want to see people leading normal lives.

    56分钟前
    • Vacwang
    • 力荐

    看过的唯一一部日本反思电影。

    59分钟前
    • wakandawula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